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91节

  几个人略微有些紧张地进入厅内,虽然心中没鬼,可赵骏的威严还是让他们感觉到害怕。

  这一言堂太夸张了。

  一路安抚使,直接控制关押,以前的宰相哪有这能力?

  “下官参见知院。”

  四个人进来之后,先向赵骏行礼。

  赵骏微微点头,双手下压示意道:“嗯,都坐吧,不用多礼。”

  众人就坐下。

  随后赵骏就说道:“此次我第二次巡视天下,是奉官家之令,察民情,找漏缺。你们知道为什么第一站要直接来幽燕吗?”

  “额”

  众人互相对视,杨畋说道:“因幽州新附民心不稳?”

  “不错。”

  赵骏赞许地点点头道:“中原失去幽燕已百年之久,民心早就涣散。虽然如今幽燕汉人不一定心向辽人,但对我大宋还是抱有警惕之心。”

  “是啊。”

  杨畋感叹道:“看上去幽州回归了,可百姓抵触我们的有不少。为此朝廷不得不用一些投降的当地世家,以帮助我们维持秩序。”

  赵骏问道:“现在这些世家子弟是怎么安排的?他们平时又是怎么帮助朝廷运转地方官府的职能?”

  魏瓘答道:“回知院,他们多担任地方县衙副职,如县丞、州推、判、团练、防御等职,协助县府、州府,帮忙召集百姓,开垦田地、水渠。”

  “效果如何?”

  “不太理想,其中多有阳奉阴违者,表面奉承,暗地里却又煽动百姓不与官府协作,若非范相当初抓了很多辽人、女直、蒙兀、渤海俘虏,让他们充当劳役,恐怕幽燕路的基础建设进展不会太顺利。”

  “意料之中的事情。”

  赵骏微微点头。

  现在对于幽州的情况,大宋是让本地世家与大宋官府进行共治。

  其中地方主要官职由大宋朝廷派遣,比如路、州、县的主官,然后到州县一级的佐官或者中下层官吏让本地世家成员担任。

  比如当初率先投降反正的刘家,也就是刘六符家族就有不错的待遇。

  刘家六兄弟,除了早逝的刘一德以外,投奔大宋的刘三嘏和在辽国担任过宰相的刘六符都被调为大宋内地官员,其余刘二玄、刘四端、刘五常则在当地任职。

  并且他们的子嗣也都恩补为中下级小官吏。

  虽然从当初辽国的宰相家族,到大宋之后又变成了普通世家,目前也只有刘六符和刘三嘏担任中上级官员,但能在改天换日之后,继续延续家族政治,已经算是不错了。

  何况大宋派来的官员也没办法直接插手地方治理,需要与他们一起共治才能让政令实施。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这些世家属于品级低,但权力大的类型。

  那么要如何才能保住手中的权力呢?

  两个办法。

  一是尽快往大宋中枢爬,爬到更高的位置,以此延续家族的影响力。

  但这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达成的目标。

  作为敌国投降的官员,哪怕他们曾经做过高官,可大宋的高官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怎么可能会突然让你过来担任?

  要么是从中级官员干起,要么就给你一个高官虚职,否则的话,想维系自己的权力,必然不现实。

  二是利用他们曾经掌握幽燕汉人的权力和影响力,让大宋朝廷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从而继续依赖他们治理幽燕。

  如果幽燕汉人个个都听话,大宋派来的官员能轻松使唤他们,那这些世家子弟自然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很快就会被政治边缘化。

  因此为了保住手中的权力,他们势必会选择阳奉阴违,表面上与朝廷配合,暗地里却使绊子。

  “幽燕的情况比较特殊,还是跟晋朝一样,士大夫与辽人共治天下,他们这些世家在当地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赵骏环顾众人说道:“幽燕汉人现在也担心朝廷对他们不利,因此本能还是信任那些世家,但幽燕自古就是汉土,朝廷又怎么能允许地方上出现两个声音呢?”

  “知院不会是想铲除幽燕世家吧。”

  杨畋等四人心中一惊,周沆第一个惊声说道:“知院万万不可啊,这会引起百姓惊恐,可能会出现民变。”

  “这是万不得已的手段。”

  赵骏摇摇头道:“用蛮力固然有效,全部杀了,即便有民变,也全部杀了,过个几十年让事情过去,慢慢就平息,幽燕自然而然也就融回故土,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如此。”

  “那”

  众人不解,王丝问道:“那知院打算如何?”

  赵骏沉吟道:“此事还需要缓图,不过做起来也没那么困难,分而化之即可。”

  说着他笑道:“愿意配合的就帮忙配合,不愿意的也容易,咱们大宋现在就缺官,他们对朝廷收复燕云有帮助,那朝廷赐予他们官职也合情合理,全部调离就行。”

  世家能够通过影响力控制地方,那是他们在当地百年积累的声望。如果把他们迁徙走,那这种声望一下子就变成了没有意义的东西。

  就如同清朝大规模改土归流,都是把当地土司革除土职,遣送外地安置,让少数民族失去主心骨。

  现在这个情形也可以适用。

  最开始朝廷需要这些世家是为了安抚地方人心。

  如今两三年过去,人心慢慢稳定下来,那就用各种借口把当地世家调走遣送,削弱他们的影响力,改世家归流官,施政自然也就顺利起来。

  “知院英明!”

