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第179节
朱元璋的确在等,他不急在这一刻,尽管心中主意已定,就是要分封诸子为王。他来到东宫,正好,朱樉,朱棡和朱棣都在。
“参见父皇。”四人跪迎。
“你们都在,那咱今天就跟你们说说。”朱元璋在椅子坐下,目光扫过四个儿子,“听说封王的事了吧?”
四个人都点头。朝野上下都在议论,他们肯定知道。朱元璋给了他们一个肯定的答复:“没错,咱要封你们为王,等你们成年了,就去就藩。”
“谢父皇隆恩。”三子闻言大喜。
朱元璋的面色却变得严肃,沉声问:“知道何为王吗?”
朱樉,朱棡和朱棣三兄弟眉头皱起,像是在思考答案。朱棣抬起头,面色激昂:“王不惑,王不依,王不屈,王不仰承,王不放弃,我之所往即为王道。”
朱元璋一愣,没想到最小的朱棣会得出这么一個霸道的答案,他听了朗声大笑:“老四说的不错。王这个字,很简单,三横一竖,上面一横代表着天,下面一横代表着地,中间那一横就是苍生百姓。王就是中间那一竖,他顶天立地,统领苍生。”
三兄弟齐拜:“儿臣明白!”
朱元璋微微摇头,含笑扫视三子:“其实你们不明白,咱且问你们三个问题:其一,咱为何封你们为王?其二,伱们这个王与春秋战国、秦汉唐宋之王有何异?其三,咱为何赐你们藩地和兵权?难道徐达、李文忠等战将不如你们?”
三兄弟都面露疑惑。
朱元璋看着三个儿子,连续发问:
“你们到了藩地,将何以处军政、民政,及与地方衙门之交涉?”
“咱年岁已高,若有一日,或病或终,你们将何以应对?彼时,你们可知咱之生死?”
“若朝廷生奸臣、乱党,又当如何?若遇貌似忠良,实则奸诈之权臣,又该如何处置?”
三子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朱元璋的声音猛然提高:“你们的子孙,效汉时八王之乱,欲图不轨,又该如何?”
连续数问,直令三皇子及太子朱标汗流浃背,心中惴惴。但朱元璋已经成竹在胸,沉声道:“咱与之前的君王不同,他们会封王但是不会驾驭王,咱不但敕封你们,也要定《皇明祖训》约束你们,你们及后世子孙,皆须遵循此训。有违者,废爵重罚,决不轻饶。”
三王齐声遵旨,颔首示从。
……
夜,书院后山,小筑。
月光落在房间中,软塌在剧烈摇晃,朱四爷扛着赵璇蓁的雪白大长腿长吼一声后,整个人倒在了软榻上。
已经成一滩烂泥的赵璇蓁卷缩在他怀中,布满红晕的脸颊,显得娇艳欲滴,美眸睁开,眸中似有薄雾弥漫,媚意荡漾,小巧的嘴角微微张合。
很快,她便沉沉睡去。
朱四爷精神的很,毫无睡意,为了不吵醒赵璇蓁,他索性爬了起来,出了房间。此刻,整个后山万籁俱寂,凉风吹来,他神清气爽。
他身形一动,轻盈地落在小筑前的一块巨石之上,盘膝而坐,开始沉浸于修炼之中。不久,他脑海中的气运天书熠熠生辉,有一股浩然气流淌而出,滋养着他的每一寸肌肤。
随着修炼的深入,他逐渐进入了入定状态。气运天书所散发的浩然之气,与这夜色融为一体,随着夜风的吹拂而缓缓扩散。他的意识也随之延伸,能够感知到整个山林的脉动。
他看到了树梢上跳跃的鸟儿在觅食,看到了草丛中穿行的野兽。一切生命都在他的感知中变得清晰起来。
突然,他的意识被一处洞府所吸引。那洞府中,一股凌厉的浩然之气冲天而起,犹如璀璨的星辰划破夜空。
在那一刹那,他看到了洞府上方的两个大字:儒藏!
那股浩然之气如同一条巨龙般翻腾而上,似乎要冲破苍穹的束缚。
“四爷!”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
朱四爷猛地睁开双眼,只见赵璇蓁站在他的面前,一袭长裙在夜风中轻轻飘动。她面色惊愕地指着夜空:“刚刚有一道耀眼的光芒冲天而去了。”
朱四爷顺着她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夜空中确实残留着那道光芒划过的痕迹。他心中一动,莫非儒藏就在这后山之中?
