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483节

“李道宗将军和程咬金将军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随同二百亲卫已经赶往城外的运输船只,会从渭河进入黄河,然后顺着运河进入长江,直奔大唐的上海县。”

“在那里,大唐的海军舰队已经在等待了,你们二位现在就可以带领着你们的团队前往城外了。”李恪很干脆的开口道。

二个使臣人都傻了,今天?不是,他们才刚刚进入长安城啊,这就要走了吗?

“怎么?有问题吗?”李恪看着他们问道。

“没有。”二位使臣就算是有问题也不可能说出来,就他们自己而言,肯定是多少有些叫苦的,毕竟沿途舟车劳顿,一路过来。

结果来了长安之后,连个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上午进入长安城,结果下午就要登上返回新罗和百济的船只?

大唐的反应就如此迅速吗??

还是说大唐已经强大到随时都可以抽调如此之多的军队了呢?但不论结果是哪一个,这都不是他们所能想的问题。

实际上,结论如何根本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下午的时候,新罗和百济使臣踏上了李道宗和程咬金的舰船。

实际上如果不是为了等他们,李道宗和程咬金估计这会儿都能够登上大海了。

在二人离开长安城的时候,霍刚则是带着情报部最新的情报,李恪想了想,还是召集了人员召开了第二次的军部会议。

不过这一次的成员没有那么多,李世民、李恪、李孝恭、李靖、侯君集、霍刚以及房玄龄、魏征和长孙无忌三人。

“大家看一看手里面的情报。”李恪让霍刚先将情报给所有人分发了下去,然后才继续道:“这份情报是我们的情报人员从高句丽国内发回来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渊盖苏文跟高建武之间的矛盾几乎已经不可调和了,或者说渊盖苏文和高句丽的许多世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了。”

第1113章 还是老爹的格局大

说到这里,李恪敲了敲桌子,等大家目光集中过来之后,继续道。

“而这部分世家又大多数是支持高建武的,或者说他们为了对付渊盖苏文就不得不支持高建武。”

“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渊盖苏文和高建武之间的冲突发生又几乎不可能,因为高建武很清楚一点,那就是高句丽国内能过打仗的将军,或者说统帅,也就是渊盖苏文一个人。”

“所以在我们动手之后,渊盖苏文不用想就会得到高建武的全力支持。”

“而根据情报人员传递回来的情报,渊盖苏文原本的计划是根据他们和百济之间的联盟,先打着帮助百济作战的方案,直接派遣军队进入百济,然后找准机会一举拿下百济,接着再进攻新罗。”

“如果不是渊盖苏文在高句丽国内的敌人不少,恐怕百济现在已经没了。”

“从这些方面,大家就能够看的出来,渊盖苏文这个人其实非常有军事头脑的。”李恪将大概的情报说了一下。

“对于这个情报,大家有没有什么补充的,如果有的话,这个时候提出来,然后交给李道宗将军以及李世绩将军。”李恪开口道。

众人都纷纷看着手里面的情报,当他们看完之后,所有人的表情都多少有一些怪异。

他们不是因为其他的,而是因为这个情报的精准性,在这份情报里面,很多消息用的并不是似乎,大概,可能等词汇,而是直接用的非常精准的词汇。

也就是说这些事情是情报人员已经探明的。

这可就太让人意外了,这样的情报能够弄到,这意味着这些情报人员在高句丽的身份地位可是一点都不低。

或者说,他们甚至有可能就是高句丽的官员。

“其实这份情报很重要,让我们对渊盖苏文的实力和他所处的身份地位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将来面对高句丽全面作战的时候,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不过它又可以说不是很重要,至少目前来说,对我们的执行方案,其实影响不大。”李孝恭先开口了。

众人也都纷纷点头表示确实是如此。

“不过相较于这个,我比较好奇的是,霍尚书,这些情报人员的身份,以及我们的人员到底是怎么潜入进去的。”李孝恭有些好奇的开口道。

“抱歉,李将军,情报人员很多身份都是单线联系,我不能随便泄露他们的身份,当然如果陛下下旨的话,这些资料可以向大家公开。否则的话,有些身份不能泄露,因为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命安全。”霍刚微微摇摇头道。

