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14节

  当然,孙吴所修筑的关墙是为了防北面的强敌,李元徽修关墙是为了防南面,所以侧重点和防御重点方向都是不一样的。

  但总体思路都是来自吕蒙的“夹水立坞”。

  这一点,东魏军自然也是明白的。

  九月初,东魏天子曹元静统大军亲征,大将军水师大都督苗先云,楚王曹成,吴王曹戎,司空张弘平随侍,发水陆大军十八万,奔濡须口杀来。

  大军沿江而上,战船数百,浩浩荡荡。

  从江都到历阳,再到濡须口,沿江的烽燧全都被点燃了。

  也就是说东魏那边刚出发,不到一天的功夫,几百里外濡须口的江淮燕军就知道了。

  李元徽看到烽烟燃起之后,心里可算是石头落了地。

  “终于来了啊。”

  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打过来的时候,整天都得惦记。

  但知道他们来了以后,反而心里顿时松了一下,等着打仗就行了。

  几日后,东魏水军的战船,一艘一艘的出现在濡须口正对的江面上。

  曹元静和几位大将,以及司空张弘平一道观阵,众人在看过燕军的布置之后,全都面露难色。

  原本东吴夹水立坞的意图是阻击顺着水流南下的曹魏船队,以及防御在河流两河前行的陆上曹魏步骑。

  而现在,濡须口在北人之后,换成江东人来打,对手才是曹魏.

  “我听说武帝当年曾经数次南征濡须口,都没有取得功绩?”曹元静望着濡须口两条支流上的关城问道。

  张弘平道:“却有此事。武帝和文帝,父子两人曾经三次南征,对濡须口用兵,皆无功而返有几次还是损兵折将.”

  实际上,濡须口魏吴之间有四次大规模用兵。

  建安十八年,曹操率四十万大军南征,号称“饮马长江”,在濡须口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不过相持许久,毫无进展,最后只能无奈退兵。留下甘宁百骑劫营,孙权草船借箭等著名典故。

  建安二十一年,第二次濡须口之战,曹操又亲征,结果是相持数月,双方损兵折将,最后孙权“乞降”,曹操得了个面子,退去。

  第三次濡须口之战,发生在曹丕代汉之后,率领大军南征,曹丕令三路大军攻吴,东路以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浦口,中路由曹仁领兵攻打濡须坞,西路由曹真、张郃围攻南郡。

  孙权以朱桓任濡须督抗击曹仁,而曹仁不听蒋济的劝谏,直接攻打江心洲,以致损兵折将,大败而回。

  最后一次,也就是第四次濡须口之战,也称“东兴之战”,这次是司马师掌权之后,派司马昭、胡遵、诸葛诞攻打濡须口,结果被诸葛恪、丁奉带着人直接是一顿狠抽,司马昭爵位都被夺了。

  “.凡此四战,东吴皆因为据有地利而得益.”

  曹元静闻言道:“当年大魏攻东吴,是水陆齐发,尚且不能建功,而进我等想要攻下东关濡须坞,就只能以步卒登岸,拔除关城,才能引水军北上.”

  张弘平点点头道:“确实如此。想要拿下濡须坞,必须以步卒上岸击败燕军。而且燕军在沿江设置烽燧,还有骑兵游曳,即便在别处登岸,也会被燕军的骑兵赶下大江,所以眼下只能在江南立营。”

  曹元静默不作声,又看了半天之后才点点头,“好,就依张先生所言。在南岸立营。”

  水师大都督苗先云却突然开口道:“天子,张先生,这豫章郡的慕容太守和沈尚兴都被我等派人招降了,不如也试试能否招降这镇南将军李元徽?听说他是个黄口小儿,还没吴王岁数大,说不定一吓唬,就降了呢?”

  曹元静和张弘平同时摇了摇头,曹元静道:“那李元徽是什么人你可知晓?慕容英的女婿,高门大户出身,能投降咱们?”

  苗先云笑道:“那不试试咋知道不成?豫章咱也不是准备打了吧?后来谁知道派人一招呼,他们就降了呢?”