……
此刻,皇宫武英殿,紫衣李老立在殿顶之上,望着夜空,呆了许久,最后目光看向书院后山的方向。
“莫非儒藏在书院后山?”他自言自语,“刚刚那道强大的浩然气冲天而去,肯定是儒圣文天祥留下来的,也只有他的浩然气能与天斗。”
他长久地凝视着书院后山的方向,若有所思。
与此同时,在城北的一处幽静院子中,巫雨也同样目睹了那道浩然气的冲天而起。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心中同样掀起了惊涛骇浪。
奥姑飞身而至,落在她的身边,急切地问:“是不是儒藏现世了?我们该怎么办?”
巫雨微微侧头,看向书院后山的方向,她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轻笑:“看来我们的四爷真是个气运逆天之人啊。儒藏应该就隐藏在他的书院后山之中。”
“那我们现在就赶过去吗?”奥姑焦急地问道,生怕迟则生变。
巫雨却显得异常镇定,她微微摇了摇头:“不必急于一时。儒藏虽然闪现了一下,但想要找到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们现在赶过去也无济于事。”
“可是如果被其他势力捷足先登了怎么办?”奥姑担忧地问。
巫雨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冷笑:“别忘了我们的长公主殿下就在书院后山之中。如果她需要帮助的话,自然会来找我们的。就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先动起来吧,我们只需静待时机,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听了巫雨的话,奥姑也逐渐镇定了下来,缓缓点头。
的确如巫雨所说,刚刚那道冲天而起的浩然气已经惊动了城中的好几股势力。他们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书院后山的方向。
……
朱四爷立在夜空下,眼中寒芒不断闪过。
赵璇蓁依偎在他的怀中,一袭轻薄的纱裙随风轻扬,她双臂环绕着他的脖颈,眉梢微挑,带着几分好奇与探究。
“刚刚那异象,不会是你弄出来的吧?”她语气中透着一丝难以置信。
朱四爷轻轻地抚过她的长发,将其别至耳后,他的手指顺着她柔美的脸颊缓缓滑下,最终轻轻捏住她的下巴,抬起她的脸庞。他深深地凝视着她:“还真是,我刚刚看到儒藏了。”
赵璇蓁闻言大惊,她那双充满成熟韵味的眼眸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真的吗?它在哪里?”
朱四爷轻轻地耸了耸肩,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只是短暂的一瞥,它应该就隐藏在我们这后山的某处。我们需要仔细搜寻才能找到它。”
他心中已经有了计划,决定明日召集张玄素、朱棣等人一同寻找儒藏的下落。
赵璇蓁的脸上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随即娇媚地笑了起来:“四爷,你的运气真是太好了。各大势力都在苦苦寻找的儒藏,竟然就藏身在我们这书院后山之中。”
朱四爷扶额。
他也觉得太巧了,当时选择在这建书院,哪曾想儒藏就在这呢?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微微皱眉,“这后山怕是不会安宁了。”
“谁敢惹你?”赵璇蓁美目一瞪,“你那六尺长刀守不住后山?”
“对,谁敢来,老子就砍谁。”朱四爷搂着赵璇蓁的小蛮腰,回房。
……
翌日。
朱四爷把四个徒弟都召上山,要带着他们寻找儒藏。麻衣道袍加身的张玄素、锦衣华服的沈万三,霸气侧漏的街溜子朱棣,以及已颇具大家风范的徐妙云。
朱棣首先发言,眉头紧锁,怒气隐现:“师傅,我上山的时候发现有些东瀛人在山下徘徊,行为鬼鬼祟祟,肯定没安好心。”
徐妙云也补充道:“我还看见了西域大光明宫的人,他们显然也是冲着儒藏来的。”
沈万三插嘴道:“不止这些,还有许多身份不明的人也在朝我们这边聚集。师傅,我们要不要采取措施?”
张玄素则显得较为沉稳,他提出建议:“师傅,要不要我下山赶走他们?”
