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第39节
雨过天晴,乌云陡然散去,太阳毫不吝啬自己的光辉,天地一片明朗。
阳光洒在大地上,大理寺门口空留两只无言的石狮,一个伫立的杨慎。
第55章 废方心曲领
朱厚熜回到乾清宫,思及今日大理寺之事,心中略有感触。
“黄大伴,将朕之前那套笔墨拿来。”
黄锦闻言,朝乾清宫后殿走去,朱厚璁将一张特制的宣纸平铺在紫檀木桌案上。
不多时,黄锦带来了一套绘画工具,毛笔按粗细大小依次排列,都是用上好的玉石制作的笔身。
麦福也将两大盒颜料带了过来,摆放在了紫檀木桌上。
黄花梨做成的大盒子里,井然有序地安放着一个个瓷盒,里面装着的是各种天然矿物颜料。
在朱厚熜的示意下,麦福将小瓷盒依次打开,朱厚聪用清水润润笔,开始作画。
他仅仅三两笔的功夫,大理寺的内堂就跃然纸上。
朱厚熜再一次更换各种颜料,运笔如飞,不多时,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便出现在纸上。
群臣揖手向东,柳红姐弟二人相拥而泣,角落里只看得到张氏兄弟的背影。
麦福不经意地往前一凑,顿时心神就被这幅精妙的画作所吸引,仿佛下一刻画中的人物就会透纸而出。
黄锦却感到十分好奇,当时所有的大臣向着朱厚熜行礼,那纸上应该有朱厚熜的身影,可是眼前的画上,红色占据大半,哪里看得到什么玄衣人。
朱厚聪又拿起一支朱笔,准备在画上题词。
他的目光一扫,却看到了大臣们官服前的白圈,手上的笔也停留了半刻。
这个白圈,就是所谓的“方心曲领。”
朱元璋建元洪武,登基的第二个月,便向全国颁布诏书,要求革除胡俗胡服,希望“复衣冠如唐制,百年胡俗,如中国之旧。”
但对于明朝来说,唐已经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时代了,在具体的实践中,百姓们还是自发将服饰向宋靠拢。
而这方心曲领,便是一个看似仿唐实则像宋的白圈。
但真正隋唐时期的方心曲领,指的却是一块方形的布围在领口处,目的是避免内衣的衣领壅塞。
朱厚熜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不喜,衣服上套一个奇怪的白圈?
随即他让麦福将这幅画收了起来,再次动笔挥毫,重新画了一幅,区别只是官员的衣服上少了这个白圈。
朱厚聪看着新鲜出炉的画作,淡淡点头,提笔写道“为生民立命!”
“黄大伴,派人将这幅画裱起来,以后就挂在乾清宫的左殿吧。”
黄锦抽身向前,双手真气催动,宣纸上还有些湿润的笔迹,立刻就干了下来。
他轻轻拍拍手,两个小长随走进大殿,小心翼翼地将宣纸带了出去。
黄锦也跟在他们二人身后,走出了乾清宫。
朱厚熜今天心里确实有些意外,他修改《大明律》的想法,也并非临时起意,只是今天时机正好,就一次把这件事情做了。
能替弱者发声不易,但能从一人想到天下人,就更是难得。
他感慨一声:“王守仁,不愧是阳明!”
律法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根基之一,自商鞅变法以来,强盛的王朝都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法律。
《大明律》,共三十卷,460条,延续了自唐以来的中国律法制度。
朱元璋曾经说过“仿古为治,法先王之旧”,他希望通过这一部律法,能够让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
朱厚熜朝着一旁的麦福说道:“太祖修订预定律令时,轻其轻罪,重其重罪,麦大伴以为然否?”
麦福赶忙躬身一礼,神色郑重地说道:“太祖爷的法子自然极好,臣资质愚钝,也看不出律令当中的不妥。”
朱厚聪摇摇头,意味深长道:“唐朝之法未必能用于今。”
《大明律》修订时,其核心便是轻罪,刑罚要比唐朝的法律轻,重罪,刑罚要比唐朝的法律还要重。
朱元璋心中所羡慕的是汉唐之盛况,自然方方面面要朝汉唐看齐。
朱厚熜对此不置可否,文明一脉相承,有些东西需要一直继承下去,有些东西却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朱厚熜提笔,又写下一道新的诏令。
“大明,全面废除方心曲领。”
旨意传到文渊阁,几位阁臣的屁股还没坐热,就一下子从椅子上弹起。
“什么?陛下要干什么?这一天天的,又是整哪出?”
