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12节

  现在这两人的态度,都有些暧昧不明,所以李元徽才要见两人一面,并且没有选择让他们去合肥,因为豫章也随时可能变成战场。

  而在李元徽在路上的这段时间,河北幽冀二州的战事,有了新的进展。

  赵翊率三万大军和万余“义勇”,激战数日,夺回了巨鹿城。

  把始毕的儿子什钵芯驱逐了出去,不过突厥人死伤并不多,伤亡两千余,但却丢了在巨鹿、清河一代劫掠所得。

  幽冀燕军在李神符的统一调配下,为了遏制四处劫掠的突厥人,让包括瓦岗军和各路义勇在内所有燕军,沿着邯郸、馆陶、清河、平原,上到渤海郡的南皮,修筑烽燧,各部依托城池沿线分散扎营,并且派出骑兵巡游,一旦方向突厥人的踪迹,就点燃烽烟。

  然后就是骑兵出动,缠住突厥人的队伍,周边的步军立即出营支援,并封堵道路。

  方法不算聪明,但还算有效,突厥人发现他们能够四处劫掠的区域越来越小,渐渐被压缩在巨鹿、常山、安平一带。

  清河、赵郡、平原、魏郡等地的突厥骑兵,基本肃清了,只剩零星几支几十人这种小队规模的,可能是跟突厥大军失去联系,还在燕军腹地活动。

  但这些人肯定也是掀不起什么风浪,一旦暴露踪迹肯定就是被绞杀,人头被拿去换军功的下场。

  而双方设想决战的战场,都指向了一个地方——襄国。

  李元徽一直非常关注河北的局势,为此还特别写了信给洛阳的长兄,让他把各处的军报,从速转过来。

  他可不想这边跟东魏西魏这帮曹贼打的焦灼之际,背后亮起突厥人的弯刀和箭矢。

  虽然北面还有徐、豫、兖、青四州之地,战略纵深足够宽广,但是兵败如山倒的例子也不是没见过。

  一旦在关键的战略节点争夺之中落败,获胜方往往会势如破竹,高歌猛进。

  所以他一直非常有危机感。

  而这次约见慕容靖和沈尚兴,就是为了达成共识,让这两人同从自己的安排,同一指挥。

  若是没能达成共识,谈崩了,那李元徽肯定不管豫章的情况,无论是慕容靖和沈法性是投降还是如何,都不管了,直接固守江北三郡,守住基本盘最重要。

  几日后,两人乘坐五牙大舰,还有大小船只的护卫下,出鄱阳湖来到柴桑。

  三人在江边一处亭台见面,两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慕容靖年长些,长相方面继承了慕容家的优良基因,算是美男子。

  横波将军沈尚兴比慕容家年轻几岁,同样过了而立之年,身材魁梧,姿貌雄伟,很有武人风范。

  李元徽在亭外亲自相迎,算是给了两人一个面子。

  慕容靖和沈尚兴见状,也是面上过得去,身为下属俯身行礼。

  “慕容府君和沈将军请坐,早就想跟两位一见了,今日总算得偿所愿。”

  “将军客气,将军节制扬州军务,本来我等是该前往合肥拜见将军的,只是江东战事不休,如今曹贼又在敛谷聚兵,实在是情势不由人啊。”

  慕容靖笑着解释道,沈尚兴也附和着点了点头。

  三人在亭中落座,李元徽叹气道:“慕容府君所言甚是,宇文公战殁之后,江东局势糜烂,我自受命为都督扬州军事,也是夙夜忧叹,如今荆楚江东,都有前魏余孽作乱,梁逆又窃据长安,妄自称制,河北又有突厥人肆虐,此国家危急,正需要我等勠力同心,共克时艰啊.”

  慕容靖和沈尚兴闻言则是心中暗骂,这小子倒是说的比唱的好听,但是嘴上却不得不符合几句。

  “将军说的是”

  “将军公忠体国,实在是我等楷模.”

