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259节
有的被抓住把柄,甚至被削职为民,一下就让礼部空出了大量的位置。
江楼再把自己人放到这些位置,这样一来,他的政策就能很好的执行下去。
不要说什么任人唯亲,一个领导在不知道下属谁有能力的情况下,只能用他熟悉的人,难道会用一个陌生人。
只要掌握了礼部之后,才能观察他们的能力,然后调整他们的职位。
当然,江业根肯定是得到了重点关照,他的下属被换了七成。
就是没有换下来的,看见这个比例,似乎也明白了什么?慢慢的与他疏远了。这让江业根几乎被架空,再也没有能力与江楼对着干了。
孙诚此时也到处寻找杂学之士,工部,户部,军工,还有民间。
找到了,就利用权力将他们调过来修书,有官位的,可以在礼部多拿一份俸禄,没官位的,也可以让他们进入礼部当官。
这些人招来以后,就在那些杂书中寻找那些科学理论,并将他们分别编入物理,化学,数学三本书中。
这是杂学一次系统的整理,从此以后,杂学有了新的一个名字,科学。
虽然这门学科的地位比圣人之学要低,但也脱离了杂学,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科学。
这让那些杂学人士奔走相告,他们以后再也不是什么奇技淫巧之人,他们是科学中人。
兴盛侯说了,以后的人要是能读懂这三本书中任何一本,都可以称为科学家。
能带上家的,那可不是普通人,像以前的墨家 ,阴阳家,道家,儒家等,哪个不是令人景仰的人物。
现在又加上一个科学家,是不是学习杂学的人也有机会能成为那种受人敬仰的人?
…………
一年过去了,来到二月,绵江以南就可以开始种植土豆了。
但宁国百姓并没有太大的需求,他们可以种稻谷,对土豆这种新生事物并不太感冒。
但土豆有一个好处,就是贫瘠的土地也可以种植,在农技司的推广下,一些墙头屋后,山坡上的土地也都种上了土豆。
孙诚并不需要在南方推广土豆,主粮要多样化,不能因为土豆产量高,就全部种植土豆。
种植的这些土豆也是作为蔬菜而种植的,土豆他主要是在绵江以北推广。
现在北方干旱,天气又冷,连小麦这种耐旱,耐寒的粮食也很难耕种。
唯有土豆有着比小麦更加耐旱,更加耐寒,还耐贫瘠的粮食才可以大量种植。
北伐定在三月,所以孙诚准备了大量的种苗,准备占领一个地方,就免费提供种苗,让百姓种植。
据孙诚估计,魏国经过他的削弱后,宁军会势如破竹,在五月份就能打到魏国都城幽燕城下。
而五月,也是土豆在寒冷的气候中,最晚栽种的时期。再晚,就不能成熟了。
快到三月了,北伐要开始了。但北伐的时间越近,宁王心中越发不安。
上次他信心十足,认为全军换装了火器,魏国军队大部分还是冷兵器,自己打他们还不是手到擒来。
没想到却被蒙毅抓住了火器部队的弱点,就是严重依赖后勤,没有后勤供应火药子弹,部队装备的火器跟打狗棍没有什么区别。
结果被蒙毅诈败,引诱宁军步骑脱节,然后让骑兵切断后路,将部队围了起来。
要不是孙诚通过海军将北伐右路军救了回来,那就是一场惨败啊!
第三百七十九章 孙诚不当北伐主帅
现在三年后又是北伐,这一次宁王谨慎了很多,选择主帅也要更加认真。
宁国军中将领能统领大兵团作战的,以前只有镇国公和安国公,安国公战败殉国之后,也只有镇国公能胜任了。
但镇国公张计是大都督,军中第一人,最关键的是,他是宁王的岳父,也就是国丈。
他也曾有灭国之功,南越就是他灭的,而且在军中素有威望。
要是他成功灭了魏国,那他以后就不好控制了,虽然宁王相信他不会有什么不臣之心。
但他要考虑到以后,外戚势大后,自己在时还能压得住,要是太子上位,他能不能压得住?那就是另说了。
所以宁王不想让张家功劳太大,他必须另选其人。还有一点是张计只擅长冷兵器作战,现在已经是热兵器了,他的战争经验不一定管用。
宁王看着其他将领的名字,张氏一系将领是不行的,他们虽然有指挥热兵器战斗的经验,但他们的战术素养,还不能够驾驭大兵团作战。
安国公陈氏一系本来是有好的人选,陈浩的地位就很合适。同样的,他的战术素养也不能够驾驭大兵团作战。
还有他太年轻,父亲安国公就是死在魏国手上,若他贪功冒进,又败一次,那这次北伐岂不是又得无功而返?
雷裕,他是安国公一系的,后来逐渐靠拢了孙诚,本是最佳人选。但还是一样,他战争经验都是守城得来的,没有指挥大兵团进攻作战经验。
看了半天,宁王无奈,在宁国,有能力掌控大兵团作战的也只有镇国公一人,但他没有使用热兵器作战经验。
别人都太年轻,有使用热兵器作战经验,但指挥大兵团作战又不行,这可让宁王直挠头啊!