  “这个主意好啊!”

  “我等施政屡遭地方世家掣肘,若是把他们遣送走,那就好办多了。”

  众人一听,顿时兴奋起来。

  这分而治之本来就是汉人传统的手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匈奴,还有之后唐朝灭东突厥,保留了突利可汗部分。

  因此赵骏一听他们就明白,甚至以前未尝没有想过这问题,只是他们没有权力这么做而已。

  现在朝廷总算是打算对本地世家动手,自然让他们感觉到高兴。

  毕竟他们作为地方大员,本质上是封疆大吏,上面虽然有朝廷,可朝廷也不会天天管着他们。

  如今却要与地方世家共治,心里肯定会不舒服。

  “嗯,不过我初来幽燕,对当地还是不太了解,你们把地方所有情况,包括世家资料都整理一下,我会先在涿州视察,等我到北平府的时候交过来。”

  “是!”

  众人齐齐应下,士气高昂。

  (本章完)

第451章 规划北平城,回归根本问题

  数日后,赵骏于五月初抵达了北平府。

  北平府就是辽国南京析津府,同时也是后世我国首都北京。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就将这里规划为右北平郡,之后将其称之为蓟县、燕京。

  等到西晋的时候,改名为北平郡,北平自此成为这里另外一个称呼之一。

  五代十国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北京成为辽土,被辽人先置为南京幽都府,后改为析津府。

  三年前的庆历六年,大宋宰相范仲淹率领宋军攻克析津,把辽人驱逐出关外,收复了汉人河山。

  朝廷决定把它恢复为北平旧称,又将大宋五京之一的北京大名府撤销,移至北平。

  北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地缘价值,因而在这里布置有重兵。

  正是农历五月盛夏,天气愈发炎热,宽阔的官道本应该人来人往,但最近气候反常的厉害,往来商贾百姓也少了许多。

  此刻道路上一大队人马徐徐前行,王守规召集五千精锐护卫队在外围护送,前方马队举着旗帜开道。

  中间有仪仗队鸣鼓敲锣,一队队士兵全副武装,虽然不许配枪,但也装备有戟斧。

  赵骏自己的卫队则在马车周边守护,一路敲锣打鼓向北平府而去。

  对于这一点赵骏也无奈。

  这是宰相仪仗,析津府作为五京之一,自然就存了这样的器具。

  虽说他要低调,但在地方上低调,到了北平府之后,必须要高调行事,要让全幽燕路百姓和世家都知道。

  一来彰显朝廷权威,二来也是警告一下这些世家大族——告诉他们这里真正的主人是谁。

  否则若是还低调行事,唯唯诺诺,本地世家大族,还以为朝廷软弱可欺。

  车队到北平府外,赵骏撩开车帘,一股热浪扑鼻而来。

  他扫视周围,官道两侧是沃野千里的农田,很多百姓都冒着酷暑,正在田野与河渠附近忙碌。

  北平主河为桑干河,还有一条高粱河,著名的高粱河之战,就发生在城池东南。

  桑干河自西北往东南流淌,途径北平城西南角,向着东南方而去。

  沿河岸大量农民正在挖渠,虽然幽燕汉人对官府提出的有偿服劳役的政策略显抗拒,响应者寥寥无几。

  但官府组织挖渠还是愿意。

  毕竟是自己家田地,如果不出力的话,一旦粮食歉收就得饿死。

  前方就是北平府南城门,巍峨高大,城池高度堪比汴梁,甚至比汴梁还要更胜一筹,与长安、洛阳这样的古都都有得一比。

  赵骏的位置是在南城门之一的丹凤门外,外面还有个瓮城,叫做启夏门,入瓮城再过丹凤门就是曾经的辽南京皇宫。

  浅黑城墙刀刻斧劈,还残留着不少凹陷痕迹,显然是当初范仲淹攻打城池的时候,用大炮轰击城墙所致。

  通过瓮城入城后就是辽国皇城,左右两侧分别应该是于越王庙与永平馆,但赵骏只看到一片广场,与当初看过的辽国南京平面图差别巨大。

  过了广场靠近到皇宫,赵骏这才注意到皇宫外面的宫墙很多地方都有烧灼的灰黑,显然这里曾经发生过一起非常大的火灾。

  “范公攻打北平的时候,辽人在城内纵火试图阻拦我天军神威,好在范公神机妙算,将计就计,大败辽人!”

  车队在皇宫前停下,赵骏下了马车,见他正看着宫墙上的痕迹,兼任北平府知府的杨畋介绍道:“如今焚毁的宫殿、宫墙有些拆除,有些稍作修缮,就是现在这般模样。”

  他们并没有重建,只是把焚毁的宫殿拆了,一时显得皇宫空荡荡的,很多缺少的宫殿让建筑群看起来并不整齐,缺了几分美感。

  赵骏微微点头道:“你们如今办公衙署在何处?”

首节 上一节 591/6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一万大雪龙骑硬钢朱棣

下一篇:大秦:让你摸玉玺,你却摸女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