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334节
“陛下,臣觉得摊丁入亩,的确是一项惠政!”
董应举收敛心神,面朝天子作揖道:“若是真能在四川试行,那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此事并无先例啊,不说我朝,即便是前朝……那都没有过。”
“臣有些担心,此等惠政真要在四川试行,朱燮元、史永安他们是否能推行好,毕竟奢逆、安逆平叛,眼下是川贵的重点!”
“臣附议!”
陈明遇紧随其后道:“就不说时下朝中的局势了,单说川贵这边,如果此政要在四川试行,那名下有众多土地的人,是否会选择对抗此政?毕竟此政真要试行,那他们要缴纳更多的赋税。”
“是,此政试行下来,能让名下土地少,或没有土地的人减轻很大压力,但是四川的安稳也很重要啊!”
别看牵扯到川贵平叛的事宜,南书房诸臣没有参与过,但是仅仅是站在他们的立场去考虑这个问题,那也是能想象到摊丁入亩一事,真的要在四川去试行的话,将会对四川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毕竟现在对川贵而言,地方安稳比什么都重要,要是四川敢乱,那事情就闹大了,甚至严重的话,极有可能影响到川贵平叛,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不止会让朝廷很被动,甚至还可能加剧川贵的动乱……
第551章 摊丁入亩
“将川贵方面的内参给他们!”
朱由校面色平静,对刘若愚说了句,董应举、陈明遇他们见状,无不流露出各异的神情,涉及川贵的内参,那必与川贵平叛有关。
但现在天子叫他们看,直觉告诉他们,川贵方面的事情,只怕比他们要想的复杂。
朱由校很清楚。
只要牵扯到新政改革,就没有不起风波的,就没有不起冲突的,原因也很简单,让既得利益群体,放弃他们持有的利益,继而去拥护朝廷的新政,那无疑是天方夜谭。
可大明不改能行吗?
不行!
大明不仅要改,而且要彻改!
只是这个度要把握好。
像北直隶的集约型手工制造业,就是为解决土地兼并带来的矛盾,吸纳邻近诸省的破产群体,继而转移地方的矛盾,将压力给到北直隶,给到内帑,给到特设有司,继而以这种方式,来打造属于大明的基本盘。
而袁世振在山东的盐改,毕自严在中枢的税改,宗人府在北疆的榷关,陈奇瑜在天津的开海,袁可立在山东的维稳,熊廷弼在辽左的平叛,洪承畴在辽东的统筹……这些分处各地的文武,他们所做的种种,无不是在为新政谋势。
且是在朱由校的统筹下,在各个地方试行不同的新政,这期间他们若遇到问题,那就要设法解决问题,以此让新政下辖的各个领域,都能积攒到足够的经验和底蕴,为今后的扩大试行而准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朱由校在中枢要干的事情,就是从大层面去稳住局势,去震慑群臣,去转移注意!
要说难,谁有朱由校难?
这该死的尺寸拿捏,究竟要怎样拿捏?
有谁能告诉朱由校?
没有!
倘若就因为遇到些困难,便不知道该怎样做了,那朱由校是不会重用的!
“私铸制钱?!”
“他们怎么敢啊!!”
东暖阁内,响起董应举、陈明遇他们的惊呼声,甚至是愤怒声!
“现在知道朕为何在四川试行摊丁入亩了吧?”
朱由校撩撩袍袖,环视御前诸臣道:“朕做这样的决断,不是脑袋一热就拍板的,而是审时度势下才做的决断!”
董应举、陈明遇他们的表情变了。
他们怎样都没有想到,在川贵平叛期间,居然有人敢做这等事情,且已经对川贵平叛造成了威胁!
“摊丁入亩一事,朕不是说必须一上来,就在四川全境大规模的试行,这不现实,也不可能。”
朱由校继续道:“试行摊丁入亩的前提,是川贵两地治下秩序趋稳,且卫所改制要取得成效,治下破产群体能被吸纳进来,或租种官田,或参加集体农庄。”
“拥有这样的前提,朱燮元、史永安他们才能审时度势下,决定要试行摊丁入亩的地方涉及哪些,且此事不会影响到川贵大局!”
“陛下圣明!”
董应举作揖拜道:“川贵安,则西南安,如若西南有变,这对朝廷而言太被动,甚至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到西北及湖广等地。”
“如果摊丁入亩之策,是在上述的前提下试行,臣觉得该在四川推行,不为别的,就为纾解中枢国库积弊,此事也必须要做!”
作为天子近臣,董应举他们看待问题,有些时候要比外朝的那帮文武,看待的更加透彻和清晰。
无他。
他们能时刻面圣,且获悉到一些机密。
就眼下大明的整体局势,能处在事情不断发生,但却没有造成大混乱,那纯粹是天子在撑着。
如果没有天子的支撑,那大明层出不穷的问题,天知道会捅出什么幺蛾子来。
也恰恰是这样吧,使得董应举他们对外朝的一些人,有着极深的成见!
这与他们最初进南书房,心中有着很多想法与顾虑,那完全是判若两人的。
“臣附议!”
