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104节

……

陈哲民:“台湾独立万岁!”

林纯章:“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

“砰!”“砰!”“砰!”“砰!”“砰!”

被五花大绑的陈哲民、林纯章身体一僵,然后直挺挺向前倒,然后骨碌、骨碌滚入身前的土坑中。在台北郊外,深夜的荒郊野岭中,这两人就此升天。

国军的宪兵见这两人不再挣扎,打着手电过来检验,证明这两人已经没气儿了,手电向后晃了一圈,黑暗中上来四个扛铁锹的人,就地把这两名台独骨干埋在坑里。

此时,距离陈哲民、林纯章两人在台北降落,只有9天。

第二十一章,苏联要我们搞点事情怎么办

5、60年代的台独运动主基地都在日本或香港,主要活动区域也是在境外,主要原因就是台湾岛内的台独分子很难存活,一冒头就杀。

像这次廖文毅派出去的陈哲民、林纯章两人,他们奉命与台北市的“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联络站联系,但这个联络站早就被拿下,对外伪装成还在继续工作的样子,陈哲民、林纯章去就是自投罗网,走进屋子就被抓了。

在日本的“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不是现在唯一的台独组织。除此之外还有1948年在香港成立的“台湾再解放联盟”,以及1960年王育德刚刚在东京成立的“台湾青年社”。

在1945年以前,“台独”算是进步力量。1928年,林木顺、翁泽生、林日高等人在澎湃的帮助下建立了台湾共产党,明确主张从日本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台湾,建立台湾共和国。不过在日本的高压政策之下,台湾共产党基本没什么作为。另一个台湾独立组织,郑鉴洲等人在广州所成立的“台湾民主党”,甚至就没在台湾岛内展开过活动。

常凯申时期的台独性质开始变得复杂化。一方面这些人起来造反就是被常凯申压迫得受不了了,但另一方面,这些人又不想转投共产主义。既不想和大陆一起,又不想跟常凯申一起过,这不就闹独立了吗。

这种复杂化甚至都体现在了大陆这边的态度上。比如历史书上对228暴动的定性,就体现了我方对台湾历次“事件”的纠结。

228事件是催生上文所说的台湾再解放联盟、台湾民主独立党(“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的直接原因。

在1960年上半年中美的官方接触中,美国一方对中国提出的三条底线表示“基本赞同”,但是,在“如果台湾宣布独立,就激活武力统一手段”这一条,美国又表示出态度暧昧。

中方认为在香港和日本活动的台湾独立势力既不是常凯申的盟友,也不是我方的盟友,说白了就是共同的敌人。美国认为台湾人自己的政治主张应该包容,即便是常凯申,美国也不认为常凯申现在在台湾搞的白色恐怖是正当的,不认为常凯申对台独分子见一个杀一个是正当的。

中方对美方的叽叽歪歪反应冷淡,第二天跳过了此话题。

这是因为在头一天的会谈之后,中方谈判代表请示了中央,中央明确回复了谈判小组。

就这么大点事。信不信“第三次国共合作”首先从反台独开始?

……

在艾森豪威尔任期的最后半年,美国的外交形势似乎完全在按照他的意愿在发展:

在东亚缓和,在欧洲紧张。

东亚缓和可以抽出美国宝贵的驻军,把这些驻军和军费挪到欧洲去。现在美国驻日的军队可不是个空架子,而是满满当当的三个陆军师和一个海军陆战师,再加上第七舰队和第五航空队,总人数13.6万人。

