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汉匈霸主 第339节
如今的西凉并未修建后世所有的玉门关与阳关。
取而代之的是两座以两关命名的互市。
以此来进行与西域诸国的贸易往来。
当然,如今的现状是大量的西域商人前来玉门与阳关两座坊市进货,辽地正权对外的贸易目前还未展开。
风沙多了,这两地的百姓便也习惯了布沙遮面,穿着打扮也向着西域居民靠拢,显得十分的有异域风情。
只不过现在的他们,在风沙的清洗下,各个面色蜡黄,一看就是饱经风霜。
“说真的,这地方我是真受够了,我宁愿回辽东跟风雪硬干,也不想再过这种喝口水都能咽下去几两沙子的日子了。”
一栋黄土垒成的房屋里。
屋内还有些个人,看打扮也都是常年在外奔波的模样。
“淡定,淡定,你既然想靠这个挣大钱,便要受得了这种难以忍受的苦痛,要不然,钱白给你?”
为首,一名四十多岁模样的老者淡然的安抚道。
“等着吧,那处地下盐水湖已经有些眉头了,等完成了取样,这座地下盐水湖能带给你的收益足够你们几代人不愁吃喝了。”
兴许是老者的话有用,之前怒气丛生的年轻汉子此刻也不再那么怒目圆瞪了。
泄了气,人便显得有些沮丧了。
“费这么大的劲就是找个盐水湖,也不知道有啥用处,辽地本就靠海,再大的盐水湖还能有海大吗?”
“所以说啊,你不爱读书就别说话,老实听安排就是了,要不是看在你爹的份上,我们可不带着你呢。”
人群里,一名看着书的年轻人看不下去了出言训斥。
不同于这里的其他人,他是正儿八经从辽地学府毕业的学子,钻研的还是物理与化学双学科。
其他人不知道他们花了几年的时间在这找寻的是什么,但是他清楚。
这还是他面见张启后,被亲自下达的第一个任务。
那就是找寻罗布泊中那座地下钾水库。
只要找到了这座地下钾水库。
辽地化工与农业将会再次迎来疯涨的局面。
年轻人开口了,屋子里的其他人再无一人敢开言。
明面上大家伙都是在老者手底下做事,但这么些年了,他们也都清楚真正主事的却是眼前这个看书的年轻人。
偌大的罗布泊,除了他们这些勘探人员外,还有一支超过千人的造林队也来到了这里。
只不过造林队的任务在罗布泊外围临靠村县的地方。
广袤的沙漠地带也没少让他们吃苦头。
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一人埋怨过一句。
阳关以西。
骆驼车拉着从阳关取的水摇晃着往沙漠边缘走去。
只见那边背坡的沙地上,几百人弯着腰将沙地用干草分成了一个个的一米见宽的格子。
特制的铁锹可以脚踩。
随着一按一踩,干草便被压进了松散的砂砾之中,翘起的草成了一道道护卫方格的墙。
一根小苗被人从苗堆里抽出在草方格的中间位置种下。
正好此刻拉水的骆驼车队到来,他们也跟上了种植队的速度,将水撒进了那些刚刚被种下小苗的草方格。
这些小苗。
自然就是可以在沙漠地带都能成长的梭梭树与胡杨了。
第413章西域的国主们
虽然这个时代,罗布泊并非像后世那样黄沙万里,但提前预防总是不会错的。
目前的罗布泊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虽然深处依旧是沙漠地形,但大多数地方仍旧有大泽湿地。
也就靠着玉门关以及阳关这边的地方,土地已经有了沙漠化的征召。
现在进行治沙固土也是为今后做准备。
此时治沙要比后世简单些许,土地仅仅只是沙漠化但还未彻底变为沙漠,加上玉门有大湖,敦煌以北更是有着堪比居延泽的大泽冥泽,在水利方面,倒也充足。
一颗一颗的小苗种在草方格中,辛勤劳作的人们抬起自己黝黑的面庞,擦拭着脸上的汗水。
放眼望去,一格格的草方格已经看不到边际。
这一千人,是对张启天神教义的狂热追随者,一生皆以奉献给了他们的神灵张启,是信仰极度炙热的狂信徒。
面对他们。
张启心里其实是复杂的,这些人的存在对他来说并非是什么好的事情。
