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第10节

拉扯一大家子人,再养一些办事的人员、奴役,这点薪水是远远不够的。

至于七品的县令,月薪大概3000元,一个人日常开销勉强可以,但要想养起一家子人,那就困难多了。

老朱是个好皇帝,但并不太懂经济,官员的俸禄很大一部分,都是用大明宝钞支付。

可朝廷对宝钞从来都是只管发不管收,大明宝钞越来越贬值,官员的生活就越发艰难。

在大明朝,想做一个清官很难,想做一个活得好的清官更是难上加难。

黄娥看向满心喜悦的丈夫,眼中满是担忧,她并非传统的闺中女子,长久的家世熏陶,让她也有了一定的政治判断力。

内阁和皇权之间,必定有一场争斗,自己的公公又是内阁首辅,难免殃及池鱼。

如今陛下虽然只是十五岁,却天赋异禀才能卓越,已经显露了帝王威严。

黄娥还在思索,杨慎就眼巴巴地看向他,黄娥一阵好笑。

“嗯,再给你一两银子,不能再多了!”

杨慎一听这话,眼前一亮,他已经看上一本古籍很久了,可惜掌柜的价钱卡得很死,一两银子绝不还价。

他也是自家人知自家事,虽然父亲贵为首辅,可他为官清贫,家里面也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可供支取。

杨慎两步做一步,跑到了妻子的旁边,一把将她搂在了怀里,黄娥也没有嫌弃杨慎一脸的灰,两人就这么抱着。

阳光斜斜地从窗户照进来,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两人享受着岁月静好的感觉。

紫禁城内四个锦衣卫,正吃力地抬着一个朱漆的大红箱子,两根细长的铁链拴在箱子上,一头将箱子牢牢系住,一头系在木棍上。

四个锦衣卫都是练家子,木棍被大红箱拽弯了,四人每走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脚印。

“轰”

大箱子一下落地,仿佛整个地面都凹进去一块,好在乾清宫的砖石质量过硬,并没有出现破损的情况。

陆炳抽出腰中的宝刀,催动内力右手轻轻一划,铁链应声断落。

他将刀尖卡进宝箱的缝隙,往上一挑,大红色的箱子就被打开了。

此时还是中午时分,太阳正正地悬在乾清宫上空,偌大的宫殿却也不显得昏暗。

古代工匠巧妙的设计和构思,近乎完美的光线控制,让朱厚熜坐在乾清宫的御座上,也能和光亲密接触。

箱子被打开的那一刹那,迸发出强烈无比的光,仿佛整间大殿都被照亮了,但随即又暗了下去。

朱厚璁缓步走到了宝箱旁边,一排排耀人眼目的银子,整齐地码放在箱子里。

陆炳也感到有些兴奋,指着箱子就为朱厚熜介绍起来。

“启禀陛下,此为铸银的样品,小至一两,大至一百两”

麦福恰到好处地一阵恭维道:“陛下得天地眷顾,六处银矿的开采都已经进入正轨,实乃万民之福。”

朱厚熜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伸手掏起了一块最小的银子,放在手中掂了掂。

“沉甸甸的幸福!”

一两银子在大明可是真的值钱。

奇书《金瓶梅》中,豪富的西门大官人置办喜宴,也仅仅只是给了手下兴儿四两银子。

那这四两银子都买了些什么呢?

一口猪,一口羊,五六坛金华酒,还连带着鸡鸭案酒和香烛等物。

银子在当时的购买力可见一斑!

朱厚熜转念一想,如今银矿已经找到了,而且开采也步入正轨,就是不知道产量如何。

他转身就问陆炳道:“这一处银矿每天可产多少两银子?”

陆炳连声回答:“云南的银矿日产千两白银,广东银矿日产两千两,其余各处也均是日产千两。”

朱厚熜点了点头,脸上并没有出现太多欣喜的神色。

陆炳有些奇怪,换作是一般人拥有了这么多的财富,早就乐昏过去了,可为何陛下如今非但不兴奋,反而还有点忧愁。

陆炳想的没错,朱厚熜此时确实有些烦恼。

“朕有钱!钱花不出去,难受!”

历史上大明通过海洋贸易,全世界近三分之二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

可为什么大明没有因此而更加辉煌呢?

钱没有流通,反而被集中在了少数人的手中。

官吏豪商,他们或是购置田产,或是将金银窖藏。

前者,会使土地价格变得昂贵,百姓更加买不起地,造成更加严重的土地兼并。

后者,则会让改革成为一纸空文,真正需要的人享受不到改革的实惠。

朱厚熜想了很多,千头万绪都归结为一条主线,就是现在他最需要做的——掌权!

只有掌握了绝对的权力,才能够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逐一变成现实。

他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手中的白银,将银子丢到了箱子里,迈步离开了乾清宫。

第14章 大明“骂神”

四月的浙江余姚,一封书信到达了一个老人手中,他面容消瘦,颧骨很高,眼神流转间神气摄人。

老人打开信纸,一目十行地扫了下去,看到最后不由得抚掌而笑。

他的弟子们也开始变得忙碌,王阳明要出山了!

