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第83节

  朱四爷从丐帮回到小院,已经是黄昏。

  朱元璋和朱棣正在小院里忙活,石桌子上已经摆满了酒菜。

  “四爷,你可算回来了。”朱元璋招手,“来,喝两盅,今天你可是名动京城啊。”

  “我师傅早就名动京城了。”朱棣一个白眼。

  朱四爷大剌剌的坐下,开启吹牛模式。

  朱棣一双大眼睛满是崇拜和好奇:“师傅,你是怎么做到的?这一招,你快教给我吧,以后我爹揍我,我就用雷劈他!”

  朱元璋:“!!!”

  他横一眼朱棣后,带着同样好奇的目光看向朱四爷。

  朱四爷缓缓喝口酒,老神在在:“这是老夫的绝招,一般不用。”

  实际上,他是用不出来了。

  脑海中的气运天书,是在蓟州百姓那万民书的刺激下,临时产生‘言出法随’,只能用一次。

  “师傅啊,我可是你亲传弟子啊。”朱棣急道,“你不教我,教谁?”

  “你还不到时候!”朱四爷给他一巴掌,“你先把基础打牢了,走路都不不会,就想着跑?”

  “对!”朱元璋附和,瞪一眼朱棣道,“你小子别急躁!”

  朱棣欲言又止。

  我是不是你亲生的?这会儿不帮我?小心我到时候真的用雷劈你。

  “迟早会教你的。”朱四爷没好气瞪一眼。

  他抿一口酒,若有所思。

  看来,书院得开起来了,如此才能更快速的助力自己修炼。

  到了能够言出法随的境界,那真是好处多多啊。可现在自己才是开窍境,离那儒圣境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八郎,老夫决定开个书院。”朱四爷沉声道。

  “啊?”朱元璋一愣,“还想着开书院这事呢?你图啥?再说,你又不是当世大儒,谁去跟你学呢?”

  “我就去啊!”朱棣摊手,“师傅,今日你在应天府,那简直就是传说中的‘言出法随’,儒圣降世啊,只要你开书院,肯定很多人来。”

  “你懂个屁!”朱元璋瞪眼,“关于建立书院,朝廷有规章制度,不是想建就能建立的,规模,布局,用材等,还有院长一般都是声望极高的大儒,院长下还需要多名执事,以及聘请名士大儒来教书,复杂着呢。”

  朱四爷摊摊手:“这倒简单,因为老夫有钱!”

  朱元璋:“……”

  当年,他还是吴王时,就成立国子学,过程那是十分不易。

  这还是在宋濂,刘伯温等名士大儒的帮助下,最终才搞成。

  朱元璋虽然不喜欢读书人,可他知道治国需要人才,对于兴办书院,他是赞同的,可大明初建,哪有精力去兴办书院呢。

  “有钱了不起啊?”他无语。

  “也没啥了不起。”朱四爷挑眉,“八郎,最近你缺钱吗?缺的话,言语一声。”

  “缺!”朱元璋回答的那叫一个干脆,“有钱真是了不起!”

  一旁朱棣一头黑线。

  父皇啊,比脸大,你真是独一份。

第99章 朱棡:老四挨揍,从来都不哭

  早朝,奉天殿。

  皇帝朱元璋从未缺席,但是今日却没来。

  群臣们站在大殿之上,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疑惑。难道陛下的龙体抱恙了吗?

  就在众人猜测纷纷之际,太子朱标匆匆而至,宣布今日早朝推迟一个时辰,并命令大臣们在殿外耐心等候。

  群臣开始窃窃私语,猜测发生了什么。

  “肯定是因为朱亮祖被雷劈死的事,哎,万民书加上天罚,陛下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这还有什么可考虑的?朱亮祖截杀百姓,死有余辜!若是陛下知晓此事,定会下令斩首。”

  “可惜了顾成,一片忠心啊。”

  “陛下可能是在犹豫到底怎么处理顾成,杀是不能杀了的,但他毕竟是犯了大罪。”

  李善长立在台阶之上,面色平淡如水。

  不远处的杨宪时不时看向他,还有他周围的淮西诸将。

  身为中书省左丞的杨宪,孤单站在殿前廊下,无人与他靠近,甚至他的恩师刘伯温也与他划清了界限。

  孤独一人,单打淮西集团。

  朱元璋就看中了他身上的那股疯狂和不择手段的劲儿。

  在群臣焦急等待时,朱元璋正在揍儿子。

  原来他今日从坤宁宫出来,去早朝的路上,经过大本堂,看到五皇子和六皇子在鱼缸里摸鱼玩。

  本是上早课的时间,他们摸鱼,朱元璋顿时火冒三丈。

  “咱打死!让你贪玩,你还敢不敢了?”朱元璋一边打,一边骂。

  他面前挨打的正是五皇子朱橚,屁股蛋都被打红了,嗷嗷哭。

  ……

  跪在那的朱樉和朱棡对视一眼。

  “老二,你去劝劝父皇,别把五弟打死了。”

  “我不敢,老三,伱咋不去?”

