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第121节

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你心目中不可亵渎的女神,指不定……

“可是……”

朱雄英干笑了一声,道:“我这里恐怕没有可以让你洗换的衣服。”

“啊?”

徐妙锦一下子傻眼了。

她倒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自己浑身都湿透了,而且衣服上也满是泥巴,这让她怎么穿回去啊?

朱雄英看了眼懊恼的徐妙锦,笑道:“要不我让老徐拿我一套衣裳来,给你换上?”

“啊?”

“不要?”

“要!”

徐妙锦冲口而出,接着又感觉自己回答得太快了,俏脸不禁微微一红……

天边斜阳起,金色的余晖洒满大地,整个庄子仿佛染上了一层金黄。

金黄色的光透过了庄子里的树木,洒落到房间里的饭桌上。

一张木桌上,摆着几样简单的饭菜。

徐妙锦已经换上了朱雄英的衣裳,虽然宽大不合体,但依旧不掩俏丽,只是一想到自己穿着对面那个男人的衣服,徐妙锦的心中就一阵小鹿乱窜……

平日间在房中呆惯了的她,陪小宝摸了许久的鱼,早已是又累又饿,也没有了往日大小姐的形象,端起米饭就开吃。

一口下去,半肥瘦的炒肉和米饭的味道,在嘴里完美的融合,让她脸上全是满足的愉悦。

“真香!”

“香就多吃!”

朱雄英说着,又给徐妙锦碗里夹了一块五花三层的炒肉。

“我也要!我也要!”

一旁的小宝见状,急忙嚷嚷……

远处的老徐看着,不自觉的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他本名叫徐光祖。

他给朱元璋当了二十三年的厨子,后来升为光禄寺卿,从三品,相比之下,大名鼎鼎的刘基也只是太史院使,正三品,地位也只比徐光祖这个炒菜的稍高一点点。

不过,他就是一个做菜的,哪里懂得朝堂上的事啊!

做了几年之后,他便从朝堂上退了下来,朱元璋就给他安排到了这处庄子,这让他非常的喜欢。

服侍了老皇爷二十多年,如今又服侍他的大孙,这让徐光祖倍感荣幸……

……

奉天殿中。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下方一众文武大臣手持笏板,,恭然而立。

商议完一天的政事后,朱元璋看起来心情非常的不错,笑道:“列位臣工,还有两个月,万寿节就到了,又逢开国二十五年大喜,这就意味着,又要有许多的热闹,诸位又可以畅怀痛饮了!”

“哈哈——”

殿下一众文武纷纷大笑起来。

此时龙椅上的皇上高兴,而且说道万寿节的事情,所以朝堂氛围比较轻松。

所谓万寿节,便是皇帝的寿辰,取万寿无疆之义。

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为皇帝祝寿,是整个朝廷中非常重要的礼仪,全国庆贺,非常的隆重,类似于今天的国庆节。

朱元璋笑着感慨道:“昨天夜里,咱就在想,咱咋就六十五了呢?这六十五年岁月,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可咱自个还觉得没怎么活呢!”

“哈哈哈——”

殿下一众大臣再一次笑了起来,尽职尽责的做着捧哏的角色。

朱元璋继续感慨道:“光阴似箭呐!这人越老啊,日子就过得越快,你们天天喊万岁,可是咱不知道还能活多少年,这再一眨眼啊,六十五年又过去了,咱恐怕就眨不动了!”

“所以这一次,咱决定,咱万寿之日,让咱的儿子都回来,咱已经好些年没有见着他们了,咱也想看看咱的儿子们啦!”

殿下众文武纷纷点头。

有些个夸张的,甚至用手擦了擦眼角。

翰林学士刘三吾站了出来,道:“骨肉团聚乃是人伦大礼,陛下此举甚合纲常之道!”

“臣等附议!”

其他大臣也是纷纷站了出来。

众皇子分封后,如果没有要事,不能回京。

如今,皇上想要见他的儿子们,他们岂有阻挠的道理?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传旨!”

话音落下,便有新上任的贴身太监将黄灿灿的圣旨交到了礼部尚书李原名的手上。

礼部尚书李原名恭敬的接过圣旨,面向众臣,宣读道:

“圣旨!此次万寿节,召诸位藩王回京,诸事当力行简朴,严禁铺张,各藩王回京,不得大张旗鼓,不得骚扰地方,只许带五十人小队进京,过程花销不得超过一百两银子!”

“京城内外各级臣工,凡敬献寿礼者,物值不得超过十两银子,七品以下官员,勿需献礼,只需敬献贺词贺幛即可!”