  张弘平道:“豫章位于江东腹地,已经是瓮中之鳖,沈尚兴又是吴郡人呢,有吴兴沈家的人帮咱们劝降,况且咱们又给出了仍旧驻扎故地的条件,可江淮对江东本就有地利,李元徽如今又雄踞一方,咱们可拿不出什么东西来,能够让这位镇南将军倒向我们,而且李元徽之父,唐国公李源还是都督益州军事,这对父子若是能够相互辉映,上可直驱颍阴关中,下可夹击荆楚,对我江东又有地利,若不是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是绝不可能投奔我东魏。我东魏又能拿得出手什么条件给他?”

  一旁的楚王曹成闻言笑道:“那就打到他山穷水尽好了,咱们自起兵以来,打过的燕军多了,他比宇文谭如何?若是真有些本事,等咱打服他,也让大哥招他做个女婿.”

  “哈哈哈哈.”苗先云也大笑起来,“这主意不错。”

  曹元静闻言却是冷哼一声,“做我的女婿?哼,那也得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这种身居高位,却只有个家世,没本事的高门子弟咱们这一路砍得还少嘛?”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曹戎开口道:“江北设防严密,若要强行登岸,必定要付出大量的伤亡,若夜袭如何?”

  曹元静闻言之后,看向了一旁的张弘平。

  张弘平向了想之后道:“你想要效仿甘兴霸吗?”

第173章 夜袭

  燕军据守坞城,防守严密。在白日观阵过,东魏军感觉很难找到机会之后,夜袭也就成了很切合实际的选择。

  张弘平说是否是要效仿甘兴霸,几人一听颇有些荒谬的感觉。

  当初甘宁甘兴霸百骑劫营,可是令曹魏大军震动的。孙仲谋还称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且先不说甘宁能不能比得上张辽,但夜袭这种事的确算是投入小,回报高的战法。

  可问题的关键是。他们虽然既是江东,但又是实实在在的曹魏啊。

  而曹元静在认真思考过后,显然不准备百骑劫营。

  因为他打算来把大的。

  回到南岸之后,曹元静与一众将领开始制定了夜袭战术。商定由他的心腹爱将王雄延和韩陵各自精选八百精锐武士,在入夜之后悄然乘坐小船,由濡须口东西两边的各约二里处的岸边上岸。

  这一千六百人都是曹元静起家的丹阳子弟兵中挑选的,是东魏军的精锐,他们轻兵上阵,除了携带刀盾之外,还携带了飞虎爪,打算用来攀爬东关的坞墙。

  而在夜袭前队之后,曹元静率和苗先云、曹成三人各率本部的精锐在后面接应。

  只要夜袭的精锐攻入的濡须坞坞堡的任何一处,接应队伍就立马登岸助战,力图一口气攻下东关濡须口坞堡。

  计划是很不错的。

  但可惜的是,他们遇到了李元徽。

  因为看过太多因为大意而导致战役失败,指挥者自己也因此丧命的案例。

  所以李元徽的谨慎小心是从来不用人提醒的。

  就以第四次濡须之战为例,魏嘉平四年十二月,由司马昭担任都督,统领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共七万大军攻打东兴濡须。诸葛恪从建业率四万援军日夜兼程救援濡须口。

  胡遵到达濡须后,马上投入战斗,命令部队架设浮桥渡过湖面,列阵于东兴堤上,分兵攻打濡须东西二城。

  但城堡建在陡峭处,易守难攻,魏兵几次进攻都被击溃。

  这时东吴的先头部队三千人马在丁奉率领下仅两天就赶到了濡须。此时天降大雪,魏军众将正在营内饮酒,毫无戒备。

  丁奉命令将士脱去厚重的铠甲,丢弃长枪大戟,只带头盔、短刀和盾牌,轻装突袭魏军前部营垒,魏军一触即溃,诸葛恪的后续大部队也陆续赶到。

  吴兵登上东兴堤,擂鼓呐喊,奋勇向前,魏军惊恐溃逃,争渡浮桥,人多桥断,落水和自相践踏而死者达数万人。

  前部将军韩综、乐安太守桓嘉阵亡。魏军烧毁营寨败退,吴军缴获大批军需物资。

  司马昭因为在他督领下的胡遵军、诸葛诞军遭到败绩,坐失侯。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魏吴濡须之战,以东吴彻底完胜而收官。

