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第83节

转头怀恩又对常风说:“笑嫣那儿你放心。有我照顾呢。等一进七月,我就找个宫里专门管接生的老女官,住到你家里去。”

常风拱手:“谢阿爷。”

怀恩又道:“卖珍宝的事你先办着。横竖离出发还有一个月呢。”

“要是出发前办不完这件差,我让孙栾和萧敬接手。”

“对了,杨廷和是个很能干的人。他虽地位不及你们五个副使,却是主祭。”

“你们一路上可不要在他面前摆谱儿。抽空你去趟礼部见下他,认识认识。”

常风很听怀恩的话。翌日他来到了礼部找杨廷和。却被告之杨廷和去了四夷馆,接见藩属国使者了。

四夷馆是藩属国使者们进京时居住的地方。

因下晌常风还要去湘西巷,跟九姑娘谈卖珍宝的事情。他来不及等,干脆骑马去了四夷馆。

二十九岁的杨廷和,正在接见一个使团。

这个使团来自——从古至今的地球文明下水道、人类道德地花板、重小节而无大义的禽兽之国:倭国。

常风进了四夷馆的芳春院。

芳春院内摆了一张大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倭刀。

杨廷和正在跟倭使谈价钱。

大明严禁民间跟藩属国进行海上贸易。但朝廷却可以跟藩属国进行强买强卖的官方贸易。

这种官方贸易方式叫做:封贡制度。

封贡制度是太祖爷所定。

举个例子,大明需求最大的倭国特产是倭刀。

你倭国使团可以用进贡的名义,带一批倭刀来大明。

不让你白贡。我们大明可以把倭刀折算成银两。再赐给你们等值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

但是,你的倭刀值多少钱,我们大明说了算。

我们的丝绸、茶叶值多少钱,还是我们大明说了算。

觉得不公平?嫌大明霸道?无所谓,那这生意咱们不做了就是!

无论是倭国,还是朝鱼羊、安南、南洋诸小邦,都对大明的货物有着刚性需求。

封贡贸易是绝对的卖方市场。故而诸藩属国只能咬着牙吃亏。

太祖爷所定的封贡制,看上去是对大明百利而无一害的完美制度。

但是,再完美的制度也需要人去执行。

大明立国一百二十多年,这条制度渐渐变了味儿。

变味儿的原因,在于“糊弄”二字。

譬如,礼部跟倭国使团谈好,用两万斤茶叶换一千把倭刀。

礼部会给浙江巡抚衙门下文书:兹在京城收倭国贡刀一千把。不日倭船往宁波,与贵处交接两万斤赐茶。

回赠赐茶,本来应该选上等茶叶。

巡抚衙门把差事交给布政使衙门,上等茶叶就会变成中等茶叶。雁过拔毛中间商赚个差价嘛。

布政使衙门交给宁波知府衙门,中等茶叶会变成下等茶叶。

最后交办到定海县衙。下等茶叶直接变成高碎。

嫌高碎质量差?你们可以不要啊!就这高碎,多少小邦想磕头讨要还没门子呢。

大明官府的糊弄,导致了沿海走私贸易和倭寇、海贼的猖獗。

常风即将见识到这一点。

(九十七章打错了。祭祀妈祖的钦差正使是杨廷和,而非杨一清。因为我发现我忽略了一点,杨一清在史书上是出了名的长相比狗都难看。不可能担任出京主祭的钦差。已改。)

第101章 杨廷和

(三更)

常风在芳春院中驻足。他猜测,那个看着不到三十岁,身穿正六品官服的人就是杨廷和。

杨廷和,朝中出了名的青年才俊。

他是四川人,打小就是神童。四岁知声律,七岁通读四书五经。

十二岁,他乡试中举。

有些十二岁的少年郎还在往蚂蚁窝里灌开水,拿鞭炮炸大粪坑呢。人家已经有资格做副县长了。

典型别人家的孩子。

十三岁,他来到京城参加会试,未中。但国子监喜欢招揽他这种神童。将期收入监中做监生。

十九岁,他终于在会试、殿试中金榜题名。但他的名次并不靠前,只是三甲第一百二十五名罢了。

按理说,这样一个名次,不足矣让他进入翰林院。一般会外放地方当知县。

但是,人家杨廷和长得好,颜值高啊!

