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56节

  不过对李元徽这样想法,他们还是很认可的。派遣使者去江东吊唁一番,也算是能够了解一些虚实,能够跟江淮安插在江东的细作所得出的情报相互印证一下。

  如果真有机会,江东发生动乱,那么趁机伐魏自然也可以。

  于是,李元徽亲笔给东魏皇帝写了一封信,信中称赞老对手曹元静乃是一世英雄,有汉昭烈之风。

  这个评价其实也是带点骂人的意思,不过骂的不是曹元静而是曹炎。

  因为汉昭烈帝的儿子可是大名鼎鼎的阿斗啊。

  但是人家能评价你爹是刘备,那就是相当给面子了。即便是大魏统一天下,但蜀汉政权所变出的精神气概,还是为人赞颂。

  甚至在大魏来说,你贬低昭烈帝,那就是贬低你祖宗魏武。

  曹刘多数时候都是要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的,那是跟你祖上打了一辈子仗的对手。

  而这其实也并非是李元徽第一次给东魏方面写信,上次东魏已故司空、录尚书事、琅琊郡公谥号“忠武”的张弘平病逝的时候,李元徽也写了信,盛赞他是“诸葛武侯”。

  这就是一边夸人,一边恶心对面。

  因为蜀汉最后,二世就亡了啊。即便有非常难得的精神气概,但还是一个偏安割据政权。

  李元徽这意思也很明白,我承认,你们挺厉害,能割据一方,但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你们也改变不了什么大势,就跟蜀汉一样。

  这封书信,由李元徽的表弟窦识作为使节,前往江东,送到了建邺。

  建邺皇城,殿中,曹炎看着信件,连声感叹不已,“先皇在世之时,常言若无李齐王当江淮之道,则大魏复国可计矣,今日见李齐王手书,原来李齐王也把先皇当作是英雄啊。”

  窦识道:“我家大王曾说过,曹公为帝室之后,虽操贩盐之业,却怀雄心大志,这等人物若得其时,当为汉光武,再造山河,若不得时,也可为汉昭烈.”

  曹炎闻言,流泪不止道:“知先皇者,齐王也。”

第402章 江东未可轻

  窦识是扶风窦氏出身,太穆窦皇后的娘家侄子,李元徽的亲表弟。

  为人颇有些才干,仪表堂堂,作为使者身份够高,也足够代表齐王李元徽。

  还是从洛阳千里迢迢赶过来的,这个人选和态度就让曹炎很满意。

  而李元徽在信上,也是对曹元静高度赞扬。这就让曹炎更是感慨,英雄惜英雄。

  至于信上的另一重意思,把目前的东魏比作蜀汉,曹炎就算看出来,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反而还觉得挺好,挺会比喻的。

  齐王真是好人,说话又好听

  所以窦识其实在来的路上,心中也还是有些忐忑的,不过到了江东之后,就知道自己的担心多余了。

  东魏这边完全死以礼相待,而窦识在建邺逗留了几日。

  在祭拜过曹元静的陵墓之后,也顺便见识了一下建邺的秦淮盛景。

  不过是短短几日,窦识就已经知道了此时伐魏根本不是良好的时机。

  首先曹氏父子在百姓之中,威望都很高,建邺百姓都在感怀已故的皇帝曹元静。

  而且他去祭拜的时候,还发现有许多百姓自发的祭拜。为此他还很好奇,问过才知道因为这些百姓都是外地的,这个时候消息传播没有那么快,消息传播出去,加上他们赶路需要的路程,所以就跟他这个洛阳来客的时间差不多了。

  这就让窦识有些心惊了,这威望可不是一般的高啊。而且这些百姓都是自发而来的。

  随后窦识又逛了逛建邺的市井,随便跟这些百姓搭话,也算是了解当地的物价水平。

  首先他发现粮食和盐的价格很稳定,从这两点,他也就能知道,目前江东治下的稳定程度。

  此外,洛阳和长安比较流行的丝绸,也有很多是江南产的。

  大唐治下自然也是盛产丝绸的,不过最好的当属蜀锦,而蜀锦目前最大用处是来跟突厥交易,换取马匹。

  而江东的丝织品,则通过一些渠道,畅销长安和洛阳。

  这件事,窦识觉得有必要回去跟李元徽禀告一下,因为这里面涉及的东西非常之多,很有可能会涉及到有人通敌或者资敌。

  毕竟江南的丝绸也是很贵的,那通过什么东西来支付呢?

