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在大观园种菜

红楼:我在大观园种菜 第134节

王易之听见申饬金陵官员后,一直紧皱的眉头这才松开。

‘原来如此,元辅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传言说谢敏请辞前,替圣上举荐了金陵吏部右侍郎胡洽,接替他工部尚书一职。’

看来,元辅这是要推自己人出来廷推了,毕竟,胡侍郎此人还是颇有才干的。

而陆文和郑琪诧异过后,纷纷醒悟过来。

郑琪不着痕迹地蹙了蹙眉头,正想开声奏言。

恰在此时,内侍传禀忠顺亲王殿门请见。

诸人纷纷侧目,开始在心里忖着,这忠顺亲王也掺和进这一案了?不能够罢。

忠顺亲王这一脉是乾武帝的儿子。

因在承安帝也就是太上皇初登大位时期,老王爷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太上皇坐稳帝位之后,便给了他这个兄弟一个忠顺亲王的封号。

忠顺亲王踏进暖阁时,被这一大票屋子的朝廷重臣微微诧异了一下。

等忠顺亲王先叩拜完崇德帝,信国公、杨瑞和他们才与忠顺亲王见礼。

礼毕。

忠顺亲王压了压心头的诧异,朝坐在龙椅上面的崇德帝拱手道:“不知陛下诏臣弟前来,所为何事?”

“皇弟且先瞧瞧这份奏折,朕先与诸位爱卿商议一事。”说着,崇德帝命戴权将贾玖上表的那份盐政革新陈疏,递给忠顺亲王。

“杨爱卿言之有理,此事等会你们内阁商议着办,票拟便直接快马发往金陵,不过,王大学士所顾虑的,朕也会考虑进去。

那些叛军俘虏,西宁伯另有用处,你们内阁只需命金陵那边,将主要人犯押递进京就好。”

说完,崇德帝目光精茫一闪。朝武勋那边问道:“信国公,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紫金山和梁州岛藏了如此多军粮器械,这背后的势力,必然不是单单一个前户部尚书,和金陵绣衣卫指挥同知便能够做到的。”

其实,崇德帝已经抽出了贾玖单独密奏,疑惊现前太子遗孤一事的详细奏折。

目前朝野为了过继一事,闹得他这段时日心烦意燥,如今又出现皇兄的遗孤,且还是以刺杀他和父皇为前提。

如果此事被父皇得知!

想到此前在重华宫与父皇的对话,父皇明显是有心要让皇兄的遗孤来继承大统。

没想到,这还没过去多久,便就爆出太子遗孤一事来。

此事,不得不让崇德帝慎重对待。

这件事情,除了父皇手中的那支暗卫,夏守忠那老货,也就是自己和戴权知道。

看来,事情是出在了重华宫,或者父皇那支暗卫的手上。

崇德帝目光紧紧盯着高台下面的四位武勋,心底里却是百转千回。

雄武侯踏前一步,杀气腾腾地拱手奏道:

“启禀陛下,据臣从奏折上面看到的军粮和军器数量,这伙人明显已经谋划达十余年这般久,杨阁老所言不无道理。

不过,臣更加倾向于将金陵所有大小官员全部下狱,让京师里面的绣衣卫和探事司下去详细地查一遍,查到谁的头上,谁没有嫌疑,便将他放出狱来。

陪都里面的那些官员,本就是闲职,如此一来,倒也不用担心贻误衙门的运转,臣在军中一直奉承一句话:宁错杀,毋放过。”

“陛下不可,如此大动干戈,誓必弄得人心惶惶,如此一来,便会助长幕后之人的嚣张气焰。

那怕金陵六部有牵涉之人,想来也是一些小鱼小虾的角色,真正的幕后之人,必然是藏于更深处。

陛下,只需要着一位得力干将遣往金陵坐镇,命其秘密暗查探访即可。”王易之连忙出声制止雄武雄的这翻惊天言论。

“臣附议!”其他三位阁老出班,力挺王易之老成之言。

雄武侯撇了撇嘴,退往自己的原位置之上。

信国公与英国公一直半闭着眼睛,在雄武侯说出那句宁错杀,毋放过时。才微微睁开了眼睛。

而靖宁侯,一直以来便是沉默不言。

与此同时。

在这静谧的暖阁中,只听见一道狠狠一拍大腿的声响。

“好!好!好!”

“陛下,这道陈疏是何人上表,简直是天纵奇才,臣敢问陛下,是何人如此大才,竟能想到此翻绝妙之计。

臣弟适才在心中粗略测算了一下,如若这个衙门和商号真能实施下去,想来,朝廷的盐税必然会迅猛增长,而内务府那边,更是增加了一笔大的收入。

陛下,臣弟绝对举双手赞同盐政革新,谁敢出言反对,臣弟第一个不放过他!”忠顺亲王突然用力一拍自己的大腿,惊喜莫名地大声叫喊出来。

其余重臣,纷纷侧目。

如没有听错,好像忠顺亲王说了盐政改革四字?

嘶!陛下来真的?这是信国公武勋那边的心里话。

嚯,这文淮不愧是圣上的马前卒,这才刚到江南没几日时间罢,便已经上陈革新盐政的奏疏了?

