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491节

  这个人确实有点小聪明,但是不多。不过这样也好,太聪明了,想法多,不好控制。

  “差帕,是叫这个名字吧?”贾琏笑着问一句,此人连连点头。

  “我派人护送你回去,你负责带路,说灭谁,就灭谁,跟你争的人都鲨了,你就是唯一的继承人了。记住,这是你求我的。”

  差帕连连点头,脸上又惊又喜。

  贾琏叫来范平,让他带一个标的人马,护送差帕回去,然后把该送走的都送走。

  尽管一个标三个营的新军认识加起来也就两千多,但就战斗力而言,绝对是降维打击。

  为了保命的差帕,带着新军直奔最想弄死自己的对手家里,一个冲击就杀进寨子里,一通乱杀,仇家被弄死了。

  接着马不停蹄,联系作战,一口气将三个主要竞争对手,全都干死才算罢休。

  从此,从血统上,差帕是唯一的继承人了。

  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差帕还把那个大和尚请了过来,陪着他一道,与贾琏签订合约。

  当然差帕也不是空手来的,得知贾琏还关着一批贵族,还有一批女眷,差帕表示,可以再出一笔钱,委托弄死。女眷也不用了,她们都是周军的战利品,由周军自行处置就好。

  说实话,前面的逻辑,贾琏还能接受,毕竟那帮人都是潜在竞争对手,花钱弄死没问题。女眷居然也不赎回,真是逼着自己做人贩子。

第561章 班师

  贾琏当然不能做人贩子,所以他决定,这些女眷让未婚的立功士兵带回去做老婆。

  别看这些女眷皮肤有点黑,但姿色肯定是最好的一批。

  南洋新军虽然待遇好,但依旧不乏家庭困难的,白得一个媳妇,士兵们自然无话可说,还要感恩戴德。

  既然在缅奸这条路上了,差帕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和尚也是一个识趣的,得知差帕成为了唯一合法继承人后,站出来给他背书。

  双方按照贾琏的要求,签署了一份合约。

  此前贾琏要求的五个条件,全面满足了四个,其中一个租借仰光,改成了在仰光另外划一个合适修码头的地方作为租借,租期99年。

  另外又加了一条,缅甸对密支那以北地区,不再有领土要求。

  薛家商行的一个掌柜,被任命为租界领事,就很草率。但也没人说什么,毕竟这个白来的。

  通过谈判收回领土的差帕,成了缅甸的英雄,被认可的新王。

  至于放弃了北部的领土要求,租界赔款这些,都不是大问题了。

  现在缅甸的高层,唯一的要求就是尽快把人送走,免得真的灭国。一旦灭国了,一切都没了。

  南洋新军全部撤走,薛家商行雇佣的卫队,反倒留下来了,成为了当地的驻军。很遗憾,没编制,薛家得自己花钱养着。

  那个领事,甚至连一个编制内的官都不是。不是贾琏小气,而是他需要向朝廷汇报,得到许可后,由朝廷决定。

  薛家商行的卫队接收了一批新军退役的装备,总算用上的火帽枪,还有四门野战炮。

  舰队倒是没完全撤走,留下三艘战舰,半年一个轮换。

  丘吉尔见南洋舰队主力真的走了,新军主力也走了,这才大大的放心,并且加快了与贾琏的军火走私贸易。

  没错,丘吉尔也是要挣钱的,卖左轮这个勾当,他是不打算给政府缴税的。

  如今皇家海军里头,没一把左轮,都不好意思参加趴体。

  这玩意不但在英国卖,丘吉尔还通过关系,往欧洲大陆卖。

  说起来这厮是真的黑心,枪的售价一支二百,子弹另外算钱。每年单单是卖子弹,丘吉尔都能进账几万英镑。

  丘吉尔给政府的报告是这么说的,通过私人友谊,他与周帝国南洋最高负责人,帝国公爵贾琏进行了私下会晤,相互之间达成了一致,确保周帝国不会在印度洋部署主力舰队以及陆军。现在的仰光,只驻扎着一支由民兵组成的一千多人的武装,战舰也只有三艘。

  这是丘吉尔主导的又一次外交胜利!避免了与周帝国之间发生冲突。

  丘吉尔还特意强调了,周帝国与印度和缅甸,都是陆地上有连接的。

  这个就很能吓唬人,按照这个说法,周帝国随时可以挥师印度和缅甸,就英国投入印度的几万人,与周帝国的力量对比,就是大人打小孩。

  于是,议会里头的贵族们,开始为丘吉尔歌功颂德,是他,是他,就是他,丘吉尔为了英国的印度战略,做出了巨大的外交贡献。

  泰晤士报宣称,仅仅靠外交,大英帝国在亚洲又赢了!