陈明遇紧随其后道:“臣收回刚才的进谏,如若摊丁入亩真能推行,将田赋与人丁合一,那国库征收的税必有增幅。”
“时下大明各地的土地,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兼并情况,而土地越多的人,家底就越是殷实,过去朝廷征税,侧重于底层群体,而对于那些家境殷实者,征收上来的税,很多其实都没有征到。”
“摊丁入亩要在四川试行,哪怕是在少数府县推行,可着眼于征税进行试改,这也响应了户部在进行的税改!”
朱由校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就是他倚重他特设有司的这帮文武的原因。
在一些想法提出后,在摆事实讲依据言明实况后,他们会基于现实出发,针对一些想法提出建设性意见。
这很重要!
“既如此,涉及摊丁入亩之事,南书房尽快拟个章程。”
朱由校收敛心神,看向董应举他们,“将上述提到的这些,包括后续可能牵扯到的,都逐一的敲定下来,尽快呈递到御前来。”
“此事拖不得,要抓紧去办,即便今岁不能在四川试行,但最起码要让朱燮元他们知晓此事,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这对川贵平叛,西南维稳,都是有很重要的作用。”
“臣等遵旨!”
董应举、陈明遇他们当即作揖拜道。
朱由校做事不怕遇到问题,他怕的是明确的事情,不能行之有效的落实,倘若真是这样的话,那一切都是无用功。
“摊丁入亩,这压力可不小啊。”
看着董应举他们离开的背影,朱由校倚着软垫,囔囔自语起来,这一刹在朱由校的心里,想到朱燮元、史永安、王三善等一众文臣。
特别是朱燮元,作为川贵总督,牵扯到川贵的种种部署,甚至今后还会辐射到整个西南,如何去审时度势下,将这些谋划部署都逐一的落实下来,这压力真不小。
毕竟西南治下的形势,一点都不比中枢朝堂要简单,甚至要更复杂,而朱燮元这个川贵总督,是掌着一定的权柄,但是当做的事情会牵扯到很多人时,这前后可能会发生什么,即便是朱由校也要好好想想才行!
第552章 朝鲜风起
做事难,想做成一些事更难,这点在时下的大明,可谓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因为牵扯到的利益太多,这就导致一些变化出现,势必会引起较大的风波!
一连多日。
朱由校都深居乾清宫不出,甚至内阁、六部等有司诸臣求见,朱由校也都没有召见他们。
牵扯到西南的种种部署,只是仅限于小范围的商榷与敲定,但是在外朝有司,却有着更多的事情。
此前积攒的矛盾与问题,一直被朱由校用强势的态度压着,甚至趁势提出种种新变,这对外朝有司的文官而言,那心底的不满是很强烈的。
“砰!”
“砰!”
西苑内教场,响起的道道枪声,打破了平静!
“皇兄神射!”
“陛下神射!”
在内教场所设靶场,朱由检、朱识鋐等一行人,无不是兴奋的拍手叫好,而在旁站着的张庆臻等近卫都督府勋贵,宋应星、焦勖、毕懋康等军备清吏司诸官,及刘若愚等内廷太监无不暗松口气。
“不错!”
朱由校面露笑意,看着所持的燧发枪,不加吝啬的赞许道:“将刻画膛线工艺解决,改进火枪构造,这款燧发枪的射程、威力都得到不小的提升,军备清吏司该记下一功!”
在讲到这里时,宋应星、焦勖他们纷纷上前。
“陛下乃万金之躯,即便是要检校这款燧发枪,也不该以身犯险。”宋应星作揖拜道,对自家天子规谏起来。
“臣附议!”
“臣附议!”
焦勖、毕懋康他们纷纷作揖附议。
“检校?”
朱由校见状,微微一笑道:“这杆燧发枪能呈递到御前,只怕诸卿在军备清吏司,不知检校过多少次了吧?”
“更何况在朕射击之前,皇家近卫都督府的人都试射过很多次,即便是这样,诸卿还反复检查很多次。”
“诸卿这样说,是对军备清吏司下辖枪炮厂,进行量产的火枪没有信心?那要是这样的话,此等利器又该如何列装大明军队之中?”
宋应星、焦勖他们听后,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嗯。
朱由校所持的火枪,是军备清吏司下辖枪炮厂,在攻克刻画膛线工艺,改进火枪构造,进行量产的一款制式火枪。
时下这款火枪的生产工艺,已明确在一众枪炮厂运行,甚至对应的图样及人才,也派往辽东、汉中等地,以确保上述之地筹建的枪炮厂,能够尽快对这款火枪量产,满足各地军队的列装需求。
当然,对于军备清吏司而言,眼下已量产这款火枪,可对于更高要求的火枪研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只不过研制距量产,那还有不小的差距。
“对后膛燧发枪的定型量产,军备清吏司还是要加快进程才行。”
朱由校收敛笑意,看向宋应星他们道:“不能因为眼下取得的成就,便懈怠了这些的进程,火枪也好,火炮也罢,那必然是今后战场的主流装备。”
“谁能拥有威力更强,射程更远的火枪火炮,那谁就能在战场上占据主动,这点大明不能让别人拿下了!”
“臣等遵旨。”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