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351节

  “是!”

  朱聿键见状,遂皱眉道:“宗人府不比其他衙署,牵扯到的事务皆与皇族相关,更与宗藩宗室有联系。”

  “更别提宗人府主导的榷关贸易,是陛下极其看重的事宜,臣的确有这方面的担心,如若他们之中,有人跟朝中存在联系的话,只怕朝野间会出现些新的变数。”

  “难道就因为这些担忧,涉及宗人府的事宜就不做了?”

  朱由校停下脚步,看向朱聿键反问道:“作为上位者,最忌讳的就是轻下定论,如此以来对谁都带有怀疑,带有歧义,那事情还怎样做下去?”

  朱聿键沉默了。

  错非是先前奉旨离京,负责逮捕一批奸佞宵小,期间遇到的一些事情,朱聿键他也不会有这种想法。

  但是在经历那些事情后,朱聿键却有着不小的改变。

  “依着长寿之见,难道在宗人府这边,只能由我朱家的人来就任,便能确保万无一失吗?”

  见朱聿键这般,朱由校继续道:“你的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不过对于朕而言,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宗人府能更好的运转起来,在兼顾到宗人府的各项开支外,还能帮衬到朕的内帑,以解决朕既定的各项谋划部署!”

  朱由校让周王朱恭枵就任宗人府的宗人令,并且对宗人府下辖有司进行调整,那就是对宗人府寄予厚望的。

  宗人府今后要切实解决大明宗藩宗室诸事,诸如给宗藩宗室发放的定额宗禄银,满足皇明宗学的开支用度,兜底皇明宗军的军费开支,以大明皇族及宗藩宗室之名解决一些应急性事务等,而这些都是需要有稳定财源才行的。

  所以才会有宗人府主导的榷关边贸,当然涉及其中的还有新晋勋贵,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益置换,继而使得政局安稳!

  “臣明白陛下的用意。”

  朱聿键沉默刹那,面朝朱由校作揖道:“但是臣……”

  “宗卫也是时候组建了。”

  朱聿键的话还没讲完,朱由校出言打断道:“长寿,宗卫暗察职责,朕就交由你来负责了,既然伱存在这种顾虑与担忧,那就用实际行动去解决。”

  “宗人府下设的诸多有司,针对的皆是大明宗藩宗室,不过对宗人府就任的职官,却没有对应的监察。”

  “尽管特设的稽查司、慎刑司等有司,下辖的有对应衙署在负责这方面职责,不过在朕看来还不够,毕竟宗人府的体量今后会进一步扩充的。”

  嗯?

  朱聿键面露疑惑,显然他没有想到天子会讲这些。

  宗卫,这是朱由校深思熟虑下,才决定要秘密组建的组织,眼下的宗人府体量还是很小的。

  虽说在皇明宗学、皇明宗军聚有很多人,不过眼下这些人尚没有真正筛选出来,更别提就算筛选出来了,能有多少通过历练,这一切都是未知的。

  不过有一点,朱由校却很笃定。

  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宗人府的体量必然增大,届时在宗人府任职的群体,也会跟着增加。

  这不止是外姓,更有大批朱姓的人。

  想要始终确保宗人府是为皇权服务,那么除了必要的制衡与职权明确外,一些藏在幕后的部署也必须发挥应有作用!

  有光明的地方,就势必存在着黑暗。

  法,那只是最低的约束标准。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是朱由校所信奉的理念!

  若是连这一底线都无法坚守住,那世间将会横行魑魅魍魉,这产生的破坏与影响,将会是难以估量的存在。

  “宗卫,是宗人府暗藏的利器,任何想破坏宗人府的人或事,若宗人府常设有司没有查出,或者知晓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那就是宗卫出手的时候!”

  朱由校眼神坚毅,看向朱聿键说道:“长寿,你是第一位执掌这把利器的人,朕希望你能秉承一颗公心,将宗人府给朕看管好,朕需要宗人府富裕起来,但是这样一来,势必会有一些腌臜事发生,到时该怎样做,就不必朕多赘言了吧?”

  “臣明白!”

