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第172节

朱元璋喝了一口酒,徐徐说道:“随后沈万三, 竟然跟咱提出, 想要出资百万两黄金,替咱犒赏三军!”

“哼!”

说到这里,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当时要不是你奶奶拦着,咱早就把他的头颅砍下来了!”

“区区一个贱商,竟然想要犒天下之军,何也?这其中的道理,不用咱说,你应该也能明白吧!”

朱雄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老爷子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一旦用了商贾们的钱修路,也就意味着承了他们的情,还让他们在民间留下美名,这样下来,势必要抬高商贾们的地位。

更有甚者,会像沈万三那样,提出一些有犯朝廷威严的要求。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名声看得比金钱重。

然而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朱雄英,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他觉得,如今朝廷没钱进行基础建设, 那么引进一些民间的资金,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监管得当,就可以把基础建设搞好,于民生大有裨益。

同时,他也明白,想要改变老爷子的观念,那是不可能的,特别老爷子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心志坚定,绝不会轻易动摇。

然而朱雄英并不想就此放弃,毕竟修路一事,于国于民都大有好处,也为朱雄英以后实施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打下基础。

“爷爷,孙儿还有一个想法!”朱雄英开口说道。

“说!大胆说!”

虽然刚刚朱元璋否定了朱雄英,但是眼神中却满是鼓励。

他就喜欢跟他大孙探讨这些问题。

且不论对错,他大孙每一次都能提出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想法,有些想法引发他的深思,有些想法又让他惊叹不已。

就像两股有趣的思想,有时碰撞,有时交融,就像后世所说的思想风暴,道理越辩越明,思想越辩越深刻,双方都能从其中获益。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在朱元璋看来,自己还健在,那便是朱雄英犯错的资本。

朱雄英道:“孙儿以为,朝廷修路就是不用民间的钱,也是可以在不损耗国库的情况下,把路修成,而且维护修缮好!”

闻言,朱元璋再一次露出好奇的神色,他倒是想要听一听,他大孙又有什么大胆的想法。

朱雄英继续道:“朝廷可以先垫用国库的资金,修整官道,将官道修的宽阔好走,马车商队等可以高速行走,无论刮风下雨,都有人专门维护,保持道路的畅通,使得无论是出远门的百姓,还是货物的流转,都变得方便快捷,但是……”

“但是这些朝廷负责修好和维护的官道,需要征收过路费,行人免收费用,但是骑马,还有马车,商队等,按照不同的定费进行收取,收取得到的资金,用于官道的维护和拓展,如此一来,官道的建设和维护至会进入良性循环,不仅可以把目前的官道维护好,还能不断的增修官道,当官道四通八达,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甚至还可以充盈国库……”

“胡闹!”

朱雄英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朱元璋的厉声打断了,朱元璋看着朱雄英,气的脸都有些红了:“大孙,但看你是真的有些飘了!”

“古人云,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咱老朱家的天下,也是天下人的天下,没有百姓,也就没有咱们大明,如果百姓走路都要收钱了,那咱大明朝成什么了?和强盗何异?!那咱是不是应该在官道的边上设几个茅房,收百姓们的蹲坑费?”

(本章完)

第138章 矛盾!

挖茅坑收费?

老爷子还真有你的!

朱雄英听了朱元璋的话,差点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给他点个赞,他还真想顺着老爷子的话说是,可那样说一定会把老爷子气得够呛。

不过朱雄英并不想就此放弃。

如果大明朝想要和历史中的不一样,那就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而每一次改革,势必会形成冲突,无论是他和老爷子之间,还是他和众臣之间,乡绅之间,都是难以避免的。

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都不是轻松写意的。

前有商鞅变法,王莽新政,王安石变法,后来的张居正一条鞭法,雍正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等等,无不充斥着思想冲突,新旧势力冲突,有的甚至付出惨重的代价。

朱雄英当然想要变革这个时代,不过他也知道,有些事情急不来,需要一点一点的慢慢进行改变。

“爷爷,修路是百年大计,把路修好了,受益的是百姓,举个例子,就譬如明年开春的科举,各地的学子们就不需要再跋山涉水,能够用更短的时间赶到京师,对于商户而言,就更不用说,我相信,经过最初的不适之后,他们会愿意交这个钱!”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孙儿觉得并没有什么错!”

“混账!”

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怒道:“大孙,咱看你是千般好,但是有一点,让咱非常不满意,那就是你考虑问题,经常会掉进钱眼里,从一开始的卖盐卖酒,再到现在的修路收钱,都是想从百姓们手中要钱,咱知道钱很重要,咱也经常为国库缺钱头疼,但是咱不能把朝廷的困难,转嫁到百姓门的头上!”

“切记,咱现在虽然是皇上,但百姓才是这个天下的根本,只有百姓们过得好了,咱这皇上才坐得稳,大明才能千秋万代!”

“你呀,就是想法太跳脱了,以后做什么事情,首先要考虑的是百姓,懂吗?”

朱元璋的怒气边说边散,最后变成了谆谆教导。

“可是!”

朱雄英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孙儿这么做,就是考虑了百姓,如今朝廷没钱修路,百姓们走的都是烂路,如果朝廷不设法改变,那么永远都是这种情况,况且孙儿所说之事,古已有之,此事并非是暴政,只要施用得当,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够了!”