他们狂热,对他的信仰忠贞不二,若是放在任何一个土著教派,其领导者都会把他们当成最顺手的利刃对待。
但这对张启来说,却是对其治下的城镇来说是混乱的根源。
信仰是可怕的,他们容不得一丝的瑕疵。
任何对张启或是天神教义有微言之人都会遭到他们的针对惩戒。
所以,为了将这隐藏的祸根控制起来,张启将他们派到了这人烟最为稀少的地带进行最为艰苦的治沙工作。
张启对不起他们,他深知这点。
因为这些人,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返回故土,甚至,当这里有了成效以后,他们还会去往更偏僻的地方。
让他们的思想无法传承下去。
张启庆幸自己早早的就在淡化天神教义对普通百姓的影响,否则真等到狂信徒的数量起来以后,灭绝他们的方式就只有屠刀了。
风沙卷过,草方格中的幼苗在草墙的保护下只是轻轻的摇晃。
水滋润着它们现在脆弱的根系。
但用不了几个月,它们就会像比它们提前一年种下去的梭梭树苗一样,长成一颗足矣护住自己方寸之地的大伞。
这些新建起的草方格不远处。
已有半人高的梭梭树正迎着风,摇晃着自己的枝丫,放眼望去,苗木丛生。
——
西域。
冬季的严寒在这里并不会存在太久。
早在辽地还在厚雪之中的时候,这边已然是恢复了翠绿。
甘霖流淌在这片大地之上。
两岸的边上,经过游弈军以及龙旗军半年统治下的乌孙之民们已然开始耕种。
只不过目前他们耕种的并非什么辽地的粮食作物种子,而是在辽地培育已久却没有找到合适地方大面积种植的棉花。
棉种。
这个比红薯玉米还要早出现在辽地的植物,直到现在才找到了它的天选之地。
伊犁。
拿下乌孙国后,龙骑游弈两军在西域的威势无人敢触。
肌肉的强健让西域诸国皆胆寒。
十月之约只剩七月,许多距离较远的小国已经开始朝着乌孙这边赶来。
他们不敢赌,若要是输了,乌孙的前车之鉴他们可是历历在目的。
“大宛国国主毋寡见过天朝上臣胡将军,霍将军。”
一副欧亚面容,穿戴的服饰也与希腊服饰有几分相似,皮肤略黑,腰佩短剑的大宛国国主毋寡朝着胡水霍去病两人点头微笑,一旁,通汉语的翻译用着蹩脚的汉语翻译着刚刚毋寡所说之言。
不过从翻译出来的意思来看,这翻译应该是商人,临时被毋寡拉来的。
胡水霍去病对视了一眼,各自笑笑倒也没什么恼意。
“大宛国主先行休息,任何需要吩咐下人即可。”
对待这些西域国主,还是真应约而来的,胡水霍去病两人并未有刻薄之意。
西域他们的君上要了,但西域的统治目前还需要这些国主们帮忙巩固。
西域不像大漠。
虽有火车,但数千公里之途也并非一日两日就能到的。
这次胡水做主让这些国主们前往辽地见礼,也是张启为巩固西域统治的开端。
先彰显肌肉,再施以好处,大棒甜枣其出,只要这些国主没有昏头,西域几年的安稳是肯定有的。
而一旦有了这几年安稳的缓冲期,以辽地官员体系的成熟度加之实打实对普通西域居民的好处,用不了几年时间,辽地官员体系便能在西域站住脚跟。
到时候,西域真正的话事人便会易主。
而如何控制西域,前面出现的棉花是其一。
其二,张启已经拟定对西域进行粮食贸易,用低价的粮食先解放西域的劳动力。
再通过高价回收棉花,亚麻等只有经济价值而没有果腹属性的作物来更改西域诸国的种植习惯。
只要粮食在西域不值钱,那么西域诸国的贵族们为了利益就会改种棉花亚麻等由辽地定价的作物。
而无法耕种保持游牧的西域小国,也会跟草原一样进行羊毛以及奶制品的生产。
当西域离不开辽地的时候。
西域的统治自然也就稳定了。
人类对美好的文化都是向往的。
只要华夏文化在西域显得高大上,那么西域居民乃至贵族都会因为向往而学之成为精神华夏人,几代后,不,甚至就在这一代,西域便彻底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自有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