1960年的美军一共就20个师。除此之外美军在韩国有1万6千人,在台湾有大几千人,在菲律宾有大型海空基地和后勤基地。

在欧洲紧张——是真的紧张了,赫鲁晓夫都暴怒了。

2月份法国进行了核试验之后,赫鲁晓夫先是愤怒,但愤怒不能解决问题,因此赫鲁晓夫开始走“四部曲”的流程,先是愤怒,然后抗议,再然后冷静下来慢慢接受现实。

到1960年4月底,赫鲁晓夫答应参加5月份在巴黎举行的美、苏、英、法四国首脑会议,这次会议的主旨是承认法国拥有核武器这一事实,让大家不要冲动,稍微缓一缓。

1960年5月14日,四国首脑会议召开前一个星期,一架U-2高空侦察机从土耳其起飞,在23000米高度慢悠悠向苏联飞去。它的任务是侦察苏联位在帕米尔高原的塞米巴拉金斯克(STS)核试验场、部署有Tu-95战略轰炸机的多隆空军基地、苏联防空军下辖的多隆地对空导弹试验场,以及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这不是U-2第一次进入苏联侦察,不过U-2对苏联的侦察频率不太高,都是偷偷摸摸、一两个月飞一次。苏联现在还没有击落U-2的手段,但苏联的雷达可能发现在高空飞行的U-2,引起外交方面的麻烦。不能每次苏联发现U-2都说这是迷航的气象观察飞机吧。

而且,美国空军高层认为苏联没有办法击落23000~25000米高度飞行的U-2,这也有点托大了。空军情报局/CIA都传递了很多份情报,显示苏联早就开始研制能在20000米高度以上飞行的截击机,现在搞不好已经服役;苏联的防空导弹打得非常高,绝不是以前估计的20000米升限,而是25000米。

但基层情报机构提供的信息,高层不一定会听。

这架U-2在进入苏联国土250公里之后,苏联的对空警戒雷达捕捉到了U-2的信号。

3月份U-2进入过一次苏联,那时候苏联的对空警戒雷达就发现了它,只是没有进行拦截——苏联有S75(萨姆-2)防空导弹,不但苏联有,中国也仿制了,可S75虽然最大升限是25000米,但导弹要很艰难才能爬升到25000米的高度,站位稍微不好,U-2就不在S75导弹营的射界之内了。

3月份的U-2就是这样安然返回的。5月份的这架U-2运气不好——直向一个S75导弹营飞去,航迹基本就是从正上方经过导弹营的头顶。

既然这么巧,那苏联导弹营就不客气了。

U-2的飞行员格伦·唐纳威先是雷达告警器显示有地面警戒雷达在扫他,接着后半球有一架苏-9截击机在努力追赶、爬高。爬到19000米苏-9放弃,返航。

唐纳威松了一口气,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20分钟之后,雷达告警器显示有连续波在照射他的飞机,疑似已被锁定。防空导弹?

当然是防空导弹。不是一枚,也不是两枚,苏联一口气发射了14枚S75导弹,一个导弹营的导弹全部发射上天,就为了打他!

当天晚上,美军基地没有等到这架U-2返航,飞行员下落不明。

三天之后,看苏联语焉不详的样子,美国赶紧声明是有一架气象观测机“误入”苏联领土,飞机是和平目的,飞行员也是民间飞行员,希望苏联不要击落这架民用目的的飞机。

然后苏联“刷”地向全世界展示了被俘的飞行员的画面,包括唐纳威本人的证件——他是美国空军上尉,不是什么民间飞行员。

U-2击坠事件让美苏之间的对抗骤然升温。赫鲁晓夫还是飞到了巴黎参加四国首脑会议,但在会议上他不断斥责美国对苏联进行侦察,挑起新一轮争端。不仅如此,在和艾森豪威尔面对面会谈时,赫鲁晓夫还拍着桌子要求艾森豪威尔对此事道歉。

人家是二战时的五星上将,你那时候还是个州书记呢。气场强大的艾森豪威尔对赫鲁晓夫拍桌子的举动毫无反应,拒绝了赫鲁晓夫的道歉要求,气得赫鲁晓夫提前离开会场返回国内。

回国之后赫鲁晓夫马上让这个被俘的飞行员上法庭受审,判入狱3年及苦役7年。格伦·唐纳威开始了在西伯利亚种土豆的艰苦生活,直到一年零九个月后,一个克格勃上校鲁道夫·阿贝尔在美国纽约因间谍罪被捕,格伦·唐纳威这才被交换回国,一在美国落地就喜提国防部服役奖章、情报之星奖章、银星勋章、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和战俘勋章。

……

“赫鲁晓夫向我们发了一封电报,是以苏共中央主席团的名义发给中央书记处的。”

在会议室,总理手拿一份电报。这封电报很长,一页纸居然写不下,正文延伸到了第二页。

刘委员长浏览了一遍电报:“这写的什么鬼呀。”

几个人传看了一遍电报,写得还真是“潦草”,不是说字迹,而是说逻辑,有点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刘委员长看完电报就很肯定地说,这绝对不是苏工中央主席团集体审阅过的电报,而是赫鲁晓夫一个人起草的。

要不,还是请苏联驻华大使过来亲口说说?