蒋冕开始抱怨,自从朱厚熜登基以来,他们的工作量就是以前的三倍还要多,而且处理的事一件比一件棘手。
“哈!就该这么搞,我早就看这鬼东西不顺眼!”
王琼左手一扯,胸前挂着的白圈就应声破裂。
老头神情舒爽,看到地上的白圈,又往前踩了两脚。
费宏指着王琼,语气激动“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哼,左右这只是件小事,顺着陛下的意思去,犯不着惹麻烦,难办的还是修改律法!”
杨廷和一发声,几人都是长叹一口气。
“介夫啊,这陛下的心思可是越来越难猜了,怎么好端端地就要修改《大明律》!”
“你个老家伙,没事猜陛下的心思干嘛?这叫妄议天心,是要被送到大理寺的”
被王琼一呛,费宏刚咽下去的一口气又冲了上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管陛下要干什么,我们都得做好份内的事务。”
杨廷和又话锋一转,言道:“陛下将此事安排给了杨一清,也犯不着我们去头庝。”
他迈步朝一旁的奏折走去,眼神却向毛纪的方向望了一眼。
今天这个老炮仗很不对劲,平日里一点小的事情就蹦个老高,今天却一言不发,估计是要憋什么大招。
王琼顺着他的目光,也看到了毛纪,嘴角一笑,八颗白牙都露了出来,看热闹嘛,谁不喜欢。
…………
杨一清回到府邸,热血上头的感觉逐渐褪去,心中不由暗暗叫苦。
就他们这几个大猫小猫,要对律令修改发起冲击,杨一清甚至能够看到,他本就稀疏的头发,如秋日枯松的样子。
就在他暗自神伤之际,管家朝他递来了一份拜帖。
“毛尚书?没事他来找我。”
杨一清有些摸不着头脑,按理说张伯言案告一段落,毛澄也被证明了清白,这个时候来找他,必然不是什么好事。
沉吟片刻,他对管家言道:“派人去回毛府的话,说我事务繁重,日暮时回府。”
第56章 月夜之思
又是一个月夜,海棠叶在风中起舞,杨府里却是父子在争辩。
自从与王阳明一谈之后,杨慎的心里好像觉醒了什么,他觉得自己不该再这么随波逐流,要为天下负应有的责任。
在经过审慎的思考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出乎常人的决定,他要向皇帝上书,请愿到边疆为官。
而且他要去的还不是一般的地方,是明朝墩军的驻扎地。
边军之苦,最苦莫过于墩军。
环境恶劣,强敌环伺,墩军是明朝防御的第一线,也是离蒙古铁骑弯刀最近的地方。
杨慎是当朝状元,如今朱厚熜推行监察制度之后,有功名才学在身,又有一个位高权重的老爹,他光辉的前途不言而喻。
谁都想不通他要去边军,杨廷和自然也不能理解。
他对着杨慎一声长叹:“慎儿,你果真要如此,去做什么所谓的英雄!”
杨慎神色庄重:“父亲,儿此去,非为已,虽千万人,我亦往!”
“哼,为天下!这天下你担得起吗?”
杨廷和眉毛一挑,语重心长的说道:“常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今你上有高堂,下有稚儿,家庭尚且顾之不全,还要跑到边疆,这是何道理?”
杨慎闻言也不说话,目光定定地盯在杨廷和身上,他将膝前的袖袍一掀,跪了下来。
杨廷和冷笑几声,语气加重。
“英雄,现在不需要英雄!乱世才渴求英雄,如今的大明不需要。”
他将手重重地拍在一旁的桌子上,目光如鹰眼一般锐利。
“慎儿,你可知道,如今你所拥有的一切,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你可知道,如今你习以为常的一切,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身为父亲,我难道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去边疆?可正是因为我是你父亲,我才不希望你去。”
黄娥倚在院门前的廊柱上,望向杨慎眼中藏不住的关切。
她,自然是懂杨慎的,可她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心中默默祈祷。
院落中的父子就这么僵持着,谁也不肯先认输。
…………
清宁宫南侧有个小花园,中间置一矩形水池,有汉白玉石桥,凌然于池上。
池两侧各立亭一座,中间又有若干假山绿竹点缀,牡丹,芍药,月季,在其中来回穿插。
张太后望向天上的明月,右手小心地抚摸着一对明珠耳环。
她似乎透过那已经发黄的珍珠,看到了某个故人。
“愿得一人心,从此不相离!”
张太后的手慢慢地往前伸,仿佛想要握住某人,可最终她的手,只能无力地落下。
她的神色变得坚决,口中喃喃:“我一定会保住你,会保住我们的皇儿。”
就在他出神之际,张氏兄弟也被太监引到了花园。
上一篇: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