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327节

  “现在北直隶境的卫所裁撤,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

  看着眼前聚集的众人,毕自严态度鲜明道:“本辅不说别的,牵扯到户部既定的事宜,也必须要加紧推进,谁要是敢在这些事情上松懈,那到时就别怪本辅翻脸无情!”

  既然现在的局势不平静,那就更应该表明态度,不能因为要查一些事情,可能会出现一些风波,就变得畏手畏脚,那样一来的话,这事儿干脆就别做了,只是如此对于朝廷而言绝非好事!!

第538章 其乐无穷

  “这才是我大明财相,该有的气度与胸怀!”

  东暖阁内。

  朱由校将一封奏疏,放到眼前的御案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户部发生的事情,他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就毕自严讲的那些话,朱由校就知道他没有看错人,更没有信错人!

  想要解决大明中枢财政积弊,使得国库能充盈起来,就需要毕自严这样的人,不会受任何局势的影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明确的事情必须要做好,不然大明财政就不可能得到纾解。

  南书房诸臣见到此幕,彼此间看了一眼,心底无不生出别样的情绪。

  就当下的这种朝局,毕自严还这般坚持己见,势必会引起不少人的不满,毕竟户部干的事情,就是要剜肉。

  只是有太多的人忘了,这些本就该是国库的,但是就因为他们吃进嘴里了,就觉得就该如此。

  现在突然不叫他们吃了,那论谁都会不高兴的。

  “在大明,要是能多些像毕卿这样的人,那又何至于是当下这种情况!!”在南书房诸臣感慨之际,朱由校却开口说道。

  “以南书房的名义,让内阁去道旨意,中枢诸有司在办诸事,都给朕盯紧点,谁要是在其位不谋其职,被一些别的事情给影响到,那这官儿就别当了,既然这么关注时局,那干脆就下野关注去吧。”

  “臣等遵旨。”

  南书房诸臣当即作揖应道。

  毕自严决定要做的事情,朱由校当然想到后续会发生什么,可能在一些地方,还是会出现乱子的。

  但哪又能怎样呢?

  难道就因为这些担忧,便不去做事了?

  如此大明中枢财政的积弊,何时能够彻底解决?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没有谁比朱由校更清楚,统御这个幅员辽阔的大明,没有一个健康的中枢财政,究竟会带来什么。

  真要是连这些都解决不了,一旦朝廷面临什么紧迫局势,那除了向下摊派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只是这样一来,那不就是在重走老路吗?

  辽饷,剿饷,练饷这些摊派一旦出现,能解决多少燃眉之急,朱由校不清楚,但朱由校却清楚一点,这个口子只要是开了,那底下的人什么事都敢干出来!

  “继续聊科道合一的事!”

  讲完这些后,朱由校收敛心神,看向南书房诸臣道:“此事要尽快拟定一个章程,现在的科道,跟当初创设之初,路已经走偏了,一些人在六科,想的不是怎样让朝廷变得更好,而是为了博名而做一些事!”

  “陛下,此事一旦在朝中传开,只怕反对的声音会很大。”

  董应举面露忧色,上前对天子作揖道:“毕竟此事并无先例,且六科并进都察院,牵扯到的众多,万一因为此事,再发生跪谏之事,这对于朝廷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臣附议。”

  “臣附议。”

  陈明遇,冯厚敦等人纷纷上前道。

  “没有先例,那朕就来开创先例。”

  朱由校态度却异常强硬,语气铿锵道:“国朝最初特设六科,是为叫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察六部事务。享有“科抄”,“科参”及“注销”之权!”

  “甚至还允准六科参与“廷议”,“廷推”,但事实上呢?一些人的屁股从一开始就歪掉了,既然无用,那就并进都察院,以增强都察院之威,朕今后要严查吏治,严办吏治,今后谁要是敢再糊弄了事,那就不是能轻易过去的。”

  将六科并进都察院,此事朱由校想了很久了,甚至在他御极登基之初,就产生了这一想法。

  大明的党争这般激烈,跟一些制度上的不完善,是有着莫大关系的。

  而表现最明显的,莫过于科道。

  在科道的言官御史,那是清贵之官,别看位卑,但权重啊,甚至弹劾起内阁首辅,若是造成的影响极大,都能让内阁首辅被拉下马。

  尽管六科创设之初,是极大的增强了皇权,但是到现在啊,情况却跟明初不一样了,六科非但不能拱卫皇权,甚至在一些时候还掣肘皇权。

  这是朱由校绝不愿看到的。

  将科道合一,朱由校就是要剥夺一部分权力,使得今后的科道,只能监察百官,至于别的,还是省省吧。

  当然,牵扯到大明官制的改革,肯定不会仅限于这些,但是眼下对朱由校而言,他需要进一步加强皇权,唯有这样,方能将心中所想明确落实下来。

  “这件事情,南书房要择机放出风来。”

  在众人思虑万千之际,朱由校却继续道:“朕倒是想要看看,究竟有哪些人蹦跶的最厉害,还有在筹划此事期间,针对衍圣公之爵公选一事,也要加紧落成,那些新科进士,朕没有叫他们回乡,就是为了此事,此事不成,那他们就别想离京!”

  既然成了天子门生,那涉及到站队之事,朱由校不允许有任何敢打马虎的,谁要是敢在这件事情上,跟他玩什么心眼,那就算你再有才华,朱由校也绝对不会去重用的,忠诚不绝对,等于不忠诚。

  壬戌科这一届的进士,录取的远比其他殿试要多,这里面要说都忠诚于皇权,那是不现实的事情。

  但现在,朱由校就要他们来表明态度。

  这个态度只要表明了,那剩下的就等着被调配吧。

  朱由校要做的事情,是将大明彻底的改一遍,倘若连这点魄力都没有,那朱由校用他们干什么?

