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300节

  十二开府大将军各督一军,一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

  这十二军也就是汉军的中军主力,效仿唐军的卫府制,一军设二将军,协助大将军管理军府,下设十个折冲府,但长官却是折冲郎将,而非校尉都尉。

  一军只有平时只有两个折冲府需要在邺城和信都、晋阳等几个要地轮番宿卫,其余则留在乡里,战事才会召集全军。可以说作业抄的很彻底,甚至比大唐的府兵制度更为完善。

  此外,另设北府、羽林、铁骑、虎贲四军,作为天子亲军,一军各有左右中郎将统领,皆以心腹猛将充任,宿卫宫中,出行警跸,随侍征战。

  其中北府军人数最多,有万人,羽林和虎贲为六千,铁骑则是三千,也就是原来的幽州突骑。

  北府军是就是从原来的北府十二都督麾下抽调的精锐,虎贲和羽林是征召幽冀两州豪族子弟和良家子。

  刘玄机代燕称帝,洛阳城里反应最大恐怕就是李源了。在大殿上痛骂刘玄机是无义之人,僭越称帝,必遭天谴.

  之所以他有这么大反应,不是在于刘玄机跟李家的渊源,也不是出于道德谴责,毕竟他自己就是走的这个路线。

  有这么大的反应,纯粹是因为刘玄机称帝的底气和功绩,是在他身上刷出来的。

  白沟之战,彻底奠定了北汉的立国基础。

  李元徽倒是没什么感觉,这个事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气氛都到这了,老刘要是不谋朝篡个位,北燕自己就得崩。

  甚至有些人可能比他本人还急,能拖到这个时候,已经很有定力了。

  河北和并州大部分地区,都是刘玄机打下来的,用的人也都是他的心腹,和投奔他的河北豪族,走到这一部已经算是水到渠成。

  而真正令他心绪不宁的是关中。

  李二请求关东调集粮食入关中的书信已经到了,李二姿态放的很低,完全没有命令的口吻,几乎等同请求了。

  李元徽当即就让人盘点了一下洛口仓的存粮,以及今年预计的秋收情况。

  最后回信,关中这边可以调集个几十万石的粮食支援关中。

  这些都不是问题,真正让他在意的是慕容无忌传过来的消息。

  上面详细记载了太医院某个太医,关于太子身体状况的诉说,非常之隐晦。

  不太乐观。

第469章 成事之根本

  三角形,是相对来说最稳定的结构。

  目前大唐的稳定,也有赖于太子、晋王、齐王兄弟三人的默契和相互制衡。

  这种情况下,李元徽自然是希望二哥能够继续稳定关中。

  因为太子李二如果无法视事,那么接下来主政关中的肯定是晋王,两人在关中的支持者有相当多的重合部分。

  朝臣和关中士族都是两人的支持者,可以说除了东宫亲信,是太子还是晋王,这对余下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多差别。但局势上变数可就太多了。

  李元徽是希望能够拿下河北之后,在跟兄弟们解决内部问题。

  这一点也是三人的共识。

  现在看,也许等不到了。

  不过现在考虑太多也没用,眼前对大唐来说最重要的事还是要恢复元气,准备跟汉军进行长期对峙。

  而李元徽这边给关中的回信还没发出去呢,避暑回来之后不久的李源就开始张罗着要回关中了。

  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了。

  至于李源为什么要回关中,两个原因。第一是北汉建国。李元徽颇有预感,接下来刘玄机还是会把主攻方向放在洛阳方向。

  第二个,李源对关中还是有巨大影响力的,他也知道了李二最近身体不太好,难免起了些想法。

  洛阳的行政班底和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天策府等诸多卫府兵马,全都是李元徽一手组建,他这个皇帝影响力实在有限,但关中就不同了。

  长安城的朝堂上,还有不少可都是他的人。并且他还有大量的宗室、外戚可以依靠。

  他本人在关陇的影响力,也是远远超过李二的。

  李源提出要回关中,李元徽还真没法硬拦着,李源是皇帝,不是囚犯,你除非是搞个玄武门把他囚禁起来,不然正常出行什么拿什么拦着?

  且李二这身体状况真要除了问题,老爷子回去也不一定是坏事,不过他还是尽可能拖延了一下,提出让李源在洛阳过了中秋节在回关中。

  李源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

  李元徽则分别给关中和河东都去了消息,告诉他们李源要在中秋之后回关中。

  “咳咳咳”东宫,李二在太子妃高氏的搀扶下起身,喝了药,感觉苦的不行,“蜜水来”

  喝了口蜜水,李二长出了一口气,问道一旁太子妃,“洛阳有消息了吗?”

  太子妃道:“洛阳离这七八百里,还得走崤函道,那能这么快”

  话音刚落,就听见有内侍过来禀告,说是太子詹事薛收,左春坊房乔求见。

  李二刚想说让他们进来,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给我更衣。”

  太子妃道:“殿下何必折腾这一趟?”

  李二摇了摇头,没说话,太子妃叹了口气只能眼神示意了一下,内侍和侍女急忙去去了一套常服过来,给李二穿戴好。

  李二走路有些摇晃,但还是谢绝了他人的搀扶,来道前厅坐下,这才让人引着薛收和房乔觐见。

  “可是洛阳有消息了?”

