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第186节
年夜饭设在九五飞龙殿。
朱雄英对朱元璋笑道:“皇爷爷,我去叫三弟还有小妹小宝他们一起。”
“成,一家人热热闹闹。”
老爷子说话,忽的有些呆怔。
朱雄英自然知道老爷子想什么,道:“皇爷爷,前些日子我已经派人召二弟回来了,不过二弟想在寿州过年。”
朱元璋叹口气,道:“应该的,他现在是藩王,也不能说进京就进京,让他好好治理寿州吧!”
朱雄英没多说什么,或许这种结局对朱允炆来说是最好的了,只是希望这过程不要再出什么么蛾子。
朱雄英不再多想,去叫了朱允熥和两个妹妹还有小宝过来,一行人热闹的朝皇宫走去。
此时,九五飞龙殿中已经摆满了桌椅。
整个大殿都被挂满了红灯笼,随处都可见红丝绸,场景十分喜庆热闹。
所有嫔妃和子嗣都跟在母妃旁边,恭敬的站在殿外外的广场,等着朱元璋到来。
少顷,老爷子在朱雄英一行人陪同下走来。
后宫所有妃子和皇子们齐齐对朱元璋拜礼。
“臣妾,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儿臣,参见父皇万岁万万岁。”
朱雄英定睛望去,前方目测最少三十余妃子以及六七个小孩子。
头疼的是,这些孩子都是朱雄英的叔叔。
“都免礼,进殿吧。”
老爷子说了一句,朱雄英便搀着朱元璋殿中走去。
“参见太孙殿下!”
众人又是对朱雄英行礼,如今的朱雄英是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大过年的,无需多礼!”朱雄英笑着抬手。
众人起身,这时最小的朱突然上前,用漏风的牙口道:“红红包!”
朱雄英闻言哈哈一笑:“都有,都有!”
东宫早就准备好了红包。
“我的,别抢!”
“我的,我还没得!”
虽然几个小皇子顽劣,当初还一起欺负朱允熥,但是有时候,他们又是快乐的催化剂。
发完红包,朱雄英笑了笑,道:“几位王叔,我身为储君的红包发给你们了,可你们身为王叔,是不是也应该给侄子红包呢?”
平日里要叫皇叔,这个皇叔可不能白叫了。
闻言,几个皇子纷纷啊了一声,一时之间不知所措,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皇太孙竟然找他们讨红包。
不过按理确实是应该给的。
朱元璋在一旁看着一众吃瘪的皇子,笑得一口大白牙尽露。
这个时候,那些妃子们纷纷暗暗在下面手忙脚乱的准备红包,然后拿上前去给自己的儿子,再递给朱雄英,还有朱允熥和小宝她们。
这个时候,朱元璋也拿出一个大号的红包上前,递给朱雄英:“大孙,你的红包。”
“爷爷……”
朱雄英接过红包,心中不由得一暖。
“打开看看。”朱元璋满脸笑容。
“嗯。”
朱雄英点肉,然后打开红包,只见红包里面除了几枚精美的金币以外,竟还有一个包成三角形的护身符。
“这是?”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满脸笑容的道:“这是你奶奶当年给咱求的护身符,现在咱把它给你,保佑你以后岁岁平安,身体健康。”
“这……”
朱雄英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也太贵重了,这可是马皇后留给老爷子的啊!
“拿着,这是你奶奶的愿望!”
“嗯。”
朱雄英手中握着护身符,眼眶忍不住泛红了,是啊,儿孙平安,家庭和睦,就是老人家最大的愿望,不论是寻常百姓家,还是帝王家!
(本章完)
第157章 孙臣,有本要奏!
