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52节

每个人写下过去十年提拔的军中统领以下人员,写的越清楚,皇帝可能会开恩,如果有隐瞒,你们也知道什么后果。

皇帝又言,你们写快点,家属们还在外面等你们团聚呢。

皇帝还说,太祖开国时,杯酒解兵权,朕也不是嗜杀的人,大伙好聚好散,你们去济州做个富家翁也好。

这威胁之意很明显了,大伙只能纷纷拜谢,然后赶紧写名单吧。

最后一批军将走后,大殿里只有史弥远和夏震两人。

赵与芮再次出现,步态从容。

他现在很有信心,如果不出意外,以后大宋的天下,将正式由他说了算。

“陛下。”史弥远二话不说,直接跪下:“老臣年事已高,请求陛下恩准,致仕归乡。”

夏震也赶紧跟着,说同样的话。

赵与芮任两人跪着,想了想后,缓缓道:“今天朕要是失败了,夏殿帅和丞相,恐怕想弄死朕。”

“臣不敢。”两人赶紧否认。

“大家都是聪明人,说话不用拐弯抹角。”赵与芮笑道:“朕和聪明人说话,喜欢直接一点。”

“丞相可能觉得,当年是你选中了朕,对朕有举荐之恩,朕不应该背信弃义,对你下手。”

“可是丞相没想过,所有的一切,都是朕自己争取得到的。”

刷,史弥远满脸通红,又羞又怒。

“当年余天锡路经绍兴,是朕的舅舅主动推荐,这才引起你们的关注。”

“朕就是要谢,只能谢谢朕的舅舅。”

“进入相府之后,要不是朕故意装疯卖傻,丞相又怎么会觉得朕好控制,而选朕呢?”

“丞相废赵竑,也只不过为了自保,朕在丞相眼里,也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

史弥远立刻道:“老臣从来没有居功,一切都是陛下自己的努力。”

你现在最大,你说了算。

赵与芮又道:“当年秦王赢政有一文一武两大功臣。”

“王剪和吕不韦。”

史弥远不由和夏震面面相觑。

“两人一个及时放权,功成身退,得以善终,另一个抓权不肯放,下场凄凉。”

史弥远和夏震再次对视。

“从古至今,每个人,都渴望权力,朕对丞相,能感同身受。”

“丞相应该害怕自己致仕退位之后,会被其他人清算,所以紧紧抓着权力不放,还要推荐自己的人上位。”

“正常的,每个在这个位置上的,都会这么想。”

“朕与两位相识一场,两位或多或少都帮助过朕,这样吧,你们配合交权,朕向你们保证你们和家人的安全。”

“听说夏殿帅有个女儿,叫夏小墨,朕想娶她妃,夏殿帅以为如何?”

夏震心想,我能不答应吗,他憋红了脸,想了好一会,道:“臣当然没意见,但是小女,小女-——这性格——”

赵与芮想到夏青芝的泼辣,这夏小墨估计也不是善辈。

“这样吧,夏殿帅回去问问小墨,她自己若愿意,朕就娶她,她要不愿意,就算了,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么。”

赵与芮对娶夏小墨也不是兴趣很大,因为夏震这长相和夏青芝差很多,他还真怕是个五大三粗的粗婆娘。

他这是表态不想弄死夏震,你好好交权,朕好好待你。

接着转向史弥远:“史嵩之、史宅之、史宇之三人,朕都会重用,丞相可安心,朕向你保证,史家至少三代富贵。”

皇帝话说到这份上,史弥远和夏震也不能不答应。

而且两人有点数的,像今天这种情况,估计很难翻盘。

但赵与芮是一点翻盘的机会都不给他。

第183章 牢握军政大权

史弥远和夏震刚痛快的答应了交权,皇帝挥手,示意召人进殿。

不一会,有人进来,史弥远回头一看,发现是御医曾防。

赵与芮道:“曾爱卿有什么事就说。”

曾防大声道,他怀疑去年宁宗服的金丹有问题,宁宗死后,他留了心眼,把没吃完的金丹带回家,试验后,果然发现有毒。

史弥远脸涨物通红。

皇帝马上道:“丞相承认金丹是你送的,但不知道有毒,算是误伤。”

“朕发配你去岭南,实则安排在济州岛。”

赵与芮意思很明显,要把史弥远打倒彻底,定他毒害皇帝的罪,但保证会留他的命。

史弥远肯认吗?

他不认都不行。

曾防可以指证他,而且他两个儿子史宅之、史宇之现在都在皇帝手上呢。

当晚处理完所有的事务后,已经是后世晚上十一多,赵与芮当天可是新婚,他也没敢招皇后等人,单身睡了一会,还是睡不着,心里比较紧张。

脑子里不停的想,还有什么事没做好,后面还要怎么干?

