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56节
另外一边,刘玄机也没忘了洛阳还有个李元徽在虎视眈眈,驻守邺城的冀州刺史王熊,老成持重。
晋阳失守之后,李元徽一方面让河内的李思行注意守好太行沿线,一方面让于仲亨和赵翊数次发起进攻,想要试探一下冀州的虚实,想着有枣没枣打三杆子。
但无一例外都被王熊给打退了,根本没机会。
李元徽也由此得知,刘玄机这次能拿下并州,还真他娘的运气爆棚了。因为他完全就是借着大舅子慕容鞅暴毙这个机会,设下了一个圈套让李孝正钻进去了。
而且他也没动用太多兵力进入并州,邺城方面的留下的守备兵力也是充足的,想要趁机北上的机会,也不是很好。
行台之内,李元徽看着眼前的巨大舆图,旁边是从事中郎于智宁在念军情战报。
心中却有些犯嘀咕,眼下这形势有点不太乐观。
北燕现在控制了晋阳,现在的局势就有点像是北齐对北周了。
好在大唐现在能够控制中原,整体势力上还是要强于北燕,而现在大唐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内部。
父子兄弟之间已经有些内斗的趋势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老爷子现在私心太重了。
动不动就得搞点事出来,这大唐现在还没一统,扛不住这么折腾.
要不想想法子,让二哥提前上位,让老爷子当太上皇去?
想到这点之后,李元徽也被自己这个念头惊到了,随后又赶忙否决了这个想法。
不行,太危险了。
对他来说,真未必是好事。
老爷子当皇帝,即便是忌惮几个儿子,也不会下狠手,最多也就是想着消减权力和势力。
但要是二哥上位了之后,那就说不准了。
兄弟情分是有的,即便是现在他当了太子,但因为他还没得势,所以兄弟情分还在。
但要是真让他做了皇帝,还是实权皇帝,会不会第一个收拾他这个地方实力派就很难说啊。
人心这个东西,是赌不起的。
第395章 莫效高齐
因为晋阳的失守,李元徽也就是顺理成章的推掉了朝堂上当时决定进攻青州的决议。
毕竟这个时候发兵青州从战略上来看,几乎是没什么意义的,青州的得失完全跟并州不能比。
实际上,如果这个时候,李玄庆和李元徽兄弟两人如果同时集结重兵进攻并州,那么以兵力优势夺回晋阳的可能性也很大。
但这么干,无疑非常冒险的。对方只需要坚壁不出,凭借坚城跟你打消耗,等你师老兵疲,再以精锐突袭,足够大唐喝一壶了。
晋阳易手之后,河内的位置就很重要了,驻守河内的大将军李思行也要直接面对上党方向的燕军,也是加紧了紫霞关和太行陉等各处的防务。
北燕的夺取晋阳之后,也沿着汾水直下想要突袭河东,不过驻守在平阳的唐军都督宇文兴看到一众败兵之后,并没有选择开门接纳,而是直接关闭城门,坚守不出。
事实证明也这个选择太对了。
燕军骑兵直接驱赶败兵过来了,若不是宇文兴早就关闭城门,说不定就被直接冲破了。
见突袭没有效果,燕军又派人劝降,被宇文兴下令一顿乱箭给射跑了。
不过城外大批的溃兵因为无法入城,被燕军直接驱赶到河边,许多直接跳河逃生,还有大批人选择了投降。
河东的王翊则完全把心思放在了军务上,唐军原本在河东有一万卫府军,河东的郡兵约有三千人。作为守备一方,原本兵力也够了。
北燕方面除了晋阳方面想要顺着平阳南下之外,上党的燕军则走了相对险峻的闻喜道进攻河东。
不过因为王翊的布置得当,燕军并没有能取得什么战果,随后迅速撤军。
而晋王李玄庆,终于在四月上旬到达了河东,全面接管了并州军政要务,一同赶到的还有两万精兵。
刺史王翊可算是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刘玄机在派遣傅弘之率骑兵驱逐败兵试图夺取平阳的同时,亲自带着五千兵马,从晋阳出发,走吕梁山路,突袭了大唐治下的西河郡。
西河太守贺询战死,余众皆降。
并州除了河东,几乎全境已经落在了燕军手中。
