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74节

  所以李元徽敢笃定,接下来北燕和大唐肯定是要在河内打一仗的,并且规模程度不会太小。

  老李要么自己上,要么就得让他统率大军。再不然就得调老二或者老三过来。

  但这俩人现在都动弹不得。

  老二是太子,陇右和关中以北又刚经历过大战,关中这个时候需要安定,没他坐镇可能要出乱子。河东,刚稳下来,要是现在老三一走,也容易成新的突破口。

  所以李源也就是能在自己和老四之中选一个,自己上的弊端太大了,容易出问题。

  而老四也是最适合打这一仗的人。

  无论是从熟悉战场还是用兵风格,甚至个人威望等种种因素,都适合。

  但老四的出场费,那可是很贵的,李源现在不愿意给出李四想要的价码。

  事情也就暂时被搁置了。

  李唐的决策者们在洛阳极限拉扯,河北邺城的刘玄机在收到河桥被烧毁之后的消息却没有半点兴奋之色,反而是面色十分严肃。

  王思政和凌敬、李元忠全都做了表态,出兵。

  毕竟这个时机可是千载难逢啊,傅弘之率一千人里应外合夺取了北城,又烧断了浮桥,唐军想要修复浮桥就得先拿回北城,短时间内这个事就不用想了。

  所以现在实际上是夺取河内最好的时机。

  但只有刘玄机清楚,这定然是李元徽不想回长安坐以待毙使的手段。

  他隐约记得李元徽跟说过类似于这样一番话:你想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通常需要另一个问题的出现,或者试接就把这个问题变大.

  慎重思量之后,也还是毅然决定如李四所愿出兵。

  机会太难得了。

  刘玄机集合了五万北府军精锐和两万豪强部曲,共七万人南下,直取黎阳。

  唐军方面朝歌守将徐乾德,早早的就放弃了城池,带着辎重粮草退往枋头,跟萧释之合兵一处,跟黎阳形成掎角之势。

  黎阳城的守将是左威卫将军刘元庆,反燕义军出身,后来归降李元徽,算是齐王府势力之中不小的一个山头。

  他镇守黎阳,却是来自李源的指派。

  此前冀州刺史赵翊已经在黎阳镇守好几年了,但李源顾念赵翊骁勇,且当初还是一方诸侯,投唐之后又是一直在外,所以这次直接在经过官职调整之后,让赵翊担任右骁卫大将军,并赐爵为宋国公。

  属于高官厚禄养起来了。

  而他的核心部曲,则交给他的兄弟,赵炯。

  此前赵炯担任右卫中郎将、兼任中书舍人,也算是李源的近臣,清贵。

  这次则命他为镇北将军,统率他兄长留下六千精兵之中的一半,三千人驻扎在兖州,黎阳的对岸白马。

  而刘元庆则率自己本部的半数兵马,五个折冲府驻扎在黎阳,另外五个折冲府则同样留在白马。

  赵翊的老兄弟韩铎和石彦超,他们两人统辖三千精兵仍旧留在黎阳,但要受刘元庆节制。

  刘元庆在黎阳的兵力一共有八千人,面对刘玄机的来势汹汹也不敢当大意,自率三千人在城外下寨,跟城中守军相互策应。

  刘玄机赶到黎阳之后当即就亲自督阵,命诸军进攻唐军在城外的营垒。

  第一次与燕军作战的刘元庆却惊讶的发现,对方的战斗力远超他的估计。刘元庆本人虽然骁勇,但是他治军练兵的本事,在齐王府众将之中并不出挑。

  他修筑三座营垒,半日就被攻破两座,若不是城中的石彦超及时骑兵出来冲了一阵,刘元庆连撤回黎阳城内都是个疑问。

  刘元庆也是征战多年,甚至跟当年的大燕中军都交过手,也见过太子和齐王手下的精锐,此前也总是听齐王说起燕军骁勇,不可大意。

  可有些对手,只有真正交过手之后才明白对方有多强悍。

第425章 出兵

  “多谢石将军援助,不然刘某就交代在城外了,这燕军好生强悍”刘元庆在回城之后,冲着石彦超抱拳道。

  石彦超道:“刘将军不必客气,分内之事,我们跟燕军打交道的时间更久一些.不过刘将军,这如今河桥已经被烧毁了,燕军来势汹汹,我等又如该何自处?”