两宋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这么大的兵变,通常按两宋的‘习俗’,只要皇帝即位,京师稳定,除了老赵陈桥兵变开国的时候,其他时期下面地方几乎不可能会起兵反抗。

但赵与芮可不是简单的要夺权,巩固皇位,还要改制南宋。

改制就要碰触即得利益团体,所以仅仅控制京师还是不够的。

下面就要派可靠的人下去各省,得到全国军队的控制权,接着得到全国地方的控制权。

大权在握之后,想怎么改制就可以怎么改。

当然,现在算是南宋中后期,国内稳定,国外不稳,当务之急,还是要稳住西夏,蒙古和金国。

只要外部没有压力,他在两三年内,必能取得全国稳定的控制权。

第二天一大早,有些人一觉醒过来后,发现京师好像变了不少。

很多百姓昨天就看到有大量军队在京城里跑来跑去,今天街上没什么大规模兵马,只有少量兵马会来巡逻,各主要街道都有巡逻披甲军士,与此同时,城中球牌室对禁军将士二折优惠,优惠时间定为一个月。

而临安府衙门在上午辰时左右,就已经聚满了人。

除了距离远的县,包括府官和钱塘县、仁和县、临安县、余杭县等各县的亲民官,监当官都已经到了现场,约有三十四人。

很多人昨晚就得到了消息。

衙门外站着甲兵,院子里正有人在读圣旨。

所有人跪在地上。

圣旨宣布,签书枢密院事李宗勉兼知临安府,考功员外郎洪咨夔为临安府通判。

洪咨夔当年因触犯史弥远,被劾落职,居家七年,到理宗上台后才复用。

现在也是,赵与芮掌权之后,第一时间启用了洪咨夔。

圣旨中任免了部份官员,像枢密院编修官刘克庄知钱塘县,将仕郎崔叔似为临安县县尉,大理寺司直游似知仁和县,施州通判程公许提举临安市舶司,武学博士李性传知余杭县等,枢密院小吏宋科知富阳县。

临安府七八成的府官和县级官员几乎被更换,有心人很快发现,大量的新任官员,都和崔与之有关。

崔与之是南宋名臣,他于去年辞官,住在广州。

原历史在辞官后,朝廷多次请他出山,他‘八辞参知政事,十三辞右丞相,’除端平元年(1234年)为平摧锋军变而暂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外,终不出仕。

可见崔与之对南宋朝廷其实相当失望,不想出来干事,但又担心朝廷。

中间只有1234年,因为军变而出山。

当时广州有支部队,叫摧锋军,被调到建康驻守,长达四年。撤离卫戍后未过五岭,又在江西逗留了四年。这支部队转战各地,所向披靡。但各府不上报功劳,驻守期满又不让回广东,摧锋军遂于端平二年(1235年)七月发动兵变。

叛军当时由曾忠带领自江西经梅州返粤,焚惠阳,长驱至广州府城,知广州府连夜逃遁。崔与之当时正在家闲居,见事态严重,便率领民兵,带病登上城楼与叛军相见,查问叛乱原因。叛军一见,立即拜伏于城下,说明兵变缘由。崔与之派弟子李昴英、杨汪中坐吊篮从城墙上缒下,到叛军营中晓之以逆顺祸福道理,宣谕允许叛军自新。叛军大部分人归家散去,曾忠带少数人退踞端州(今广东肇庆)

大家看看崔与之的威名,等于只身平叛,人家听到他的名字就诚心拜服。

崔与之是军政一把好手,一生推荐大量的官员,其有名有姓记载下来的,就有游似、洪咨夔、魏了翁、李庭芝、家大酉、陈韡、刘克庄、李鼎、程公许、黎伯登、李性传、王辰应、王潠、高稼、丁焴、家抑、张裨、度正、王子申、程德隆、郭正孙、苏植、黄申、高泰叔、李鐊、李心传、李昴英、林略、吴彦、李荣仲、吴昌裔、黄学皋、宋翊、吴纯臣、温若春、许巨川、杨汪中等人,后来事实证明,上述官员或以道德、学问著称,或以治绩、军功见长,确实皆是难得的人才。

这人现在对南宋朝廷相当失望,不满史弥远专权,所以也不出来当官,隐居在广州。

受他推荐的魏了翁当然极力推荐给新皇帝。

赵与芮套路就比较多啊,而且比历史上的理宗更诚心。

立刻在临安府附近,大量启用和崔与之有关系的人,更把崔与之还在家里的儿子将仕朗崔叔似任命为临安县县尉。

赵与芮不信崔与之还不出来干事。

被撤换的官员,基本都是史弥远提拔,其中有些被闲置,有些直接罢免。

这样整个临安府在第二天就已经被换了波新官员。

——

殿前司有十一个军,正副统制十三,正副统领二十一。

昨晚兵变,撤换了大量的统制和统领,整个殿前司和步军司加起来,只有六个回到原位。

但赵与芮提拔起来的人,也就一半左右,另有一小半空置是空缺的。

第二天一大早,李平夏带着一百多随从,拿着圣旨,兵符,来到殿前司前军大营。

这边已经召集了一个军的兵马,员额九千七百人,是殿前司最多兵马的一个军。

李平夏到时,大营里全军官兵集合完毕,黑压压的站了一大片。

但这会军纪比较差,大伙都在交头接耳,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昨晚兵变的事,昨天还有新的统领来见面。

但具体发生了什么,大伙还不知道。

等李平夏来到军中,当值的一位正将立刻上前,先接过圣旨,验过兵符,然后大声道。

殿前司前军人马,全部集合完毕。

首节 上一节 152/3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国运英灵榜: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