“三品以上文武官员,需另呈奏疏一份,将本人追随朕躬身举义,治理天下以来的历程,回顾自检,诸如,为将是否忠勇,为臣是否廉洁,为官是否奉法,为人是否合乎圣贤之道!”

“如此,方能彰显我朝君圣臣贤,既合万寿之庆,更符盛世之象,钦此!”

圣旨念罢,众大臣纷纷拜下,齐声高呼。

“臣等,遵旨!”

(本章完)

第93章 你去给他一次机会!

北平,燕王府。

看着手中的敕书,燕王朱棣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十月万寿节,皇上召各路藩王回京贺寿。”

说着,朱棣看向了身旁的道衍和尚,道:“大师,这事你怎么看?”

道衍行了个佛礼,回道:“皇上一向厉行节俭,即使是洪武十年,洪武二十年这两年的万寿节,也仅仅是召部分藩王回京,这一次,皇上将所有藩王都召集回京,除了他确实想要见一见诸位皇子外,恐怕是有要事啊!”

“要事?”

朱棣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莫不是……”

道衍点头,替朱棣把话说了出来:“皇上这是想要在各路藩王,文武百官面前,迎皇长孙回归啊,恐怕当场立储,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闻言,朱棣怔住了。

事实上,以他掌握的信息以及心智,如何猜不出老爷子的意思?

只是他潜意识里,有些不愿意去接受罢了。

一个死了十年的皇长孙,竟突然又重新回到老爷子的眼中,而且老爷子对他的宠爱更胜往日,从京师传回的只言片语中就可见一斑。

“哎——”

朱棣长叹了一口气,徐徐道:“奈何我终究是个老四啊,天意如此,天意如此啊!”

言语间,是无尽的落寞之情。

道衍却是捋须轻笑,道:“立储已成定局,储君必然不会是燕王殿下,所以殿下也无需挂怀。”

“是啊!”

朱棣点头感慨道:“我朱棣就安安心心的做一个太平王爷,了此一生算了!”

“太平王爷?”

道衍冷笑了一声:“以殿下之雄才大略,真愿去学那战国信陵君那般,谨言慎行,沉湎酒色,郁郁而终?”

朱棣瞥了一眼道衍,只是发出一声苦笑。

见朱棣不语,道衍又冷笑一声道:“皇上立从民间寻回的皇长孙为储,对殿下而言,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哦?”

朱棣露出好奇的神色,道:“还请大师指点!”

道衍忽然起身,眼中闪过一道寒光,以坚毅的声音说道:“一个在外流落了十年的皇孙,十年间既无人教导,又年幼不谙事,更不说知晓国家政事了,仅仅凭借一个嫡长孙的身份,就被推上了储君的位置。”

“殿下,您想想,这样的一个人,一旦做了帝王,不但燕王不服,秦晋二王更是不会服他,他凭什么掂量起大明的江山?”

“而他,对于你们这些手握重兵,镇守边关的各位叔父,各位藩王,又岂能放心?肯定是提心吊胆,日不安食,夜不能寐,所以只要朱雄英登基,刀兵之灾,必不可免!”

“要么是朱雄英逐步除掉你们这些藩王,要么是你们这些藩王割地自立,来争夺天下!”

道衍声音不大,却颇为慷慨。朱棣听完已是汗如雨下,他当即起身,声音带着丝丝颤抖地说道:“大师慎言!此乃大逆不道,本王岂敢行此不忠之举!”

朱棣虽然马上否定,但却只叫其慎言,而未有斥责之语。

不过道衍也不在意这些,继续道:“请恕贫僧说一句触犯天威的话,争位之事,你没错,朱雄英也没错,只有一个人错了。”

朱棣眼中的精光猛然射向道衍,片刻后,压低声音道:“你是说我的父皇?”

“对!!!”

道衍没有丝毫的犹豫,也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是把声调提高了:“当朝的洪武皇帝,如果他立在民间流浪了十年的皇长孙为储,那么他就立错了!”

“储君,当立服众之人,否则易生大乱!”

“一个死了十年的人,他的身份本就疑点重重,况且他没有那个能力,没有那个资历去服众,所以,一旦立他为储,将来,天下定要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闻言,朱棣沉默了。

如果是太子朱标登基上位,那么他绝无二话,但如今一个死了十年的皇长孙,这让他心里怎么会没有想法?

虽说经过老爷子的验证,身份应该错不了。

首节 上一节 12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刚一统就加入五军之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