苏联驻华大使斯捷潘·契尔沃年科果然说得更有条理一些。事情是这样的:

赫鲁晓夫被U-2事件和四国首脑会议气到了(主要是后者,他认为在四国首脑会议中自己受到了轻视),认为苏联提出的缓和政策并没有换来美国及北约的信任,他们仍然无孔不入、想尽一切办法地欺负苏联。美国不可信,北约不可信。

之前社会主义阵营对美国的缓和政策过于软弱了,从现在开始,应该对美国强硬起来。苏联将会在欧洲增强军事力量,增强政治手段以与北约的侵略抗衡,在东方战线,作为对苏联的策应,希望中国同志也采取一些更强硬的措施。

听完契尔沃年科的解释,中央书记处沉默了。这,有点尴尬啊。

第二份公文包显示的未来景象要如何改变?中央书记处集体讨论的结果是,首先要让中国更快地变强,这是未来10年内中央的主要工作。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做一些其他的积极主动的事情。

要让中国更强,与美国的关系缓和下来是十分必要的,打开和全世界交流的窗口,迅速发展工业,实现城市化,拉平城乡差别和东西部差别。同时,由于第二个公文包里内含的科技、工业、经济情报十分丰富,这就让打开窗口之后的中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如果外部环境又倒退到剑拔弩张的状态,那一切就无从谈起。

但现在赫鲁晓夫的电报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别忘了,1950年2月,我们和苏联签署的可是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同盟!

既然现在是同盟状态,那东西两个方向必须做出一些策应。

刘副主席:“我们是该做一些动作,我不是说我们要‘敷衍’啊,但是,这些动作应该是既有国际的影响力,同时,又不会从本质上导致中美重新进入军事对抗的动作。”

朱总司令:“现在海峡两岸,国民党的军队又重新收缩回去了。空军121空战之后嚷嚷着要扳回一局,可121之后,国民党的飞机又不出来了,只在台湾海峡里飞,不到福建上空飞行。我们的飞机深入到台湾海峡中央去歼灭他们的飞机,现在的情报体系还没有建设好。海军方面我了解到的情况也差不多,现在国民党的军舰活动范围不超出台湾海峡,在广州外海、上海外海,已经一两年没有看见国军军舰了。”

总司令想的是,苏联说要搞点事,我们就把常凯申揍一顿,也算有个交待。但常凯申龟起来了,这可不好。

总理:“或许,我们不应该把目光只限于海峡两岸?”

总司令:“恩来,你是说,我们直接与美国发生对抗?”

总理还是笑着摇了摇头。

第二十二章,重返南威岛

北纬8度38′30″,东经111度55′55″。

这里是南海南沙群岛海域。

1960年6月,今年的第三号台风刚刚掠过南海,这片海域处于台风的边缘区域,现在海面的风浪大体上平息下来,但还是有3~4级浪和4级风。

夏夜海洋上空满天星斗,银河像一条玉带横跨天际,星空下的海洋黢黑一片,静谧的海天中又隐隐能听见浪涌的低哮。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广东”号巡洋舰、“东莞”号护卫舰、“江门”号护卫舰、“星海”号运输舰(征用的商船)、“罗宵山”号大型登陆舰、“云雾山”号中型坦克登陆舰,六艘舰船组成的编队正从北向南航行。

编队中的1巡、2护,是现在南海舰队的全部水面战舰主力。

由于台湾隔绝了南北,南海舰队的大舰无法从北方的造船厂造好之后调动到这里,因此,除了鱼雷艇之外,南海舰队的军舰全都要靠“本地解决”。“广东”号是从英国买来的“利物浦”号船壳,“东莞”“江门”号也是从香港买来的船壳,原本是二战时英国的“花”级护卫舰,或者说远洋渔船。

广州造船集团已有军船船坞,正在解决护卫舰建造所需的配套零件的生产问题。如果进展顺利,大概可以在1960年下半年在广州建造高速导弹护卫舰,但那是两三年以后的事了,现在南海舰队能依靠的,就只有这几艘现成的军舰。

