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30节

  突厥人在刘玄机大军赶回去之前就撤离了,但是却把幽州北部祸害了够呛。

  不过大唐还是坐收了渔翁之利,得到了晋阳这个战略要地。

  李源在晋阳待了几日,在宣布将拓跋浚召入朝中之后,又将他之前统率的军队,分成几个部分,分别交由他的兄弟拓跋辞,叔父拓跋羽,以及奚干、侯莫陈遂等几个鲜卑酋长统率,并且让他们分别驻守在晋阳、新兴以及河东、乐平等地。

  委任外甥王翊为并州刺史,但都督并州军事一职,则是交给了六子,魏王李孝正。

  这个人事任命,多少是有些出人意料了。

  皇子亲王出镇地方,为都督一州军事,倒也没问题。

  但晋阳真么个险要的地方,放着秦王、晋王、齐王不用,让只有十七岁的魏王李孝正来坐镇,这是要闹那样?

  对此,不少朝臣都劝李源,说魏王太年轻了,虽然骁勇,但缺乏经验,晋阳又是好不容易拿下来的战略要地,因此需要慎重。

  李源说对,所以留下镇守晋阳的部队,是他亲自从左右卫和左右金吾卫之中挑选了三十个折冲府,共三万余精兵,又留下张平高和高政会两个心腹将领,同时启用了邺城战败的刘文惠为太原太守。

  同时,李源还拿老二老四举例子,说什么秦王十八就夜袭枹罕名扬天下,齐王十六就是重号将军坐镇江淮,现在魏王也十七了,难道不能跟他两个兄长一样为国分忧嘛?

  这能让大臣们怎么说?秦王和齐王这种人杰难道你们老李家还能量产吗?

  很明显,李源是准备把并州抓在自己手里,所以不光是并州都督没有在老二老三老四中间挑,就连镇守的大将和地方官,也全都是用的自己嫡系,没有三王手下的精兵强将。

  李元徽自然是没有任何意见的,他对并州一点兴趣都没有,就算留他在并州他都得推辞。

  不过李源到底是清醒的,保留下李元徽都督关东诸州军事,陕东道大行台的职务,仍旧坐镇洛阳。

  经过大半年的对峙、鏖战,大唐取得了晋阳之战的胜利,完成了对北方最为重要战略要地的占领。

  但同时,晋阳之战的胜利,其实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

  死伤数万,关中和洛阳都调集了海量的物资进行支援,大唐最能打的武将几乎全员到齐了,堪称是全明星阵容。

  这才是靠了突厥人在背后点火才拿下晋阳。

  而目前大唐和北燕在河北河东一带的形势,依旧很焦灼。

  晋阳虽然被拿下了,但井陉还是在燕军手中,并且重兵把守。也就是说,大唐目前也并没有完全得到并州。

  其中太原、西河、河东、新兴、乐平五郡的大部分地区都在唐军控制下,而燕军则具有上党、雁门、代郡。

  偃旗息鼓,也只不过是暂时的停战。

  北燕目前依然雄踞河北二州,战略上虽然看起来有些吃亏,但实际上大唐想要灭掉北燕夺取河北,也依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目标。

  晋阳之战大唐胜了是因为完成了战略目标,但战场上却没有真正的击败燕军。

  燕军退兵,但还保有了大军,可以跟大唐继续周旋下去。

  所以李源在拿出一个颇为不靠谱的任命之后,依然让齐王李元徽坐镇洛阳,继续负责跟河北的战事。

  毕竟论长期的对峙,对地方的经营,和整体的战略相持,这些无疑是李元徽最为擅长的作战风格。

  洛阳和整个中原地区,因为战乱的原因,社会组织和生产都收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每个几年时间根本恢复不了元气。