  李元徽自然也是明白这两人心中在纠结什么。

  眼下是天下大乱的局面,他们现在豫章郡,也算是一方势力。跟江北的李元徽一手组建的江淮军虽然有统属关系,但眼下这层关系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大燕朝廷在渐渐失去对地方州郡控制的同时,地方的刺史都督,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支持,也是没办法完全控制自己名义上节制的地盘和军队。

  豫章郡的慕容靖子啊太守任上干了好几年了,沈尚兴在鄱阳水师之中更是威信大行,根基深厚。

  所以这两人是对于空降上来的都督扬州军事、镇南将军李元徽,都不怎么服气的。

  都觉得这小子才十几岁,也就跟他们儿子年纪差不多。现在却成了他们的顶头上司。凭什么啊?

  如果先帝还在,或者大燕没有这么多的内乱和外敌,他们自然是不敢有异心的。

  但眼下,两人是达成了共识的。

  要把豫章郡和手下的水陆一万余精兵和几百战船牢牢握在手里。

  毕竟吗,现在官位爵位都是虚的。

  能使唤动多少人马,有多大地盘,多少刀枪多少粮食,这些才是实打实的。

  至于能卖多少价钱,自然是价高者得了。

  不过,在来之前李元徽也着实没想到,豫章太守慕容靖这个慕容家的宗室王爷,居然会投向东魏。

第170章 计划落空

  三人看起来相谈甚欢,但李元徽能敏锐的察觉到慕容靖有些故作镇定。

  并且时不时的往远处的江面上看一眼,也正是这样的举动,让李元徽察觉到,这两人应该是有问题。

  另一旁的沈尚法则不动声色的喝酒吃菜,只不过极少说话。

  而亭外都是三人的护卫,不远处的江边上,还有李元徽的亲兵武卫营,以及水师两艘五牙大舰为首的百余战船。

  可能是因为李元徽带的人足够多,这顿饭吃的还算平和,没有什么发生什么意外。

  而这慕容靖和沈尚法两人也以守土之责,拒绝了李元徽让他们撤到江淮的提议。

  来之前,李元徽跟自己的幕僚们讨论了一下如何利用豫章郡这个区域,来诱使东西两魏的争夺。

  毕竟他们之前并不接壤,想要让他们斗起来,就必须让二者够得着彼此。

  具体计划是,把豫章郡兵和其家小以及大批民众迁往江北,海昏、鄱阳、柴桑、阳新、彭泽等县全部弃守。

  随后跟东西两魏分别暗自沟通,把海昏、柴桑、阳新等鄱阳湖以西的四县交给西魏,鄱阳湖以东的两县让出来给东魏。

  这样鄱阳湖就成了东西两魏一半,而这两者因为法统问题,是绝不可能结盟的。

  两个都是魏,都说自己是大魏正统,所以必然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用四个字概括一下,大概是驱虎吞狼。当然,你说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行。

  但跟着两人见这一面,李元徽就知道,事情不太妙了。

  甚至自己带来的人少了,都容易回不去江北。好在来之前准备做的充足,慕容靖和沈兴法也没敢轻举妄动。

  “这小子倒是够谨慎的,你看见江边的五牙大舰上?少说有几百个弩手.”回去的船上,沈尚兴冷笑道。

  慕容靖道:“没点能耐本事,能不到二十的年纪就做了扬州都督?”

  沈尚兴道:“他应该是明白了咱们的意图,接下来估计是要全力守在江北了。不过这事轮不到咱们头疼”

  慕容靖叹了口气道:“就是今天这趟,估计是把这位李镇南得罪到底了,咱们日后只能跟着大魏一条路走到黑了。”

  沈尚兴道:“曹天子起于微末,不过数年时间,就据有江东,少说也是个东吴孙权,况且他也答应我们继续留在豫章,形同藩镇,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而且曹天子也说了,若是将来一统天子,也可以封伱为燕公,奉燕正朔.”