  “哎,老五也真是的,不上早课,带老六去摸鱼。”

  “还不是跟老四学的?”

  “他也没学会啊,老四每次挨揍的时候,不哭一声。”

  “嘿嘿,那是,搞不好,还对父皇崩一个屁,臭的父皇躲的远远的。”

  看上去,他们兄弟俩完全没有上去劝父皇的意思。

  可怜的老五,继续嗷嗷哭。

  就在这时候,朱标带着宋濂急急走来。

  “皇上,别打了别打了!”宋濂上去拉住了朱元璋。

  “别拦着咱!”朱元璋气呼呼,“你知道吗?这些狗崽子,撂下早课,居然去摸鱼。”

  “皇上,皇子们厌学,是师傅们和内臣之过。”宋濂一拜,“臣有失职之罪,还请皇上责罚。”

  “宋濂,这不怪你。”朱元璋收手了,“你主要是负责东宫,你教太子就教的挺好,咱想过了,你来总负责大本堂,皇子们交给你,咱放心。”

  宋濂一愣。

  我只是来劝架的啊,咋还摊上事了呢?

  “陛下,臣的治学,可比皇上你的鞋拔子厉害多了。”宋濂一笑,“到时候你可别心疼皇子们。”

  朱元璋倒是来了兴致。

  他打小就没机会读书,所以对皇子们教学极严,盼着他们能读好书。

  “咱倒是要听听了,你什么规矩。”朱元璋一笑。

  宋濂沉思片刻,便讲起他的标准。

  凡六岁以上皇子,送大本堂上学,卯时就起,一天学六个时辰,一年当中只有春节,中秋,端午三节,加上皇上,皇后,皇子自己的生辰,可以放假,共十八天。

  “一年才十八天假?”朱元璋吃惊地问。

  他觉得这样的安排似乎有些过于严苛了,毕竟皇子们一天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学习,而且一年的休息时间也寥寥无几。

  可宋濂摊手一笑:“皇上你要是觉得多,一年就十二天。”

  朱元璋连忙摇头:“不不不,十八天挺好,可以可以。”

  接下来,宋濂的一番话,让朱元璋深以为然。

  皇子们不仅仅是皇帝的儿子,更是王朝的龙脉和国家的未来储君。之后,他们才是皇帝的儿子。世人都以为皇子们过着天上人间般的生活,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误会。只有在王朝没落的时候,皇子们才会沉迷于花天酒地之中。

  而在圣朝圣君的统治下,皇子们的教育和培养被视为王朝性命般重要。因而,圣君之子,常常苦不堪言,仅仅为学,就得呕心沥血十八年,学成之后,还有习政,立业,事君,戍边。古往今来,所有的皇子,都愿意在沙场建功,却忍受不了书案之苦。

  “能咋苦?”朱元璋哼一声,“还能有咱小时候苦?”

  宋濂竟无言以对。

  那是,像陛下你这样的,古往今来只出了你这么一位啊。

  “行,宋濂,就按照你说的来。”朱元璋起身。

  “遵旨。”宋濂颔首,而后又问,“那四皇子呢?”

  “呃,老四就算了,免得他把你气死。”朱元璋道。

  宋濂:“!!!”

  ……

  一个时辰后,早朝开始。

  朝参之后,杨宪果然抓住朱亮祖的事,一口气参了陆中亨,唐胜宗等好几个淮西将领。

  他明里暗里,还把这事往李善长身上扯。

  “陛下,从蓟州到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都在帮朱亮祖隐瞒蓟州真相。”杨宪义愤填膺,“谁给他们的胆子?”

  胡惟庸立马站出来反对:“朱亮祖在蓟州封锁了消息,与其他官员无关。”

  杨宪一声冷哼:“无关?蓟州上京的百姓,不远万里,要经过多少关卡,他们不知道?”

  “北方战乱未止,驿道未开,当地官员忙于恢复,顾不上也再所难免。”胡惟庸面色铁青,“杨大人,你当初主持运粮的时候,是怎么运的,你不清楚?”

首节 上一节 83/2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下一篇:三国:我,董公之子,开局天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