  其中,魏军自身的大意,是战役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李元徽自然是不会犯这种错误,事实上不光是为了防止魏军夜袭,而是一开始燕军各营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和训练。

  甚至把防备夜袭直接作为训练的必要重要部分。

  夜间如何集结,列阵,各级军官该如何下令,处置,以及如何设置夜巡队和明暗哨探。

  甚至还以军令的形式,要求各营主将和所部校尉要轮流当值,检察本营的夜间巡逻和哨探,各营还要分别设置口令,以供巡逻队和哨探之间避免因为黑夜可视程度低而发生误判事件。

  夜间没有口令闯营可以格杀勿论。

  此外,李元徽的亲卫营还会不定时的巡逻查探各营岗哨,以避免各部懈怠。

  因此江淮燕军的夜间遇袭的反应能力完全超出了魏军的理解。

  还没等他们的飞虎爪甩上坞墙开始攀爬,就有夜袭的魏军士卒因为掉进了燕军的陷坑,引发巨大的响动以及惨叫声。

  原来坞堡和营房外,燕军都是挖有陷坑的。

  都是由各部当过猎户的老猎手挖掘布置的,里面有捕兽夹和倒刺桩。

  燕军士卒有都知道营外是不能随便乱跑的,但这黑灯瞎火的魏军是没有任何准备和征兆,就调入了燕军准备的陷坑之中。

  造成了伤亡不多,但是随后的惨叫声,却暴露了魏军的踪迹。

  于是,一声“敌袭”之后,防备夜袭的鼓声和锣声开始响起,各部开始按照预案起来结合,准备作战。

  锣鼓声响起之后,夜火也被全部点燃,江淮燕军包括李元徽,都从睡梦之中惊醒,而后在各级将校乃至老兵的催促下,开始穿衣,披甲,准备作战。

  王雄延和韩陵在夜袭失败之后,并没有准备前行攻打坞堡的意思,而是转身带着伤兵撤到江边,没等燕军作出反应,就迅速登船离开了。因为夜袭打的就是突然性和隐蔽性,都被对方发现了那就不叫夜袭了,那是强攻。

  魏军虽然撤走,但江淮燕军依旧是在按照夜袭时候的应对,轮流休息。

  李元徽没穿甲胄,只穿了一身圆领袍,就登上了西侧坞堡的坞墙,望着江面。

  不一会的功夫,就看见江面上亮起无数灯火,那是夜袭失败后魏军战船上重新点起的灯火。

  之前为了怕被燕军发现,都停在江心处熄了灯火。

  韩全在披甲之后才匆匆赶了过来,还替李元徽拿过来一件披风。

  李元徽接过披风之后,自己披上了,系好带子,然后看向江面道:“这东魏的曹贼,第一天就夜袭,看来是不想让咱们过安生日子啊。”

  韩全道:“东魏想要夜袭咱们江淮军,那是痴心妄想。”

  李元徽闻言笑了笑,然后道:“还是不能大意,传令各部,轮流休息,一营最少要有三百人披甲备战,决不可给曹贼可乘之机。”

  “诺,我这就让牙兵过去传令。”韩全领命而去。

  李元徽也没在坞墙上待太久回了自己的居所。

  大江战船上,曹元静在听完两员大将的回报之后,也是面露凝重之色。

  “倒是没想过,这姓李的小子,如此谨慎,不要外围的陷坑了,我刚才在船上看到了,江淮燕军的反应很快,鼓声想起之后各部的夜火立即就被巡逻的士卒点燃,就看这一点,就可以知道燕军的军纪严明,反应迅捷,就连咱们的丹阳老兵,也未必能做到这一步.”

  王雄延诧异道:“这会不会是,燕军料到咱们会夜袭,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备?”

  曹元静摇摇头道:“绝无可能,若是他们料到我军夜袭,就会在营外埋伏一支队伍,放你们到城下再发动合围,你们这些人能不能回来都是个问题.”

  “能把兵练成这个样子,我还真是小看了这李扬州”

第174章 骑射

  李扬州。

首节 上一节 114/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