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但是被老朱诛十族 第37节
不得不说,李善长有两把刷子。
刘秀缓过神,看向李善长,露出两排洁白的牙 ,问道,“能否听听李大人的屯田?”
李善长也不扭捏,直接道,“便是曹魏推行的屯田制与北齐的军府制结合起来,让农民入都督府,兵农合一,战时作战,闲时农忙。”
刘秀一听,心中舒了口气,李善长算是厉害,可也没那么厉害。
摇头道,“方向没问题,但是…不好。”
李善长微怒道,“哦?既然不好的话,不知你有何高见?”
还没等刘秀回答,老二朱樉嘴贱道,“那你这个屯田确实不行嘛,爹都说了,你这种屯田法,并不能保证农民都有田耕,还屯个屁?”
李善长闻言脸一阵涨红,又不好发作,经过秦王这么一提醒,自己也难为不了刘秀了,肯定还会被刘秀借题发挥。
刘秀手掌虚按,老二朱樉还真就闭上了嘴,刘秀摇头道,“不是这点不好。”
李善长微惊,呆问道,“什么意思?”
“哦?”朱元璋听出了刘秀的意思,“你有办法解决?”
傅友德刚想张嘴踩刘秀两下,但一想到刘秀的打脸能力,所幸就把嘴闭上了。
不过,他只当刘秀是在这装逼,从来没觉得刘秀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这和拓边还不一样,就拿应天府来说,耕地就那么多,地少人多,自然有人没有耕地种,这是没办法的事啊,难不成你刘秀还能凭空变出耕地来?
你要真有这本事,刘家也不可能到这一步。
刘秀笑了笑:“自然不是问题。你们能被这个问题难住,与刚才犯得错误一样,格局太小了。只要把视野放开,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李善长急道,“你快说吧!”
这家伙,不够你装逼的了!
刘秀继续道,“很简单啊,黄河长江左右的地方地少人多不假,可西北东北地区那可是地多人少啊,把在应天府没有耕地的农民迁到边疆地区,他们不就有地种了吗?”
众人愣在原地,懵了,
卧槽?还能这样?!
李善长立刻抓住了刘秀的破绽,冷笑道,“呵呵,有点想当然了吧,人家凭什么拖家带口的去边境开荒?”
朱元璋也是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问题,老朱看向刘秀,刘秀答道,“正常来说,谁也不愿意去那破地方种地,可如果官府给他们一家两份地呢?两份不够给三份呢?然后再免五年赋税呢?”
大力出奇迹,不信用利益砸不倒你!
老朱越听眼睛越亮,西北东北地区荒地太多了,地虽然多,但是没人种啊!
可经过刘秀这么一说,当了半辈子流民的老朱就知道,这法子百分百有效!
别说是那些农民了,刘秀给出的政策,让老朱自己都想去边境种地了,这咋能不让人动心呢?
东北西北地区除了环境差点,也没啥缺点,总比在应天府饿肚子强吧!
一家三份地!五年免税!
也就是说,所有种出来的东西都归他们自家,若是再省着点用,五年光景还能攒出一个大宅子的钱!
而官府付出了什么?什么也没付出啊!
反正那荒地也没人种,给你三份五份的又能如何?至于税收,五年后也是一样收嘛!
老朱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大批涌入边境的农民队伍,这才是搞钱的正路啊!
而更让老朱惊讶的是,刘秀的视野,也就是刘秀嘴里老提的格局二字,很少有人能将整个中原地区看成一个整体布局,
地方官员就在意自己一亩三分地,中央朝官就爱研究应天府这些事,刘秀这个视野高度也就只有老朱能媲美了,甚至老朱都略有不如,
“好!好!好!”
老朱激动地连说了三个好字,“就这么办!”
李善长张大嘴巴,丝毫不顾帅气大叔的形象,心中狂吼,
原来这么简单吗?!
我为什么想不到啊!!!
把地少人多的人迁到地多人少的地方不就完事了?
人家不愿意去,你就给他们好处呗!
这样简单的问题,自己怎么能被朱元璋问住呢?自己怎么会想不出来呢?!
李善长捂住脸,恨不得自己去穿越一回,重新回答老朱的问题,
自己和刘秀这么一比,太蠢了啊!
