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第110节

常风反问徐胖子:“怎么不可能?汤鼐放一把火,把家里四合院烧了。整个朝廷里的人,都认为是刘吉所为!”

“这是栽赃!他娘的,没想到清流言官还会锦衣卫的专长!”

常风忽然想起,昨晚他去拜会汤鼐时,汤鼐的最后一句话:“为天下人,宁烈火焚身!”

好一个汤鼐!赶得上我儿子壮壮了!壮壮狠起来连自己都打。他狠起来连自家都烧!

常风对沈周说:“大晚上的把您叫过来,实在是有劳了。改日我请您喝酒。”

沈周拱手:“本职而已。没什么事,属下先回家歇着去了。人老了睡得早。”

说完沈周离去。

俞掌柜战战兢兢的说:“大人,小的愿倾家荡产,交纳罚银。求您.”

常风却道:“罚银?你又没犯事,交什么罚银?”

俞掌柜道:“小的倒卖了兵部武库的猛火油啊。”

徐胖子在一旁道:“我说俞掌柜,你怎么听不懂话音呢?我们常爷饶过你了。”

俞掌柜听后磕头如捣蒜:“啊?谢大人网开一面。”

常风是个凶狠又仁厚的人。凶狠起来,可以一夜之间屠灭八户士绅豪商几百口人。

仁厚的时候,他绝不会为难一个努力在京城中谋生的小生意人。

常风叮嘱俞掌柜:“以后九姑娘那儿的货你还是少进。容易惹上麻烦。”

常风跟徐胖子出得炭铺。他抬头看了一眼夜空中的月亮,伸了个懒腰:“咱们进宫去。”

徐胖子道:“要去宫里见皇上嘛?这大晚上的不太好吧。”

常风没有沉默不言。上了马。

他急着进宫见皇上,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急于表功。

瞧,皇上早晨给我定下三日期限破案。晚上我就把案子给破了。皇上知道了至少会好好夸我一通。

第二个原因:这场纵火案牵扯到了朝中政潮。皇上不一定想公之于众。

得赶在明日早朝前,将真相告之皇上。给皇上一夜功夫斟酌如何处置。

常风曾在弘治帝身边贴身护卫过几个月。他了解弘治帝的作息。勤政的弘治帝不到子时是绝对不会安寝的。

于是,常风和徐胖子连夜入宫。

皇帝红人有皇帝红人的好处。随时都能入宫就是其中一条。大汉将军们无人敢拦他。

乾清宫大殿前。

常风刚好遇见了前来换值的司礼监掌印萧敬。

萧敬如今还兼着东厂督公。东厂监管锦衣卫,他算是常风的顶头上司。

萧敬问:“常千户。你不去好好查案,大半夜跑乾清宫来作什么啊?”

常风拱手:“禀萧公公,案子已经破了。因案情复杂,需及时禀报皇上。”

萧敬一愣,随后脸上绽放出笑容:“案子已经破了?从受命到侦破,这才六个时辰呐!”

“常千户,你真给咱厂卫长脸!不愧是皇上看重的人!”

“在这儿稍等片刻,我去通禀皇上你来了。”

属下这么快破了案,萧敬这个做上司的脸上也有光。

他进了大殿,跪倒在弘治帝面前:“禀皇上。常风已经破了纵火案,求见皇上禀报案情。”

弘治帝吃惊不已:“朕刚刚还在想,三日之限是不是太短了。常风在一天之内就破案了?”

萧敬自豪的说:“老奴斗胆纠正皇上。不是一天。确切的说是六个时辰而已。”

“我们厂、卫忠诚于皇上,对皇上交待的差事,一刻不敢耽误呢!”

弘治帝笑道:“常风这人.朕使着太顺手了!哦,你这个当督公的也有功。快让他进来。”

片刻后,常风进了大殿,给弘治帝行了礼。

弘治帝问:“纵火案的凶手究竟是不是刘吉?”

常风答:“禀皇上,纵火案的真凶是汤鼐。”

弘治帝皱眉:“什么?常风,你不是在跟朕打哈哈吧?”

常风解释:“臣不敢。纵火案乃是汤鼐使的苦肉计。”

他将查案的经过,细细说给了弘治帝听。

弘治帝听后感慨:“没想到,汤鼐这个自诩清流的人如此奸诈。”

常风道:“禀皇上,对付奸臣就要比奸臣更奸。”

弘治帝一愣:“你也觉得刘吉是奸臣?”

常风答:“若刘首辅不是奸臣,那全天下就没有一个奸臣,尽是贤臣了。”

弘治帝追问:“你也觉得朕该罢免刘吉,治他的罪?”