  韩铎的视线也看了过来。

  刘元庆道:“河桥之事洛阳已经知晓了,眼下你我都只能守好此处,等待陛下和齐王殿下的军令.”

  石彦超和韩铎闻言对视了一下,随后都不在说话了。两人明白,刘元庆其实等的就是齐王的命令。

  但他们两人现在有些彷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不过目前来说他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赵大已经被召入朝中,他们现在更需要为自己考虑了.

  另一方面,刘玄机在攻破城外营垒之后,直接就开始做攻城准备了,开始令人打造攻城器械。

  萧释之和徐乾德在枋头,也只能威胁一下燕军侧后,并没有足够解围的兵力和能力,只能是在外围帮忙分担一下黎阳方面的压力。

  至于怀县守军人数只有三千余,被紫霞关的韦孝矩率军围困,无力支援黎阳战场。

  李源看着这边的战报心急如焚,李元徽却是稳得不行,好像完全不在意黎阳河内的战局。但实际上,李元徽窝在王府里整天盯着舆图,在思考接下来如何对敌。

  这仗是肯定他去打的,虽然他现在还是旗帜鲜明的表示要进行战略收缩,不跟燕军在河北作战。可一旦李源愿意作出保证,或者拿出足够的诚意来,他也可是主战派。

  但光是画饼可不行,你最起码得下个诏书,让齐王府继续留在关东吧?

  李源为此也是犯愁,他现在更是不想给李元徽留在关东,但形势又逼得他不得不求着李元徽下场来解决眼下的局面。

  召集几个宰相过来商议,左仆射裴弘德提出了一个让李源颇为满意的建议。

  齐王想要的洛阳,或者是回江淮,李源想让齐王回长安。那不如就折中一下。

  具体方案是,改齐郡为齐国,齐王日后可就藩齐国,直接封邦建国了。算是将青州交给齐王。

  李源听了之后,也不想着什么日后了,先解决眼下的困境再说,就让裴弘德带着这个提议去齐王府见李元徽。

  得知裴弘德前来,李元徽特意在门口迎接他入内。毕竟这位前朝开始就是宰相,那可是個老狐狸,如今虽然立场上站在李元徽的对立面,但他的兄弟裴弘策目前是北豫州赞治,亲侄子裴行方在陕东大行台任职,女婿李德林还是经由齐王府举荐得授县令之职。而且他儿子裴行恭还跟李元徽是旧友,府中去年刚进门的安邑郡夫人裴玉也是他的堂侄女。

  所以说双方立场上有利益冲突,一个关陇豪族的大佬,一个是关东洛阳的话事人,但实际上联系还是挺多的。

  见面自然也不会剑拔弩张。朝堂上可能裴弘德会不遗余力的打压齐王府势力,但此时见面却笑得很温煦。

  “齐王殿下。”

  “裴公是长辈,不必多礼,请入内。”

  李元徽这边迎着裴弘德进府,两人一边寒暄着,不明就里的人看起来还以为这两人关系有多好呢

  两人一路说着闲话,进了内堂之后,裴弘德才道明来意,将条件给开出来。

  “以齐郡之地为齐王国,齐王可世袭罔替,就藩青州.”

  李元徽闻言有些意外,他没想到李源会拿出这么一个方案来。青州?

  说话的功夫,裴弘德甚至把诏书都拿出来了。

  李元徽开始犹疑起来。

  封给他齐郡做为藩国,但谁都明白,只要齐郡在李元徽手里,那整个青州是谁说了算就已经很明显了。

  青州和徐州挨着,现在徐州也在他的控制下,还能通过徐州跟江淮连通.

