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刘璋

三国:季汉刘璋 第122节

  若有若无的嘈杂之声在张卫耳边响起,起初张卫不以为意,只是准备接着入睡,这段时日他都是在城墙上的门楼睡觉,睡的时间不长,睡的也是不香,不比现在,温香软玉在侧,大被同眠。

  但片刻后,有若六月闷雷在张卫脑中炸裂,准备入睡的他霎时间翻起身来,扭头向着声音的来处望去,外间传来的声音愈来愈响,他是再熟悉不过,这是金鼓齐鸣,刀戈将兴的征兆。

  蜀兵趁着深夜来偷城了?

  冒出一个可怕念头的张卫腾的起身,大手一挥掀开床帘,加上一个健步跳下了床,口中呼喊着:“来人,来人。”

  这个时候外间也因为突然响起的金鼓声闹腾了起来,一簇簇灯火亮起,将张卫所在的旧阳平关的官寺照的有若白昼。

  吱呀一声。

  几名在张卫卧室外服侍的侍女推开了卧室的门,各自忙活了起来,有的掌起了灯火,有的来到张卫身前,向张卫问起他的要求。

  “速速与我穿衣。”张卫面色急不可耐,同时不免心中有些慌乱。

  在一连十余日蜀兵都对阳平关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张卫的心境大抵放宽了下来,因此原本日日在门楼睡觉的他,难得的今日回到了官寺的宅邸休息,将城池防务等一应事情交给了祭酒杨任。

  可就在张卫难得放松的关头,外间金鼓齐鸣,更是夹杂着呼喊厮杀的声音,这不由让他慌了手脚,害怕蜀兵趁着他刚好放松的时候,深夜前来偷城,若是无事倒也罢了,若是城池因此丢了,那他就是罪莫大焉了。

  天师道的罪人!

  想到未来张鲁可能斥责他的言辞,在侍女服侍下穿衣的张卫,顿时感觉额头上有细汗冒下,背上更是惊出了一阵的冷汗,他咽了口口水,不待侍女为他戴好头冠,就从侍女手中夺过头冠,披头散发的大步踏出了卧室。

  阔步走到官寺门口的张卫,见到了仆从早已准备的马匹,他一个翻身上马,在一队骑士的簇拥下向着城楼奔驰而去。

  不多时,张卫就到了城楼下,他一边给自家整理好衣冠,一边沿着阶梯向城楼上攀升,而后登上城楼的他看到了一脸疑惑的杨任。

  “杨祭酒,出了什么事,那里传来金鼓厮杀声。”

  张卫没有去见什么礼,而是在见到杨任的第一刻,不待须臾的问询起了杨任,这个时候,金鼓声已是止息了,仿佛未曾出现过一样。

  祭酒杨任一脸惑然,他整理了一下目前收集的消息,斟酌着小心的回答了起来:“大祭酒,金鼓厮杀声是从城外传来的,只一刻钟的功夫就停了,除了金鼓声外,倒是没出什么事。”

  “就这。”听得无事发生的张卫插了一句。

  杨任见张卫语气不善,听起来像是犯了起床气,不过想想也是,大半夜的不得安眠,而是东奔西跑,是个人都有脾气,因此杨任立即补上了一句:“这金鼓声来的蹊跷,应该是蜀兵搞的鬼……我已经派遣斥候出城往金鼓声传来的方向侦查去了,或许等一会就有消息传来,大祭酒无需焦心于此。”

  在听到杨任推断金鼓声来自于蜀兵的话,张卫不假思索的肯定道:“大半夜的敲锣打鼓,除了蜀兵还能有谁。”

  见城池安然无患,稍稍放下心来的张卫将头左右晃动了一下,眯着眼睛往城外望去,自言自语的问上了一句:“即是有金鼓声,为何不见蜀兵前来进犯我阳平关?这刘璋小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杨任侯在张卫身边,却是没有立即回答张卫的问题,因为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前面城外金鼓声响起的时候,令他好生一阵惊吓,张卫回到官寺安睡,他留下据守城池,若是这个时候出了什么问题,他只怕会受到责罚,乃至斩首赎罪。不过这倒还是轻的,要是因为他丢了阳平关,牵扯到了杨氏一族,那对他来说就是天崩地裂了。

