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85节

第277章 魏文

  段义弘在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次必须速战速决。

  一旦拖久了,必然会有变化。

  关中一旦出兵,从崤函道东出,杀到洛阳近郊,可就危在旦夕了。

  现在之所以还没出兵,无非就是因为关中去年、前年都在打仗,对本就有些凋敝的民生影响很大。

  加上李家还要对关中的豪族、世家以及百姓进行安抚,对关中的战争资源进行整合。

  以避免大军东出,长安和关中腹地产生动荡。

  所以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

  如何为尽快击败眼前之敌,就成了东燕军几位大将军所需要商议的议题。

  而在郾城的李元徽和李玄庆,两人也接到了长安快马送来的书信。

  大丞相府已经作出了决定,由李二为行军大都督,柴荣、宇文涉、李怀真为副都督,率步骑五万驰援颍川。

  李元徽看到书信之后,立即兴奋道:“二哥来援,大事济矣!”

  李三也点头道:“看来我们只需要拖上他两个月,等到二哥前来,就能发起反击。”

  大军从集结,在关中出发,要过武关道,骑步混合行军肯定也是快不起来,所以李三和李四都觉得,两个月内能赶到就不错。

  并且东燕军现在肯定是急于决战,这时候一定是不能如他的心意,最好是等对方耐不住性子发其强攻,让对方在深沟高壑的营垒前面消耗掉锐气。

  这样双方决战的时候,对西燕军就更加有利。

  而东燕军经过长时间的行军之后,又面对西燕军的严防死守,段义弘虽然心急,但也知道眼下不能急切,军队需要修整。

  即便是要直接进攻对方的营垒,也需要时间准备些攻城器械。

  此时双方在颍川战场的兵力对比,东燕军还是占据些优势的。

  郑果所部三万余人,娄居士部两万有余,颍川太守蒋益麾下有数千,加上段义弘所领的中军主力十万众,差不多是十六万人,同时李药师统率两万人在梁郡。

  而西燕方面,李三郎统领的荆州军四万余人,李元徽统领的扬州军在六万左右,作为主力合兵十万众。

  陈郡方面有萧释之所统率的归德军八千余人,会同刘元庆所部万余人,作为偏师加起来也有两万左右,任务扼守陈郡,盯防梁郡的李药师部。

  李元徽还是很担心这个军神级别的人物突然抽冷子在自己背后来一刀,那可能就是致命的。

  此时的颍川汇聚了东西两燕二十多万大军,如果算上支援在路上的部队就有超过三十万人了。

  西燕最大的地方派势力江淮军事集团几乎是精锐尽出,凉州军团和部分中军精锐也在来路上。

  东燕方面五位在世的大将军到了三位,有硕果仅存跟武帝入主中原的老将——娄居士。

  大燕唯一异姓王令支王段义弘。

  汉人军头代表人物之一,郑果。

  其余的名将猛将更是数不胜数,尉迟恭、于俱罗、普姑苏、段武臣、慕容奉贤、陈棱、独孤求玉.

  这样规模且名师大将云集的战事,又极有可能决定了天下大势的走向,自然也引起了天下各方势力的关注。

  江东的曹元静在听说李元徽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已经距离洛阳数百里的时候,长久的叹息了一声,然后无奈道:“安定天下的人,大概是李氏了吧?”

  此时的曹元静已经卧病在床数月之久,用心调养之下仍旧迟迟不见起色。

  最要命的是,被称为江东诸葛的司空、录尚书事张方平也同样身染重病。等于是江东东魏政权的两个主心骨全都重病在身。

  主战派也就剩下大将军苗先云和楚王曹成以及太子曹炎等人。

  其余如司徒顾元佑、太尉贺苗等江东豪族代表全都反对继续北伐。

  理由也非常站得住脚。从东魏建立以后,无岁不战,士卒疲惫,百姓更是要承担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而北伐却始终没有任何进展,三次濡须口之战损兵折将,数万之众葬身江北。

  且现在皇帝还生着病,怎么打?拿什么打?