  慕容靖闻言不在做声,这种事,已经没有他后悔的余地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

  而向着江淮方向驶去的五牙大舰上,李元徽回到自己那间最上层的船舱之后,立即拿出地图,然后在上面豫章的位置打了个叉。

  随后又命人通知周本,情况有变,薪春、寻阳两县弃守,等秋收之后,立即将两县军民全撤到皖县和皖口一带。

  回去的路上,路过濡须水,李元徽还特意停在东关水寨,检查了一下关防建设,确定这处东关的防御能力还算不错之后,才继续上船回了合肥。

  这一来一去,将近二十日。

  这二十日足够做发生许多事了。

  关中的西燕开始集结军队,准备进攻陇右。

  益州的大军也在同一时间开始在汉中集结,并运转粮草。

  而河北,大战也打响了。

  渡辽将军薛世雄率三万余边军精锐在入渝关之后,汇合右北平、辽西两郡义勇、边军以及附近藩部的义从,合计万余人。

  四万余兵马准备南下支援,却正好广阳郡境内遭遇了定北可汗刘胡之的大军,以及突厥叶护埃利弗的五万铁骑。

  这场大战,燕军的边军精锐在人数上处于劣势,只有四万五千余人。

  对手则是刘胡之的大军十万,加上五万突厥骑兵,共十五万大军。

  作为名将宿将老将,出身汾阴薛氏的薛世雄,打了三十年的仗,突厥、高句丽、南魏、吐谷浑都打过。

  对于打仗这事,他很有经验。

  由于斥候昨晚在百里外发现突厥人主力和刘胡之部的大概踪迹,知道他们会在己方的必经之路等着,燕军连夜便开始准备了,所有人都知道今天将有大战,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吃完一顿丰盛的战前大餐,集合鼓声敲响,鼓声惊天动地,长号齐鸣,呜咽低沉的号声响彻草原,四万燕军,以各营为单位,各部、各队、各什一一列队。

  按照薛世雄的部署,这次出兵,一辆兵车辎重不带,只留数千辅兵守护营盘。仅仅以骑兵和步兵来对付突厥骑兵和反贼的联军,然而这种作战部署还是让众人有些意外的。

  薛世雄在战前会议上提出这个方案时,掀起一片哗然,中原军队在与突厥交战时,因担心突厥彪悍的骑兵来往冲杀,都采用战车、骑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阵法,阵外四周遍设鹿角、蒺藜等物,骑兵留在最里面,这一直是中原军队的传统战法,而现在居然要放弃了战车阵型,以突厥方式用骑兵对阵,这简直就是以已之短攻彼之长。

  而鲜卑慕容入主中原已经三十年了,大部分军队也变成了步兵为主的,这种战法自然而然就出现在燕军之中。

  薛世雄认为,若是把重点放在防御上,而轻于进攻,就把进攻主动权交给了突厥胡骑,加上胡骑马上机动,来去无踪,很难彻底击败对方。只能通过放弃固守,来吸引突厥铁骑进行决战。

  因为这次出兵需要迅速击败眼前的突厥人和刘胡之贼军,毕竟处于弱势兵力,最好的选择就是速战速胜。

  而薛师雄所部边军,骑兵是占了一多半的,反倒是步军只有一万八千人,其余两万七千余都是骑军。这也是他的依仗。

  所以这次薛世兄打算发挥中原重骑兵的强大冲击力,以骑战来打败对方。

  此时,在五十里外,十余万联军也同样在快速行军,准备迎战燕军。

  突厥叶护埃利弗,是前任启民可汗之子,今年约四十余岁,蓝目阔脸,身材魁梧。

  他心胸狭窄,极为记仇,为人心狠手辣,同时,他又像狼一样狡猾。

  埃利弗的五个万人队铁骑行军速度并不快,他同样在等待探子的消息,骑在一匹极为雄健的棕色战马上,这是石国进贡的大宛骏马,是他的兄长始毕可汗赐给他的,刚过三岁,疾奔时速度如风驰电掣,可以奔驰千里,堪称马中之王。

  挨利弗如同鹰隼一样的目光眺望这北方,心中再考虑如何应对燕军的兵车骑阵,他年轻时曾经和燕军作战,深知这种阵型不利于突厥发挥战马犀利的优势,他在考虑要不要分兵绕后,跟燕军大一场消耗战。

  远处,三个骑兵疾奔而归,正是他派出去的探子,这些突厥斥候遭遇燕军斥候拦截,大半阵亡,只这几人逃回。

  马上斥候大声禀报:“叶护,前方三十里外已发现隋军主力,约五万人。”

  埃利弗沉声问:“他们是什么阵型?有多少骑兵,多少步兵,多少兵车?”

  “回禀可汗,骑兵好像比步兵还多些,没有战车。”

  “你说什么?”

首节 上一节 112/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