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54节

  “走,上楼。”

  赵祯手一挥。

  众人随即就跟着赵祯上了晨晖楼。

  晨晖楼是一座六角宝塔型高楼,在赵祯的带领下,大家来到四楼栏杆外。

  从这里就能看到楼下金水河波涛滚滚,因雨水漫灌,水势汹涌。

  “正是发电的好时机啊。”

  赵祯说道,然后对王守忠道:“让他们发动蒸汽机。”

  “是。”

  王守忠应下。

  命令传达下去,随后下面的侍从就进入厂房,为蒸汽机添入煤炭,开始运转直流发电机。

  直流发电机可以通过蒸汽机作为动力发电,也可以利用水力发电。

  赵祯把厂房放到金水河边,是为了以后在河里安装水轮,从而带动岸上的发电机工作。

  但现在能够实现的还是蒸汽动力,等蒸汽动力成功之后,他才会开始对水力发电的研发。

  这也是为了给以后大宋全国开设火电厂、水电站积累足够的经验。

  “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

  蒸汽机轰鸣的声音在大雨当中响亮地传出来,紧接着发电机里的轮子开始迅速转动,带动电流产生。

  电流通过电线,开始迅速向外扩散,紧接着霎时间,晨晖楼便亮起了灯。

  “啪!”

  众人的头顶,一盏黄色的白炽灯,亮出了璀璨的光芒。

  整座晨晖楼,都在这黑暗当中,绚烂如灯塔。

  赵骏抬起头看着那灯,微微有些出神。

  犹记得小时候在农村里,家里就是这种吊着的灯。

  那时还时不时停电。

  有的时候夏天一停就是一整天,人们只能去院子里乘凉。

  不大的小村子,傍晚人们聚集在各处院中,磕着瓜子闲聊,就已经是唯一的娱乐方式。

  而今天。

  他再次看见了这种灯。

  那一瞬间,赵骏恍惚好像回到了多年前那个夏天的傍晚。

  他默然许久,然后对着赵祯轻声道:“老哥,你这一次,功德无量啊!”

  “怎么了?”

  赵祯见他的情绪不对,不由得问道:“功德那么大吗?”

  “很大。”

  赵骏抬起头看向远方。

  远方的汴梁城被笼罩在烟雨里,已是漆黑一片。

  然而他却轻声说道:“这灯亮的瞬间,我想到的是万家灯火!从此,我们在黑夜当中,点亮了光明。”

  赵祯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茫茫黑暗,什么都看不清楚。

  但听到赵骏这么说,他却也仿佛看到。

  如今城外的一片黑暗,也许未来几年之后,将会是一片璀璨的星光。

  或许要不了多久,他们也能像星星一样,发挥出自己的光芒,与天上的皎月,都要交相呼应。

  这一眼看去。

  未来,便是灯火辉煌。

  (本章完)

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复

  大宋庆历八年,国家的实力稳步提升。

  此时大宋已经修好了第一条铁路——京襄铁路,还未正式运行,处于试运营阶段。

  蒸汽机发电厂于九月二十三日建成,并于二十四日完成发电工作。

  各地钢铁厂、水泥厂、砖厂纷纷兴建。

  各种粮食产量增长迅速,市面上的粮价被压得很低,摊丁入亩之后,人口又进入一个飞跃性增长时期。

  街头巷尾各种玻璃铺、眼镜店、杂粮铺比比皆是。

  汴梁来往的商人络绎不绝。

  虽然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人仍然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

  在赋税极低的情况下,依旧努力地耕作,勉勉强强养家糊口,不至于饿死。

  极大的贫富差距依旧存在。

  但富裕者的千里之田已经被打碎,朝廷不停打击地主,收拢他们的田土,令贫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劳动用工工资节节攀升,很多人过上了小康生活。

  这是属于大宋的时代,也是历届封建王朝最好的时代。即便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亦是比不了如今壮观盛景。

  时间很快来到了庆历八年十月下旬,入冬后虽未下雪,天气愈发寒冷。

  街头巷尾人人都穿上了棉衣,裹得严实,丝毫没有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该干什么就继续干什么,人来人往,充满勃勃生机。

  二十六日早朝结束之后,赵骏与范仲淹并没有前往政制院上班,而是坐上马车,往西门的方向而去。

  马车上除了赵骏、范仲淹以外,还有枢密使张亢、兵部尚书富弼。

  这次出去其实是调动禁军。

  范仲淹掀起马车车帘,一股冷空气陡然吹进来,让人打了个寒颤。

  他看着街头人头攒动,不由得感叹说道:“真是个太平盛世啊,道路边连一名乞丐都没有。”

  “也不是没有乞丐,不过都被老包给清理掉了。”

  赵骏笑道:“好吃懒做的人到处都是,明明四肢健全,却还要上街讨饭,都被老包抓去工厂打螺丝。”

  范仲淹一愣,随即说道:“难道就没有真的家庭困难者吗?”

