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02节

  这一条一条的军报,让不断攻击慕容超的心防。

  他想不明白,这天下怎么到了他手中就变成这样,明明阿耶走之前还好好的

  大朝会一如既往的没有商量出什么对策。

  兵部尚书、辅国大将军段义弘倒是提出了征召兵士,并重新组建新军的提议。

  眼下洛阳方面虽然且能够控制大半个天下,但赖以维持大燕统治天下的中军精锐此刻已经几乎算是分崩离析。

  只有赵大率领的左领军算是保持着完整的建制,其余各部早就建制不全,这次连先帝一手打造的骁果军都散了,中军基本上就剩下一点老底子了。

  这点老底子,不能用来拼命,而是要作为基本的骨干,征召新兵,重新组建中军,完成以老带新。

  朝廷方面要还下诏让河北各地豪强、士族、民众,结社自守,组建“义从”。

  诏书很快送到了河内怀县的燕军大营之中,赵大在接招之后并没有立即动身,而是先把使者请下去休息,随后召集了一众心腹商议。

  长史周璞闻言立即建言道:“将军此刻应该率军北上,抗击突厥,以收幽冀民心,燕赵之地多慷慨义士,非豪勇之辈不能臣之,若将军首倡大义,必得两州人心。”

  赵大闻言有些心动,但更多的是迟疑,朝廷明确下诏书让他南渡,回军洛阳,违抗诏书,可是大罪啊。

  赵二则迟疑道:“周参军,皇命不可违啊。而且大军之中,受兄长节制的只有两万余,其余各部.”

  赵二没说完的意思是,剩下都不是赵家兄弟能控制的,若是向北抗拒朝廷,这些人都不会跟随他们。

  周璞摆摆手道:“不必纠结于此,诏书虽说是让将军率大军回师,但洛阳朝廷关心的并不是将军本人是否回洛阳,而是这数万中军精锐,如此将军不如请命,与冀州都督夏王互换.冀州军将军也看过了,也算是训练有素且人心可用,此天下丧乱之际,冀州富庶,人心可用啊.”

  赵大等人闻言,都是眼前一亮。冀州本就是燕赵之地,民风尚武,又是重要的粮食产地,这样的地方自然绝佳宝地。

  “那夏王”

  周璞道:“将军,留在河北抗敌,是火中取栗,而非顺手牵羊,非大毅力者不能为,夏王出身宗室,少年既身居高位,怎么会愿意留在风雨飘摇的河北呢?而洛阳朝中宗室凋敝,若是将军能换的夏王入朝,想必无论是圣人还是魏王殿下都会乐见其成。”

  赵大听后点了点头,周璞说的很有道理,现在河北是抗击突厥人入侵的第一线,邺城以北数十万铁骑,随时可能朝不保夕。

  这种情况下如果擅自丢城弃地,那按照国法军法,可都是要杀头的。

  即便夏王慕容麾身份尊贵,免于治罪,但此后必然要一直背负着污点。

  但是如果有人愿意接替他的位置,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回洛阳朝中任职,这对他来说自然是好事一件。