  因此听了好一阵金鼓声,又不见蜀兵来攻城的杨任,这个时候还是处于庆幸的状态,没有过多的去思考蜀兵的意图。

  不过杨任也不会让张卫等的太久,虽是对蜀兵意图不甚了了,但他觉得这个时候可以表一表忠心,打破眼下的沉默:“大祭酒,要不我带兵出城一探,往城外摸索一下,看看蜀兵到底在卖什么药,将蜀兵卖药的葫芦砸碎。”

  杨任毛遂自荐,意气迸发,张卫只是摇了摇头,否定了杨任的请战:“月光惨淡,四野不明,这个时候带兵出城,恐是会中了蜀兵的埋伏。”

  “嗯,埋伏?”张卫觉得他抓住了关键点,他眉目舒展,琢磨了起来,片刻后他有了推断:“蜀兵白日攻城不顺,就想着深夜里诱我军出城,故而敲锣打鼓,搅得我们不得安眠,让我军因为睡不好觉而愤怒,因怒兴兵,出城索战,蜀兵却正好埋伏我军一波……我军只需闭门不出,任由蜀兵去敲锣,去打鼓,让蜀兵的计谋失效。”

  “哦,原是如此。”杨任仿佛醍醐灌顶一般,他连连的点起了头,并抬高踩低道:“刘璋小儿出此下策,被大祭酒您一眼看穿,大半夜白忙活一场,却是徒惹人笑也。”

  杨任阿谀奉承,马屁拍的震天响,张卫听的耳中,面上虽然没有什么动静,但是心里如同吃了西域来的石蜜一样,甜腻腻的,乐开了花。

  这个时候杨任察觉到张卫由于着急赶来,穿着有些单薄了,他立马搜罗来一件裘衣,捧着笑给张卫亲手披上,同时规劝了一句:“大祭酒,蜀兵即是只在城外,不曾进犯,不如您且回官寺休息,这里有我驻守就行……深夜里寒气重,城头的寒气更重,对身体不太好,待的久了说不得会中风寒。”

  杨任话语殷勤,替张卫铺好了台阶,且夜寒露重的,一阵微风吹拂过城头,披着裘衣的张卫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他不免想起了官寺的温暖被窝。

  一边是苦寒的城楼,一边是温香软玉在侧的被窝,面色挣扎了许久,张卫最终重重了摇了摇头:“师君命我守御阳平关,我自然是要用心,区区寒意,却是浇不灭我对天师道的忠心……今夜我还是待在城头,如此方能安心一些。”

  在张鲁的府内,张卫对张鲁道着兄长,但是在府外,正式场合上张卫一贯称呼着张鲁的职务-天师道的师君。

  “天师道有大祭酒您这样的人物,何愁不兴旺。”杨任一脸的敬意,只听他话中的语气,便知他对张卫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只是张卫说是驻守在城头,但其实他只是睡在城墙上的门楼中,才不会真正去吹什么寒风,看什么孤月垂挂天际直至天明。

  在前面金鼓的搅扰下,情绪上跌宕起伏,身体来回奔波甚是感到疲惫的张卫一躺上门楼的床铺,不到数息的时间,就发出了一阵轻微的鼾声。

  “嘭、嘭、嘭……”方才进入熟睡中的张卫在潜意识里皱起了眉头。

  “铛、铛、铛……”意识从沉睡中被扯起的张卫迷迷糊糊的半睁着眼睛。

  “呜、呜、呜……”神思全然清醒过来的张卫瞪圆了眼睛。

  又是腾的一下从床铺上跳下来,张卫来不及穿鞋就跑出了门楼口,向着迎面而来的杨任喝问道:“怎么了?”

  杨任面色有些不太好看,刚才他偷摸着想眯一会,但却被城外传来的金鼓声搅扰了清梦:“大祭酒,无事发生,只是城外又在敲锣打鼓。”

  “刘璋小儿这是不想让我们安睡。”张卫恶狠狠的道了一句,他的一双眼睛里冒起了几条血丝,神色直若饿狼一般,这也是人之常情,大半夜被惊扰,还是接二连三,如何叫人不恼怒。

  “派遣出城的斥候说,外间有蜀兵骑士四处游走,他们却是不太好打探城外的情况。”杨任说出了一个张卫在门楼休息时他收到的坏消息,原本不想叨扰张卫休息,打算天明通告给张卫,这个时候倒是无妨的说了出来。

  张卫移动脚步,走到了城墙的垛口处,努力的眯起眼睛向城外看去,可月光黯淡,清辉寥寥,他一番远视下,对城外的情形却是一无所知,不知道乌漆嘛黑的城外究竟藏匿着什么野兽,在什么时候会对着他撕咬一番。

