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44节

  这一年年末,历史上李元昊正式进攻大宋,掀起了长达数年的宋夏战争。

  翌日清晨,赵骏再次踏上了南巡之路。

  他在新年开始的第一天,等将士们收拾完行李,站在山梁上,又深深地看了眼那个小山窝,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去。

  如果他能够改变大宋的命运的话,也许未来就不会再出现南宋末年赵氏先祖逃难至此的事情。

  那个时候,这里自然也依旧还是没有人,或许会有别的汉人迁居于此。

  但至少他的祖先,永远都不会过来了。

  这里,便只剩下他的一丝念想和回忆,不会再跟他有其余瓜葛。

  “走吧。”

  回到白沙镇,赵骏租借的船只依旧在码头等着。

  资水缓缓流淌。

  这次没有再继续往北,而是又南下回往邵州。

  船上江大郎还是好奇,见赵骏站在船头,负手而立,依旧看着白沙镇的方向,忍不住问道:“知院。”

  “嗯?”

  “小人有些不明白,知院为什么要特意来这里一趟?”

  “就是来看看,以前这里发生过一些事情。”

  “哦。”

  “好了,让船夫们加快速度,还要南下去广州呢。”

  赵骏并不想跟江大郎解释太多,因为其实也没什么好解释的,就是来看看曾经的故乡而已。

  也就是这一次了。

  将来或许他永远都不会回来,这次也算是断了他的念想。

  江大郎一头雾水地离开。

  船只缓缓驶离港口,赵骏依旧望着远方的山,直到船队拐过一处山崖,远方的山彻底被后面的山挡住,他才叹息一声,回了船舱。

  以前对于大宋,终究是没有太多归属感。即便是他姓赵,大宋皇赵也确实是他先祖,可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在赵骏的认知里,那魂牵梦绕的小山村,才是生他养他二十多年的故乡,即便是后来远走北上,去了赴京求学,他依旧忘不掉山村里的一切。

  但如今看了这一眼之后,就算是正式与曾经的自己道个别。

  因为不管怎么样,这里连他先祖都不存在,便彻底没了任何他的痕迹。

  所以他来过,却无法属于这里,那还不如断得干脆一点。

  未来。

  便全心全意投入大宋的事业。

  祖上的命运彻底改变。

  这故里,就成为过去,只留于梦乡吧。

  .

  .

  宝元元年二月,赵骏南下到广州,视察了番禺港口,见识到了很多外国船只密密麻麻停在码头的盛景。

  这情况其实放在后世任何一个华夏对外贸易码头,都只能算是不值一提的小场面。

  可是在千年前的大宋,不管同时期的任何一个帝国,都从未有过如此多的外国船只蜂拥而来,只为带走这个国家的茶叶、瓷器、丝绸、香料等特产。

  赵骏问过了地方官吏,询问他们是否有过与东南亚国家的接触,有没有主动派遣船只去调查一下他们那边的情况。

  结果得到的答复居然是“蕞尔小邦,无需遣使。”“只有国外朝见大宋的份,还从未有大宋遣使者去其它国家的份辽国除外。”

  听到这类傲慢的话,赵骏无语。

  要不是调查得知,说出这句话的广南东路转运使范师道为人操守严正,是个难得的清廉官员,他真想敲着对方的脑袋问他,以大宋这武力,凭什么如此倨傲自上。

  最后赵骏吩咐他,今年必须组建船队,下南洋四处考察。

  另外就是南洋粮食产量丰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希望他能够想办法从东南亚进口粮食,以缓解国内粮食压力。

  其实宋朝粮食也不是没进口,比如北方和吐蕃、西夏、辽国互市,就经常购买对方的牛羊等牲畜。并且宋真宗时期,由于南方受灾,就从越朝进口过粮食救济灾民。

  占城稻也是那个时候传入华夏。

  只不过进口粮食实在是太麻烦,成本非常高。从广州通过灵渠运到湖南,再从湖南走湘江进入长江,最后再走运河送到汴梁去,估计都大半年过去了。

  所以除了南方出现灾祸,从北方运粮过来不便,这才从南洋进口粮食近距离解决问题以外,宋朝并不对外进口商品。

  这一点也是为什么自唐宋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如此发达,基本上都是贸易顺差,大量白银流入,却很少有华夏政权从外面进口商品,出现贸易逆差的情况。

  清朝鸦片战争打响,就是因为英国即便工业化了,居然都没有竞争过清朝本土制造业,一个工业国对农业国贸易,居然还是逆差。

  英国需要大量进口清朝的瓷器、茶叶和丝绸,他们的羊毛、呢绒完全卖不进来。

  那所谓的日不落帝国恼羞成怒之下,才用洋枪大炮,通过输出鸦片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属实是卑劣下作。

  现在赵骏让广东路进口南洋粮食,本意就在于虽然进口成本昂贵,可他知道今年就要开战,粮价会大涨,到时候即便成本高昂,也比不过国内暴涨的粮价。

  因此到时候是可以利用进口粮食进行粮价平抑,至少也要比突然通货膨胀要强得多。

  除了巡视了广东的港口情况以外,赵骏还去看了棉花种植情况。

  去年政制院就已经下令让广州这边大量种植棉花,如今谈不上全面推广,但地方各县都有政治任务,棉花也算是在大宋开始生根发芽。

  只是从视察的情况来看,这身毒棉花产量还是不如后世新疆棉花,毕竟新疆棉花都是优良培育,产量质量自然很好。

  而古代棉花没有经过科学培育,产量是后世的一半就算不错了,肯定做不到像后世那样优良。

  赵骏认真在广州待了两个多月,期间也处理过一些案子,有些是被流放岭南的人喊冤,有些是地方官吏出了问题,还有些则是外国人与汉人之间的争执。

  他把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也把对广州地方的治理和安排写了报告送回朝廷,直到宝元元年三月,他才离开广州,前往广西。

  到了六月份,他又回到湖南,继续踏上他的巡视之旅。

  而在这个时候,西北的战事也愈演愈烈,一次特殊的意外情况,让双方剑拔弩张,隐隐有了大战开始的前兆。

  我自己也知道这两章稍微水一点,主要还是主角心境的变化,让他对大宋更有归属感,之后基本上就是全新开始,主角巡视结束,宋夏战争打响,然后就是全面推动改革了,算是全书高潮,敬请期待。

  (本章完)

205.第202章 宋夏战争,元昊来袭

  205.