  朱聿键当即作揖道:“请陛下放心,臣定会做好此事的。”

  “嗯。”

  朱由校走上前,伸手轻拍朱聿键的肩膀。

  可以执掌宗卫的,那必然是当代天子最信任的王大臣,这是朱由校定下的,若是连执掌宗卫的人,都可能会对皇权造成威胁,或干脆做一些惊世骇俗之事,这也就代表着当代天子是何其无能。

  “长寿,朕知道你此前去奉旨行事,遇到了一些腌臜事,这让你心底产生了动摇。”朱由校想了想,还是觉得有些话该讲出来。

  在听到这些时,朱聿键的心猛然一颤。

  “这世间不是所有事,都能以道理来论的。”

  朱由校双眼微眯道:“人是这世上最复杂的,不过朕希望你能明白一点,遇到不法的事,那就以国朝制定的律法来裁定,对或错不是靠个人主观去衡量的,底线就是底线,这是最不能被僭越的,朕希望你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讲到这里时,朱由校转过身朝乾清宫走去,独留下朱聿键一人静静的站在原地,朱聿键的内心在此刻却不似先前那般混淆了……

第581章 朝鲜时局

  从天启二年开始,大明就在悄然经历改变,这种改变是极具颠覆性的,与泰昌元年、天启元年是有本质不同的。

  在过去的一年多,大明也的确经历着种种改变,但更多都是由朱由校在主导与推动,力压朝中一切反对声音,以排解万历朝中后期积攒的积弊与毒瘤。

  或许有一批文武被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做事,不过促成的整体改变趋势,仍未达到朱由校的满意。

  不过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真的在悄然改变着!

  改变的根本在于人。

  想要让大明实现伟大复兴,在这个时代浪潮下强势崛起,就必须要明确人才强国战略,逆转过去那种空谈误国、党同伐异的不良风气,如若在大明中枢只重视这些玩意儿,却不想着怎样解决问题,那么传导到地方去,又不知会变成什么味儿!

  在持续不断的斗争博弈下,逐步恢复大明人才梯队机制,使得老中青三代划分,得以在大明上下扎根,那么大明的政治秩序就乱不了!

  于不知不觉间,大明正在沿着朱由校的意志与决断,形成对内、对外两种应势而变,对内以维稳而转,对外以扬威而转,或许内在的很多表现是不同的,但是真正的内核却保持惊人一致,即以势促改!

  辽东。

  丹东(新建)

  “都快点!”

  “加把劲!”

  “嘿呦!”

  在这片黑土地上,不绝声响回荡在此间,空中鸟瞰,数不清的人群就似蚂蚁一般,活跃在各处忙碌着。

  这一地域在过去是荒凉的,尽管也生聚着一些人口,不过此前在辽东治下很不起眼,然而伴随着一场战争的兴起,这一地域在最短的时间内聚集很多人,甚至还拥有了全新的地名,丹东!

  丹东地处于辽东的东南部,东与朝鲜平安两道隔江相望,南临黄海,扼守鸭绿江口,沿海有大鹿岛、小鹿岛、獐岛等岛屿,独特的地理位置,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是进出朝鲜的海陆要衢所在!

  其实在辽东这片黑土地上,兴起最早的不是丹东,自天启元年的辽左会战结束,在辽东就先后兴起几处要地,位处辽西腹地的锦州,位处辽南沿海的营口、金州、旅顺,位处辽左腹地的鞍山……以上地域都先后移送大批人口,并且在稳步筹建对应的支柱产业,改变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悄无声息才是王道!

  只不过跟上述地域有所不同,丹东的改变是轰轰烈烈的,毕竟它的出现是于一场关乎国运的战争息息相关!

  “自古以来,想确保中原王朝于北疆的安稳,一处是草原,一处是朝鲜!”在丹东某处地域,重兵把守的帅帐内,孙承宗负手而立,盯看着眼前的舆图,表情严肃道。

  “朝鲜固然是苦寒之地,治下人口尚不足中原一地人口多,不过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之毗邻辽东要冲,如若朝鲜敢出现任何动乱,而中原王朝坐视不管的话,一旦被强敌占据这处要地,则辽东将暴露在兵锋之下,届时再无宁日可言!”

  “辽东如若长久陷入威胁与动乱下,那势必会影响到关内局势的安稳,所以在万历年间东倭侵犯朝鲜之际,大明会谴派强军援朝,东倭,这是不输于建虏的强敌,其占据的地理位置更为优渥。”

  “不仅与朝鲜隔海相望,更与我大明中间隔着朝鲜,这使得他们想要影响到大明,只需威胁到朝鲜即可,但大明想要震慑住东倭却不那般容易!”

  帅帐内聚集的众人,在听到孙承宗所讲之言后,脸上流露出各异的神情,特别是那些披甲将领,一个个眸中掠过道道精芒。

  万历年间的援朝抗倭,但凡是统兵打仗的将领,那就没有不知晓的,错非是大明,藩属朝鲜早就亡国了!!

  也是在那场战争下,大明涌现出众多的将星!