  收回目光的张卫斟酌了起来,在他看来,城外的蜀兵是打着不让他安眠的想法,不想让他舒舒服服的睡一个好觉,而且或许不止于此。

  “蜀兵于城外连番鼓吹,做出打算夜袭的态势,而且派遣游骑四处游走,不给我们了解他们兵力动向的机会。”

  说到这里的张卫灵光一闪,他感觉自己抓住了要点:“蜀兵不是想惹怒我们出城,埋伏我们一手,而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连番鼓吹又不来攻城,让我们丧失警惕之心,等我们疲惫不堪,对城外鼓吹麻木的时候,于多次虚招之中夹杂一次真招,发兵前来偷城。”

  “不知是何等宵小为刘璋出的此谋,当真是卑鄙无耻。”张卫立于城头,朝着城外一声谩骂,舒展着心中的郁气。

第224章 天子动向

  旧阳平关的守将,治头大祭酒张卫面对蜀兵的扰敌之计是气急败坏,但是气归气,晦暗的深夜里他又不敢派兵出城,寻觅到敲锣打鼓的蜀兵痛痛快快杀上一番。

  可张卫不敢出城,亦是不敢安然睡下,一来蜀兵敲锣打鼓实在闹腾的紧,二来他担心蜀兵虚虚实实的,耍了几招虚招后,来了个实招前来偷城,只得在城头半睡半醒的盯着。

  这边张卫不得安眠,那边走马岭上新阳平关的守将军司马李休同样没有入睡,他听着城外传来的金鼓声,眉心拧出了一个川字,神色不耐烦到了极点,像是一口即将爆发的火山,下一刻就熔浆飞涌,直冲天宇。

  和祭酒杨任同是出身杨氏的杨帛,面色愤然到了一定程度,他拱手向着主将李休请命:“司马,就遣我出城,带兄弟们冲上一冲,好好杀杀蜀军的气焰……这大晚上的不好好睡觉,摸到我城下敲锣打鼓的,实是恼人的紧。”

  杨帛身材高大,胡须虬髯,一张脸被茂密的须发围了个密不透风,说话瓮声瓮气,一股怒意蕴含其中。

  “不可,蜀兵侵扰我们,就是想激我们出城……现在月色不明,四野不清,城外情形如何我们是不知晓的,贸然出城的话只会随了蜀兵的意,说不定是往蜀兵的埋伏里冲,少不得损兵折将。”被搅了清梦的孟达耐住了性子,他规劝了一句。

  站在杨帛和孟达前方的李休不着意的叹了口气,他认可了孟达的观点:“孟君说的有道理,我们对城外的情形是两眼一抹黑,这蜀兵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暂且不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今不知道蜀兵动向和意图,我们就先按兵不动。”

  杨帛一听李休否定了他的请命,登时有些着急了:“司马,难道就由着蜀兵在城外每隔一二时辰敲打一番,这还叫我们如何安睡,手下的兄弟们如何安睡。”

  杨帛情急,不可耐的想出城交战,军司马李休却只是摇头。

  “害。”杨帛无可奈何,李休受到张鲁看重,非同一般人,且前面李休领着张鲁的令,对新阳平关的指挥一事有着不容置疑的权力,他虽然身为祭酒,却是难以撼动李休的权力。

  无奈的杨帛抱怨了一句:“如今不能出城杀略一番,打断蜀兵鼓吹,那轮班休息的士卒不好入睡,明日蜀兵来攻时,个个疲软不堪,怎生得了。”

  李休皱起了眉头,就算杨帛不说,他也在忧虑这件事情,蜀兵连日攻城,明天肯定也还是要来的,今夜蜀兵侵扰士卒睡眠,到了白日将士们一个个肯定会困乏,难以应对蜀兵的强攻。

  思绪激荡了片刻后,李休一时间没想出什么好法子,他将目光看向孟达,孟达虽是年轻,但智谋深远,甚是得到他的看好和青睐。

  见李休目光看向自己,征询自家的意见,孟达斟酌了一下,想出了一个法子:“或可令轮班休息的士卒用丝絮等物塞住耳朵,这样能减轻蜀兵锣鼓的吵闹声,让士卒可以睡个安稳觉,养足精神,等到白日里好好的招待蜀兵。”

  李休和杨帛同时眉目一亮,而后李休叮嘱了杨帛一句:“杨祭酒,且速速去办。”

  “诺。”杨帛领命拱手而退。

  吩咐完杨帛后,李休这才夸赞起了孟达献上的法子:“孟君心思通透,我不如也,这也算一桩功劳,我当向师君为你请赏。”

  “如此,多谢司马了。”孟达面露喜色,行礼谢了一番李休。

  ——

  张卫和李休以及汉中士卒不曾安眠,蜀军大营中刘璋亦是未入睡,他设宴款待起了法正,由于正在战事中,所以宴会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只有他和法正以及主簿黄权、兵曹彭羕等几人而已。

  一杯酒下肚后,彭羕开口向法正问起了关中的情况:“法君即是从关中来,不知关中形势如何,天子又是如何?”