  连续数次朝廷争论太子曹炎和苗先云等人都被驳斥的哑口无言,曹元静又无法起身视事,自然是无法站起来力主北伐了。

  所以面对江淮大军主力这样的难得的好时机,东魏却无法挥师北伐。

  甚至躺在床榻上的曹元静都感觉到,即便是出兵,也未必能取得什么好结果。

  江淮军即便是主力尽出北上,但因为濡须坞重新被江淮夺回,豫章鄱阳湖的六万余众大概有水军两万余众撤回了巢湖,足以承担起江淮的守御任务。

  且江淮军就在颍川,说回来坐船几天就能沿着颍水直接杀个回马枪。

  所以即便是北伐,还是要去啃濡须坞这个硬骨头,并且后面还有东关、西关两座关城。

  能沾到什么便宜?

  因此,在连续数次失利,天子曹元静又身染重病的情况下,东魏方面出兵计划已经宣告破产。

  而上游的荆州襄阳,魏王曹烜在仔细研究战局之后,同样没有轻举妄动。但已经在准备出兵所需要的粮草和其他各种物资。

  “现在两燕大军都是初到颍川不久,战事还未进入焦灼状态,我军不可心急,一定要等到他们达到难舍难分的时候,我上可发兵收复宛城,下可发兵夺回江夏若这东西两燕军拼了个两败俱伤,北上洛阳,或许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曹烜与一众官员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包括大将军丁景珍、雷世猛、游子路等,全都齐声称赞“大王英明”。

  只有作为尚书令的蒯文贤是一言不发,等到从明堂出来之后,作为侄女婿,同为荆州世族的将军向训才开口问道:“叔父刚才在堂上一言不发,是觉得曹大王所谋,不合时宜?”

  蒯文贤摇头道:“非也,曹大王所谋,可谓是机关算尽,未有遗漏。但是.”

  “自古有进取天下之的英雄豪杰,无不是乘势而起,但有万一之机,也应该奋力拼搏,迎难而上,如今西燕东征,双方决机于颍阴,若胜则天下略定,此战关乎神器,若不想为人臣,就该立即出兵,乘势夺回宛城,与洛阳合力击败李氏二子,如今却犹豫不决,坐看其成败,难道能取得天下嘛?”

  向训闻言,笑道:“那这么说,咱们这位曹大王倒是像极了他祖上的魏文帝啊.”

  蒯文贤闻言笑了笑。向训这话什么意思?很明显了,他就不是夸赞。

  当年刘备伐吴,双方在夷陵鏖战之际,刘晔劝魏文帝曹丕出兵,说现在可以灭吴,结果曹丕拒绝了,说人家都称臣了不能打,太不地道了,这让天下人怎么看?

  结果等夷陵之战东吴信心士气都打出来了,这时候曹丕又脑抽了要伐吴结果就是被吴老二抽回来了。

  这大概也是魏国最好的一统三国的机会了,就这么给浪费了。

  而眼下的形势虽然跟当时有差别,但不趁着西燕跟东燕打起来出兵,还要等他们分出个胜负吗?

  这不是脑抽了是什么?

  而蒯文贤和向训都是荆州世族,本来跟曹烜合作就不是因为他雄才大略。只是因为他现在恰好占据了荆州而已。

  乱世生存法则第一条,士族要跟占领自己家乡的军阀合作。

第278章 强攻

  “唯以力破之,别无他法.”