  赵大立即命手下心腹和义社兄弟们,挑选出数千精兵,并组织各部渡河南返,随后又让周璞他草拟一份请战奏表。

  仅仅三日后,朝廷的批复就来了。

  任命他为镇北将军,都督冀州军事,使持节,兼任冀州刺史、魏郡太守。

  并默许了赵大抽调出四千精兵和部分将领随他北上抗敌。

  随后赵大等人立即率军北上,赶往邺城,一同前往的还有朝廷使者。

  进了邺城之后,慕容麾得知赵大是来替换他的,朝廷下诏命他回上京,当即大喜。立即设宴宽带赵大和使者一行人。

  第二日开始就把都督印绶,以及冀州军的各部的情况,目前的战线,情报等全部交接。

  事无巨细,非常配合。

  第三日直接挥手作别,把冀州先全盘托于赵翊,而后如离弦之箭一般,南返洛阳了。

  这里却要说一下,地上方眼下虽然是各州都督掌控军权,但此时朝廷还有些权威,远没有到各地拥兵自重,发展到军阀的程度。

  最起码各地都督是听调也听宣。

  而夏王慕容麾也是很担心邺城一线守不住,难以抵挡突厥人南下的脚步。

  若让他临阵脱逃,那是万万不可能,但调他去朝中编练新军,那自然是没二话。

  于是乎,在慕容麾的配合之下,赵大很快的就接手了冀州军,并立即广而告之,号召燕赵之地的慷慨悲歌之士,投军杀贼,结社抗敌。

  赵大本来就素有勇名,如今在危难之时前往冀州任职,威望日渐高隆,魏郡、赵郡附近有识之士纷纷来投。

  其中不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这样的名门士族。

  而这一切的首倡者,参军周璞,更是被赵大引为谋主,言听计从。

  “我得先生相助,真是如虎添翼啊。”

  节堂上,赵大高声的夸赞坐在身侧的周璞,周璞则摇摇头笑而不语。

  赵二却冷不丁插了一句话道:“兄长,该是‘如鱼得水’啊。”

  赵大听到这话,却是愣了一下,确实一旁的王君雅小声跟他解释道:“这句话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如鱼得水尔’.”

  赵大却笑道:“我又怎么能比得上刘先主呢?”

第154章 不配

  河北的燕军、豪强、义军甚至是贼寇,大部分的武装力量都展开了对突厥铁骑的抵抗作战。

  虽然各自为战,但也让突厥人吃了不少苦头。

  突厥人虽然攻下了不少城池,但其实本质上还是一劫掠为主,什么都枪。

  粮食、财物、布匹.甚至还有人。

  女人供他们玩乐,男人做奴隶。总之,就完全没有攻下城池之后想要据有的想法。

  完全就是规模大一些的流寇。

  而这个问题,也是始毕可汗最为头疼的问题。

  如何能够像鲜卑人一样,占据锦绣中原,还让中原的人听他们命令是从?

  始毕可汗也清楚,这对突厥人来说很有难度,因为鲜卑慕容氏之所以能入主中原,强大的武力是一方面,汉化已久的作风是另一方面因素。

  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用汉人来对付汉人。

  始毕也收容了不少汉人叛臣,却总觉得收效甚微,或许时候未到?

  长安城的慕容盏面对突厥人突然进军河北,也表示了非常愤慨。只不过始毕可汗的心腹大臣史蜀胡悉就用了一句话,就让慕容盏冷静下来。

  “现在河北难道是圣人您的治下嘛?”

  冷静下来的慕容盏,先是命宇文涉率军进攻西河,随后派出使者前往武威,跟已经归附的凉州方面相约,九月秋收夹击陇右。

  两个月的时间,做够他安定关中,以及做好出征准备。

  人在江淮的李元徽只觉得天气热的难以忍受,七月中旬大概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间。

  时值下午,合肥新城的镇南将军府里,一群幕僚们都躲在亭子里避暑,吃着用井水镇凉的西瓜,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最近的天气,偶尔还会沟通一下公事。

  “这天气,跟进了火炉一样,这时节真就该躺在树荫下,一睡一天,夜里在出来做事情。”

  李青莲躺在廊桥上,枕着胳膊,翘着脚,很是洒脱的样子。

  张抚笑道:“真美的你,还夜里办差,这烛火不花钱?夜里还少不得给你们准备夜宵”

  谢巽则打趣道:“将军让你做主簿真是慧眼识珠,果然是个貔貅。”

  郭风和手上拿着一封信道:“张主簿、曹令史,天柱山营、庐江左营,徐州左营,徐州右营这四部兵卒已经满员了,近日需要调拨粮草和军械,伱们两位要提早做些准备。不要除了差错。后面还有八部步卒.另外战马用的草料要见底了,抓紧补充。”

  张抚正色道:“郭公放心,这都记着呢,出不了差错。”

  曹府也点点头。

  郭风和闻言笑道:“我到没什么不放心的,只是现在各部都出去了,将军没什么事就整日盯着这些琐事,有时候郭某真怀疑,李将军是不是真的年方十六,未免太细致了些?”