  云南方面很快发现,入侵的缅军全面撤退了,走的还很匆忙。当地驻军小心翼翼的尾随,收复了六个县城。

  因为信息差,并不知道缅甸发生的事情,云南巡抚立刻上奏朝廷,在他的指挥下,云南总兵亲冒矢石,几经血战,驱逐入寇,收复失地。

  边陲各羁縻土司,再一次展现了墙头草的妖娆身段,连续伏击撤退的缅军,将首级送给云南巡抚邀功,并表达了此前的投降,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心还是向着天朝的。他们还表示,已经在派兵追击缅军,收复南部一些地区。总而言之,底线非常的灵活。

  云南巡抚大喜过望,再次上奏,为自己邀功,为这些土司洗白。说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

  承辉帝那边接到连续的奏报后,很是欢喜,羁縻土司的摇摆行为,他表示可以原谅。关键是对入侵缅军的迎头痛击,大涨朝廷盛世的威风。

  皇帝下旨嘉奖云南巡抚,并赦免了当地羁縻土司,并赐予一批赏赐,给他们还加了官位,认可他们对占据之地的统治。

  至于此前要求当地土司改土归流的事情,承辉帝也不提了,林如海倒是提了,被皇帝岔开话题。这时候时间是四月底。

  五月中的时候,贾琏的奏章走海路用飞剪船送到了。

  承辉帝看完奏折,气的破口大骂:“狗贼,安敢欺朕!来人,急招内阁诸公。”

  内阁大臣们被着急叫来,心里惴惴不安,以为又发生什么大事了。

  承辉帝把贾琏的奏折传阅了一遍之后,众人心里明白了,这是皇帝被云南巡抚的操作闪了腰,气急败坏了。

  云南巡抚的奏折,大家都是看过的,什么亲临一线指挥作战,什么总兵赤膊上阵,身中数创犹自酣战。

  现在一看贾琏的奏折都明白了,什么跟什么嘛?

  贾琏率南洋新军,走海路突袭敌酋巢穴,一日而下。短暂休整后,再次出击,一直推进到密支那。

  敌酋惊惧之下暴毙,新王被迫接受城下之盟。并附合约一份。

  看罢奏折的林如海拍案而起:“身为朝廷封疆大吏,不思报君恩,只知贪天之功,以臣之见,派干员查一查,有没有畏敌不前,收受贿赂,为土司遮掩之事。”遮掩什么?当然是土司反对改土归流,身为巡抚,为他们说话,讲一些地方不安,理应暂缓的话。

  这次李清也站出来支持道:“林相所言极是!不仅仅是巡抚,还有总兵及三司,此辈无能,上不能报君恩,下不能安地方。必须严查到底。”

  张庭恩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李清,就知道这老东西没好屁,林如海主张只查巡抚,你倒好,搞扩大化是吧?到时候是内阁的决议,锅是首辅的。

  “陛下,微臣以为,不宜扩大,先派人查一查巡抚和总兵即可。”张庭恩开口挽回。

  岳齐听了赶紧接过话:“陛下,微臣以为,张相所言,老成谋国,臣附议。”