朱四爷微微一笑,目光在四位徒弟身上一一扫过,最后却摆摆手说:“不必了,让他们来吧。人多力量大,说不定他们还能帮我们找到儒藏呢。当然,如果最后真的找到了儒藏,那就必须交给我们。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地盘,容不得外人撒野。”
四个徒弟就知道这个师傅不会安好心。但是,他们找了一天,什么都没找着。
……
坤宁宫。
朱元璋近日来胃口大开,他咕嘟咕嘟地一口气喝完一碗热粥,然后转向身旁的马皇后说道:“李善长深知朕意,他主动提及封诸皇子为王的事宜,确实为朕解了不少难题,让此事进展得更加顺畅。”
马皇后闻言,轻轻蹙起眉头,她语气中透出一丝催促:“既然如此,陛下何不趁机快刀斩乱麻,还等什么呢?”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冷芒,他轻哼一声:“刘伯温一直保持沉默,而那些浙东的文臣们肯定也是心怀不满。他们自恃熟读史书,深知八王之乱等历史典故,对于朕封王之举必定是极力反对的。”
马皇后在煮茶的同时,也陷入了沉思。她对于封诸皇子为王同样心存忧虑,担心后世那些王会危及大明的江山。
“咱先封儿子为王。”朱元璋猛饮一口茶,“到时候咱认了爹,还要尊一个太上皇呢!”
……
Ps:第一卷就要结束,马上要认亲了,兄弟们求票啊。
第185章 朱棣被封燕王:干就完了
翌日早朝。
皇帝终于下诏:
朕自即位以来,夙夜匪懈,以承先人之遗德,恢弘我朝之鸿业。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文化昌盛,实乃祖宗庇佑,天地赐福。
然朕思及皇家子孙,乃国家之根本,社稷之希望。为固皇图,永绵国祚,朕决定封诸皇子为王,分镇四方,以守土安民,共承天命。
次子樉,封为秦王;三子棡,封为晋王;四子棣,封为燕王;五子橚,封为吴王;六子桢,封为楚王;七子榑,封为齐王;八子梓,封为潭王;九子杞,封为赵王;十子檀,封为鲁王。诸子当各守其封地,尽心竭力,抚民以仁,守土以义,共保我朝社稷之安宁。
朕望诸子,能秉承皇家之传统,恪守王道,尊贤重士,勤政爱民,以孝友为本,以忠诚为心。勿忘朕命,永保藩篱,子孙无穷。钦此!
殿上群臣,再无人反对,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坐在御座上的朱元璋目光扫过群臣,他知道这些人表面不反对,心里是不赞同的,尤其是那刘伯温,至今没有上表。
藩王之祸,他朱元璋当然知道!但是,前元咋亡的?其中一条原因就是主弱臣强,皇帝不得藩屏之助,因此,他定要分封诸王,藩王拱卫大明,才能维持朱家皇朝。
退朝后,群臣走在御道上。胡惟庸跟在李善长后面,满脸高兴:“相国,陛下对你大为夸赞,更是称你为亲人,如自家长兄啊。”
李善长面色得意,言语间却是云淡风轻:“陛下虽然有时候会责我,或许还会训斥我几句,说我保守,可就因为如此,陛下才信任我,不会防我。别看陛下对刘伯温客气,可却防着刘伯温呢。”
胡惟庸若有所思的点头:“确实如此!刘伯温心性孤高,而相国你却处处为陛下着想。”
李善长可谓是春风得意,他主动上奏请皇帝封诸皇子为王这一招,让朱元璋大为满意,他的丞相位置更稳,无人可撼动。
“相国,还有一件大喜事。”胡惟庸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与狠辣,“昨日扬州知府进京述职,我从他口中得知了杨宪在扬州任上的重大不法之事,甚至涉嫌欺君!”
李善长闻言,双眼顿时放光,急切地问道:“此言当真?”
胡惟庸冷笑道:“千真万确。你知道杨宪当年献给陛下的那些稻穗是怎么来的吗?原来是他从南洋商人手中高价购得的。还有,当年扬州并未全面复耕,他所上交的税粮中,竟有一部分也是从商人那里买来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更为严重的是,事后他为了掩盖真相,竟然对那些知情的商人下了毒手。如今这件事已经传到了扬州知府的耳中,证据确凿。”
李善长听后哈哈大笑,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好极了!陛下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欺君之罪。这次杨宪必死无疑!”
他心中清楚,杨宪一直是皇帝安插在中书省用来牵制他的棋子。但这次,即使是皇帝也保不住杨宪了。只要杨宪一倒台,中书省便又将成为他李善长一人的中书省。
上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下一篇:三国:我,董公之子,开局天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