  段义弘和娄居士两个老将在经过商议之后,最后的决策就是,强攻。

  除了要正面攻破西燕军营垒,还决定派遣一支骑兵去进攻陈郡的西燕军,同时命李药师部配合。

  这大概也就是为了分散燕军的注意力,同时也是因为在正面战场上,目前来说是没有骑兵的用武之地。

  西军沿着河水布防,主要的防线更是处在颍水和汝水之间的十二座营垒,横在两水之间,而汝水颍水各个支流的沿线又都有燕军烽燧,发现你在什么地方架设浮桥,直接就可以派兵据守,或者半渡而击。

  所以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突破西燕军横在前面这十二联营。

  当然,还有另一条路,就是直接强渡汝水攻击郾城。

  但无疑更难。

  所以段义弘直接集合了数万精锐步卒,准备来进攻西燕军的营垒。

  看到对面有强攻的打算,李元徽听到消息之后从郾城渡河来到了联营之中。

  站在数丈高的瞭望台上,可以望见颍水和汝水之间的广阔大地上,数以万计的东燕步军在整齐的列阵集结,无边无岸,颇有些兵书上不动如山的既视感。

  而在步阵之间,以及河畔旁边,还有大队的骑兵在巡视游曳。

  李元徽遥指向前方道:“这就是当年跟着昭武帝西驱吐谷浑,东征高句丽的大燕中军,进退有度,行则不乱,果真是天下精锐,兵书上士气连天,不可击之,大抵就是如此了吧?”

  东燕的中军,是太祖武帝慕容毅入主中原那支军队一脉传承下来的,主体是鲜卑人和北方汉人健儿,虽然因为岁月流逝,其中的兵丁早就换过很多茬了,但这支军队一直南征北战,保持着较高的战斗力。

  与之对比,江淮军完全就是李元徽在这几年之内组建的新军。

  其中以淮南、庐江以及豫州流民这些淮河两岸的人组成,从地理位置上说算是淮泗,并非纯粹的南人军队。

  这支新军从组建开始,就开始经受严格的训练,也经历过几次大战,几乎是未逢一败。

  所以这番话一落下,几个江淮将领就不爱听了。

  “大将军此言差矣,东军虽然是精锐,但咱们淮南勇士也不是泥捏的,此战,定要让东军知道我等淮上健儿的厉害!”

  说话的是刚刚被提拔为营主的汤颌,随后胡阔海,徐乾德也纷纷拱手抱拳,以示决心。

  李元徽闻言笑了笑,然后道:“好,我与朱总管就站在此处,看着诸位将军建功,淮上健儿的威名,可就全在各位的手上了。”

  “末将等必不负大将军之信重。”

  诸将在一番表态之后,各持归营备战。

  留在观战台陪同的还剩下作为行军总管的朱德裕,护军、军师祭酒李青莲,两个从事中郎高侃、于智宁,以及记室李淳风。

  “朱兄,你打造的这十二联营,能顶住东军强攻嘛?”

  李元徽眼神一直未曾离开数里之外已经在集结的东军大阵,对于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他十分清楚,很强大,很可怕。

  而江淮军虽然同样堪称精锐,又有坚固的营垒可以依凭,但李元徽其实还是有些信心不足。

  不过老朱在听过询问之后,倒是给了李元徽一计强心针。

  “大将军,咱以为这天底下没有攻不破的营垒,但有咱们江淮铁军在此,任他百万大军,也无法前进一步!”

  李元徽闻言抚掌大笑,“哈哈哈,好,如果能坚守到二哥的援兵赶到,朱兄和此间诸军将士,就立下大功了,朝堂必不吝封赏。”

  两人说着话的功夫,这场大战也正式的拉开帷幕。

  段义弘以陈棱为前部督,督领一万步军,攻打燕军当中的两座营垒。

  将军陈棱是昭武帝慕容英时期骁果军十郎将之一,跟李元徽是老相识了。出身普通士卒的陈棱靠的就是自己的战功和骁勇,得到了慕容英和慕容定的赏识,才有如今的官职。

  这次作为前部督,陈棱很是谨慎的观察了西军的营垒设置,一早就命人打造了长梯,并且多准备木板。

  随后又以重金招募了数百勇士,让他们手持盾牌,去搬开西军在阵前设置的拒马鹿角。

首节 上一节 185/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