编队的目标是南沙南威岛,在未大规模填海之前,以天然面积计算,南威岛是南沙群岛中第四大岛,陆地面积0.15平方公里。

南威岛出现在中国人的版图中很早。宋元时期就有记载,明朝时的中国渔民称南威岛为“鸟仔峙”,19世纪英国航海家詹姆斯·霍尔斯堡“再次”发现了南威岛,将其命名为Storm Island (风暴岛)。现在南威岛这个名字是民国在1946年接收该岛时,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起的。

不过民国只是给南威岛命名并登岛插旗立碑,并没有在南威岛驻军。1949年解放后,是解放军最先向南威岛派驻军的。

当时在广东的叶帅除了下令驻军南威岛,还提议在南威岛驻扎小型舰队,作为援越抗法行动的一部分。后来海军真的开始考虑这个建议,拟在南威岛建立一个鱼雷艇基地,如果建成,这里会形成一个大约200海里半径的海上控制圈,这对当时在南越搞事的法军或者美军都会非常难受,因为海上运输线被人插了个眼。

海军就真的开始建设南威岛了。建设方案得到了苏联的协助,鱼雷艇基地的建设工程也拟定由苏联提供一部分援助。

可南威岛鱼雷艇基地开建不到半年,美国就发现了这个工程的存在,并做出了强烈反应。1956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司令英格索尔向中国发出了相当强硬的声音,他表示绝不容许任何“红色势力”留在南中国海,如果中国执意在南威岛建设鱼雷艇基地,美方将“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消除这一隐患。

在英格索尔的强硬表态下,中国……缩回去了。

南威岛的鱼雷艇基地工程全部停建撤除。1956年底,南威岛上的解放军守岛部队撤编回国。

(这不仅是小说位面,也是现实位面的历史。国家和人其实都一样,在绝对力量差距的时候就只能认怂……)

理论上此时南威岛还在中华民国版图内,国军可以重新进占该岛,可此时国军面临严重的兵力(实际是人力)不足问题,能做的只是派了一艘军舰,到南威岛上岸插青天白日旗。

国军军舰走后,南越军舰来了,此时南越也没有足够的部队在南沙群岛到处驻军,南越军舰舰员上岸,把晴天白日旗丢掉,插上越南共和国的国旗。

1957年到整个六十年代,南威岛就是如此循环往复,直到1973年,趁着局势一片混乱,南越海军陆战队登上南威岛建立军营,随后北越统一南方时该岛的驻军宣布起义易帜,南威岛就被越南事实上占领了。

现在,为了应付美苏局势紧张的问题,对苏联“提高东西对抗强度”的要求做出策应,中国必须也在东方搞点事情,以体现中苏同盟的精神。

在哪里搞事情呢?南沙群岛。在南沙的诸岛礁中,最好搞事情的是南威岛。

……

“我编队已过太平岛,国军军舰和飞机未出现。”

“广东”号巡洋舰上,雷达探测编队四周100公里的空域啥都没有,海面32公里范围内也是啥都没有。编队指挥、南海舰队副司令员来光祖在舰桥听到雷达部门的报告,在海图上再次确认了当前编队的位置,发出命令:“编队航向176,航速不变。”

刚才为了躲开永暑礁的水浅地带,编队稍稍向左转了一下,现在该转回来了。

“我还以为永暑礁是很大的地方呢,原来根本没在海上冒头啊。”

政委手中的手册是英国人测绘的南沙岛礁图,永暑礁那儿初看上去是长宽各几公里的极大的一片区域,但再仔细一看,那个马鞍一样的形状并不是陆地,等高线上写着的数字是“-5”,意思是在水下5米。

来光祖:“这是一个礁盘,平常海况下,它最高的地方离海面都有5米。”

政委:“但这个礁盘真是大。如果我们给这个礁盘填上土,让它露出水面,那可不得了,做个飞机场都绰绰有余。”

来光祖笑了:“老徐啊老徐,你这都可以写科幻小说了,十几平方公里的礁盘,你要把一座山运过来填下海啊。”

……

南威岛,佛晓。

首节 上一节 104/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