忽然他想到,是不是让孙诚成为主帅,他虽是文官,但有指挥热兵器作战经验,而且还屡败魏国骠骑将军蒙毅。
在指挥大兵团上面,他的战略也被镇国公所推崇,当年灭南越方案就是他制定的,
况且北伐之前削弱魏国的战略也是他制定的,不战就让蒙毅中立了,让魏国失去了他最强大的主帅。
这就说明他是个战略天才,而主帅就是要有战略眼光。
更何况孙诚此人对朝中权力不是很热衷,他性格懒散,又不拉帮结派,就是他灭了魏国,立得大功,也不会因功而骄,影响朱家天下。
想到这里,宁王下定决心,准备以孙诚为主帅领兵伐魏了。
他召来孙诚,“王弟,北伐在即,可主帅很是让孤为难啊!你看用谁为好?”
“灭国之战,当然是大兵团作战,镇国公应该可以胜任。”
“镇国公虽然能指挥大兵团作战,可他对于热兵器作战却没有什么经验,我怕……。”
孙诚知道这个理由可以成立,但影响不大。估计宁王还是怕外戚势力在军中壮大。
这样一来张氏一系将领就不好提了,本来他是想让大舅子张齐担任主帅的,他现在已经统领了南方边军,都升为都督了。
既然宁王不愿让镇国公一系为主帅北伐,张齐也就失去了这个机会。
“那陈浩呢?虽然安国公因败殉国,但他在北方边军中还是很有威望的。陈浩继承了安国公的势力,他可否。”
“他太年轻,虽有热兵器战争经验,但大兵团作战不行。况且他与魏国有大仇,我怕他会冲动冒进。”
“这倒也是,上次若不是雷裕强令他撤兵,他可能会一头栽进魏军的包围圈。”
“是呀!你看还有人选吗?”
“那就是雷裕,他军中素有威望,上次北伐也是军功卓著。他既有热兵器战争经验,也曾独领一军征战过,他如何?”
“不行,他虽是军中宿将,但他主要作战经验都是靠守城获得的,进攻战我怕他力有不待?”
“军中有资格的我都说了,王兄你都不满意,那我就没办法了!”
“是不是还忘了一个人?”
孙诚想了想,“还忘了一个?谁呀?”
“你,兴盛侯!”
孙诚大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让我当主帅?这怎么行?我可是文官,况且我又没读过兵书,让我为帅这不是开玩笑嘛!
这事我干不了,我说过了,我是文官,我还要修书。打仗这事我不擅长,还请王兄另请高明。”
宁王开始诱惑了,“北伐成功后,可为国公。”
“不去,我已经是侯爵了,所谓过犹不及,爵位已经够大了。”
“你可以在国中挑一块膏腴之地作为封地。”
“我要封地干什么?我的侯爵府够我住了。”
宁王没办法了,封官封地他都不要,“攻下魏国京城,曹氏宗室女或是后宫之人任你挑选。”
“女人?我要那么多干嘛?我师父说过要节制,阴阳相交不能太过,会影响寿命的。”
宁王头疼,孙诚是软硬不吃,“你回去再考虑一下吧!”
然后挥手让孙诚下去。
宁王叹了口气,心想,别看他说的那么多理由,其实就是懒,让他出主意可以。
要让他亲自动手,除非是特别紧急的情况,就像当年的绵清之战,海河救援之战。平时想让他出手,免谈。
伐魏这么大的事,他若为主帅,起码几个月都睡不了懒觉。而且军中是不能带女眷的,他忍不住的,所以干脆就不去。
要是自己以权力强行压他,以他那脾气,搞不好当时就撂挑子不干。那可就弄得一地鸡毛了,还是让他主动请求为帅比较好。
宁王有些为难,想了半天。还是把王太后请出来,想让她劝劝孙诚。
王太后也为难,“哀家虽收他为义子,但你和他都知道,这只是为了拉扰朱,孙两家关系,又不是真的亲戚。”
“那该如何是好?”
王太后想了想,眼睛一亮,“可以让长郡主去劝他。她是孙诚的大师姐,况且国师那一脉徒弟之间的关系都不错,让她去,说不定会有奇效。”
宁王也只有这么办了,“那就让长郡主试试吧!”
夜晚,兴盛侯府,孙诚正在思考修书的事,忽然听见一个石子从后窗飞了进来,石卫上包着一张纸。
孙诚打开一看,沉吟了一下,也翻出后窗,然后使出惊鸿步隐没在黑暗之中。
越过天安城城墙来到城外,看见有一名女子身穿道袍仰天望月,月光照在她的脸上,使她的脸白璧无瑕,犹如仙姑降世一般。
一股淡淡的幽香飘散过来。
孙诚深吸一口,“大师姐,叫我来有什么事?”
朱寒香回过头,迟疑了一下,“王上想让你为北伐军主帅,让我来劝劝你。”
第三百八十章 今生不娶你为妻,非英雄也
孙诚心中暗骂,这个宁王,军中那么多将军,为什么非要我当主帅,我又不是武官,死盯着我干什么?自己劝不动,还把大师姐给叫出来了。
不过这个主帅不能干,如果干了,几个月都要餐风饮露,连觉都睡不好,还要瘦上好几斤。不去,绝不能去!
孙诚道:“大师姐,我是文官,对于打仗我实在不熟悉,总不能强迫我去吧!要是打败了,岂不是愧对王上,愧对百姓,愧对天下。”
“别说那些有的没的,你能不能打仗?宁国人都知道,你到底去不去。”
孙诚看着朱寒香薄怒的神色,心中一荡,但还是,“不去。”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始皇求传长生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