常风答:“禀皇上。涉及宰辅任免的朝廷大事,臣一个小小千户不便多言。”

弘治帝道:“你是朕龙潜东宫时的贴身护卫。有什么话是不能跟朕说的。尽管道来。”

常风拱手:“禀皇上。忠臣有忠臣的用处。奸臣有奸臣的用处。水至清则无鱼。”

常风这是在委婉的告诉弘治帝:刘吉您还得继续用。

弘治帝惊讶:“这道理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

常风如实回答:“禀皇上。这是老内相生前对臣说的。”

弘治帝微微点头:“老内相是个明白人啊。”

他话锋一转:“老内相最看重的义孙,应该也是个明白人。”

说完弘治帝从龙案上拿起了联名弹劾的奏折,递给了常风:“你仔细看看这份奏折。告诉朕,你看到了什么。”

常风拿起了奏折,一字一字的看着。

汤鼐他们弹劾刘吉的理由都很笼统,属于标准的风闻言事。没有什么具体罪行和证据。

只是空洞的说刘吉没有能力,尸位素餐,在成化朝逢君之恶之类。

这封弹劾折没有任何实据。

常风心中思忖:皇上问我看到了什么。绝不想听到“此折无实据”这种简单的回答。

但凡认识字的锦衣卫力士,看完这奏折都会回答:“此折无实据”。还用得着我这个皇上信任的红人来说嘛?

常风的眼光,忽然落到了折子最后那一百多个名字上。

他深思熟虑一番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禀皇上,此折洋洋洒洒万余言。臣却只看到了两个字。”

弘治帝来了兴趣:“哦?哪两个字?”

常风正色道:“结党!”

弘治帝的脸上再次显露出遇到知己的会心笑容:“解释解释。”

常风道:“汤鼐登高一呼,一百多名清流便联名。这是典型的结党。”

“结党之人,对于异己群起而攻之。对于同党则能庇护则庇护。”

“无论他们结党的最初目的是好是坏,最终他们都会成为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朝廷小山头!”

“且,结党者会仗着‘法不责众’这句话,挟众欺君。这个欺不是欺骗的欺,而是欺侮的欺。”

“皇上登基刚刚一年零四个月,朝中便出现了清流言官结党的苗头。绝不能姑息!”

弘治帝似乎是在考常风,他故意说:“可是,欧阳修曾说过——君子有党,小人无党。”

常风在曲阜与孔宏泰作别时,孔宏泰曾对他说过,让他多读书。

平日晚间,常风除了跟刘笑嫣搞开枝散叶的大事,剩下就是看书。特别是史书。

平日里的努力和发奋,此刻派上了大用场。

常风正色道:“皇上,结党会滋生朋党之争。历代盛世,皆毁于朋党之争啊!”

弘治帝坐回了龙椅上,仿佛在跟一个朋友切磋学问:“哦?仔细说说。”

常风侃侃而谈:“一部《资治通鉴》,朋党之争贯穿始终。”

“大唐开元盛世,因多位宰相间的党争引发了安史之乱。白居易有诗曰: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依臣看,盛唐就是毁于朋党之争!”

“宋神宗时的新、旧朋党之争,双方你唱罢来我登场,党同伐异。使得朝堂忙于内耗。许多名臣沦落为阶下囚。”

“大宋自此开始走向倾颓。要臣说,是朋党之争导致了数十年后的靖康耻!”

“皇上初登大宝,励精图治。应汲取唐、宋教训。严防臣子结党。才能开万世之太平!”

常风的一番宏论有理有据,尽显眼光和格局。所以说,人要多读书,特别是史书。

弘治帝听罢,一连说了三个好:“好!好!好!”

随后弘治帝走到了常风的面前:“你走错了路!”

常风叩首:“请皇上明示。”

弘治帝叹息道:“你当初不应该进锦衣卫任武职。你应该继续读书考科举。”

“但凡你有个两榜功名,即便名次靠后也无妨。朕现在就让你去翰林院做庶吉士。历练个二三十年,迟早能入阁。”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你若不是锦衣卫中人,朕也不会识得你。”

这已经是皇帝对臣子至高的评价了。

常风接下来的话很得体:“无论科举入仕,还是在锦衣卫担任武职,都是为皇上效力,殊途同归。”

“臣此生定结草衔环,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

此刻弘治帝看常风的眼神,不是皇帝看臣子的眼神。而是知己看知己的眼神。

弘治帝指了指那份奏折:“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这批人?”

首节 上一节 110/4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