  战马?食盐?粮食?军械?

  最后窦识在街边跟一个卖茶汤的老者说了好一会话,也总算知道为什么,曹氏父子在江东有这么高的人望了。

  “你应该是北面的客商吧?”

  “对,我洛阳来的,想卖些丝绸,还是特意托关系来的”

  “我就说,你这口音跟江北广陵的那边的不一样.十几年前那会,还是大燕呢,那个什么皇帝啊,不是要去打什么高句丽,就是要打什么突厥,又挖什么大运河,造洛阳的我当年也去应过役,饭都吃不饱啊,还整天得挨打,后来跑了回来.我家本来五个儿子,去高句丽死了俩,挖大运河那个也没回来,后来曹天子造反了,虽然也年年跟江北打仗,也死了不少人,但跟挖运河打高句丽的比起来,少多了,跟着曹天子打仗,就算人没回来,也给钱给粮,曹天子还不让下面的官吏乱收税.”

  “那现在的.”

  “小曹天子当太子的时候就管事了,曹天子去打仗,就留他看着家里,对咱们百姓也好,这要是能不打仗,就更好了.”

  窦识闻言,也点了点头。他很理解这个卖茶老汉的朴素愿望。

  他也没想跟对方解释什么天下一统,没这个必要。但从这只言片语之中,他还是明白了目前的南国的形势。

  东魏目前朝堂上新皇帝虽然跟老臣们较着劲,但总体还算平稳,斗争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另一边,在民间,先帝和现任皇帝都非常有人望,下面百姓或许不会支持他们北伐,但要是对抗外地,那肯定是一个个蹦高的上。

  因为他们会担心失去现在的生活。

  这个时候出兵南征,很有可能会陷入泥潭之中,进而影响对河北的争夺。

  第二日,窦识又去见了曹炎,算是辞行。

  “齐王是否有南征的打算呢?”

  曹炎问的很直白,他觉得如果他是李元徽,这个时候也当然会想要发动南征。

  毕竟趁你病,要你命这个事在正常不过。不趁着对方虚弱的时候动手,难道要在对方状态正好的时候?

  而窦识得回答也算巧妙,“齐王会不会南征,完全取决于陛下您自己。”

  曹炎闻言,点了点头,然后问道:“不知道阁下你这样的俊杰,在洛阳担任什么官职呢?”

  窦识道:“忝为,不值一提。”

  曹炎质疑道:“足下莫非是夸大其词?”

  窦识笑道:“我在齐王霸府,不过是一个书吏而已,只是因为跟齐王的亲戚,所以才能得到这个职位啊。齐王麾下,善谋者如李青莲、独孤颍、高侃、于智宁,皆智计百出,善战者如常雁衡、李药师、张镇恶、朱德裕,皆有冲折千里之威,而诸如尉迟敬德、张坚、段武达、罗士襄等,皆有万夫不当之勇”

  曹炎闻言之后面色凝重,感叹道:“中原人物之盛,冠于当世,远非江东可比.”

