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董公之子,开局天胡 第644节
贾诩微微颔首,轻笑道。
“卫国公,我想问下,奉先用了个什么像?”
张辽看了一眼其他人,随即走到贾诩身边,用只有二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问道。
闻言,贾诩没有回他,而是默默的翻看了一下张辽意愿书。
“与你相同。”
贾诩将意愿书合上,随口说道。
“如此某便放心了,告辞!”
张辽松了口气,拱了拱手后离去。
见状,郭嘉也是离开了贾府,并没有久留。
“呃,文和,你看,咱们这关系...能不能通融一下。”
见到二人都走了,荀攸这才不好意思的笑道。
“你要作甚?”
贾诩抚了抚胡子,皱眉道。
“咳嗯...我叔叔,来过了?”
荀攸将手虚握放在嘴边,小声问道。
“来过了。”
贾诩点了点头。
“金的?”
“对,还有荀友若的也是金的。”
贾诩见荀攸已经猜到了,于是也不再隐瞒。
“唉,侄子就是不亲,也不帮我出一下。”
荀攸感慨了一句,将自己的意愿书交了上去。
“你...铜的?”
贾诩翻开看了一眼,诧异的看向他。
“呵呵,荀家是荀家,荀攸是荀攸。”
荀攸苦笑一声,无奈的离去。
荀家家主是荀彧,与他荀攸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他也没有继承权。
这荀家的钱自然也与他没有太大关系了。
除非是有什么危机,否则荀家没有义务去帮助荀攸。
“看来,世家大族也是有本难念的经啊。”
贾诩抿了抿嘴,摇头道。
随着意愿表纷纷上交,最终的事情也算是定了下来。
如果事情只到这里,其实贾诩也没有太缺德。
最缺德的事情,这些功臣很快就会看到了。
第 642 章 那你的快乐是什么
御书房
董宁正在翻阅今日的奏折。
“启禀陛下,卫国公前来求见。”
宦官走入书房内,小声的提醒道。
“哦?”
“宣。”
董宁捏了捏睛明穴,放下手中的奏折。
“宣,卫国公觐见!”
见到董宁已经准备好,宦官这才高声喊道。
闻言,贾诩从书房之外走来,手中拿着一份统计好的奏折。
宦官立即将奏折接下,呈递给董宁。
“文和,这么快就处理完了?”
接过奏折,董宁大致扫了一眼,然后轻轻合上。
“主要是诸位臣工都比较急切,也十分配合。”
贾诩笑了笑道。
“嗯,此次一共收了多少钱?”
董宁看着贾诩,意味深长的问道。
“咳咳,一共三亿六千四百五十万钱。”
“共有五位公卿选择了镀金铸像,九位选择了铁像,余者皆是铜像。”
贾诩拱着手,如实禀报了一遍。
“朕猜,你选了铁像。”
董宁大手按着奏折,猜测道。
“陛下英明,臣,的确选了铁像,臣既不想如木头一般短寿,又无金钱镀金,只好选择铁像了。”
贾诩拱了拱手,语气恭敬地说道。
“好了,下去吧,此次计你一功,将来他们找你麻烦,朕会帮你处理。”
董宁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口说道。
“多谢陛下,臣, 告退!”
贾诩躬身一礼,随即倒退出门,离开了皇宫。
看着这份奏折,董宁不得不佩服贾诩这个老狐狸,直接为他收了三亿多钱。
至于所谓的木像、铁像,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东西,从始至终董宁都没打算用那种东西糊弄自己的兄弟们。
但凡能够铸像的,无一不是跟随他多年,且功劳甚大的。
若是用木像、铁像糊弄他们,董宁自己都过意不去。
所以,这四个选项中无论他们怎么选择,最后都会获得镀金铜像。
这也是为何董宁叫嚷着自己穷的缘故。
哪怕是镀金,所耗钱财也不会太少,这三亿多钱也不过是能够为他缓解一下压力罢了。
...
西城区
袁绍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袁家粥饼王在西城区正式开业。
通过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客户,袁家粥饼王可谓是门庭若市,座无虚席。
袁熙这个从来都不被袁绍正眼去看的次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被袁绍定为接班人。
至于那个残废了的长子因病早早离世。
对于这个结果,袁绍虽然有些伤心,但更多的却是释然。
与其看着他如同废人一样暗自消沉,倒不如早日投胎。
至于那个与自己一样长得很帅的三子,袁绍并没有放在心上了,他在全心全意的培养孝顺能干的二儿子。
“快快快,显雍,九号桌已经等待一刻钟了!”
掌柜的袁绍看到袁熙端着托盘从厨房走出来,赶忙招呼着让他去送九号桌。
“好嘞,父亲!”
袁熙点了点头,快步朝着九号桌走去。
“本初,你这里挺忙啊。”
这时,曹操带着夏侯兄弟、曹家几兄弟以及自己的子侄们从店外走了进来。
闻言,袁绍赶忙从账本上移开目光,看向进门的曹操。
“哼!”
“你怎么来了?”
袁绍轻哼一声,没好气的问道。
“哈哈哈,本初,我现在可是曹侯,征北将军!”
曹操原地转了个圈,显摆似的看着袁绍。
“那用不用草民给你行个礼啊?”
袁绍脸色一黑,阴阳怪气的问道。
“呃哈哈哈,那倒不必!”
“犹记得当年年少,你我还有许攸他们在这雒阳城中恣意潇洒,好不痛快。”
“一转眼数十年过去,时过境迁,昔日故人不知身在何方,可曾安在啊。”
曹操朗声大笑,旋即脸上露出感慨之色。
闻言,袁绍没去搭理他,只是一脸无语的白了他一眼。
“本初,你就真的一点都不怀念曾经的日子吗?”
上一篇:大明:无上国师,开局给朱棣算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