  2023-12-03

  宋宝元元年七月,贺兰山,烈烈西风当中,旷野辽阔。

  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

  成群结队的马匹排列出整齐的阵势,诸多党项豪酋云集,马背上的党项士兵一眼望不到尽头。

  台上李元昊看着下方,高举手中的弯刀,慷慨激扬地诉说着称帝的事宜。

  台下一人面色沉重,脸上没有一丝为李元昊感到喜悦。

  因为除了他以外,几乎所有的党项酋长豪帅,竟然都纷纷支持,如同一群没有脑子的莽夫,展现出了狂热的追随。

  可是谁又能知道,如今西夏的经济全靠大宋支撑,一旦宋夏交恶,断绝互市的话,那大夏的经济情况就会瞬间一落千丈,从而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

  所以作为人群当中唯一的明白人,山遇惟亮希望能够阻止李元昊称帝之事。

  但显然这很困难。

  李元昊见到下面军心可用,大为欣喜,当即许诺称帝之后,就会封赏诸多酋长豪帅,并且南下寇略大宋,从他们那里抢粮、抢钱、抢女人,犒赏三军。

  在这样的许诺下,下面的诸多豪帅们就更加狂热,纷纷欢呼雀跃,为他们未来的皇帝呼喝起来,也让山遇惟亮的心沉到了谷底。

  见眼前这般情况,他终于忍不住,上台单膝跪在李元昊面前,苦口婆心劝道:“大王,不可啊。若是大王称帝,与宋交恶,断绝互市,大夏必定陷入困顿,不能这样啊。”

  其实聪明人应该都知道现在不能劝,现在上去就是打李元昊的脸。就算想劝,也应该事后再说。

  然而山遇惟亮却是迫不得已,因为事后再劝,几乎不可能成功。

  李元昊已经当着那么多人面要称帝,即便他去劝成了,对方也会去想,前一天召集大家要称帝,后一天就又不称帝了,这么出尔反尔,是对他威信的挑战。

  所以事后劝绝不能成事,只会让李元昊赶鸭子上架继续称帝事宜,到时候宋夏交恶,受伤的还是他们西夏。

  现在上台的话,陈述利害,至少当着众人面,还有挽回余地。

  只是让山遇惟亮还是低估了李元昊称帝的决心,面对他的劝说,李元昊大怒道:“他们不来互市,那我们就逼着他们互市,我们就南下用刀兵去杀,去抢。大宋懦弱,我们夏人勇猛,还畏惧他们不成?”

  “大王.”

  “好了,我意已决,无须再言。”

  李元昊拂袖下台离去。

  山遇惟亮面色愁苦,扭过头看了眼下方轻蔑地看向他的诸多豪帅,只能苦涩地下了台离开。

  贺兰山便是在兴庆府西面城外,李元昊举行会盟,党项豪酋们都带着人马,辽阔草原上,到处都是帐篷,会盟结束,便是歌舞饮宴。

  宴会上山遇惟亮愁眉苦脸,到了一半就离开会场回了自己的帐篷,他的弟弟山遇惟序见兄长苦闷,便过来陪他。

  两兄弟聊了一会儿,山遇惟亮将他的担忧全都告诉了弟弟,山遇惟序虽然知道兄长说的是对的,可也没什么办法,只好宽慰了几句,又叫来了他别的一些豪酋朋友,私下组了小宴会。

  像这样小宴会自然免不了发发牢骚,结果牢骚没多久就传入李元昊的耳朵里。

  两日后,李元昊就叫了山遇惟序,告诉他,让他揭发山遇惟亮谋反,否则就让山遇一族族灭。

  在这个节骨眼上,李元昊还是没敢直接杀山遇惟亮。因为山遇惟亮是他堂叔父,并且还是西夏初期的重臣,担任西夏左厢监军,曾经辅佐过他父亲。

  可以说山遇惟亮的地位和威望还是很高,如果毫无理由地诛杀,不仅会让西夏各部落离心离德,还可能会让山遇部落反叛,造成内部动荡。

  所以让山遇惟序诬告山遇惟亮谋反就是最好的办法,这样一来李元昊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山遇惟亮给铲除掉,解决这个后顾之忧。

  但显然山遇惟序经过短暂的挣扎之后,在部落与兄长之间,还是选择了后者,悄悄派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山遇惟亮。

  山遇惟亮得知这个事情非常吃惊,他万万没想到李元昊已经如此丧心病狂,连他这个叔父,还是辅佐他父亲多年,忠心耿耿的老臣都要处死。

  被迫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妻子儿女全家总计二十三口人,秘密潜逃出了兴庆府,向着大宋方向逃去。

  此刻鄜延路治所延州,新上任的延州知州郭劝拿着手里的这份书信皱起眉头,山遇惟亮在逃跑之后,拖家带口,行动没这么快,就只好让亲卫先骑快马到宋夏边境,把书信交过来,希望宋军过来接应。

首节 上一节 244/6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一万大雪龙骑硬钢朱棣

下一篇:大秦:让你摸玉玺,你却摸女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