  薛收道:“回殿下,齐王刚命人送来的信件,晋王也从河东送来信来了.”

  李二闻言有些诧异,然后道:“什么事。”

  “齐王和晋王的公文上都说了一件事刘玄机代燕称帝了。”

  “什么?”

  李二疑问之后,很快又恢复正常,“还有什么事。”

  房乔这边直接递上一封信件,“这是齐王给殿下的私信,我等不敢专擅。”

  李二结果,撕掉封印展开信件,先是松了一口气,因为李元徽在心中没有任何推脱的表示会转运二十万到三十万石粮食,支援关中。

  这就是一件喜讯,不过紧接着李源要回来的消息,却让他觉得有些烦闷。

  按照正常的计划,他此刻应该已经完成了对朝堂的掌控。

  但问题是,去年秋天开始突厥人南下肆虐,他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防备突厥人身上了。

  随后又是今年的旱情,以及他身体状况不佳。

  这样一来,李二也就没有精力和机会,去针对朝堂。

  虽然现在他能够令行禁止,但李源回来以后,他还能有多少权力就不好说了。

  尤其是现在他身体不好的情况下,千万别小瞧这一点。

  三兄弟当时齐聚关中,算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逼着的李源同意交权。

  而他是太子,接手权力也理所应当。反而是齐王晋王突然联手搞出一個金匮之盟,让李二觉得如鲠在喉。

  但现在这些都是后话,李源要回来了,怎么办?

  父子之间虽然经过洛阳的事,不可能毫无芥蒂,但怎么说也是父子,李二怎么也不可能对老爷子做什么。

  要真敢做什么,晋王和齐王两位会作出什么反应,很难说。

  “哎多事之秋啊.”

  叹息了一声,无奈的李二突然想起了以前四郎劝他不要每次都先登陷阵,还说身体是干大事的首要本钱.随后自嘲的笑了笑,“四郎智略深远,非我能及”又摆了摆手,示意两人离开。

  薛收和房乔见状,有些担忧,他们看得出李二身体状况不佳,更看得出这封信可能并没有说什么好事。

  但李二眼下肯定是没法跟他们商议了,只能带着担忧退下去了。

  出了正殿,薛收道:“殿下的身体,越发的不好,近来又有太多事情,以致无法静心修养,长此以往,不是办法啊”

  房乔道:“刚才看殿下的神情,齐王殿下的信上应该是喜忧参半。”

  薛收愣了一下,然后回忆起刚才殿上李二的神情,也点点头,随后灵机一动:“想必是齐王殿下答应运粮关中,以解燃眉之急.殿下想必因此欣喜,至于忧”

  房乔叹道:“若我所料不差,应该是陛下准备回朝了。”

  “啊?”

  薛收听后有些惊讶,但随即也意识到,房乔的猜想应该是真的。

  北燕变成了北汉也好,变成了大汉也罢,这些都无法改变目前双方的局势,且去年和年初的一些列大战,双方的队伍损失都不小,粮食、军资方面的消耗更大。

  北汉改革军制,又征召了不少新兵,看起来应该短期内没有动兵的打算。大唐更是需要时间来恢复元气,休养生息,也就是双方短期内都无力再战。

  真正能够影响到大唐内部的反而是李家父子兄弟。

  李源此前留在洛阳,也一定程度了淡化了战败的影响,但他要是这个时候回来,朝堂还会不会是这个格局,那就有待商榷了。

  太子的身体,实在是太令人担忧了。

  虽然说洛阳的一行已经确定了李二的监国执政的地位,东宫的谋士也都想着尽快稳定局面,完成权力过度,这样过了一年半载之后在筹谋让皇帝搞个内禅,传位与太子,让皇帝去做太上皇,岂不妙哉?

  可若是这样的情况下,李源回归长安会带来怎么样的变化,还真是难料。

第470章 星夜兼程

  在中书令温大雅奉命前往梁州、益州筹集物资之后,尚书省就剩下尚书左右仆射裴弘德、司马修业在处置中枢事务。

  眼下太子的身体除了状况,基本上一般性公务两位个宰相就直接处理了,如果有大事会让尚书左丞,也是太子心腹的杜克明带着奏表去东宫请示,由太子批复。

  目前来看虽然太子正在卧床休息,但看他写的字很正常,只是感觉不如过去刚健有力,但条理清晰,处事果决一如既往。

  这也让两人放下许多担忧,勉强维持着中枢的运转。

  不过裴弘德和司马修业都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但变数来的还是快的出乎预料。

  八月初,侍中裴继从洛阳回来了,还带着李源诏书。

  诏书是册封太子之嫡长子,李承乾为蜀王,次子李承泰为吴王。同时裴继海回一个消息,李源将在中秋之后从洛阳出发,返回长安。

  这时候给太子的两个嫡子封亲王爵位,似乎是在宣告,皇帝还是他。有最名正言顺的封赐权力。

  “咳咳咳前几日齐王的信上就跟我说此事,如之奈何?”

首节 上一节 300/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