  现在就好似又一个轮回。

  大明到了天启年间,又要涉足朝鲜这片土地,虽说抗击的对手变了,但是有些东西是没有变得!

  “说回正题吧。”

  在帐内众人感慨之际,孙承宗却开口道:“眼下在丹东这边,新城营建,港口兴建,驰道整饬都在加紧推进着,不过想要出兵朝鲜还不是时候,为确保丹东的绝对安稳,随本辅出战的两万精锐分驻镇江、汤站、险山诸堡,以震慑与警惕宽甸诸堡处的建虏偏师。”

  “甚至定辽右卫、新安堡等处已全面戒严,而为确保上述兴建能够平稳推进,围绕丹东内外开辟的临设工坊,不少也都驻扎有军队震慑,以确保聚集在此的劳壮能安心劳作。”

  “这么多的人聚集于此,每天消耗的钱粮是难以评估的,而本辅派至朝鲜的人,至今都没有传来任何好消息,如果朝鲜王室不能同意我朝的要求,那么援朝抗虏一战,本辅觉得有必要向后继续推迟。”

  “阁老!不能再推迟了啊!”

  听到此言,在人群中响起一道声音,在一些人的注视下,披甲挎刀的毛文龙快步上前,朝孙承宗抱拳一礼道。

  “据末将所部探查到的情况,时下朝鲜境内的咸镜两道皆已落入建虏之手,而毗邻的平安两道过半都被建虏拿下。”

  “如若再继续拖延下去,真要让建虏将朝鲜北部悉数拿下,即便我军准备充分,可如何介入朝鲜战局,就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啊!!”

  孙承宗眉头微蹙。

  毛文龙所讲的这些,他如何会不知晓呢?

  别看孙承宗是文官出身,不过对于战争的敏锐性,洞察力还是有的,这跟绝大多数文官相比,那好的不止是一星半点。

  大明绝大多数文官,涉及到军事层面,纯粹就是瞎指挥乱掺和,甚至为了一些所谓的道义,还会在战争期间做匪夷所思之事!

  从朱由校御极登基以来,他就一直在杜绝这种现象,不会打仗的文官那就趁早滚一边,别在他面前聒噪。

  “时下摆在我军的难题,不是朝鲜方面怎样,而是确保援朝抗虏的后方,是否能一直平稳下来。”

  迎着无数道目光注视,孙承宗声音低沉道:“你们应该都清楚,朝廷现在面临怎样的困难,辽左的建虏袭扰至今没有结束,川贵的土司叛乱仍在继续,两淮出现匪乱,北直隶、山东等地赈灾还在进行……”

  “在此等大环境下,援朝抗虏一战,是陛下力排众议才明确的,甚至前期出战的粮饷开支,那都是陛下从内帑拨付的。”

  “这一战有多重要,本辅不过多赘言你们也都清楚,可越是这样,我等就越是不能乱,要是前出朝鲜的根脉有所动摇,那谁来支撑起前线的各项消耗?”

  相较于熊廷弼主导的镇压建虏叛乱,朱燮元主导的镇压土司叛乱,戚金主导的镇压两淮匪乱,秦邦屏主导的震慑九边等处,孙承宗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因为他需要一切都从零开始。

  军队是调拨的有,但是精锐仅有尤世禄统领的两万精锐,即便毛文龙所部也都调拨其麾下节制,甚至天津、金州、登莱等处水师力量,也都能围绕着援朝抗虏而转,但是别忘了啊,上述这些军队多是新组建起来的,哪怕时间是久了些,可多数都没有经历战争的洗礼,新卒与悍卒是有本质差别的!

  更别提为了这场战争,要将丹东真正兴建起来,为今后控制住朝鲜蓄势,这又要调集大批破产群体移边,其中的压力究竟有多大,唯有孙承宗这位主帅最为清楚。

  从离开京城赶赴到丹东,这段时日孙承宗根本就没有睡好过,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做了,太多的秩序需要他去筹建,任何一环敢出现任何差池,那造成的影响将会是难以估量的!

第582章 朝鲜时局

  “本官倒是觉得…继续选择推延下去,边在丹东修城建工开路,边坐视朝鲜战局不动,是有利于我军的!”

  随着孙承宗言明情况,帐内的气氛发生改变,尤世禄、毛文龙等将的情绪不太对,不过在此等形势下,一人站出来讲明观点,却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甚至迎着众人的注视,那人继续说道:“其实朝鲜北部诸道,即便真叫建虏悉数夺占,这未尝就是一件坏事啊!”

  “梁副使,你可知你在讲些什么吗?”

首节 上一节 351/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