大明选拔官吏,很重视长相。

杨廷和风度翩翩,长得比较宝相庄严。传胪时给成化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化帝破格赐他入翰林院做庶吉士。

在大明,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内阁大学士预备学员”。

庶吉士不一定都能入阁,但想入阁必须做过庶吉士。

三年后,杨廷和升任翰林检讨。

又过了几年,杨廷和对掌院学士表示,自己想到六部去做一任实缺,锻炼自己办实事的能力。

于是乎,他成为了礼部的一名主事。

常风在芳春院中,看着杨廷和熟练的跟倭使讨价还价。

杨廷和道:“三船倭刀,共五千把。我们礼部定价七千两。回赐你们中等丝绸五千匹。”

倭使一脸苦相,用蹩脚的汉话说:“纳尼?七千两,我们滴,本钱滴都赚不回来。”

杨廷和面色大变:“什么?给大明皇帝进贡,怎么能谈钱呢?应该谈的是诚心!”

“如果你们有诚心。别说五千匹中等丝绸了。随便给你们几百匹布,伱们都应该对皇上感激涕零!”

倭使连忙道:“啊,还是五千匹中等丝绸吧!我们滴足利义政将军,对大明皇帝陛下大大滴忠心!”

倭国真正掌权的,是室町幕府的足利义政将军。

双方商谈好。杨廷和正要提笔填写回赠文书。

那倭使吃饱了撑的,竟然多了一句嘴:“啊,我们随船还贡上二十桶用来保养武士刀滴核桃油。”

杨廷和装出目瞪口呆的表情:“什么?你们的刀还要保养?真是下国小邦的劣等货!回赠丝绸降为四千匹,多一匹也不成!”

倭使头都大了,又不敢不同意。只得吃了个哑巴亏。白送二十桶核桃油不说,还亏了一千匹丝绸。

一旁常风哑然失笑。

倭使离开后。常风朝着杨廷和一拱手:“杨主事。在下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常风。久仰您大名。”

杨廷和听到常风报出锦衣卫的字号,第一反应是:我没做过什么不法之事啊。

片刻后他想起来。应该是皇上派了锦衣卫随他去福建祭妈祖。

杨廷和还礼:“在下礼部主事,杨廷和。”

常风道:“杨兄,皇上旨意,命我与你同去福建。我是你手下的副使。这一路还请多多关照。”

杨廷和寒暄:“同甘共苦,同甘共苦。哦,快请坐。来啊,上茶。”

常风和杨廷和坐定闲聊。

常风问:“杨兄,我有一事不明。为何不让倭国直接贡白银入京?”

杨廷和耐心解释:“其实历朝内阁都因此事发生过争执。”

“倭国如果直接贡白银,有一桩大弊。”

“倭国产银。据我所知,倭国有石见、生野等数座大银矿。每年产出海量白银。”

“在他们那里,白银虽不能说跟笨铁一样,但价值的确不高。”

“倭国如果用海量白银,大肆购买我们的丝绸、茶叶等物。大量白银涌入大明,大明境内的银子就不值钱了。”

“倭人在付出极低的代价后,会将我们的丝工、茶农辛辛苦苦产出的物品买回倭岛,便宜了他们享用。”

其实,古人并不傻。

现代人动不动就“为什么要闭关锁国。跟外国人做买卖他不香嘛?制定政策的人真是个大傻子”。

其实,现代人忘记了考虑一件事,那就是制定政策的人所处的历史环境。

同样一个政策,在某个历史环境下是对的。换一个历史环境就是大错特错。

像杨廷和这种十二岁就中举人(相当于后世的博士)的聪明人。智商会比专科、本科毕业的键盘侠们低嘛?

常风与杨廷和一番畅谈,受益颇多。杨廷和的学识、才华、风度,让常风深深折服。

常风心中暗道:杨兄这人的前程,绝对不可限量。他日入阁为相也说不定。

常风看人的眼光还是挺准的。

辞别杨廷和,常风来到了湘西巷。

九姑娘笑道:“哎呦,常阿哥来了啊。快,堂屋里说话。”

九姑娘的堂屋里有一张床。就是当初在蔡府抄出的那张拔步床。

常风可不想进了堂屋,九姑娘往拔步床上风骚一躺。他憋不住做下荒唐事。

他不是柳下惠,但也不想跟一个复杂的女人睡到一处。

若跟九姑娘睡了。恐怕九姑娘会拿床笫之谊要挟他一辈子。

首节 上一节 83/4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