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第126节

  “真的假的?”

  勋贵子嗣,对这种消息简直没有丝毫抵抗力,此刻一个个睁大眼睛,兴奋无比。

  “当然是真的,这又不是什么秘密,国朝内部应该都知道了,不过还没昭告天下而已。”

  “皇爷应该是等什么机会吧。”一旁的徐膺绪也说道。

  朱雄英看著几人讨论,也赶紧确认道:“皇爷爷这几天高兴的不得了,还说要封赏大军呢,不过我没仔细听。”

  苏闲倒是发现了在大本堂的另一个好处,消息渠道多的令人惊喜。

  想来,这两地钱庄,包括在吐蕃试行也快了。

  但这非三五年,根本看不到效果,甚至耗费十年也有可能。

  他倒是没太在意。

  正这么想著的时候。

  “你们跟我来!”

  方孝孺一身翰林儒士服,面色古板,著重看了苏闲几眼,这才让众孩准备一番。

  “待会儿去往文华殿,切不可声张,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今日可不要如同以往,尔等要重礼,就算做不好,也要尽力去做……”

  苏闲等人一度点头,然后在方孝孺的领头下,径直前往大本堂。

  他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倒是苏闲,迎著方孝孺的目光有些无奈,这段时间,这些夫子先生,给他灌输了好多的圣贤之言,甚至已经给自己讲解“四书五经”。

  这晦涩难懂的知识先不说,就说那些大道理,听得苏闲脑袋都疼,而其中最多的就是国朝选仕。

  从汉朝的世家,到隋唐的科举,还说科举能大兴,是多少大贤筚路蓝缕,到前宋更有了“东华门唱名者才是好汉”的举世公认!

  纵然前唐,虽为科举,也是被世家大族掌控,如今我大明开国,只开一届,你父也受此恩如何如何……

  对此苏闲只能点头,装作懵懂。

  但相关之事,从来都是闭口不谈。

  很快,一边想著。

  他们也来到文华殿的角落。

  值得注意的是……

  今日,秦王晋王燕王等人,早已来此,身著衮龙袍,坐在朱元璋左右下首。

  而此刻朱元璋面朝南坐,有礼官高唱百官进入,纷纷行参拜大礼。

  随后,两位丞相,以及六部官员,其它百官先后分列在几案后坐下。又在赞礼官的高唱中,两名著分别著红袍、蓝袍的官员,再度宣扬了一些先贤名言,又说圣上开经筵的苦心,再一度感恩言谢。

  旋即,四位讲官面对皇帝而立,展书官在书案两侧对立。

  等到朱元璋吩咐了几句之后。

  终于……

  今日的话题,也瞬间在一众高官之中,响彻而起!

  “今日经筵之议!”

  “楚汉之争,汉高祖登得帝位,分封子嗣!称此后天下,非刘氏不得封王!”

  “然而短短数十年,刘氏诸王坐大,以至于在景帝之时,发生七国之乱!”

  此时此刻,随著这道声音响起。

  整个文华殿的气氛,瞬间变得肃穆起来。

  秦王晋王燕王等皇子,纷纷抬头,凌厉目光,倏然朝著那讲官看去。

  百官面色也是一肃,却是纷纷察觉到,今日经筵不同以往的郑重和严肃。

  甚至,恐怕另有所指!

  果然。

  讲官请示朱元璋后,最后的话语,已经是再度响彻而起。

  “西汉立国不久,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至汉文帝时,天下安定,百废俱兴,仓廪丰足!”

  “但七国之乱,却几乎让大汉王朝风雨飘摇,汉文帝治世之成果,差点毁于一旦!”

  “今日经验所问:七国之乱……”

  “是刘氏皇帝之错?”

  “还是诸王之错?”

  此话一出,众人再度惊悚。

  众人都不是傻子。

  这哪是讨论大汉?

  这分明是以古喻今!议论大明!

  今天就把新的词条写出来,也算祝福大家,新的一年,福星高照!

