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47节

  而跟另外两个对手相比,西魏在军力上,明显是无法跟北燕军队抗衡,比东魏也是略有些不足,所以柿子捡软的捏,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所以当李元徽听完了兵部的意见之后,并没有马上站出来反对,因为他要看看局势。

  并且讨伐西魏的话,主力是不可能调动洛阳唐军的。

  大概率是动用关中的诸军,以及目前的荆州兵马,而大唐目前最大的问题还并不是军力问题,而是粮食问题。

  关中现在倒是有些粮食,去年秋收产量也不错,可这些关中的粮食却不能轻动,一来是用作北伐,二来是运力问题。

  关中从武关到南阳,走陆路运输山道难行,消耗老大了,打襄阳这种坚城,对面在襄阳一线都有数万大军,唐军要出兵,少说也得十几万甚至二十万。

  当然,粮草的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江州和扬州现在倒是有存粮,并且通过长江经汉水,倒是也能供应大军。

  但江州和扬州那是李元徽的地盘,所以他选择了沉默。

  宇文成业的方略,也的确引起了大规模的争论。

  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不在少数。

  比如十二卫大将军之一的赵郡王李怀真,和左监门大将军陈留郡公高政会就是支持对江州用兵。

  同为十二卫大将军的刘宗训和窦琮则表示应该先收拾北燕,解决这个最大强敌。

  还有宰相温大雅,则提出了最近今年应该不出兵,休养生息.

  虽然议事的级别足够高,但殿中也有几十号人,这么多人所代表的派系和势力又不尽相同,政见自然就不会整齐划一。

  而众人虽然议论纷纷,但李源和秦王、晋王、齐王这四个人却是始终都没有说话,这也就注定不会议论出个结果。

  但总有人是不甘寂寞的,最有话语权的人没话,觉得自己有话语权的人却先开了口。

  “臣以为,应该汇集大军于河东,先取上党,而后兵分三路,分别从井陉、滏口、河内出兵十万,必能一战灭北燕,成就不世之功业”

  李元徽没忍住回头看了一眼,哪怕他不用回头也知道这个声音是谁的,但他还是回头了。

  他想看看是多么智慧的眼神才能说出这么聪明的话来。

第380章 各有所求

  急于立功,建立自己势力,以期跟兄长们争衡的魏王李孝正,自然是主张进攻北燕的。

  他觉得跟兄长们的差距,无非就是年纪和出身。

  但如今他也被赋予重任,若是能在并州都督任上,参与或者能主导灭燕之大战,一定能够攫取足够的功业当做资本,跟那几个看不起他的嫡兄争个高下。

  但很明显,即便是想要对北燕的用兵的十二卫大将军窦琮、刘宗训、张平高等人,都没人附和他。

  一个都没有。

  这让刚才还慷慨激昂的陈词的李孝正有些傻眼,随后觉得他有些丢人的李源冲他压了一下手,示意他坐下。

  李孝正见状,也无可奈何的回到位置上坐下。这跟他预想之中的,多少有些不同。

  他本以为,就算没有众人附和的场面,也多少该有几个人赞同吧,怎么每人鸦雀无声啊.

  但他不清楚的是,主张征伐北燕的,全都是支持秦王的,而他早就把秦王给得罪透了

  “四郎,你怎么看?”

  李源第一個主动发问的,是抱着看热闹想法的李四郎。

  李四有些意外,但还是斟酌了一番,缓缓开口道:

  “回陛下,臣以为,温尚书所言老成谋国,我大唐立国不过才三年而已,却无岁不战,士卒疲敝,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故臣以为,当先的要务,应该是休养生息,敛兵聚谷,北燕刘玄机虽然自称燕臣,但不过是借着大燕的旗号,想要谋权篡位,臣以为应该静观其变,等刘玄机谋夺慕容鞅之位,北燕说不定就会乱了,到时候我大唐在出兵,必有所得。”

  李元徽的话,却让众人有些意外,不过却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李二虽然皱了皱眉,却没有出言反驳,因为对大唐来说,求稳是不会错的。

  等到国力的对比,超过一个阈值之后,那就是碾压局。该心急的,的确应该是北燕、西魏、东魏这三方才对。

  领先的一方就应该稳扎稳打,不要浪。

  飞龙骑脸怎么输?案例太多了。落后才应该搏命,因为不搏命局面就没了。

  李源其实在心里也是认同的,战略上没有问题。

  但他有他的考量,所以对于李元徽所言的暂缓攻势,休养生息,敛兵聚谷这些建议不置可否。

  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李源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面看了看,随后就这么背对着众人道:“今日议事的时间也够久了,朕也有些乏了,你们也先下去,军略的事,改日再意。”

  众人起身行礼,随后陆续离去。

  李源站在地图前面,心里却想着四郎的话,以及裴弘德前些时日给他出的谋划。

  让齐王出兵跟北燕作战,自己带着关中军队伺机而动。

  这个方略很明显,有借刀杀人的意思,齐王麾下的十几万大军的确是未来大唐的隐患。

  所以适当消耗一下,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现在四郎却直接反对出兵,主张长期的消耗,难道是已经看出什么端倪了?