  武德二年这场晋阳之战,为了支援前线,李源又再度把中原和洛阳周边的抽血抽的怨声载道,这一些都需要李元徽来平息。

  甚至河东地区,同样是民怨沸腾。

  这对于刚刚立国的大唐来说,绝对不是好事,因为一个新生政权如果得不到人心归附,那就是无根之木。

  所以李源在跟几个人儿子商议的时候,也说了准备在武德三年进行减免税赋,好让治下民众能够休养生息。

  并且最好未来几年都不要想着进行大规模破的用兵。

  这点几人都没有什么意见。

  腊月中旬,李元徽先是送李源回关中,一直到河东。随后才带着队伍从轵关返回洛阳。

  齐王府女眷和不少将领的家眷都在年中就已经搬到了洛阳,毕竟未来几年齐王可能都不会返回江淮,战略重心已经发生偏移了。

  此外,洛阳的富庶和繁华,也同样吸引着不少江淮人士。洛阳是开门献城,所以城内没收到兵祸,这就让前朝大燕东都的繁华得以保留下来大半。

  虽然有不少贵人因为一些原因而搬去长安,但洛阳仍旧是比起长安还要雄伟的大城。

  并且李元徽也是准备把洛阳当场重要的根据地来经营,可以是大唐的北上重要依托,也能成为他李元徽西进的重要据点。

第358章 心有不甘无可奈何

  黎阳,是黄河中下游重要据点,也是目前大唐在黄河一杯为数不多的战略重镇。与朝歌一起形成了犄角之势,抵御邺城的方面的燕军。

  坐镇黎阳的是如今大唐冀州刺史,镇北将军,天水郡公赵翊。这位年纪不过三旬有余将领,早在大燕的时候就是一州都督,重号将军,还曾经是一方诸侯,河北一哥的有利争夺者,资历深厚。

  而如今到了大唐,是一州刺史,这个官可也不算小了,给他的爵位和官职也算能够对得起他的资历。但他目前所能管辖的也就是黎阳一地,朝歌驻扎的那是齐王的亲信人马,能不能听他这个冀州刺史的还是两说。

  目前赵大手下的兵力,也就还剩下七千多人,不过这七千人都是堪称精锐的强兵,是他最后的本钱。

  倒是一众跟随他多年的老兄弟们,还是跟着他一起窝黎阳。

  其中包括韩铎、王全斌、石彦超,参军周璞等。

  而亲兄弟赵二,目前则被李源征辟为中书舍人,一来算是厚待降人,一方面也算是留作人质。

  而在黎阳除了赵大的统率的七千本部,还另有四千左右的唐军,名义上也是归他统率的,但具体能不能指挥得动,那就得看赵大要看干什么。

  冬日里,韩铎带着几人去了黄河边凿开了几个冰窟窿,打了几尾大鲤鱼,随后带回城里跟几个老兄弟准备尝尝鱼鲜,顺便喝壶小酒。

  还没等进城呢,就听到有信使一路疾驰,并且高叫着“晋阳大捷”“晋阳大捷”

  韩铎闻言有些意外,随后提着鱼去了县衙,也就是目前赵翊的住处。

  交给后厨之后,才来到前堂,这时候老兄弟几个陆续聚过来了。

  参军周璞拿着军报给众人宣读了一下,“.燕贼退兵.大概就是如此”

  身高马大,足有九尺的石彦超朗声笑道:“这大唐,还真是国运昌隆啊,这关键时刻突厥人帮了一把,要不然胜负,我看难说的很。”

  王全斌道:“依我看,就是没有突厥袭击幽州,唐军还是能够拿下晋阳,再耗下去,燕军应该不是对手。”

  “难说,只是这唐军多了晋阳,河北应该不足为虑,还好我等归附大唐,如今只等着跟秦王晋王齐王北伐燕贼吧,也好报了那年刘玄机夺大哥冀州的一箭之仇。”

  韩铎一边说,一边看了看赵翊。

  只见赵翊脸色如常,看了看战报之后笑道:“刘玄机虽然是当时之英雄,到底是不如咱们大唐陛下之英明神武,陛下一到了晋阳,这厮就落荒而逃。”

  众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后都笑了。这就是战报上所呈现的内容,让这些打了多年仗的兵头们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

  但天下人可不管这些,是真有很多人相信这事是真的。

  毕竟,陛下北上了,刘玄机就退兵了。这其中有没有必然联系,普通士卒和百姓是不可能知道具体细情的,但最起码这两件事真的。所以这就给了很大的利用空间。

  宣传工作这就好做多了,只需要让人们把这两件事联想到一起,就足够了。

  也没有谁不开眼的跳出来说刘玄机退兵跟陛下没关系,是三位大王打的硬仗,是突厥人出兵入侵幽州

  所以在这件事上,明眼人是心照不宣,说是不能乱说的,那叫祸从口出。

  笑过之后,赵大又叹了口气道:“我们率十万大军去打晋阳,结果被刘玄机偷袭了冀州。刘玄机发二十万大军去围攻晋阳,跟大唐对峙了半年,也还是没能拿下晋阳,其后又有突厥人兴风作浪,而大唐却一举功成,真是时也命也。”