长安的李源感觉自己每天听的都是坏消息,但眼下他也拿不出什么好的措施,只希望老三老四能够抵挡住北燕的攻势,不要让局面变得难以控制。
不过局面可能跟他想的也不太一样,在去年完成军队整编之后,目前刘玄机走的是精兵路线,这也就表明了其实北燕方面兵力相对有些相形见绌。
并不足以让北燕在运气爆棚拿下晋阳之后,再顺势强攻拿下河东。这事是由双方的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大唐即便丢了晋阳,损兵万余,但国力上仍旧是占据优势的一方。
同时,刘玄机也不觉得自己有能力打进关中,所以这个时候去死磕河东,那是没有任何的意义。
所以北燕方面发动了另一步棋,四月中,北燕青州都督杨侃沿着黄河出兵,进攻济北。
杨侃麾下有兵马三万余人,其中堪称精兵的不过是从瓦岗带出来的老底子,不过数千人。其余都是重新征召的新兵,所以这样一支军队来说其实战斗力和威胁程度都非常的有限。
唐军方面负责防备青州军的,也同样是瓦岗旧部,慕容三藏和黄君汉。
其中慕容三藏智谋出众,精通兵法,而黄君汉老成持重,两人对杨侃率军进犯做了充足的准备来应对。
双方其实都知道,青州战场这边都是偏师,所能起到的也就是策应主要战场,因此稳定压倒一切。
杨侃也是知道自己情况的,所以并没有进行强攻,反倒是慕容三藏在固守的同时,数次率领骑兵突袭,给青州的北燕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李元徽在洛阳接到战报之后,也只是传令给慕容三藏和黄君汉,让他小心应对。
同时发信给河东的晋王,询问并州战场的情况,并且表示如果河东方面决定出兵收复晋阳,自己这边会随时发兵上党,或者出兵河北,为主攻方向做牵制。
此外,李元徽还亲自前往黎阳和朝歌,了解北燕在冀州的防务。
“守邺城的王熊是個经验老道的家伙,原本在前燕就做过荆州刺史和鸿胪寺卿,其在襄阳太守任上数次剿灭过作乱的蛮人,军政皆通,是个难得的人才,后来因为劝谏前燕昭武帝东征,被贬谪为平原令,如今被刘玄机启用,作为冀州刺史,却是大患”
“我先前数次率军想要趁机夺回邺城,都被他反制了.”
城墙上,赵翊跟在李元徽的后面,先是说了目前北燕冀州刺史王熊的出身来历,又说看了自己的尝试进攻邺城却失败经过。
李元徽则宽慰道:“赵将军不必介怀,想那刘玄机乃当世之人杰,他发兵袭取晋阳,怎么会不在冀州方面做些提防?至于王熊,此人我也是听陛下说过的颇为难缠,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不要太过介意了”
李元徽还真是听李源说起过这个人,甚至还见过几面。王熊出身乐浪王氏,京兆霸陵人,生性耿直刚强,处事公平,深受乡人敬畏。
大燕文帝政和年间,担任御史,后改任雍州别驾。为政清廉,疾恶如仇,勤于公事,受到刺史慕容亮的赏识。
后来汉中等地的氐羌作乱。王罴奉命率军,讨平叛军。
回去以后,王熊因功进封立义将军、西河太守。但他却不肯接受西河太守的任命,当时作为同僚的李源很奇怪的问他:“西河是个大郡,俸禄优厚,你为何不愿去呢?“
王熊道:“如今长安的好木材,都出自西河郡。我若去西河,达官显贵建造宅第,所需木材必定要求我办理。私下采办,我能力不足,若向百姓征索,又会违背法律,所以我不肯去。“
后来李源还经常拿这件事,来教育几个儿子,要量力而为,有些官职即便显赫,但若是注定得罪人,或者容易违法乱纪,那这个官不做也罢。
总之就是在你还没有能力摆平这些风波的时候,就不要把自己置身风波之中。
李元徽现在想想,当初老头子还真是明智,特别是没当皇帝之前,那真是清醒。
但做了皇帝之后,好像就喜欢出些昏招。真是无语啊
不过李元徽却突然想起这个王熊的来历了,这不是“老熊当道,貉子难过”的老熊?这可是个大猛人啊,不过韦孝矩、王思政、王熊这些本应该在关中政权发光发热的人物,怎么全跑北面去了?