  彭羕素来为人倨傲,对于不如自己的人都是用鼻孔看着对方,甚至连谈话都不愿意,不过法正一则出身贵重,乃是关中大儒‘玄德先生’法真的孙子,二则法正为刘璋献上扰敌之计,平步青云的被刘璋加封为军议校尉,看上去甚得刘璋的青睐。因此彭羕收起了他的坏脾气,找了个话题同法正聊了起来。

  “我是从去岁,也就是兴平元年入蜀,故而关中现在的详情我不是太了解。”法正先给自己铺了一个台阶。

  黄权同样对关中的朝廷有不小的兴趣,他直言道:“无妨,法君就讲一讲去年的事也好,蜀地偏僻,汉中为米贼所据,同关中道路不通,我们收到的关中消息大多从荆州传来,都是些二手的消息,真假如何难以辨识。”

  “就劳烦法君讲上一讲。”刘璋补了一句,作为穿越客的他对去年关中的局势是了如执掌,毕竟历史还没有偏差太多,很多事情法正说不得还没他了解的详细,不过深入关中基层的话,他不如法正了解的透彻,就此了解一番,打发漫漫长夜也是好的。

  “诺。”法正拱手向着刘璋领下命来。

  而后在刘璋、黄权和彭羕感兴趣的目光中,法正缓缓道来:“去岁故益州牧有意辅佐王室,解救天子,同凉州马腾一起兴兵讨伐李傕、郭汜,只可惜功败垂成,这件事诸君是知晓的……此战过后,李傕令郭汜、樊稠开府,与三公合为六府,把控官吏选举。”

  法正眉宇微微揪起:“自此朝廷选官举吏的权力,皆归于李傕、郭汜等人之手,李、郭、樊等人是纷纷推荐起了他们的人出任显赫的官位,三公九卿稍有反对的意见,他们就是大动肝火,搅得朝廷不安,主持官吏任命的人更是无法抗拒,只能任由凉州贼拿捏……并且由于李傕、郭汜、樊稠推荐的人太多,而官位不够,出现排队任命的情况,主持官吏任命的人只好先从李傕推荐的人开始任命,郭汜次之,樊稠再次之,至于三公推举的人,始终得不到任命的机会。”

  法正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日积月累下来,朝廷上下都是李傕、郭汜举荐的凉州贼子,忠直之士不见踪影,朝廷事务皆是掌于凉州贼手,我大汉的朝廷,非天子所有,倒像是李傕、郭汜的庙堂了。”

  黄权和彭羕沉默了下来,也没有再去饮酒,他们皆是自认为汉家的士人,忠心于大汉,有心出仕为大汉做一番事业,如今听着汉家朝廷如此的不堪,遭到凉州贼子的胡乱操控,自是面色上不太好看。

  刘璋却是一脸的淡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兴盛就有衰亡,强汉四百年,沦落到如今的局面,算是很不错的,毕竟真实的历史上有刘姓宗室如刘备想着中兴大汉,还有一大批汉室忠良,如伏完、耿纪等人谋划着还大政于刘协,比起唐末、宋末、明末不堪入目的局面,大汉的晚年称得上一句光彩。

  “去年六月,三辅地区大旱,禾苗干死,导致谷价飞涨,谷一斛五十万钱,豆麦一斛二十万钱,而且有钱还买不到,不止如此,把持朝政的李榷、郭汜不仅不想着去救济灾民,反而大肆收刮百姓手中的存粮,将大批粮草屯于他们的军营中,由着百姓饥荒……以至于,我听长安逃到扶风的人说……”这里法正压低了声音:“由于缺粮,长安城中发生了人吃人的事情。”