对于京师的百姓而言,今年的春节过得往年要温暖许多。
因为有了便宜无烟煤的存在,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够用上无烟煤来取暖,无烟煤不仅便宜,燃烧的时间还比木炭要来得长久。
所以京师的人无不感念洪武皇帝的好,但也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是皇太孙捯饬出来的。
大明朝似乎有了一个了不得的继承人。
然而此时此刻,朱雄英望着窗外飘飘扬扬的大雪,却是眉头紧皱。
京师的百姓是享受到了无烟煤乃至雪花盐带来的诸多福利,但是大明的疆域很广,还有许许多多的百姓忍受着寒冷的侵袭。
归根结底,还是大明如今的货物没有流通起来,也就是大明的商业,堪堪处于萌芽时期,加上朝廷对商人的打压,导致了只有极少部分的人从事商业活动。
然而一个国家,只有商业发展起来了,货物才会流通,因为有了利益的存在,人们才会去做许多事情,甚至挖空心思去做。
但是商业发展对于这个古老的国度而言,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历史上,大明产生了最为明显的商业萌芽,但到最后都被扼杀了,否则大明的商业将更早于西方国家的发展。
商业是必须的,但也不能照搬西方的那套。
朱雄英希望,大明走的是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商业之道……
新年之后,还有五天的闲暇时间,五天之后,大明这台庞大的机器又重新运转了起来。
正月十四。
宫中的灯笼已经点起。
宫里的规矩比民间早一天点灯,这天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要在丑时末起床,寅时初点灯。
人影幢幢,西苑各处殿宇的屋檐下一盏盏灯笼次第点亮了,渐渐粘连成一片片的红。
远远看去,那一片片的红映衬着天空无边的黑,一座座巨大的殿宇檐顶就像漂浮在下红上黑的半空中。
武英殿。
殿中几个铜炉烧着无烟煤,那火红里透着青,没有一丝烟,所以温暖如春。
詹徽,杨靖,赵勉等六部尚书,翰林学士刘三吾,钱唐等文官排成一行在右边站定,颖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中军都督府府事徐辉祖,左军都督府府事李景隆等一众武将在右边站定,两行人面对正中坐着的朱元璋跪了下去。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洪武二十六年的第一场朝会就这样在武英殿召开了。
这一次由洪武皇帝朱元璋亲自主持会议,皇太孙朱雄英只是旁听。
“新的一年开始了!”
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各部,各地,各军,要把心收回来,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尔等务必要保证今年春耕的顺利开展,不能放松!”
“臣等遵旨!”大臣们躬身答道。
“咱知道,去年诸位辛苦了一年,不是咱苛刻,更不是不尽人情!”朱元璋挪动下身体,随意的靠在龙椅的扶手上,“在其位谋其政,诸位都是国家大臣,当了人上人,就要吃得苦中的苦,光享福不干活可不成。”
说着,又看看朱雄英,“大孙,你说咱说的对不对!”
“所谓居安思危,臣子们自然明白皇爷爷的苦心!”朱雄英笑道。
朱元璋咧嘴一笑,道:“新的一年,诸位臣工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问题,大胆提出来!”
“臣,有本奏!”左军都督府府事李景隆出列道。
“说!”朱元璋道。
李景隆不经意的往朱雄英那边看了一眼,开口道,“这些年,大明和北元战事不断,然立功之人多是边关将领,京城之中,许多青年才俊之辈,却因资历无法领兵。”
“臣请陛下,于五军都督府中派遣青年将领,选拔喜爱武事的功勋子弟,去边关就职。”
说着,李景隆抬头道,“武人,唯有经历战场方能成才!”
朱元璋点了点头,“景隆言之有理,自古以来,名将都是打出来的。”说着,看看朱雄英,“大孙,你觉得如何?”
“孙儿觉得李爱卿所言极是!”朱雄英笑道,“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京城之中,不过都是纸上谈兵,只有去了边关厮杀,才能成为真正的将领。咱们大明,以后还有很多仗要打,总不能总是依靠老将们,大明确实需要培养新一批的将领了。”
闻言,李景隆拱手道:“臣不才,愿请命前往边关,杀敌建功!”
朱雄英:“……”
看来大明战神李景隆上战场之心不死啊!
如果真不让李景隆上战场,恐怕他一辈子都觉得自己很能,被屈才了吧。
朱元璋刚想应允,旁边的朱雄英却抢先道:“皇爷爷,孙臣以为,西北之地,经过这几年的连番作战,北元已成丧家之犬,不成气候,李爱卿及京中才俊报国心切,不一定要去北方,还有一个更需要他们的地方。”
“哦?”朱元璋露出好奇的神色,道:“说来听听!”
“倭国!”
朱雄英没有犹豫的回道:“倭国纵容倭寇骚扰我大明东南沿海,沿海百姓苦不堪言,甚至皇爷爷派使臣过去,还被他们斩杀,其罪当诛,皇爷爷宽宏大量,绕过他们一回,但是他们不知悔改,变本加厉!”
“如今齐王虽然领兵暂时压制住倭寇,但是治标不治本,孙臣以为,我大明当一举建功,清除后患,扬我大明国威!免得让一些肖小之国起了觊觎我大明之心!”
“正好,李爱卿上奏想要选用青年将领去边关历练,这仗,就让他们去打!”
朱雄英的话音落下,举殿哗然。
钱唐站了出来,道:“陛下,太孙殿下,臣有话说!”
上一篇:大秦:刚一统就加入五军之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