  “当然是有的,而且很多。”

  赵骏扭过头看向窗外的街道,人群熙熙攘攘,打着补丁艰难讨生活的百姓到处都是。

  他轻声道:“但除了实在活不下去,孤儿寡母,又或者是有疾病、残疾一类缺陷在身,谁又愿意去做乞丐呢?”

  “这些人官府难道不管吗?”

  “自然是要管的。”

  “怎么管?”

  “朝廷拨款管呗,你平时处理的都是兵部、枢密院、御史台以及各路上奏的关于军事或者改革成果的公文,却是少关注民生。”

  赵骏说道:“我看这方面的公文会比较多一些,开封府和地方官府的劄子也都多送到我这。像你说的家庭困难者往往都是开封府及地方官府重点关照的对象,我已经建立了五保户制度,每个月的米油、补贴都会按时发放下去,必须保证这些困难百姓的生活,虽然每年财政预算又要多支出不少,但这亦是国家对于百姓的惠抚,也是国家存在的意义。”

  “那就好。”

  范仲淹听了连连点头,感慨万分道:“还是汉龙想得周道啊。”

  “也是现在开封府知府是老包吧。”

  赵骏笑道:“我还是很满意他的能力,他对这些困难户的关照很上心。之前出过有人欺凌这些弱小,甚至冒领五保户补贴的,都被他严惩了。”

  “嗯,包拯确实是做这個的料,希望他能够在开封府的任上一直好好地干下去吧。”

  范仲淹亦是颇为欣慰。

  包拯从开封府推官再升通判,然后同知,最好到如今开封知府,已经经历了近十年时间,在开封府的名声很高,可谓是众望所归。

  什么皇室权贵,还是达官贵人,落到他手里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就连赵骏都被他当街斥责。

  这样的下属在后世很多官员眼中最多就是个任劳任怨的牛马下属,脏活累活全让他干,至于升迁估计没这回事。

  但在赵骏眼里,却是最好的下属。

  他需要的就是这样能干实事,为黎民百姓谋福祉的官员。

  因而即便包拯在朝中遭遇的压力很大,很多权贵都对他有意见,可赵骏依旧如一根擎天柱般站在他身后,

  车窗外依旧是车水马龙,他们的队伍徐徐经过内城大街。

  “炊饼,刚出炉的炊饼!”

  “来一碗香喷喷的馄饨勒,来一碗哦。”

  “今天的报纸头条有点意思啊,一直在谴责西贼这么多年屡次寇边的事情,朝廷是不是有什么动静?”

  “能有什么动静?自从收复燕云之后,朝廷就一直偃旗息鼓,我快气死了。”

  “看长城万里,蜿蜒峻岭;黄河九曲,浩荡东方。五岳巍峨,三江壮阔,碧海蓝天映艳阳。神州地,正繁荣昌盛,百业兴旺.”

  “好词,这首《沁园春》当有我强盛大宋的风范。”

  街边的茶摊依旧是人满为患,很多即便不是读书人也都会拿着报纸看,看看朝廷最近又有什么新消息。

  有人在旁侧酒楼上高谈阔论,或言诗词,或言时政,就算是街边的工人都能唱两曲《浪淘沙》。

  各种各样杂乱的声音涌来,谱写一曲开封城的人生百态。

  事实上汴梁的识字率其实不算差,由于商业氛围浓厚,再加上从唐朝开始,印刷术就降低了识字的门槛,因此很多贩夫走卒都认字。

  再加上朝廷开设的工厂都会成立扫盲班,为工人普及文化。

首节 上一节 554/6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一万大雪龙骑硬钢朱棣

下一篇:大秦:让你摸玉玺,你却摸女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