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204节

  朱元璋见他这模样,顿时冷笑一声,淡淡的道:“咱听说你昨天大摆酒宴,一番高谈阔论很是威风啊!”

  李伟大摆宴席,这么多人参与,闹得动静可是不小,赵本和张宗艺等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纷纷上奏弹劾他结党营私,甚至蓝玉等一些武将也都参与了进来。

  当然李伟这种行为,说成是结党也没毛病,至于营不营私,有没有罪,那就得看皇帝的意思了。

  李伟听到朱元璋只提了上半场,没提下半场,心里这才轻轻松了口气。

  结党这种事,也得看是为了什么目的,如今官吏都是举荐制,权贵举荐上来的人自然跟他们是一伙的,而且他们也得为自己所举荐的人负责,若是他们犯了事,举荐人可是也会被问罪的。

  就像薛祥说的,只要是秉持公心,这事也没什么。

  “只是一些酒后胡言,请陛下恕罪。”李伟恭敬道。

  毕竟是真·老丈人了,他在气势上不自觉的就比从前弱了许多。

  朱元璋不疑有他,淡淡的吩咐道:“都说了些什么,跟咱也说一说。”

  虽然他已经从一些检校那里得知了酒宴上的情况,但还是想亲自听李伟说一说。

  检校无处不在,昨天去参加酒宴的人那么多,自然不会少了这种特务,李伟当时的一言一行都没能逃过朱元璋的这些耳目,包括他的那句抱怨。

  对于他的那句抱怨,朱元璋也并不意外,毕竟李伟之前都明着跟他吵过了,现在他在意的不是这些,而是李伟指点陈敬、高信的这些事,还有工部那些以及让翰林院修洪武大典等等。

  李伟沉吟了一下,便将这些事一一细说出来,只要不问酒宴之后的事情,其他的没什么好隐瞒的。

  朱元璋看着李伟侃侃而谈,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味道,心里很是欣慰。

  这小子总算是成长了!

  “陛下,大概就是这些了。”

  李伟将这些根据后世见闻,然后自己原创的观点和想法一一讲完。

  朱元璋听了微微点头:“不错,既然这些事情是你提出来的,你就盯着点,给咱办好了!”

  “好的好的!”李伟连连点点头。

  虽然事情有些多,但,谁让昨天他酒后乱性了呢。

  “当然,现在手头上的事也不能放松。”

  “明白明白……”李伟乖巧应道。

  “还有那种连发铳和会跑的车也得给咱尽快造出来。”

  李伟立即答应:“臣努力,努力!”

  朱元璋诧异的看了他一眼,又道:“以后早朝天天来,别缺班!”

  “呃,行吧!”李伟稍一迟疑,艰难答应。

  见李伟今天表现如此异样,朱元璋顿时狐疑了起来,往前探了探身子,盯着他问道:

  “你是不是做什么亏心事了?”

  “是是……啊不是不是,绝对没有!”李伟慌忙摆手。

  “真没有?”

  “当然,臣向来守身如……守身持正,行事坦荡,上对得起陛下,下对得起百姓,绝没有亏心事!”

  李伟赶紧摆正身姿,义正言辞的道。

  朱元璋目光在他身上上下打量,总觉得他今天的表现有点不对。

  他虽然有检校亲卫等这些严密的情报组织,但也不会变态到去打听自家女儿的床帏之事,所以对李伟昨天做的“亏心事”他也是一无所知。

  李伟脸色严肃,身体板正,任其上下打量,过了片刻,朱元璋才收回目光,李伟顿时浑身一松,长舒了口气。

第262章 李党奸佞

  “行了,你退下吧,回去好好干活,不要偷懒!”朱元璋挥了挥。

  “是,那臣就告退了!”

  李伟赶紧行礼,快步退出了殿外,到了外边才瞧瞧抹了把冷汗。

  压力太大了,老丈人给他的压力远胜皇帝!

  朱元璋抬眼瞧了瞧匆匆离去的李伟,不知道他在搞什么鬼。

  不过看到手上的这些治国良策,脸上又不禁浮现出笑意。

  “这小子,真不错!”

  朱元璋轻笑着点头,沉吟了片刻,又幽幽的道:“是该让他再动动了!”

  三日后,朱元璋不顾那些权贵的反对,毅然决定采纳陈敬的考核法,高信所奏的开科之事,也在众多文臣的极力支持下获得通过。

  一时之间,陈敬和高信两人在各自衙门的地位大大提升,引得群臣侧目。

  李驸马请客的事情众所周知,这两人在宴后立即上奏,不用想群臣也知道这是谁指使的,一些从前摇摆不定的人也纷纷将目光落在了这位御前红人的身上。

  在诏书下达后,考核之法和重新开科之事正式施行,以陈敬和高信为首分别聚拢了一批文臣能吏,将这两件事推行开来。至于两人的上司,现任的吏部尚书阮畯和礼部偰斯,偰斯是没所谓的,对此不管不问,而阮畯却是屡屡刁难。

  不过陈敬仗着有了李伟这个后台,也丝毫不怵他,每每据理力争,再加上这是陛下明旨吩咐的事,阮畯一时也无可奈何。

  至于朱元璋说的让李伟盯着,其实他也没什么可盯的,毕竟他只是提了个想法,具体的还得这些文臣自己去做,他顶多就是监督一下,防止这些文臣徇私,等一切步入正轨,他就从中抽身而出,去忙自己的事了。

  明黄书院,李伟带着准备的教材步入教室。

  他已经很久没来上课了,书院的课程主要靠方孝孺以及学生们自学,不过好在学生们还算努力,现在基本的识字和简单算术都已经没有问题了。

  李伟进来后,先是照例把方孝孺教的那些之乎者也批判了一通,然后才掏出课本来,给学生们发下去。

  坐在后方的方孝孺脸色顿时黑了下来,李伟难得回来一趟,这次又是开新课,他当然不会错过,不过自己教的东西被人当面批判,还是让他很是气愤。

  而学生们对此倒是早已习惯,并没有多大的反应,而是期待着李老师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神术。

  “同学们,你们也已经学习一年了,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天我就给大家开两门新课程!”