  这件事上,即便是李源,也不能强行逼着李四出兵。

  最起码也得做到在朝堂上,出兵的方略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不然这消耗江淮军队的目的就太明显了。

  李源不是慕容英,他做事总是要深思熟虑,谋定后动。

  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却可能是乾纲独断,力排众议。

  可偏偏他就不是这样的人。

  有些难办啊,李源看着地图上洛阳的位置,心里忍不住感叹道。

  随后灵机一动,李源命人招来右仆射司马修业,还命人摆了饭食,却没有酒。

  两人边吃边聊。

  李源很是很隐晦的提出了自己想要出兵北燕,但齐王反对,以及背后的顾虑。

  司马修业闻言,立即就知道李源可能在盘算的事情。

  思考了一会之后,司马修业道:“陛下何不让秦王领兵啊?”

  李源闻言皱了下眉头,他却没有明白司马修业的意思。

  不过司马修业却是很快解释道:“秦王和晋王、齐王,都是陛下的嫡子,他们之间情分非比寻常,若是陛下任用秦王为帅,想必齐王就不会反对了吧.”

  李源眼前一亮,不得不说,这个主意出的,还真是挺靠谱的。可以很完美的解决齐王的尾大不掉之势但是,但是,但是。

  他更不想看见秦王再度立下大功,因为此时已经是封无可封了。

  只剩下太子之位能给的出去了。

  解决了一个问题,可能酿成另一个问题,这很明显是李源不太能接受的。

  不过有些事,有些人自己就想着解决了。

  李元徽回到齐王府之后,立即就召集一众幕僚,将今日在殿上的议事经过,说了一遍。

  几个幕僚都是绝顶聪明的人,粗略的听几句只言片语,就明白朝堂上的情况。

  随后,他还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我总觉得宇文成业首倡南征西魏,用兵荆州,是别有用心,此时可不是出兵西魏的好时节,襄阳是坚城,就算是数十万大军,没有一年半载的时间,没有大量的粮草继续,是啃不下襄阳的,眼下这两个条件,可能都满足不了”

  李青莲闻言道:“大王所言,某深以为然,若是发大军征伐西魏,则北燕必定挥师南下,趁虚而入,到时候就是进退两难的局面,此时伐魏,绝非良机。”

  独孤颍也道:“宇文尚书虽然不是一流名将,但也是老于军务,前朝就是领兵大将,如今却主张对西魏用兵,真是有些奇怪啊难不成是别有所图?”

  这个别有所图的说完之后,独孤颍实际上心中已经有了些想法了,毕竟目前能指使宇文成业的,就是皇帝本人了。

  但皇帝本人为什么要让他首倡伐魏?

  难道是要借着伐魏的名头,实际上准备北伐北燕?

  但军队和粮草的大规模集结,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也无法完全掩人耳目。

  不可能要征伐北燕,而在宛城囤积粮草。

  听了别有所图之后,李元徽却是灵机一动,今天议事,就问他一个人意见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是要用他,以及他的军队。

  不然不会问他是什么意见,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还是附和了温大雅提出的短期内不要主动出兵,而是应该休养生息的方略。

  这会李元徽开始为自己灵机一动感到庆幸了,但凡当时自己主战,老爷子绝对把战事主导权扔过来。

  让他去跟刘玄机拼命去,等到两败俱伤,关中军队再从河东晋阳出兵河北,正好能捡个大便宜。

  但老爷子这招跟他没用啊,谁都知道他用兵历来都是以稳为主,就是打消耗战,长期对峙。

  老爷子会怎么想办法来让他拿根底去拼呢?

  李元徽突然有些好奇了。

第381章 坐观其变

  跟秦王一起出宫的,还有右领军卫大将军窦琮、右金吾卫卫大将军刘宗训。

  两人跟秦王李二凤关系都相当亲近,早几年那是“出则连骑,卧则同起”,即便成为高级武将之后,也没有想过避嫌之类的事情。

  曾经还有一位侍御史上奏过此事,说秦王跟军中将领来往太为密切了,但却直接被李源贬了出去.随后连升好几级,如今已经做了太守。

  李源的态度也很明确,贬出御史说明是对秦王和将领的门看重,给了他们一个面子。

  但不久之后就对那个贬官的御史连升几级,也是在表达,我虽然是爱护秦王的,因此让你受委屈,但事情我是没有忘记的,你的忠心我知道,给你升官是嘉奖你的态度。当然这也是做给别人看的。

  这位被委任为太守的前侍御史在收到自己的任命之后,那是对李源感激涕零。

  不过此后刘宗训和窦琮等人倒是没有以前跑秦王府跑的那么勤了,但上下朝或是宴会之中,见了面依旧是谈笑风生。

  今天这两人从下了朝,就跟李二一路说话至宫门口,分别之后窦琮邀请刘宗训去吃涮肉。

  刘宗训也自然是欣然应允,并肩作战许久,他自然是知道窦琮有事要说。

  窦琮拉着他去了西市一间有名的涮肉,要了个雅间,在这种冬日里,吃着热气腾腾的涮肉,那别提有多舒坦。

  “今日的风,有些不对啊。”窦琮喝了一口酒,然后看着对面的刘宗训道。

首节 上一节 247/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