  说真的,作者真的感觉上架后,比上架前节奏快了不少,也写的顺畅。

  

第88章 答案!

  诸王之错?

  皇帝之错?

  这一瞬间,凡是坐在文华殿内的百官,似乎根本没想到今日的经筵话题会是这个?

  虽然说经筵百无禁忌!

  但最近钱庄之事,在勋贵之间推行的事情,大家可都看在眼里,特别是有心人已经得出结论。

  这可能是陛下,特意要拿财权,换兵权给儿子们分封的重要举措。

  此法简直是在挑战百官的逆鳞!

  现在又以古喻今!

  这让他们怎么回答?

  此刻万籁寂静,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不敢第一个当那出头鸟。

  两位丞相老神在在,汪广洋还是一幅快要睡著的样子,而胡惟庸则是眼神微挑,扫视完群臣后,则自顾自的坐著。

  经筵才刚刚开始,圣上就给他们来一个大的!

  不过,若认真说起来,这句话该是他们来问。

  陛下你都知道七国之乱了,为什么还要问?这理由还用说吗?

  “咱说诸位都听到了吧?不用藏著掖著,既然今天是经筵,那咱们就好好论一论这个问题,不仅是百官可以回答,皇子、太子,心中有想法,也可以说……”

  “经筵不论大小,谈及古事,只论原因。要不然咱为什么每月都如此重视?咱也效仿一下文帝太宗,所谓贤臣明主,自当如是!”

  朱元璋似乎看众人不回答,自己却是当先说了起来。

  而在他开口后。

  君无戏言。

  不论此次百官如何说,就绝对不能拿这次的事情,作为以后论罪的证据。

  但……话是这么说,没人是傻子。

  一眼看去,几位尚书依旧端坐,还是那句话,现在才刚开始,就算是心有谋划,哪里有见面就先放大的道理?

  苏闲也是看著,之前的经筵他都参与过,但说起来,气氛著实没有这一次严肃。

  “臣斗胆!”

  就在这时,终于有位臣子开口。

  苏闲并不认得,但看样子,应该是位翰林学士。

  “姚博士请讲!”朱元璋态度谦和,这种态度可著实少见。

  “景帝之时,七国之乱,是吴王刘濞等诸侯王联合而起,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幸得周亚夫骁勇,还有梁王相助,这才平灭叛乱。”

  “此举论错,当然是诸侯王的错。”

  “但真若追究其原因,却也是景帝年少之时,曾与吴王之子刘贤,在宫中玩闹,一个棋盘砸过去,将其子不幸砸亡所至。后来吴王刘濞怀恨在心,蛰伏多年,终于起兵,借著清君侧之名,实行造反大罪!”

  “此举之后,大汉加强皇权,削弱地方,也算是因祸得福。景帝处理完诸侯之事,内乱平息,所以才有之后的汉武帝,平乱外患,北击匈奴打出了赫赫之威!”

  “也算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位姓“姚”的博士说完之后,很快赢得很多人的称赞,众臣纷纷点头。

  似乎其所说的,就是正理。

  然而,苏闲却看得出来,朱元璋却在微微摇头。

  果然,在众人稍微平息之后。

  他便很快开口,“是个好答案,若是其它君主,想来就要称赞奖赏。但却并非是咱想听到的答案。”

  说著……

  他看向四周,语气依旧温和,“还有人想要说的吗?”

  “说起来,大汉与我大明,何其相似!”

  “汉高祖亭长出身,咱草莽出身……都是在乱世之中,打出来一个太平天下!”

  “但汉高祖刘邦,在白登之围后,就开始向匈奴低头,以和亲而求和,在咱看来,虽是求和姿态,但汉室天下,异姓王众多,内部并不安稳!”

  “此后高祖铲除异姓王,留给汉室后裔一个清爽天下!”

  朱元璋虽然这样说著,非常认可汉高祖。

  但是,下一刻,其话音一转,就高声道:

首节 上一节 126/1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季汉大司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