  “该死。”这里刘璋淡定不住了,连朝廷所在的长安城、天子的脚下都发生了吃人的事情,三辅地区其他地方的情况不难想像,只怕比起长安城更是糟糕一些。

  见刘璋动怒,法正不为所动,他知道刘璋的怒气并不是朝着他,而是朝着凉州贼李榷、郭汜:“明公所言极是,李榷、郭汜确是该死,他二人无治政的才干,日常以劫掠为生,今日只会想着今日的事,顾着今日的饱暖,至于明日,对李榷、郭汜来说太过遥远,他们从来顾不上明日……也因此,关中父老饱受李榷、郭汜帐下的恶卒欺凌压迫,轻则财货钱粮被抢,重则家破人亡。如我一般,能举宗族逃到汉中,免去灭族之危,实是万千关中父老中的一二幸运儿。”

  “明公,来日讨定张鲁,当发兵关中,诛灭李榷、郭汜二贼,将陛下从李、郭二贼手中解救出来……上佐天子,下安黎庶,还关中父老一个太平。”彭羕听的动怒,他意气直发,向着刘璋请求道,但他的话虽然冠冕堂皇,可私下里却藏着一个小心思。

  黄权附和着拱手向着刘璋道了一句,他的话有些直白:“若是能解救陛下于水火,以明公宗室重臣,国家骨肉,可奉天子以讨不臣,自是无往不利。”

  听的黄权此言,法正眉眼一亮,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悸动,没由来的向着上首的刘璋看去,想通过观察刘璋的面色大概猜测出刘璋的想法。

  只是令法正失望了,他看到先是刘璋点了点头,紧接着摇了摇头,这让他不免有些疑惑,他见刘璋所作所为和言语吐谈,当是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人,可刘璋却否定奉天子以讨不臣的良谋,难道刘璋无意于争雄天下,只想着在蜀地躺平。

  在黄权、彭羕和法正三人略微有些疑惑,但又不敢开口询问的当下,刘璋缓缓道来,说出了他近来收到了一条消息:“李傕、郭汜自然是要诛杀的,可奉天子以讨不臣一事,却是没有这个机会……王长史有书信递来,言是自荆州传来的关中消息,说是天子思念旧京雒阳,遣使向李傕请求东归,十余次后总算得到了李榷的允许……这条消息从关中传到荆州,再从荆州传到我们这里,时间很长,或许现在天子已经在东归雒阳的路上也说不好。”

  ‘坏了。’

  在场的黄权、彭羕、法正三人皆是智谋之士,他们顺其自然的推算了起来,若是天子东归雒阳,关东群雄肯定会有和董卓一样的角色跳出来,去将天子刘协抢在手中,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来,而不管这个挟天子的诸侯是谁,对于他们的明公来说,都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彭羕大脑急速的转动着,他想到了一个可能,登时让他头上冒出了细汗,更是凝结成了水珠滴下:“天子若是东归雒阳,河北的袁绍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怎么都会派兵让天子移驾冀州,巡幸邺城……现在公孙瓒已经势力衰竭,只能做困兽之斗,早晚会被袁绍所灭,袁绍到时候坐拥河朔之地,加之招抚夷狄之众为用,兼之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而言顺,南向以争天下,恐怕难有敌手。”

  方才归顺刘璋的法正摆出了自己军议校尉的身份,为刘璋考虑了起来:“明公,兵曹之言,当需深思,袁绍据燕、赵之地,冀州户口百万,幽州突骑乃天下精兵也,以冀州之粮草,资燕赵之甲兵,兵精粮足,若是再加上挟持天子,掌控大义的情况下,实属明公的大患。”

  “明公,念及光武,不可不慎。”相比较彭羕和法正,黄权言语直白真切,直插要点,他搬出汉光武刘秀立足河北,自北向南拿下天下的例子,毕竟情况实在太像了,袁绍的事业起步和光武帝事业起步简直是如出一辙。

  几人言语殷殷,向着刘璋出言谏告,刘璋心里却是不怎么放在心上,毕竟他是开卷考试,对袁绍是了解的,好谋而少决的袁绍八成不会去迎奉天子,这里不说是十成十,是刘璋考虑到了历史走向可能会因为他而产生改变。

  同时刘璋默然叹了口气,袁绍的确是东汉末年第一大BOSS,威震河朔,名重天下,如黄权、彭羕,处于蜀地闭塞之地,也知晓袁绍的赫赫威名,对袁绍甚是敬畏。

  “卿等之言,我自是记在心中,天子动向如何,不是我们现在能把控的……当务之急,先料理了米贼。”

  感谢各位读者大大的月票,这里致上太岁诚挚的谢意!!!

首节 上一节 122/2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下一篇:长生从红楼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