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342节

  沉默了一下,然后又摇了摇头道:“咱跟大王结识许久了,大王这人最是念旧,且天下未定,大王跟长安微妙的很,这时候咋可能猜忌咱呢”

  郭夫人道:“你说的都对,但如今你有如此威名,又是大王心腹,长安的皇帝可就更忌惮伱了,这些你就考虑过吗?”

  老朱闻言笑道:“咱不管咋说,也是得大王一手提拔的,当年是大王和现在的北汉刘玄机去台上寺里把咱带出来,要不咱还在庙里敲钟呢,有这大恩在,咱是肯定要保着大王做天下的,至于长安那边,能奈咱何?”

  另一边长春堂里,已经十三岁李承道在跟父亲见过面之后就被赶去休息了。

  李元徽酒喝得并不多,毕竟正常宴会都是他随意,别人干了,这么喝法只要他不想醉肯定醉不了。

  侧妃张嫣早就备好了茶给他醒酒。

  李元徽倚在榻上,端着茶碗喝了一口,温度正好下口。

  “你跟你兄长也许久未见了吧?明日去你三哥家看看。”

  张嫣闻言道:“四郎,张家风头现在有些过了。三哥和七哥,算上祖父,都是国公,一门三国公,此前我还没听过谁家有这样的风光”

  李元徽听了这番话之后有些诧异,张嫣跟他成婚十几年里,还是第一次说这样的话。

  “你担心我卸磨杀驴?”

  张嫣道:“我知道你自然不是这样的人,可张家本就是豪强出身,虽然豪富可门第不高,如今骤得高位,定然有人眼热,眼下还好,可长久看”

  “行了,有我在你担心什么?”

  “我担心承道。”

  李元徽这才有些明白过来,原来是担心儿子李承道和张家卷入夺嫡之争?

  可我那位置还没拿到手呢,你们是不是有点担心早了?

  聪明人都知道未雨绸缪,李元徽明白了张嫣这是在担心儿子和整个张家跟鲜卑勋贵支持的长子承平争斗起来。

  现在其实隐约已经有这个苗头了。

  不过是因为齐王府目前还是霸府,所以继承人的矛盾还不尖锐。若是他坐上皇帝位置,那可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李元徽还是张口安慰道:“六娘不必担心,我对承平和承道自有安排.”

  嘴上虽然是这么说,但只要想到两个儿子状况,李元徽就格外的理解那些废长立幼的。

  以前他还是质疑的心态,觉得这都是取祸之道,若是他当了皇帝,他肯定不会这么干。但现在,他真有点理解了。

  现在他只希望自己不会成为这样的人。

  次日,齐王携侧妃张嫣、小张夫人和两个张氏所生的儿子女儿幸洛阳张氏宅邸。

  张氏族人大部分已经迁居洛阳,张坚的祖父荣国公张林带着在洛阳的次子、四子和一众家人相迎。

  张氏也准备了非常丰盛的宴会迎接齐王一行人的到来,可谓是宾主尽欢。

  李元徽对张林很是尊重,礼遇非常,毕竟老人家辈分和年纪在着呢。张林也不托大,与李元徽说话也以臣下自居,丝毫不逾矩。

  等到送走了李元徽一行人之后,张家众人各自散去,张林只留下两个孙子张坚和张镇恶说话。

  张坚和张镇恶心知祖父必定是有要事嘱咐,也肃立一旁,恭听教诲。

  而张林没有跟他们说太多,却足够振聋发聩。

  “我张氏一门如今在洛阳已经算是显贵至极,你们兄弟身为齐王心腹,又是外戚,统兵大将,日后行事可一定要谨慎,莫忘了后汉的窦宪跟何进啊.”

第538章 再战晋阳

  一转眼,过了年节,已经是贞观四年。

  如今整个南国,两魏之地都已经被大唐所消化,完全转化为大唐王朝的战争潜力。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登基第四个年头的大唐皇帝李玄庆下诏出兵,再次发起对北汉的作战,发兵十五万攻晋阳,同时下诏齐王李元徽出兵十万出河内北上邺城。

  从二月开始,长安和洛阳,整个大唐的战争机器在时隔三年之后又再次发动。

  这次他们的目标也就是大唐一统天下的最大障碍,北汉。

  李玄庆发关中之兵十五万,率军亲征,以赵郡王、骠骑大将军李怀真为行军大总管,以辅国大将军、代国公赵翊为前军总管,谯国公、征西大将军柴荣为右军总管,河间郡王、车骑大将军李肃为左军总管,河东郡王、太尉李沧为后军总管,尚书左仆射杜克明为行军长史。