  给自己扯后腿吗?

  “陛下,那皇明时报的社论,还要继续刊印吗?”董应举有些担忧,他知道今后的朝局,只怕会进一步动荡,故而向天子询问道。

  “继续刊印,按着朕先前的来。”

  朱由校语气铿锵道:“他们既然想争,那朕就奉陪到底,朕倒是要看看,在两淮出现的匪乱,是否还会在别的地方出现,朕砸那么多钱粮,在京营推行试改,那不是叫他们只埋着头操练的,该见血的时候,还是要见见血的!!”

第539章 赴浙

  朱由校从不畏惧什么挑战,只要他这个大明皇帝,没有做什么天怒人怨之事,导致底层群体怨气一片,那就算杀再多的奸佞,这大明的江山社稷就不可能被动摇。

  原因很简单。

  大明得国最正,从乱世中崛起,驱逐了元鞑,收复了北疆,恢复了汉家荣光,那问鼎神州的大义,就牢牢站在大明这边!

  更何况大明国祚传承两百余载,在地方早就深入人心,除非是被逼上了绝路,底层是不会轻易叛乱的。

  而现在,朱由校虽说对全天下的底层,没有颁布太多的惠政,但是一个永不加赋,一个停掉辽饷,就能让底层减掉很多负担。

  朱由校不是没想过颁布更多的惠政,但是朱由校更清楚一点,大明吏治不彻底整一遍的话,那这些惠政传导到地方去,就可能成为坑害底层的恶政。

  官僚是不会心善的。

  在他们的眼里,底层就是牛马,即便是死掉再多,那不会引起他们的关注,毕竟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可朱由校却不这样想!

  大明想走一条全新的路,就离不开底层的支持,不说别的,单单是占领大明海外的土地,若是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那这些土地就融不进大明,如此又怎样能在大明掀起大航海呢?

  翌日。

  乾清宫。

  “近来中枢的情况,卿家也都清楚吧?”朱由校负手前行,对身旁的崔呈秀说道:“总是有一些人,想要去挑战朕的底线,觉得闹出一些事,就能让朕做出让步,这真真是够可笑的。”

  “臣清楚。”

  崔呈秀低垂着脑袋,紧跟在天子身旁。

  自他从山东归来后,京城这边就发生很多事,甚至崔呈秀都觉得心惧,事情发生的太多了,也转变的太快了。

  所以从回到京城后,崔呈秀除了整理牵扯漕运案的卷宗外,就没有再做别的举动,他一直都在观望。

  崔呈秀明白一个道理。

  天子不会坐视这一切发生的,如果真要到局势激化时,天子必然是会出手的,那到时廉政院必然首当其冲!

  “山东漕运案的卷宗朕都看了。”

  朱由校面色平静,抬头看向湛蓝的天,“甚至户部呈递的部分奏疏,朕也都看了,朕就在想啊,一些人是如何敢这般肆无忌惮的,敢将手都伸进漕粮漕银之中,难道他们就不怕朝廷彻查吗?”

  “臣觉得这跟先前的朝局有关。”

  崔呈秀沉吟刹那,便抬手作揖道:“臣从督办北直隶仓场亏空案,再到赴山东督办漕运案,就发现人心是永远都无法满足的,只要他生了贪念,且叫他得到了好处,那这个心就会越变越大。”

  “卿家算是说到正根上了。”

  朱由校眼神凌厉道:“百人百性,千人千念,这人最怕的就是比较,一旦有了,那就会做出些事情了。”

  “过去朝廷对于吏治管的太松了,甚至京察与大计,都成了某些人攻击政敌的工具,这才导致事情变得愈发复杂!”

  “这不好,很不好,吏治必须要整顿,不整顿,那问题只会愈发严重,矛盾只会愈发激化!!”

  朱由校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从决意让科道合一之际,朱由校就已经想好怎样整顿吏治了,既然吏治这样腐败,那就要靠杀来震慑,不把那些魑魅魍魉全都揪出来,那大明官场的风气,就不可能改变的。

  现在朱由校是无比的理解太祖高皇帝,为何要掀起那一个个大案,要牵连到那么多的人,这人心啊一旦坏掉,想要靠苦口婆心去挽救他们,那纯粹是痴人说梦。

  真要是这样做的话,除了会助长某些人的嚣张气焰外,根本就不会得到别的。

  原本朱由校还想着再等等,至少等局势明朗一些,先前既定的部分谋划,能切实有效的推进落实,再去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

  可随着两淮出现匪乱,朱由校的想法变了。

  既然有些人,开始闹到这一步了,那就必须将刀子亮出来,不亮,那朝廷就会威严扫地!!

  “去浙江吧。”

  在崔呈秀思量之际,朱由校却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崔呈秀,“廉政院遴选人手,赴浙追查漕运案,浙江是朝廷的重要赋税之一,山东那边出现的事情,只不过是一个表象罢了,将山东清洗干净,不代表此事就结束了。”

  “陛下,此事要急办吗?”

  崔呈秀心下一惊,朝天子作揖道。

  动山东,跟动浙江,那完全是两种情况啊。

  更别提浙江还毗邻着南直隶,要是真在浙江查出什么,一旦跟南直隶牵扯很广,那此事恐很难轻易收场啊。

  “稳是前提,朕不希望东南出现任何乱子。”

  朱由校哪里不知崔呈秀怎样想的,讲出了心中的底线,“不过该查的事情,也必须要给朕查清楚,户部呈递的奏疏中,牵扯到漕粮漕银被截留的,当属浙江最为严重,这背后究竟藏着多少猫腻,又都牵扯到哪些人,是朝廷必须要查清楚的。”

首节 上一节 327/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