  裴弘德这边见到李元徽默不作声,也循循善诱道:“陛下跟大王,毕竟是父子,总要留几分体面的”

  李元徽闻言也终于回过神道:“裴相言重了,我向前所虑不过是河内孤悬在北,想要击退燕军,就得投入重兵,可若是陛下有命,我自当尊崇,绝无二话。”

  翌日,再次朝堂军议。

  李源先是下诏以齐郡为齐王国,为齐王李元徽封地。

  同时任命李元徽为行军大总管,将洛阳周边的关中军队的指挥权全都交给他。自此,父子两人也算达成了一致,李元徽当堂领命。

  作为天策上将的李元徽其实名义上,跟三哥那个天柱上将军都是大唐军队的最高统帅。

  但也就是名义上,真正的到动兵的时候还是需要李源的诏书才名正言顺。

  洛阳周边有李元徽的亲军万余人,以及李源带来的左右卫二十个折冲府、左右领军卫三十个折冲府、左右金吾卫三十个折冲府,左右骁卫二十个折冲府,以及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三十个折冲府。十余万大军。

  其中左右备身府和左右监门府这三十个折冲府都是李源从蜀中带出来的,是为“元从禁军”。

  其余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以及左右卫,这些都是大唐的关中卫府军精锐,其前身有大量前燕中军精锐,以及骁果军,也有李源入主关中之后所募之兵。

  而左右骁卫这二十个折冲府的来头可就大了,那是李二从凉州、陇右之中挑选的精锐。

  入主东宫之前,左右骁卫那可就是李二的自留地。

  李元徽虽然跟关陇豪门有利益上的冲突,但跟下面的军士是没有的。

  并且因为这十万大军之中有大量的骁果军精锐,实际上有不少人都是他的旧部。

  左卫将军郭孝恪,左金吾卫中郎将刘同,左卫中郎将赵彩等,都是在他麾下效力过。不算这些前燕时期的旧部,颍川大战、洛阳围城、晋阳之战,这些战役之中,关中的卫府军将领也都是受过他的节制。

  你要说拉着这些人造反,那是不行。毕竟不是他一手带起来的队伍,没有那个感情基础和利益共同体。

  但要说指挥他们跟北燕作战,一点问题都没有。

  一声令下,十万大军开拔。

  五月末,李元徽没有选择就近从河内一带北渡,而是率大军过虎牢关,沿着黄河一路过荥阳,至兖州,从延津口渡河,进抵枋头西岸。同时分兵三十个折冲府,以副总管谯国公柴荣偏师主将,从白马渡河至黎阳。

  刘玄机见唐军势大,将燕军全部调到了白沟之北,淇水之东,两军隔河对峙。

  黎阳之围遂结。

第426章 亲征

  十余万唐军分别驻屯于黄河沿线的黎阳和延津。李元徽带着主力大军从延津渡河,而让姐夫柴荣统率剩下的军队从黎阳渡河。

  此时李元徽率领的队伍包括齐王府、天策府亲军万余人。刘宗训、窦琮、翟思训、羊献果四人统率左右骁卫二十个折冲府,两万人。

  左卫将军黄牛角、右卫将军段雄、左卫中郎将裴行严等人统率的左右卫三十个折冲府,三万余人。

  还有原本驻军,左威卫将军刘元庆部五个折冲府,以及石彦超、韩铎两人统辖的赵大旧部三千人。

  算上枋头的队伍,包括萧释之左右威卫十个折冲府万余人,徐乾德统领左武卫五個折冲府五千人,共有加起来足有七八万人,而黎阳方向,也有五万左右的兵力。

  而在李元徽出兵之后,燕军对此反应首先是韦孝矩率上党燕军万余人从怀县退兵,却驻扎在先前被唐军放弃的朝歌,跟荡阴的刘玄机形成呼应。

  此时,枋头就成了双方会战的焦点。这个地方得名自曹操攻袁尚,围困邺城之时,在淇水入黄河口用大枋木作堰遏淇水入白沟,增加水量,以利漕运,故时人称枋头。

  所以想要北上进攻邺城,枋头就成了唐军的水路漕运重要的节点,可以控遏淇水和白沟。

  刘玄机在李元徽率军渡过黄河之后,并没有在黎阳一带与其交战,而是率军推到了白沟以北,沿着白沟布防。

首节 上一节 274/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