  赵翊当年在冀州可是以少胜多打败了拓跋余庆,并且一路追击到了并州境内,若是再给他一些时间,未必打不下晋阳。因为拓跋余庆刚死,必然人心惶惶。

  但因为刘玄机发兵南下,所以功亏一篑。

  现在刘玄机也在夺取晋阳的关键时刻遭遇跟他相同的局面,虽然形势比他好多了,但还是没抢下晋阳,而接下来河北就要面对河东居高临下的优势。

  可以说,只要大唐稳扎稳打,统一天下几乎是时间的问题,河北虽然富庶,有冀州这种的产粮地,也有幽州这个民风彪悍屡出精兵的地方。

  但总体的国力而言,对比大唐如今占据的大半个天下已经是处于明显的劣势。

  战争最后打的就是资源,人口,粮食这些。大唐在完成资源整合之后,就能以压倒性的优势,终结北燕。

  当然,这只是最为理想的状况。

  实际上想要吞并河北,自然是没有那么简单的,大家都不是傻子,谁手底下没有几个会算账?

  周璞和韩铎的等人其实都能看得出来,赵大多少还是有些不甘心的。

  毕竟在大唐三王鏖战颍川之际,他也是有机会夺取河北的。

  但他的顺序错了,如果趁着薛世雄病重之际,出兵幽州,那么结果会不会不同呢?

  很难说。

  但这么长的时间里,他自己复盘过手却是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薛世雄死之后,刘玄机虽然被推举为幽州都督,但其实那个时间点,是他根基最薄弱的时候,如果赵大以冀州军挥军北上,幽州军很可能因为人心未附,而产生混乱,最后被他成功收入囊中。

  但问题是他选了去打晋阳。

  这也就给了刘玄机一个天赐良机。而刘玄机也把握住了,并且挥师南下,直接势如破竹取下了冀州,这样一来刘玄机建立的极大的威望,幽州军和豪强士族都对他心悦诚服了。

  每每想到这里,赵翊都觉得自己浪费了天赐良机,未尝不痛惜扼腕。

  但时过境迁,后悔药也没处买去。如今就算在不甘心,赵大其实也知道,自己多半是没机会参与争霸天下这种大业了。

  大唐已经是是囊括了大半个天下的巨大势力,李源父子又都是人杰,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就是李唐。

  其次就是北燕的刘玄机,虽然在晋阳争夺战之中失利,陷入逆风,但燕赵之地,自古豪烈,未尝没有机会翻盘。

  至于其他如荆州的西魏曹烜,江东的东魏曹元静,这些势力确实很难有什么作为,完全就是苟延残喘的状态。

  至于青州的杨氏诸人,更是不值得一提.

  只要李家不内乱,三王不为储君之位兄弟相残,按照现在的势头,李家一统天下仿佛是没什么悬念了。

  若是李家兄弟因为那把椅子斗起来,那这天下可就说不好了。

  到时候白帽子落在那个王头上,都不一定。

  说不定,他也有机会掺和一脚呢?

第359章 虎口

  武德三年,还没出正月,希国公就死了。

  不光是长安还是洛阳,提起希国公这个爵号,都有些懵,是那位功臣勋贵?还是皇亲国戚?

  哦,原来是前燕皇帝慕容昌啊.那死了.就死了呗。

  朝中内外都清楚,希国公“病逝”那是早晚的事,甚至能让他活到武德三年,大唐皇帝都够能忍了。

  想想慕容昌在李源亲征洛阳之际都干了些什么,就没人会对这个结果赶到意外。

  那可是嫡长子啊。李源最为器重的儿子,跟关陇世族和山东士族都有非常不错的关系,如果不是死于宫变,即便是几个兄弟武功赫赫,太子之位也轮不到其他人。

首节 上一节 230/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