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可怕,猛地站起身来。

一旁的朱允熥全程傻眼,他不敢想象,自己的大哥,竟然敢这般跟皇爷爷说话,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劝阻,只得闭口不言,暗中观察。

就是一向话多的小宝,此刻也乖乖闭上了嘴巴。

朱雄英也来了脾气,跟着站起来,执拗的道:“是皇爷爷让我大胆说的,现在大胆说了,你又生气了!”

一向以来,他都尽量的顺着老爷子,但如果总是这样,他又怎么去改变这个时代?

就像后世所说的那样,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有矛盾,才有发展!

朱元璋盯着执拗的朱雄英,面皮因为愤怒而微微抽搐,朱允熥吓得低着头,偷偷的扯了扯朱雄英的衣袖,意思是让他赶紧低头认错。

然而朱雄却没有丝毫认错的意思。

爷俩就这样对视了好一会,朱元璋轻叹了一口气,脸上的愤怒变成了落寂。

“你是不是以为咱真的不懂你修路的意思?你是不是觉得咱特迂腐,特顽固?”

“咱知道,你想把路修好,无非就是想要推动咱大明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起来了,朝廷就有钱收了,你就有钱去修路和维护,这看起来确实是一件好事!”

“但是你想过没有,一旦商业发展起来了,人人都想着赚钱,谁来种粮食?没有粮食,钱能吃吗?”

“咱从蒙元的手中抢来江山,有着大量闲置的土地,一旦没人种地,没人开荒,咱们吃什么?”

“空有钱没有粮食,那咱大明就真成了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推就倒,你明白吗?”

朱元璋摇头叹息,神情落寞。

“傻孩子,咱知道你是为了咱大明好,但是治理国家,不是拍脑袋就行的,你要知道,咱的每一个决策,都会给天下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方方面面都要考虑清楚了!”

说着,朱元璋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今天饭就吃到这吧,咱吃饱了,你回去好好想,认真想,想仔细咯,咱爷俩回头再找个时间,好好聊聊!”

朱元璋说完转身就走了,高瘦的背影萧索。

朱雄英看着这个背影,心中突然很不是滋味。

他开始反思自己。

从他登上太孙之位以后,先是拿出了红薯博得老爷子欢心,又在冬猎的时候,压了燕王和宁王一头。

在之后,罔顾群臣反对,坚持在安南开通茶马互市,尔后,便是今天早上的钱唐负荆请罪……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真的让自己有些飘了。

他是穿越者,有着这个时代所有人都没有的优势。

他也是真心想要为大明好,可是这一次,他真的操之过急了。

是的,随着交通的发达,伴随而来的就是市场上的货物流转速度加快,商业也会随之兴旺,从这个角度上看,确确实实对国家经济民生大有好处。

但同时也就意味着,朝廷抬高了商人的地位。

所以,归根结底,朱元璋害怕的还是,在朱雄英这些政策的引导下,商业占据了主导,从而导致了农业的没落。

对于这个问题,朱雄英早前就和朱元璋探讨过。

人性的贪婪,会让许多百姓抛弃种地,我跑去经商,如此一来,就会让大明大量的土地闲置。

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生产力是相当薄弱的,一旦突然抬高商人地位,无异于自毁根基。

商业,是要建立在生产力达到一定地步的基础上。

最根本的就是,保证粮食的足够。

至于为什么到了明朝中期就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那是因为国门打开了!

国门的打开,就可以让国外的劳动力为国内服务。

朱雄英在安南设立茶马互市,想的便是这个。

所以说,如今大明想要打造一个交通网络,从而实现商业的兴旺,还需要等到番薯等物的推广,以及打开大明半封闭的国门……

(本章完)

第139章 喜笑颜开!

春和宫。

夜深人静之时,朱雄英依旧伏在案台前,思考着今天和老爷子的对话。

这便是理念之间的冲突。

如今凛冬当头,提出修路确实不合时宜。

但是大明想要发展,商业是不可能跨过的,商业确实有诸多的弊端,但不能因噎废食,所以修路也是势在必行。

不过需要在一个合适的时候提出来,而什么时候合适,这正是朱雄英需要考虑的问题……

接下来的时间,朱雄英压根就没有空考虑更多。

第二日,他就带着户部和工部的大臣前往开采煤炭的方山,一起同行的还有左军都督李景隆。

因为这段时间,负责方山煤炭开采的正是李景隆。

如今的煤炭只是小部分开采,尚未形成规模,这里的煤炭埋藏并不深,所以开采起来并不困难,只是人手不够罢了。

这个时代挖煤,只能纯粹的靠人工,但即便如此,也比木炭的制作要简单上许多。

看着一筐筐黑乎乎的煤炭被挖出来,一众大臣惊叹不已,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东西,就能解决让整个大明王朝都头痛不已的御寒难题。

“赵尚书,你让人去把应天城的流民都召集起来,人越多越好,让他们来挖煤,管饱管暖,还有工钱!”朱雄英对身旁的户部尚书赵勉吩咐道。

“臣,遵命!”

首节 上一节 172/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刚一统就加入五军之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