  左卫大将军段雄、右卫大将军殷峤、左骁卫大将军窦琮、右骁卫大将军刘宗训、左领军卫大将军薛仁美、右领军卫大将军宇文萧、左监门卫大将军程知节、右千牛卫大将军单雄信、左金吾卫大将军侯浚、右金吾卫大将军刘政会等一众大将随军出征。

  东路军方面,齐王李元徽率军出洛阳,以镇军大将军李药师为行军总管,左武卫大将军朱德裕,右武卫大将军常雁衡,镇东大将军张坚,左威卫大将军陈瑱,右威卫大将军李思行、镇西大将军刘伏威、上都护张镇恶等一众将领随行。

  另外派遣抚军大将军、青州都督、使持节、莱国公吕钦,征北大将军、兖州都督、淮阳郡王李珩,左威卫将军慕容三藏率军率左威卫和青州、兖州郡兵,约四万人出白马,在下游渡河,袭扰北汉平原河间,从侧翼威胁魏郡邺城。

  所以虽然名义上是两路大军,但还有一路偏师也同样起到了很大的威胁。

  北汉方面,刘玄机以王思政和刘长民守并州,韦孝矩守上党,自率大军十万南下与李元徽会战于淇水。

  皇帝李玄庆率军北上,经过数年准备的唐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克介休,祁县,京陵等城,大军直抵晋阳。

  李玄庆站在晋阳城下,遥望城头,“武德二年我率军北上,太宗和齐王率军来援,我兄三人与刘玄机对峙数月,才抢下了晋阳城,却败于家奴之手,此后十余年,数次北伐晋阳,都无功而返,这次朕率大军北伐,就是为了拿下晋阳,控扼太行!”

  并州的地势就决定了,无论对关中还是河南,河北,都是高屋建瓴之势。太行八陉有四陉晋阳都可以直接辐射到。

  而北汉经营这座城,从前朝开始算也有十余年了,城中不光有精兵数万,还有足够大军一年所用的粮草,堆积如山的军械。

  城中守将是并州刺史、抚军大将军、尚书左仆射王思政为首,并州都督、征北大将军刘长民,征东大将军、太尉杨侃等北汉大将。

  其中王思政身为大将军并兼任宰相,负责城中防务和政务,刘长民统辖并州兵马,而杨侃则统领着城中的全部骑兵,三人看似各管一摊,但实际上刘长民这个并州都督才是第一主帅,但他却佩服王思政的才干,又有刘玄机的交代,所以王思政就成了事实上做决断的,至于杨侃身为太尉,官衔地位最高,统领的兵马不多,但却极为重要,足有七千骑兵。

  是对整個北汉来说都是重要机动力量。

  正值四月,天气不冷不热,按照正理说这个时节不该出兵,但大唐为了这场仗准备了多时,积攒了足够多的粮草,又是采用水运的方式行军。而粮草也不需要征召农夫运送,早就在河东汾水沿线准备好了。

  而出兵的人数是十五万,而不是二十五万,或者是三十五万。

  十五万这个人数,只是发动了关中的府兵和秦州、雍州、夏州的边军,以及征召的羌胡骑兵。

  几乎是将出兵对于己方农时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但在晋阳附近打仗,北汉的农时却因为战乱而耽误了。