  李伟说着,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物理和化学四个字。

  其实现在开这两门课还是太早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不可取,但是他没时间,也只能这样尽快把知识一股脑的全教一遍,指望这些学生里能出几个天才人物,能短时间内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

  学生们听到有新课,顿时目不转睛的盯着李伟。

  李伟轻声道:“所谓物理,就是研究万物的结构和运动,从中所知之理,而化学,就是万物变化之学。”

  方孝孺听到此话立刻精神一振,之前李伟说的格物致知,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日月流转、风雨雷电,皆在物理之中,而薪火燃烧、万物生老,又都在化学之中,可以说,学好了这两样东西,那你对世间万物便能了若指掌了。”

  李伟继续道。

  学生会脑海中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手握雷火,驾风驭雨,长生不老的神仙形象,顿时将这两门知识当成了修仙秘籍。

  方孝孺也是满脸震撼,若李伟讲得真是这些东西,那真就是仙家法术了。

  “大家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什么形状的吗?”李伟轻声问道。

  学生们积极应答:

  “是方的!”

  “是平的!”

  李伟笑而不语,而是将目光看向后面的方孝孺:“方老师,你觉得呢?”

  方孝孺不屑一笑:“哼,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方孝孺徐徐道来,这是东汉时期张衡的浑天说,不仅如此,早在西汉时期便有了演示天体变化的浑天仪,古人早有典籍,很早就知道天圆地也圆,只是普通百姓不知道罢了。

  李伟听到他这些话不禁一愣,没能在他身上找到优越感,感到有些失望。

  “那地既然是圆的,那人为什么不掉下去或者飘到天上去呢?”

  李伟继续追问到,不把他难倒了誓不罢休。

  方孝孺脸色顿时一滞,皱眉片刻,有些不确定的道:“浊气下沉为地,清气上升为天,人属浊,故垂落于地?”

  李伟愣了愣,他也搞不明白方孝孺这些话算是对还是错。

  “不是!”李伟顿了一下,便直接否定了他的说法,纠正道:“是因为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方孝孺诧异不解。

  李伟不再跟他废话,直接跟学生们讲起了万有引力的定义。

  “万物皆有力,但这种力跟物质的大小成正比,平常我们感觉不出来是因为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较小,但是咱们所在的大地足够大,它的引力就非常明显了,物体坠地,水往低处流,都是受到了大地引力的作用……”

  李伟引出四大基本力之一,开始讲了起来,虽然学生们很多地方听不懂,但对此还是非常感兴趣。

  尤其是李伟讲到日心说的时候,方孝孺也大为震惊,感觉仿佛打开了新世界一般。

  除了引力,李伟还把力的相互作用,顺便以竹蜻蜓为例讲了一下受力分析。

  至于化学方面,他则是把元素周期表拿了出来,讲解了其中几个常见元素的特性,以及几种常见的化学变化,剩下就必须要这些学生死记硬背了。

  他也不指望学生们能立刻把这些知识学会,而是给他们开个头,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学习方法,今后不管是让他们自学,还是自己指导,都能比较容易一些。

  他来到大明这么久,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想发展科技靠亲力亲为是不可能的,主要还是得把知识教授出去,集众人之力才能真正的开启科技文明。

  这些学生只是个开始,等这些人学有所成了,还可以让他们再去教别人,一带十,十带百,到时候一个李伟偷懒去,千万个李伟就站起来,他就可以真正的坐享其成了。

  想到了坐享其成,他就想到了小青。

  虽然现在有了武得,但是文的也不能忘,尤其是现在,更得对小青多加宠爱一些,以免让她感觉受到冷落。

  在李伟忙着一边教学,一边文武双全的时,朝堂上的局势也在剧烈变化着。

  首先是明日辞职的偰斯,终于在今日辞职了,朱元璋赏赐其宝钞、田地,以及两个家仆,偰斯拿上这些回乡,养老基本上不用愁了。

  其实他之所以能留在朝堂上这么久,还是因为他有一兄长在元末举家东出高丽,成了高丽的大臣,虽然现在这个兄长死了,但是其子孙却依旧在高丽为官,朱元璋留着他也是想借这个关系早日安抚住高丽。

  只不过高丽偰家的地位还是低了些,至今也没有让高丽忠心归附。

  偰斯走了之后,阮畯也没能撑多久便也致仕归乡了。

  这两人的离去,一下子让朝堂上的局势紧张了起来,谁都知道陈敬和高信已经成了李党奸佞,而且两人因为考核法和开科的事深得陛下赞赏,是这两个尚书位置最有力的竞争者。

  赵本张宗艺等人也急了,纷纷四下奔走,极力阻止陈敬和高信两人升任,而陈敬两人也知道他们现在能依靠的只有李伟,三番五次的登门拜访,希望李伟能替他们在朱元璋面前美言几句。

  而李伟对此却并不积极,朱元璋问他就说,不问就拉倒,一时之间两方陷入了胶着状态,吏部、礼部尚书空缺,朱元璋也不表态。

  早朝上,两方又开启了互喷模式,赵本等人骂陈敬他们阿谀奉承,攀附权贵,无耻之尤。

首节 上一节 204/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开局招揽黄汉升

下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