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452节

  毕竟汪直之前办的案子,一个是弄了百十船栽运私盐不说,还骚扰沿途府县,又把责问他的典吏殴打射杀的南京镇监覃力朋。

  另外一个是杨荣曾孙犯罪,躲避乡野,后又和其父偷偷来到京师,让其姐夫向锦衣卫百户求情,想要徇私枉法。

  朱见深得到这一机会,立刻重新设置西厂。

  继续让汪直主管西厂之事……”

  “哈哈哈哈!”

  朱元璋爆发出了一阵儿爽朗的笑声。

  自己之前,真的是白担心了。

  朱见深这小子,要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机灵。

  这一手玩的漂亮!

  先是退了一步,让那些朝臣们高兴高兴。

  然后再借着机会,马上又将西厂给重新弄了出来。

  一退一进之间,虽然还是保持了西厂,但是却没有和那些文官们彻底的撕破脸,能笼络着他们,让他们接着干活。

  但也正是因为在此之前,朱见深已经退了一步,这些文官们再在西厂的事情上面放屁,就没有那样容易了。

  之前皇帝已经给了面子,这个时候继续放屁,那就太不识抬举了。

  更为重要的是,提出这事情的还是御史。

  并非是朱见深自己说出来的。

  当然,这御史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建言,究竟是出自于他们自己的本心,还是说背后有朱见深的影子,这事情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表面上的情况,就是如此。

  朱见深这一手,比直接硬怼那些文官们,来的要好玩的多。

  至少在朱见深所处的那种环境之下,动用这种手段完成目标,要比直接硬着来,效果要好上不少。

  这朱见深很可以,自己方才还为他担心是白担心了!

  自己还真的是有一些,小瞧了这个后世儿孙。

  朱标也一样是面露笑容,心中的那些担忧,通通消失不见。

  相对于自己父皇的杀伐果断,他觉得朱见深所采用的这种策略,还是很不错的。

  能让很多文官们,有气儿也要憋着。

  打碎了牙齿,混血吞下去

  “有了西厂的存在,接下来整顿吏治,就要方便的多。

  再加上有西厂这把刀在手中握着,很多官员行事也都小心谨慎,很多都不负之前的那般嚣张跋扈。

  若非是朱见深整顿吏治,并且动用了这样的办法,大明的文官集团,将会更加的膨胀。

  文官独大的时代,也会早上多年到来。

  而汪直此人,也成功的成为了大明历史上的,四大太监中的一个。

  只不过从汪直所做出来的种种事情上来看,可以看出,汪直此人能力是非常强的。

  主管西厂之时,能够把朱见深所交代的事情,都给完成。

  巡视边军,如辽东,大同等地时,也都能够立下功劳,完成任务。

  成化十七年,汪直作为监军,还三度抗击入寇大同宣府的异族,取得黑石崖大捷,稳定边防。

  这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并不是擅权。

  和王振,刘瑾以及魏忠贤这些比起来,要好的太多。

  不仅如此,大明的武举制度能够健全,汪直也在里面出力很多。

  成化十四年,汪直奏请说,武举也要进行考试。

  要仿照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录取进士的办法。

  成化帝朱见深采纳了汪直的建议,并命人摸索出来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这些,一直用到了崇祯年间。

  汪直此番奏请的意义,在于把武举扩大到乡试和会试。

  使得武举逐渐发展成为,与一般文史考试相对式的体系。

  有利于武人人才的全面选拔。

  不过就算是这样,汪直最终的结局也不算好。

  被文官各种的上书弹劾。

  到了后来,被贬为闲人。

  再之后,具体是什么命运,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

  韩成的声音落下,房间之内里的气氛稍微有些沉重。

  几人的心情都显得有些复杂。

  朱元璋沉默不语,不过因为有着汪直的原因,对于宦官的认知,有了一定的改变。

  当然,也仅仅只是有一定的改变而已。

  并不会因为历史上汪直的表现,就会改变后宫不得干政这一原则。

  至少在他洪武朝时,绝对不会!

  在朱元璋看来,宦官是一把双刃剑。

  用的好还行,用不好了也容易伤己。

  能不动用,就尽量不要动用。

  能用别的办法来制衡朝堂,就要用别的办法。

  宦官是最后的办法。

  “标儿,作为帝王,活在这个世上,为了事情的顺利推行,不少时候都是要采用不少手段。

  帝王手中必须要有刀。

  但如果刀好使的话,今后把刀换下时,也要想办法给刀一个善终。

  至少也要让他,能够衣食无忧的活下去。”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望着朱标如此说道。

  其实就算是韩成不说,朱元璋也能知道汪直的下场,肯定不会太好。

  毕竟像汪直这种干脏活,得罪诸多朝臣的人,一般而言到了最后,都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因为到了后来,肯定会有很多人对干脏活的,群起而攻之。

  意见非常的大。

  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缓和一下矛盾,这把刀肯定是要废掉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一把刀用的时间太长了,也有可能会变得不太纯粹。

  牵扯的利益太多。

  不如新换上一把刀,用起来更加的方便,更加顺手。

  停顿一下,朱元璋又望着朱标道:“除了这些之外,标儿你还要记得,把刀给换掉,并不是说今后就不用刀了。

  而是把那一把已经卷刃,招惹了许多人不满的刀换掉后,需要立刻换上一把新的刀,接着使用。

  不然的话,今后很多事情都不好使。

  不要指望那些饱读诗书的人,有多少高尚的情操。

  或许有那种比较纯粹的人,但是一百个里面,能出来一个吗?

  况且有很多人,本身满嘴仁义道德,自己貌似很廉洁清正。

  但是他们的家人,门生故吏,手下的奴仆,却各种借助他的名头,进行为非作歹,仗势欺人,巧取豪夺。

  这种情况之下,还能说那人清廉吗?

  他清廉个屁!

  就是罪魁祸首!

  作为帝王,手中要有正常的刀,还需要有一些不太常用的刀。

  只有时刻保持手中有刀,才能够让很多人老老实实的听话,好好的干活。

  许多人都是贱皮子,不用刀逼着不行。

  刀不行了,需要换掉,而不是从此之后不再用刀,这点你一定要记住。

  别的不说,只说韩成曾与咱说过的崇祯,这个被忽悠傻了的傻孩子,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那魏忠贤已经是一把用卷刃的刀了,他刚继位时,还没有坐稳皇位。

  为了缓和一下矛盾,把魏忠贤解决掉也无可厚非。

  他的错误不在杀魏忠贤,而在于杀了魏忠贤之后,还自废武功,从此之后不再用刀。

  这种情况之下,岂不是要被那些文人们给活活的玩死?

  这就是他最愚蠢的一点儿!

  这都是教训,你千万千万要记住!”

  朱标闻言,虽然心情多少有些复杂,但还是郑重的点头。

  表示自己记住了。

  朱标仁义不假,但却不是瞎仁义。

  他知道处理朝政,该用一些手段的时候,必须要用一些手段。

  尤其是最近一些时间,从韩成这里得到的消息越来越多,受韩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之后。

首节 上一节 452/11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假太监:长乐公主叫我去侍寝

下一篇: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