这就有点光怪陆离了。
别我们李唐真奔着北齐高家那个方向一路狂奔吧?这么玩可就有点让人头大了。
教育问题真的得太重要了,李家可千万不能跟高家学啊。
第396章 霸府
老熊当道,邺城方向肯定是不好打。
打仗也好,争夺天下也罢,更多的时候看的是实力察觉,国力差距,但有些时候,人才是关键性因素。
所以李元徽一直觉得,一个政权的主导者,也是衡量其国力大小高低的重要因素。
比如高纬和宇文邕。
北齐国力明面上可是比北周强多了,但最后呢?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所以李元徽对晋阳的易手非常之警惕,他担心的甚至不是一个战略要地的得失,而是类似于与这种类似符号性质的神秘学因素。
好在李唐目前并没有高家那么昏庸,所在的关中地理位置,也比河北要好些。
河北如果没有晋阳,那就是永无宁日了。但关中失去晋阳,最多也就是失去了从并州出兵的河北的优越地理条件。
但还是可以通过洛阳,以及黄河沿线北渡,北伐。
所以相对来说,晋阳对河北算是存亡的关键,而关中则对应的是陇右和上郡等地。
想到这里,李元徽不禁有些头疼,西河也失守了,这就意味着燕军可以通过进攻大唐上方的上郡地区以及朔方和北地。
这就相当于在关中上面悬了一把刀,不一定致命,但这么悬着就已经很让人生出畏惧了。
在黎阳和赵翊见过面之后,李元徽又赶到了朝歌,想着跟于仲亨嘱咐了一番,随后就返回洛阳。
不过于仲亨却主动请辞,希望能把他从这个位置上调离。于仲亨道:“我在朝歌,统兵万人,于黎阳城掎角之势,若只是要防备北燕邺城方面,倒也不算什么,但我知道,我还得盯着黎阳的赵翊,赵翊在前朝的时候就是名将,虽然他手下的兵力还没我的多,但其人却有英雄之气,不是我能够比拟的,所以四郎你还是要另选一人,才能起到牵制赵翊的效果.”
于仲亨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并且他跟李元徽的关系也非常亲厚,私下里可以直接称呼一声李四,或者四郎。所以在城头上只有两人的情况下,就直接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毕竟他们在杨巡之乱开始,刚从军的时候,就在赵翊麾下。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是国家大将。
李元徽闻言皱了皱眉,于仲亨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他立即开始思考,麾下的将领之中,谁适合过来接替于仲亨,驻守朝歌。
想了想,李元徽首先把老朱否决了,这种强力猛人,一般不能往外放,就算外放,也得安插好制衡人员。刘玄机就是例子,成长空间太高,你放出去就很难收得回来。就一直让他在眼皮底下,给他高位,给他体面。但想要出去执掌一方,不行。
不过想到老朱之后,李元徽觉得徐乾德倒是不错。
这也是准军神级别的人物,用兵勉强能跟李药师相比,也是时候让他跟老朱分开一下,让他独当一面。
毕竟李药师和徐乾德这种单纯的大将之才,是可以放心任用的,只需要做一些制衡就行。
同时,李元徽觉得李药师老让他干幕僚的活也是浪费了,这种有能力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手,还是得让他带兵去。
不过适合他的位置,确实不多,这個还得好生筹划一下,做些安排。
正好,李元徽被封为天策上将之后,还打算进行一下人员调整。之前他是镇军大将军开府。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