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61节

  正因为这份诚心打动了宋真宗,所以宋真宗回馈了很多赏赐,又给了李德明官职爵位,奠定了宋夏之间的友谊。

  结果到了李元昊时代,不仅与宋朝交恶,而且还主动进攻大宋。

  现在被打败了就上表请降。

  这不闹吗?

  要真有诚意,就应该一边送礼物去汴梁,一边亲自到延州来请罪,总比假惺惺的上两封归顺信要强得多。

  “要是假的,他只是想拖延一下时间,那猜猜,他想做什么?”

  赵骏问。

  “还用猜吗?”

  范仲淹嗤笑道:“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他是去找辽国了。”

  “学我说话是吧。”

  赵骏翻了个白眼。

  范仲淹笑道:“挺有意思的。”

  “你知道就好。”

  赵骏说道:“辽国历史上其实没有和宋国开战,但手榴弹的出现,肯定会让辽国感受到威胁。如果辽国不能用武力来威胁到大宋,那还是辽国吗?所以辽兴宗那边,八成是要真打。”

  “局势变了,也没有办法。”

  “但不能给他们两面夹击的机会,虽然手榴弹能改变战场局势,可同时陷入两线作战,对于大宋来说,实在是太不利了。”

  “你的意思是?”

  范仲淹稍微思索了一下,望向北方道:“先把西夏打残?”

  “不错。”

  赵骏点点头:“即便不能把西夏灭国,至少也要保证西夏再没有入侵大宋的能力,等应付了辽国,再慢慢收拾李元昊。”

  “灭国就算了,如果把西夏灭亡了,那辽国的大军就会直接从夏州杀来,于我们不利。”

  范仲淹摇摇头。

  虽然他也很想把西夏灭掉,但从整体战略上,其实不宜和辽国全面开战。

  宋国内忧外患,内部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如果再继续和辽国打下去,财政吃紧,又要加征赋税,必然造成国内动荡,百姓起义频繁。

  而西夏如果存在,那么辽国的兵马就不会从西夏这边进攻。李元昊与宋国敌对不假,可他也担心辽国假道伐虢,顺便把他也给吞了,所以绝不会允许辽国的军队进入夏土。

  那么此时辽国和宋国接壤的地区有哪些呢?

  一个是河北,一个是山西。

  山西雁门关以北,目前都是辽国人的地盘,双方于雁门关、河曲县等地对峙。

  辽国的兵马在朔州,宋国的兵马则在代州以及岚州一带。

  双方基本上以吕梁山和恒山为界。

  辽国几乎从未从山西进攻过大宋,除了这里西为吕梁山,中间被恒山山脉阻隔,东是太行山,不利于骑兵进攻以外。

  最重要的是火山军、保德军、苛岚军、宁化军、晋宁军、平定军等数个军镇,十多万部队。

  在辽国骑兵很难突破重重山脉的情况下,宋军又有那么多军队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阻击,自然无法对山西造成什么威胁。

  所以辽国每次都只能从河北进军,那里地形平坦,更适合骑兵驰骋。

  但如果把西夏灭掉就不一样了。

  辽国的骑兵就能够从夏州草原进攻黄土高坡,黄土高坡虽然也有山,但都是那种小丘陵,拦不住骑兵的进攻。

  到时候宋国灭掉西夏,就会迎来鼎盛末期的辽国进攻。

  哪怕此时的辽国已经不如辽圣宗时期那么强大,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在辽兴宗手里,压制一下大宋还是没什么问题。

  因此为了防止大宋在需要先缓解内部矛盾的情况下,受到辽国的巨大压力,还是先留着西夏,让辽国无法从西北面和东北面两边同时进攻大宋为好。

  这也符合赵骏最初的战略。

  既先把西夏打残,让西夏没有能力威胁大宋西北边境,随后全力抵挡住辽国进攻,把辽国击退。

  等边境安稳之后,赵骏和范仲淹就能从容进行内部改革,缓解社会矛盾,提高大宋国力,再开始整顿兵马,先灭了西夏,再全力对付辽国,将这个压制了宋朝一百多年的庞大帝国击垮。

  听到范仲淹的话,赵骏微微点头道:“这样最好,还是那句话,我们务必要寻求主动。只被动挨打的话,终究是没有尽头,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改变被动的局势。”

  “我已经在边境派了愿意归顺的党项人,在绘制夏州舆图,调查元昊的兵力布置情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下半年,我会派人主动进攻。”

  范仲淹笑道:“狄青果然是个好苗子,栲栳城一战,他追了李元昊一百多里,亲手杀敌数十人,还斩杀了敌将数人,战后他却觉得很不满意,要求军中铁匠给他打造一副青铜面具。”

  “青铜面具,为啥?”

  赵骏下意识问了一句,但随后就后悔了,因为他忽然想起来,狄青有要戴面具的理由。

  果然。

  就听到范仲淹说道:“狄青在战场上由于相貌俊秀,导致威严不足。他带着十余人攻破敌人数百人军阵,对方不仅不投降,还胆敢还击,让他很是恼怒。他说只有戴上面具,才能彰显威仪。”

  “那他确实该戴,我刚才才想起来,本来历史上他就戴过那东西,他长得太白了,相貌俊秀到已经快严重威胁到我美男子的地位。”

  赵骏开了个玩笑道。

  “你这厮真不要脸,你长得比狄青差远了,比官家也不如,最多就是比我这个糟老头强些。”

  范仲淹翻起了白眼。

  “哈哈哈哈哈。”

  两个人对视一眼,都大笑了起来。

  今年下半年,宋军就要史无前例地首次出塞,进攻西夏。

  攻守易形了!