  这位东魏新帝眼下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

  他想革除朝堂的积弊,改变元老和豪族霸占权位,却尸餐素位,对北伐全无念想的这一帮人。

  但现实是,这些人轻易动不得。

  因为你没人用。

  而窦识说的这些人,曹炎也都有所耳闻。

  常雁衡李药师前段时间刚刚打下青州,张镇恶和朱德裕都是东魏军的老对手。

  尉迟敬德和罗士襄更是天下有名的猛将,说一声勇若关张,万人敌,那都能担当的起。

  在联想自己当下,想要做事却乏人可用,不由得羡慕起齐王李元徽来。

  自己现在已经是大魏皇帝了,但可用的人才,还没他一个藩王的霸府来的多。

  由此可见,这位齐王该有什么样的胸怀气度,才能得到这么多英雄豪杰的效力?

  “齐王真乃人杰也。恨不能当面对坐,把酒言欢啊。”

  曹炎长叹道,最后又话锋一转:“可若是将来大唐太子登基为帝,齐王坐拥中原,霸府之中谋士如云,猛将如雨,难道能够甘为人下嘛?”

  窦识闻言,顿了一下,然后道:“太子殿下和齐王殿下,一母同胞,兄弟情深,自然是亲密无间的.”

  他说这话,其实也心里没底。但又不能说别的,好在太子和齐王晋王关系的确往来亲密,甚至二表哥能当上太子,三表哥和四表哥也是除了很大的力气。

  但他们兄弟之间最能走到什么程度,就连他那个姑父皇帝都说不出来,何况他了。

第403章 鲁缟齐纨

  窦识回到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在入秋的时节赶回了洛阳。入城之后,立即前往行台面见表兄齐王。

  李元徽听说窦识回来,起身前往衙署门前相迎。

  “九郎一路辛苦了”

  窦识在家中行九,因此亲近之人都称呼他为九郎。

  “有劳大王相迎,小弟实在惶恐”

  “哈哈哈哈,你这小子,还客气起来,来与我入内,说说江东之事。”

  “诺。”

  进入内堂,两人坐下说话,李元徽又命人摆了酒菜,边吃边说。

  窦识将自己南下之行的所有见闻,一一仔细跟李元徽说了。

  “曹炎的年岁,比大王您还要年长一些,其人虽然出身寒微,自幼跟着其父起兵,看着粗豪,但却极有主见,且胸怀大志,不是易于之辈.”

  “因为反燕之事,以及当政之后轻徭薄赋,曹氏父子在江东颇有人望,所以小弟断定,此时若要攻打东魏,其治下之民必然会全力襄助新皇帝,所以用兵之决议,还请大王慎重。”

  “此外,东魏国中,朝堂上目前都是老臣,楚王曹成和骠骑大将军苗先云与赵王曹炽共同执掌兵权,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但曹成和苗先云掌握了更多的兵马,不过曹炎已经在准备着手建立新军,恐怕就是为了绕开一众老臣的掣肘.”

  “曹炎还盛赞大王您威名,说恨不能跟大王把酒言欢.”

  “江南世家,如吴郡望族顾陆朱张等,对北伐之事并不热心,但其中也有几个统兵的大将,是希望能建功立业的,如左将军陆恭仁,颇有些韬略,为曹氏父子所看重”

  “另外.另外还有一事.”

  说到这窦识有些犹豫和迟疑,这让李元徽觉得有些不对,然后道:“九郎有什么顾虑?尽管直言。不必顾忌太多。”

  窦识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见洛阳和长安许多丝绸锦缎都是江南所产,却不知道是通过什么方式,运送到洛阳和长安的,毕竟这些都是名贵之物,会不会影响大局?”

  李元徽闻言,笑了笑,然后点点头。他这才知道为什么窦识这个表弟会这么谨慎了。

  毕竟这件事关系很大。很可能牵扯到李元徽手下最重要的江淮系的将领们,以及当地的豪族。

  而这些人,多数都是李元徽的铁杆支持者。

  如广陵张家。家族之中嫁了两个女儿在齐王府,张坚、张镇恶全都是李元徽手下的大将,张共烈任广陵太守,对于后方的基本盘安稳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首节 上一节 256/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