紫禁城处处落花飞舞,微寒的东风吹斜了文华殿前的海棠。

一缕清新的花香乘着风吹入乾清宫,朱厚熜缓缓吐了一口气,又拿起金击子重重敲了眼前的玉磬三下。

“咚咚咚”

他神思内视,只见丹田处有一个如眼珠般大小的紫色旋涡,紫气蕴蕴盘旋,紫气旋转又带动着他周身的真气朝着奇经八脉涌去。

《太平升仙道》,练就人体造化金丹之法,与朱厚熜前世修真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一步一台阶,一阶一玄妙。

按照他的感觉,此刻他应该处于所谓筑基境,但现在的世界缺乏灵气,“筑基”也只不过让他拥有了异于常人的脑力和日渐轻盈的身体。

“吱扭”

乾清宫的大门被人推开,黄锦走了进来,先是对着朱厚熜行了一礼,言道:“主上,用膳的时间到了,是否传膳?”

朱厚熜点点头,黄锦立刻安排传膳,他小心翼翼地走到东边的窗户旁,将敞开的窗户给合上了。

朱厚熜起身,拿起了书案前的一本《清静经》,细细研读起来。

中华古代的历史灿若星辰,其中不知涌现了多少杰出的人物。

朱厚熜自从开始修仙之后,就时常翻阅这些前辈高人所遗留的经典着作。

尽管他们大部分都是凭空想象,或者直接就将武功内力等同于仙道修行,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道的研究和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朱厚熜之所以进步如此之快,阅读前人书籍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黄锦侍立在一旁,神色淡漠,可看向朱厚熜的眼神中,却是止不住的关切。

北京的春天还残留着冬天的余韵,尽管已是四月,紫禁城里依旧有冷意残留。

朱厚璁却只穿了一件内衬一件薄如蝉翼的道袍。

明代士人人人皆备一件道服,因其宽大舒适,穿上之后又显得自然潇洒。

可没有哪一个大明书生会效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冷风萧瑟的天气里穿一件薄纱衣。

黄锦看着眼前穿着月牙白道服的青年,长身而立,仪态从容,完全不像一个主宰国家生死的帝王,反倒像是超凡脱俗的谪仙人。

麦福带着尚膳监的官员进来了,身后是大大小小饭盒。

明朝主持皇帝餐饮的,并不是传统的御膳房,也非尚食局,而是光禄司和尚膳监。

光禄司由光禄寺升格而来,主要负责外廷的食物,也就是祭祀和宴会餐饮。

尚膳监,专司皇帝与后宫的饮食,下属十多个部门,机构齐全。

前期皇帝们崇尚节俭,尚膳监所提供的饮食也偏于清淡质朴,从正德年间开始皇帝的饮食就变得奢侈。

麦福轻轻一拍手,尚膳监的宦官们就将各式餐点蔬果端上侧殿的大桌。

原本皇宫里是没有这么大的桌子的,这还是朱厚熜进京之后,为了方便饮食,特意命人打造安置在乾清宫。

黄锦依次拿出银针测试每道菜,专门试菜的小太监也一个个行动了起来。

首先放在朱厚熜面前的,是一个翠绿色的玉制食盒,盒盖上雕饰着菊花瓣的纹样,盒身也被特意雕成了花瓣状。

打开食盒,几节翠绿可爱的竹笋就在汤中生长。

“主上,此为千峰横翠,新鲜春笋用母鸡汤慢慢煨制,再向春笋中灌入鸡肉,菜叶封顶,笋叶似山峰,黄汤为江河,故有千峰横翠之称。”

朱厚熜脸色一动,夹起了一块就往嘴里放,先是鸡肉的浓香在舌尖绽开,紧接着是竹笋的甘甜,牙齿咀嚼纤维的畅快。

回味的是青菜的清爽带有微微的苦味,却更加衬托出鸡肉的浓香。

“甚好!”

朱厚璁一边吃着饭,黄锦拿起锦衣卫的密报读了起来,在吃饭的时候听汇报是朱厚熜的一个小习惯。

“四月二十日,杨廷和,早朝之后便归家未曾离开,与其子在书房畅谈,回房睡一个时辰有余……”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一开始就是为了监察百官,直到后来才被历任皇帝逐渐加大权重,可他的本职工作却一直没有被放弃。

朱厚熜又夹了一筷子火腿丝,慢慢嚼了起来,眼中若有所思。

他先前废除中官制,改派翰林院庶吉士为监察使,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之前就早有规划。

一来分化文臣,二来为接下来的改革埋下伏笔!

黄锦的语速不徐不疾,声音清冽,让人听起来心旷神怡。

“四月二月十日,王琼,早朝结束之后百汇楼赴宴,期间大骂杨廷和党同伐异,费宏、蒋冕、毛纪助纣为虐……”

读到此处,黄锦的声音都难免有一些不自然的停顿,朱厚熜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

王琼,现任兵部尚书,大明“骂神”。

他批评早已离世的三杨,完全不懂国事,痛骂前任首辅李东阳不会做事,对待现任首辅更是时常权臣二字不离口。

首节 上一节 10/1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