情报工作有时候就是如此,别看这个会议的级别非常高,但这个会议可以给情报部下达任务,甚至可以给情报部指定任务,让他们达到某个目的。

但具体到行动人员的身份,确实不太适合告诉他们。

“是我欠考虑了,我们确实是不需要知道,像是这样为大唐做出贡献的身份,越少人知道越好。”李孝恭没等李世民这边开口就抢先说话了。

如果李世民开口了,肯定是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告诉他,多少也是要为难一下。

他自己开口的话,那陛下自然是不用为难了。

“情报部的工作确实是越少人知道越好,有些东西可以直接询问情报部,但是具体到行动人员,无关人员就不要过多的询问了。”李世民点点头道。

“现在看来,这个渊盖苏文恐怕是我们最大的障碍,有没有一种可能,提前将他给干掉?”李世民想了想问到。

“李恪,之前军部下面所训练的那个特种部队,不就是干这个事情的吗?”

李世民的问话让李恪表情有些古怪,爹你倒是想了一个好办法,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你不是输的概率更大了嘛?

看起来自己老爹的格局还是大啊,在关系到国家大事的时候,这些小事情自然就放到了脑后。

“可以是可以,但这样的结果,其实未必是好事。”李恪想了想开口道。

“殿下是考虑到大唐拿下高句丽之后,那些家族不好处理?所以先让渊盖苏文替我们处理一波?”房玄龄若有所思的问到。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渊盖苏文虽然强势,但是这种强势可未必是坏事,他先将高句丽国内给搞坏了,等我们来的时候,在渊盖苏文和大唐之间,有人就有可能选择大唐了。”

“这对我们来说,拿下高句丽的难度可未必比消灭渊盖苏文更难。”

“其实他虽然懂军事,我不懂,但在军事上,有时候军队的实力可以碾压一切战术。”李恪笑着开口道。

“这方面我们倒是相信。”众人都若有所思,主要是大唐的某些技术进步让他们看到了这个结果。

李恪也没有详细的解释更多,虽然他们已经尽可能的去想象装备的差距了,但他们肯定不如李恪更加清楚的。

同样的火器时代都有绝对的技术碾压,更何况对方还不是火器时代,哪怕现在的大唐也不是。

“反正该如何处理,你们军部决定,这件事我只不过就是提个意见,渊盖苏文死不死都影响不了我们。”李世民点点头。

说实话,李世民的话倒是让李恪琢磨了一下,这事可真的未必,如果他要是派遣特种部队进入高句丽境内,干掉渊盖苏文的话,拿下高句丽的局面会简单许多。

因为渊盖苏文的手下……有一部分人的心早已经身在渊营心在李,如果直接将这部分利用起来的话……

额……李恪突然觉得,自己或许拿下整个高句丽都用不了半年?

他之所以没想到这个,是因为李恪上辈子又不是军人,他知道特种部队,他也有特种部队训练手册,但他对怎么用,或者说如何优先使用就没有经验了。

大脑里面没那个概念,自然没有第一时间想起来。

反倒是李世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种部队的用法,这就是军事战略眼光的差距了。

特种部队不就是这么用的吗?

第1114章 考试成绩

李恪跟这些将领,将军出身的军人们差别也就在这里了,他的思维不是一个军人的思维,而这些人早已经将军人的思维融入到了骨子里面。

不过这些话李恪自然不会在这里说出来,反正对他来说,渊盖苏文死了和活着的差别其实并不大。

“我觉得军部最近不是闲着也是闲着吗?殿下弄出来的沙盘其实挺有意思的,大家可以利用这个沙盘进行一番推演,或者相互之间进行一番较量。”旁边的李靖突然开口问道。

“可以,我没意见,大家进行一番切磋也是好事。”李孝恭也是跟着开口道。

于是军部的情报分析紧急会议又变成了切磋商讨会议,对于这个,李恪倒是也无所谓,大家都有信心,李恪自然也不会没信心。

这次情报分析会议结束之后,高句丽的事情暂时就告一段落,而李恪的主要注意力也放到了考试身上。

长安城的试卷已经更改完了,同时长安城附近参与考试的学生数字也统计了出来。

总计三万三千六百二十七人,其中完全出身自普通百姓人家的学生为4356人,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李恪的想象。