  其实我蛮想把后面的写完,就是赵祯发现了小秘密,这里其实也是中期高潮开始,有搞笑,有意料之外,还有主角即将推动改革。但奈何从下午开始头又晕了,乏力,不知道什么情况,反正思路很差。

  我最近甚至又偷摸写了点新书开头,就一章,开头写得很好很有吸引力。但我发现写完开头后没多久就沦为平庸了,一是我写开头,往往都花了很久时间打磨,上架之后,每天要写8000字以上,实在是没那么多时间修缮打理,连错别字都特别多。二是这种长篇小说,确实很难把握后面剧情,即便写了大纲,但谁又能完全按照大纲写呢?

  只能说还是笔力不足,希望自己也能成长起来,但好消息是一本比一本强,成绩也一本比一本好。

  不过大家放心,有始有终,新书那边只是有点想法,主要还是尽力写好现在这本,今天晚上情况稍微好点,明天就是大家爱看的情节了。

  (本章完)

219.第216章 人与自然?让我康康

  219.

  2023-12-11

  赵骏在延安府其实也没待多久。

  治理上,范仲淹和庞籍都做得相当可以,他也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

  军事上,一战大败李元昊,打得对方喊爸爸。

  经济上,虽然取消了与西夏的互市,但与青塘角厮罗那边却关系亲密,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并且在与西夏的对抗当中,角厮罗那边也出了不少力气,领兵一万余人,威胁西夏的西凉府,牵制了一部分李元昊的兵力。

  这也算是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功。

  所以有范仲淹、庞籍、王尧臣、文彦博等人在,陕西路这边还是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地。

  优势在我。

  之后到赵骏顺黄河南下,准备前往山西考察。

  这样再去一趟河北,从山东回汴梁,基本上大宋就跑了一个遍,预计到明年年初,整个过程是三年时间,完成调研大宋上下阶级结构的工作。

  与此同时,李元昊上书请降的信件也送到了汴梁,今日早朝朝议,群臣商议了一下这个情况。

  有很多官员都认为,李元昊既然已经决定投降归顺,那么西北那边的战事就算是平定了,应该减少那边的军费开支,立即把派出去的禁军全都调回来。

  禁军在外有两点让百官担忧,一是现在西北的边军消耗太大了,目前国库倒是还算充盈,没有被西北的战事给掏空。

  但打仗就是花钱,历史上一个宋夏战争打了四五年,把仁宗朝前期的积蓄几乎打光,财政赤字高居不下,汴梁的粮价从最初景祐的两三百文一石,一度打到庆历年间七八百,近千文一石。

  眼下一来赵骏帮赵祯搞了不少钱,二来通过售卖国有资产累积了不少财产,三来还有越来越多存款的交子铺帮忙兜底。即便再打四五年,情况也不会像历史上那么糟糕。

  可不管怎么样,看着每天花钱如流水的国库,百官们还是有些怕。毕竟手中有钱有粮,心里肯定不慌。现在这么多钱粮挥洒出去,自然让他们感到肉疼。

  二是眼下西北军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最早时期,边军就有约三十万众,刨除掉吃空饷,至少也有二十万。后来范仲淹与王德用带了两万人过去,最近两年,又陆陆续续调去了八万,明面上在册的边军就已经四十二万。

  那么多军队在西北,而且又全都归范仲淹一个人统筹调动,哪怕他是个文官,对于兵权集中在一个人手里的恐惧,还是让文官集团们感到不安。

  事实上这三年已经发生了太多让庞大的文官集团感到不安的事情。

  首先是官员权力高度集中。

  政制院成立之后,改革官制,导致原本混乱的官场秩序统一,权力高度集中在政制院,或者说赵骏吕夷简他们几个人手里,比以前的宰相权力大得太多。

  百官们对宰相都敌意很大,更别说现在政制院堪比古之丞相,拥有全国范围的治理权,以及对所有官员的生杀大权。

  所以不少官员对政制院颇有微词,那些御史和谏官没事就向皇帝提出取消政制院制度之类。

  没引起满朝文武反对,还是因为政制院成立之后,又组建了很多新部门,把原来的那些闲散官员给招募进来任职,有了一批新利益集团的支持,才算是能够站稳脚跟。

  其次是军队权力高度集中。

  历史上范仲淹去西北,主政官其实是夏竦,而且夏竦也不是一言堂只手遮天,有范仲淹、韩琦等人从旁钳制,分走了他的权力,让夏竦难以做到独揽大权。

  而现在范仲淹去西北,那真就是土皇帝,不仅有所有军队的直接指挥权,甚至还有地方治理以及任免官员的权力,真正的军政一把手。

  要是再让范仲淹多在西北待两年,把那些上级将领都换成他自己的人,恐怕就妥妥的一地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军阀。

  在这种情况下,百官们自然会想起了前唐时期,那些不听从中央调令,称霸地方的各路藩镇军。

  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百官们相当忌惮。

  朝议的时候,甚至已经有官员以安史之乱为引,暗示赵祯如果不加以节制,立即把范仲淹调回来的话,恐怕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于是接纳李元昊投降的声音迅速压过了别的声音,虽然也有人分析认为,李元昊狼子野心,不可能就这样善罢甘休。

  但大部分官员考虑的从来都不是什么李元昊对大宋有没有威胁这件事,只会考虑权力过度集中,会不会导致安史之乱重演,范仲淹会不会成为另外一个安禄山这件事。

首节 上一节 261/6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一万大雪龙骑硬钢朱棣

下一篇:大秦:让你摸玉玺,你却摸女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