  岳齐为啥着急接过去呢?很简单,他是兵部尚书,这个案子查巡抚和总兵,不会得罪太多人,但他可以安排自己人去接任总兵啊。

  至于潘季驯,与我无关!你们继续斗,我看着就行。心里默默的还是算了一下,三司里有没有门生故吏。

  说起来云南这个地方有点特殊,还真没有几个人归于李清的旗下,所以他才要扩大打击面,反正没三司我的人。

  承辉帝对于李清的想法,当然心知肚明,但他也没有斥责李清的意思,本就是他安排在内阁牵制张庭恩,免得一家独大的。

  现在别说一家独大了,林如海和张庭恩,客观上都不是一伙的,如果没有贾琏,这俩搞不好还是对头。

  至于林如海和李清之间不对付,那也是正常的,次辅和三辅能合拍,那才是怪事了。

  当然了,大臣之间的明争暗斗,讲的是一个斗而不破,绝不撕破脸。如果真的撕破脸了,就必须要走一个人,或者两个都走。

  内阁会议上有争议是正常的,没有争议才是不正常的,真的精诚团结了,承辉帝晚上睡觉都要睁一只眼睛。

  “派钦差,先罢官,再查案。边陲之地的羁縻土司,也要派人去查一查,他们有没有抵抗朝廷改土归流的举动。”承辉帝的怒气值还很高,云南巡抚和总兵肯定是完蛋了,至于几个土司,估计也在劫难逃。

  承辉帝很主观的认为,是巡抚和总兵,勾结土司,欺君罔上。

  至于云南巡抚为何出此昏招,是不是因为前一阵压力太大,为了邀功才没有先调查就上报的事情,皇帝已经不在乎了。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面子要找回来,毕竟才下旨奖励那帮混蛋竟敢欺君,还成功了。

  至于皇帝为何被骗,那是提都不能提的。

  云南的事情决定了,行文下发,派人走一趟,龙禁尉过去抓人就是了。

  缅甸的事情被摆到了桌面上,贾琏搞的这个合约,里面居然还有赔款,真是意外之喜。一千万元,缅甸没钱分期付款,还要给利息。

  还有租界的事情,贾琏非要在那边租一块地的原因,大家还真不明白,奏折里也没说清楚。

  疑点有,但不是大问题。很快形成了一致的意见。

  贾琏的行为,朝廷必须认可,别的不说,就冲一千万银元的赔款,也足够其他大臣好好学习一下了。别说什么荒蛮无用之地,只要能榨出点油水,就不能轻易放弃。

  所以,合约先盖印,后归档。租界的事情,也没啥可说的,不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官么?给了!

  念其为孤悬海外之孤忠,可以破格给个七品官。驻军的将令,给个裨将。有官印告身,朝廷认可的。

  总之就是个榜样嘛,大家懂的都懂。这两位想回朝做官,那是万万不要想的。

  相当于海龙头那种,宣慰司副使,就是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了,一辈子呆在南洋。

  现在已经不能叫宣慰司了,最新的称谓是南洋布政副使。南洋那一片,最大的是李元这个南洋大臣,下面的官,分别为左右布政使。都是李元亲自任命,报朝廷批准的。毕竟不是朝廷派的官,所以这些官一辈子都要在南洋了,子孙后代要是争气,读书出头,那个另说。

  至于会不会形成南洋地方门阀,那是李元的事情了。说实话,这些边缘地带,朝廷还真不是特别上心。

  内阁也是这个意思,只要给朝廷缴税,随便他们怎么折腾。

  现在内阁和皇帝在李元身上的争议点,是要不要给他的家眷送过去。内阁是反对的,即便是张庭恩也表示了反对。

  为何反对呢,理由很简单,有损皇帝仁厚之名。

  承辉帝没有坚持,也没有妥协,反正先拖着呗。

  皇帝和内阁不知道的是,南洋那个地方,因为缺乏合格的官员,多数被流放的官员,直接戴罪做官了。

  朝廷不派人,李元无人可用,还能怎么办?只能先用着呗。

  至于贾琏,就算知道了其实也无所谓,这些流放的官员,总比用当地的土著要强得多。

  被流放的官员固然是没有一个无辜的,但是没有被调查的官员,又有几个是清白的呢?

  只能怪那些倒霉,脑子不清楚,撞枪口上了。

  缅甸方面是没银元的,不要紧,可以用黄金,用白银。

  第一批价值五百万银元的黄金和白银,打折之后,换算成三百万银元,作为赔款的第一批,后续每年还要赔五十万元,还要算利息,一共要还二十年的。贾琏那点可怜的金融常识,总算是派上用场了。

  至于被抢走的财物,那是一个字都不敢提的。

  贾琏率得胜之师返回,别人不知道,反正贾琏的身家,至少多了二百万元。就这还没算从薛家商行拿的分红。

  南洋海军,南洋新军这几万人,无论官兵,各自都有不小的收获。各位上上下下,皆大欢喜。

  贾琏唯一没有过的底线,就是没做人贩子,军队的底线是没有凌辱女性。

首节 上一节 491/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