  汾水沿线本就河谷地,晋阳依山而建,但只看以晋阳为中心的城池数量,就知道这附近是难得的平原。

  也就是说并州的主要粮食产区,大唐在这个时间北伐,用心很明显。

  哪怕今年打不下晋阳,也要让并州明年缺粮。

  年过五十的王思政站在城头,他本就是出身太原王氏,晋阳房,是前朝大燕所定十著姓之一,出身这样的名门,但他的仕途起初并不通顺。

  受累于曾经担任过前燕镇北将军、并州都督、广陵王慕容旭的属官,但因为慕容旭意图谋反,他也被牵连,若不是因为太原王氏的名头和姻亲故旧的搭救,他恐怕也会被治罪。

  后来还是家中长辈举荐,他才成了韦孝矩的参军,并且跟着他一起北奔。

  直到慕容鞅死了之后,他才得到刘玄机赏识,进入汉王幕府,并成为谋主。此后在大汉平步青云。

  如今更是出将入相,成为大将军兼任宰相。如此知遇之恩,他自然对刘玄机感恩戴德。

  看着城下的唐军,王思政却不慌不忙,他知道接下来的情况会很危机,但他更相信这座城他守得住。

  随着大唐皇帝军令下达之后,唐军开始攻城。

  上百架发石机同时抛射石弹,砸向城头,让城头汉军士兵只能躲在为躲避石砲专门修建的角楼之中。

  数千弓弩手也出阵对着城头和城内射出火箭,双重掩护下,唐军开始驱赶俘虏和民夫负土填壕。

  王思政看着这种情况,只能看向瓮城之中蓄势待发的骑兵。

  下一刻,城门洞开,杨侃披甲持槊,亲率一千精锐骑兵出城,冲向了唐军军弓弩手。

  而唐军弓弩手两侧也有骑兵作为护卫,防就是你城中骑兵出来突袭。

  惨烈的攻城战开始之前,双方骑兵率先在城下开始了交锋。

  两军的骑兵直接绞在了一起,杨侃手持大槊无人可挡,但唐军的负责护卫两翼的骑兵将领也同样是以勇猛著称的杨难当和其孙子杨大目。

  杨难当是氐王豪帅,早年就率本部四千帐投靠在蜀中的李源,并折服于李三郎的武勇、智谋,跟随其经历多次大战,被委以心腹。被封为天水郡王

  其孙子杨大目,年方十七,身材魁梧雄壮,奔驰起来能够比得上骏马,勇力过人,得李三郎看重,被封为右卫中郎将,此刻与祖父分别率千余精锐骑兵左右夹击杨侃的一千骑兵。

  眼看着杨侃快要被包抄合围了,城里又杀出一队骑兵,乃是杨侃的副手,仪同大将军刘虔,将杨侃所部从重围之中拔出。

  双方混战一场,各有损伤,但还是延缓了一下唐军攻城的节奏。

  但王思政清楚,这种手段并不能作为常规手段,这是攻城的第一日,不能放任唐军在外面完全压制守军,所以要打出一些气势,让唐军和守城的汉军都知道,我们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但要是并州汉军能够跟唐军野战决胜,还至于让他们一路推到晋阳城下?

  今日之后,才是晋阳攻防战的真正开始。

第539章 东线战场

  东线,淇水,两岸唐军和汉军加起来超过二十万人。

  唐军方面一反常态,没有坚守西岸,而是派遣水师和步军联合作战,准备强行渡河。就连刘玄机都感觉如此用兵,不像是李元徽的手笔,极具侵略性。

  淇水并不宽阔,还没到雨季因此河水并不深,有些地方甚至可以骑马渡河。这就给汉军对淇水沿线的防御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将作监曹符奉命为大军造浮桥,数千民壮腰里拴着吹涨了气的牲口尿泡,扛着木板、竹竿、跳进水中。

  浮桥一点一点的向着对岸延伸,淇水原本就不算宽阔,很快就铺到河中心了。

  汉军自然是不会坐视唐军将浮桥直接架设到对岸,刘玄机更不是宋襄公,半渡而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数千汉军重甲步军沿着西岸列阵,竖起大盾连在一起,随后以强弓硬弩向着对岸以及河中攒射。

  羽箭纷纷如雨落,给唐军和铺设浮桥的民夫造成了许多伤亡,特别是河水中的民夫中箭者不知凡几,河水瞬间被染得血红。

  不少民夫直接被吓破胆了,直接扔下手中的东西就要逃跑上岸,但岸边的士卒直接就将其一脚踹回河里,然后长枪对着河里,还有的直接被监工的士卒一枪戳死了。

  远处观战的李元徽见到这种情形也是直摇头,却没有任何的表示,见多了生死,更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

  唐军对此早有准备,迅速将准备好的弩车推了上来,精钢为锋,熟铁为羽的弩箭,对于密集结阵的重装步军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弩箭轻易的穿过了盾墙,将汉军重甲步军成片的钉在地上唐军有弩车,汉军自然是也有的,不过唐军到底是占了便宜,因为唐军的弩车更多,制造也更为精良。

  大量的汉军弓弩手也在唐军的强弓硬弩下伤亡惨重,远程投射武器方面唐军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树盾,树盾”督战的汉军将领声嘶力竭的喊着,但随手上百根巨型弩箭从西岸呼啸而来,直接摧毁了汉军的阵型,一根弩箭往往洞穿数人,或者直接摧毁一台弩车。

  而这种弩箭,在装填的时候,往往需要数十名士卒或者十匹挽马来拉动,一支箭矢都需要三五个壮汉才能完成装填,将之放置在弩车的槽中。

  上百弩车连续几轮射击之后,汉军损失惨重。

  虽然唐军的弩车和弓弩手也有损失,但在绝对的数量面前,还是让汉军不得不后退。

  督战的汉军大将傅弘之下令,让汉军的弩车和弓弩手全部后退,然后集中射击修桥的民夫。

首节 上一节 342/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