  谢巽道:“郭公有所不知,李将军虽然年少,但历来行事稳重,尤其行军安营,粮草转运,这些往往少年勇士们不耐烦的事,他都做的极为熨帖,他的安营之法,这可是已故的卫王都称赞不已的。”

  郭风和闻言点了点头,“如此看,倒真是家学渊源,少年老成了。”

  这边几人正说着话,就有牙兵过来传召,让长史郭风和去节堂议事。

  郭风和点了头之后就跟着牙兵来到节堂。

  节堂上因为比较空旷,比起他们这些幕僚么办公的公房内凉快多了。

  李元徽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没穿圆领袍,只穿了一间单薄的青衫,顶发如往常一般以纶巾收束,脑后的长发却半披着。

  坐在帅案后面的大椅上,那张虎皮早就撤下去换了一张竹席,手中拿着一柄折扇轻轻的扇着风。

  看样子不像是个统辖一州兵权的将军权贵,而是一个少年风流的公子哥。

  “见过将军。”

  “郭长史不必多礼,来,看看这个。”

  李元徽随手扔了一份书信过来,郭风和捡起来仔细默读。

  信上的内容并不复杂,是广陵郡丞张骏,密告李元徽,江都张家在约见江东伪魏吴王曹戎之后,送了一百石粗盐和五千石军粮给江东伪魏。

  郭风和看过这份密信之后,顿时有些犹豫。

  “启禀将军,这江都张家若暗通江东伪魏,却是不小的麻烦,不过我看张家给江东这些,应该不是要真心投靠,应该是见面礼之类的。”

  李元徽闻言点点头,然后道:“我也是这般猜测,张家富可敌国,若真是与曹贼沟通,定然不会只拿出这点东西来”

  郭风和这才明白过来,李元徽把他喊来,不是不相信张家,而是想要问问他的态度。

  毕竟,天柱山可是一窝蜂的前魏旧臣,如今曹元静已经打出“魏”的国号,自称大魏天子

  登基称帝。

  别管他是不是真的燕王曹宇之后,总之,目前应该有心怀故国的前魏遗老遗少把希望放在曹元静身上。

  那天柱山的人如果也抱着这样的想法,那可就得早做些准备了。

  郭风和却很直接的问道:“将军可是怀疑我等?”

  李元徽道:“我这人比较喜欢坦诚相待,说一定都不怀疑,可能你自己都不信,要说有多怀疑也不至于,所以我打算听听你们是如何作想的。我这人比较坦诚,也希望你们能够坦诚。”

  郭风和道:“燕王曹宇之后,有什么资格继承大魏天子的名号?”

  李元徽听了这种发言,却是有些愣住。

  郭风和继续道:若非燕王曹宇性格懦弱,怎么会让司马懿跟曹爽一同辅政?后面又何至于酿成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兄弟相继秉政,若非宣皇帝陛下力挽狂澜,大魏国祚早绝矣.是以,这曹元静若真是燕王曹宇之后,自然是没有资格继承大魏的.”

  李元徽听完了郭风和的理由之后,有点惊讶,想不到是这样的理由.那如果是曹丕的后人,你们就跟着放水了嘛?

  还没等李元徽提出这样的疑惑,郭风和继续道。

  “大魏亡国数十年,避据江东也被大燕所灭,早就气数已尽,我等父辈虽然是魏臣,但若是心中向魏者,早就揭竿而起了,如今既然奉将军为主,自然不会旧事重提,还请将军明断。”

  李元徽闻言点了点头,郭风和这样的说法,反倒是让他相信,天柱山这帮人不会随意反叛。

首节 上一节 102/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