盐政改革一事,崇德帝已经和内阁诸位大学士提过一嘴。

众人只是表面上赞同,实际上没有一人能够相信,这盐革能够实施下去,哪怕有了西宁伯那张精盐方子。

如今从忠顺亲王口中听见此事,倒也没让内阁那些大学士们惊诧。

这一个月以来,崇德帝早已经命内务府,替这些重臣一一送去生产出来的精盐。

而这些朝廷重臣,虽表面上没有品头论足圣上赐下的精盐。

实际上,他们早已经被贾玖发明的精盐给养刁了嘴巴。

现如今的他们,没有大内酱面局生产出来的精盐下菜,竟是味同嚼蜡。

忠顺亲王将手中的那份、关于设立盐务总署的奏疏递给旁边的杨首辅,笑言道:“杨阁老且看,这位还是大才,你们内阁这边倒是捡了一位宝贝。”

闻言,王易之等人纷纷好奇起来,难道忠顺亲王说的是文学士?

崇德帝也没有想到贾玖竟能想出这等策论。

不过,让崇德帝颇为意外的是,贾玖竟然命人拿办魏王府的典宝,拒绝赴宴梁家。

这才是崇德帝最为满意贾玖的地方。

崇德帝心中微念了句甄家,而后环视高台下面的诸卿一眼。

半个时辰。

陆文心情激荡难耐,将手中的奏折递给早已经伸长脖颈的信国公。

就在忠顺亲王猛拍大腿时。

信国公便抬眼望去,直到他发现杨瑞和看着那道奏折时,一直不停变幻的表情,实乃是让信国公如抓挠心肝般难受。

接过来匆匆翻到最后一页,反正前面的那些,信国公也看不懂,等他看清后面署名的是贾玖之后,这才确认了心中的猜想、

将手中的奏折递给英国公,信国公决定朝陛下坦白一下,奏道:“启禀陛下,老臣的孙儿与西宁伯有营生往来,臣先在陛下这里通个气,省得未来有那起子小人,暗戳戳中伤陛下与我的君臣之心。”

杨瑞和在心里暗自冷笑一下,他正想出言反对,挑这份奏折的刺时,却被王易之抢先一步。

“启禀陛下,如忠顺王爷所说,盐务总署果真能实施下去,国库未来必然会增加一笔天大的收入。

臣认为,只要盐务总署的框架搭建起来,精盐的产能得到提升,那么,确如西宁伯所奏说的那样,私盐誓必无须朝廷去打压。臣,附议西宁伯。”

作为户部尚书的王易之来说,没有什么能够为国库开源更为重要。

陆文作为吏部尚书,朝廷新构建一位衙门,对他来说,下面就会空出更多的位置,而他们吏部也能安插更多的人手。

这,也是他这位天官,最好的安插人手之际。

念及此处,陆文直接拱手朝高台上面的崇德帝奏道:“臣,赞成。”

听见两位阁臣赞成,杨瑞和的心头微微一惊。

不过很快,杨瑞和便已经猜到王易之和陆文两人,缘何会支持贾玖革新盐政了。

这贾牧之,直接是将人心看透了!

念及此处,杨瑞和的心中闪过一道冷意。

一直没有发言的郑琪,直接奏道:“启禀陛下,臣没想到西宁伯小小年纪便能想出如此老成的谋国之策,臣,赞成。

如西宁伯所说,反正两浙和扬州的盐商差不多也被他一窝端了,便就在两浙和江南两地先行推广。

如若最终没有效果,再撤销这个盐务总署,一旦革新的效益惊人,那么,我们内阁这边,必然会全力支持盐务总署在全国推广。”

至此,已有三位阁臣附和,哪怕杨瑞和是一位元辅,他也不便再出言反对。

严格说来。

内阁王易之、陆文、郑琪他们三人,目前,他们和贾玖暂时没有利益冲突,又或政见不同。

况且,这份陈疏大到盐务总署的构建,小到商号的运输、盐商执文营业,事无巨细,安排得妥妥当当。

而他们早已经亲身吃起了那些精盐,只要产能跟得上来,官盐的价格虽然下降了,但吃官盐的人却是多了。

整个大周的人口,这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这便是郑琪支持贾牧之的原因。

杨瑞和瞧见三位阁臣纷纷赞同,他蹙起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

仕林起伏数十年,杨瑞和自然能够瞧出贾玖这份奏折的厉害之处。

如若不是与他有利益之见,他也愿意拉拢一下这位新晋的伯爷。

杨瑞和稍作思索,旋即面无表情,朝高台上面拱手奏道:

“陛下,臣也以为此份奏疏甚好,只是,臣却认为西宁伯后面提的那条组建新军一事,有失偏颇,如王大人所说,国库多艰。

今日的小朝会,还有朝臣上书让陛下为他们设立亲军一事,为此,王大人还和武勋们唇枪舌战了一早上,故而,眼下的朝廷也没有闲钱去设立税警。

臣认为,这盐政一事,尚需等西宁伯回京之后,与大朝会之上,当众陈书这份奏折,更为有说服力。”

崇德帝闻言,微微转眸望向武勋那边。

“陛下,关于新成立税警一事,臣认为还是应该的,地方上的驻军,连陛下的钦差都能够袭杀,他们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杨阁老,国库没有多余的钱银,可以从九边各镇抽调一千人,如此一来,这九千人也就不会让国库支出多余的军饷,不是吗?”英国公先是瞥了一眼杨瑞和这老东西,继而朝崇德帝奏道。

但凡是提议成立军队,他们五军都督府一概支持,怕的就是你们不提议。

瞧见崇德帝点头赞同英国公,杨瑞和暗自在心里着急,上皇这是昏迷的不是时候哇!

高台上面的崇德帝,却在点头的时候,这才看见龙案上面还有第三份奏折。

首节 上一节 134/3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