至少在长安城这里比李恪想象当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看起来得到过李恪实惠,知道工人以及各种有文化知识工人好处的首都圈百姓,果然还是开明的。

三万三千多人,抛开最普通的百姓人家,剩下的有不少都是商贾等出身了,这里的商贾可就不仅仅是指类似于白岭那样的商人了。

而是指许多能做的起小买卖的商贾也算入其中,这些人的收入其实并不算低。

当然跟那些大商人没的比,但是比普通百姓肯定是收入要高不少,而他们也算是第一批接触新兴事物的长安人,所以他们的孩子加入进来也是情有可原。

而这三万多人当中,占比最大的是门阀世家的人,这些人就差不多有接近一万二千人。

当然,这些门阀世家也不全是大的门阀世家,寒门子弟也是不少,另外就是一些宗室子弟等等都是加入了进来。

而且还有一些从外面跑过来长安考试的,也不知道他们在图什么。

李恪倒是无所谓,光是长安一地就超过三万的学生,说实话,这让李恪心情很是不错,当然这也是因为新式学校的缘故,让学生的年龄相差比较大。

长安就有三万人,全大唐三千万人口,哪怕考生最后只有十几万,李恪都已经赢了。

因为从来没有哪一次科举考试的能够有如此之多的考生参与。

长安城判卷的工作并不容易,判卷的大部分人都是出自悦来商行,因此他们才知道李恪要考的是什么样的人。

另外他们要根据不同的答案,将这些人分出一个不同的级别来,再将人群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和答案进行区分。

同样一道题,一套试卷一个出身自门阀世家的子弟和一个出身自平民百姓的子弟都答了出来,两者的成绩也差不多的话,那后者的潜力显然要比前者大得多。

虽然简单的用成绩区分似乎有些武断,但在双方学习时间,起步途径等各个条件对比之下,后者还能达到这样的成就,这显然他本身足够的聪明才行。

不过李恪看了考试成绩,他所预想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四千多名出生自百姓家里的考生,排名也是最后的四千多名。

没有任何意外,显然,在这个时代,这种学习全新的知识,百姓家的孩子很多都是从头开始识字学习,双方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而且李恪大概看了一下列举出来的数字,出身自顶尖门阀世家的一些子弟,成绩几乎都是名列前茅。

精英教育的差别很多时候,除非是真正的天才,不然仅仅是多一些的聪明才智都不够弥补的。

但不得不说的是,当基数大了之后,优秀人才也是有许多的,不说门阀世家的这些考生,就单单出身自商贾世家,原本没有机会参加科举的这些考生。

他们这些人里面就出现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人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商贾世家天生接触的人比较多,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

这些考生里面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人,并且他们在某些方面也确实都有突出的成就和爱好。

三万多的考生,根据最后给出的统计数据,大概经过培养后,可堪一用的人才至少占据了接近八成的数量。

而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这个比例却只有一成不到,也就是说四千多名普通百姓家的考生,大概只有四百多人有培养的价值。

剩下的都是普通人。

这个数字远比想象当中的残酷,李恪突然就能明白后世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都愿意将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里面去了。

除非那种特别突出的智商优秀人才,否则的话,抛开人品本身不谈,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确实是在各个方面都要比普通人家的更加优秀。

哪怕大家的智商什么的其实都一样。

“殿下,这个数字按照实际比例录取吗?”前来汇报的是教育部的孔颖达。

孔颖达这个人在历史上留下的资料不多,但作为孔子的后人,孔颖达本应更加的偏向于儒学才对。

但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目前担任教育部尚书的孔颖达对于新式学校并没有太大的抵触,而且很多事情也都是按照李恪的要求来进行的。

“其他的按照实际比例发放录取通知书,而普通百姓这边,将实际录取比例提升到七成吧。”李恪想了想,然后给出了一个答案。

“不过这个七成要经过仔细挑选,每个有考生参加的村庄,乡镇都必须要有一个人入选。”

首节 上一节 483/5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大唐普及精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