傅友德下意识捂住嘴,眼中满是后怕,得亏自己刚才没嘴贱,要不就和李善长一样了,两人得一起用脚趾头挖个地缝钻进去!
第49章 刘秀的屯田法
李善长服了。
但没有完全服。
刘秀厉害是厉害,可说到底屯田法就是那些玩意,
怎么?刘秀的屯田法就那么不一样?就比我李善长的屯田法厉害得多?
李善长抹了把脸,强扯出笑容,客气问道,“那不知我的屯田法不好在何处?”
刘秀认真道,“你的屯田法,不好就不好在,兵农合一。”
“哦?”李善长挑起眉毛,强压下怒气,兵农合一在他看来恰恰是他的屯田法中最亮眼的内容,如今解决了地少人多的问题,老朱采用他的计策只是早晚的事。
怎么在你刘秀嘴里反倒一文不值了呢?
刘秀解释道,“兵就是兵,农就是农,你让农民战时打仗,闲时耕种,到最后只会仗也打不好,田也没种好。”
傅友德实在忍不住了,冷哼道,“一派胡言,那辽人金人正是用得兵农合一的法子,才把大宋打成那样。”
刘秀呵呵两声,说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辽人金人他们是游牧民族,自小吃牛肉喝牛奶长大,身体要比中原人壮实得多,也有劲得多,人家有余力打完仗再种田,那中原人能跟他们比吗?”
“现在随便拉出来一个农民你看看,十个得有八个饿得是面黄肌瘦,能把地种好就不错了,你还让他们打仗?现实吗?那不纯粹是扯淡吗?!”
傅友德张了张嘴,讪讪道,“随便你怎么说吧。”
蓝玉点头赞同刘秀,“小兄弟说得对,那鞑子的身体确实比咱壮实得多,就说一两岁的孩子,就抵咱中原三个孩子力大。原来关键是在于吃上面啊…”
刘秀笑了笑,“当然了,你整天吃谷的能和整天吃肉的比吗?”
朱棣脑中灵光一闪,连忙道,“也就是说,只要给咱们的孩子自小喂奶喂肉,也能长成那种身体?”
刘秀点点头,“八九不离十。”
至于差得那一两分就是基因问题了。
朱棣狠拍了一下大腿,眼中闪出熊熊火苗,“他娘的,只要打下那片草场,想要多少肉就有多少肉,想要多少奶就有多少奶。”
李文忠听得浑身发烫,恨不得一把扯了朝服,入伍当个小兵去,“鞑子身体优势强,大明军队战法强,若大明军人还有了鞑子那般身体,娘嘞,俺不敢想了!”
朱元璋脑中不自觉闪过四个字,
横扫天下。
若是大明军人拥有鞑子那样的身体素质,再加上战法军阵的话…
啧啧,恐怖如斯!
李善长插话道,“这些都扯远了,我的屯田法不行,那我听听你得屯田法有什么花样。”
刘秀竖起三根手指,目光扫过众人,“我的屯田法有三个部分。”
李善长问道,“哪三个部分?”
“民屯,军屯,商屯。”
老朱身体前倾,两眼发直,急道,“快和咱说说!”
“民屯,顾名思义,是专门让农民屯田,如今虽然官府统计了人口和土地,可依旧无主田地和不在册人口极多,他们委身在地主手里,宁可被地主克扣,也不愿意被官府入册,原因何在?”
“官府收得税比地主剥削的还要狠!这样的情况下,农民谁愿意给国家种地啊?所以民屯的第一步就是分田,然后将十之五六的税降两成。”
太子朱标疑惑道,“小先生,本来官府就财政不济,再少两成的话,那官府不更没钱了?”
老朱的心神已经全被刘秀的话吸引了,时而皱眉,时而舒展,时不时又摇摇头,看起来像是老年痴呆一样。
刘秀摇摇头道,“此言差矣。太子…”
朱标抬手道,“叫我朱大哥就行。”
徐达,蓝玉闻言手控制不住一抖。
刘秀笑了笑,也不客气,“朱大哥,让我给你算笔帐。”
朱标无奈一笑,说道,“你这一笔账算下来,恐怕没有人不被你说服啊。”
刘秀说道,“假设现在大明有一百万人,而官府登记在册的只有七十万人,每人每年纳税十石,那便是七百万石。”
“而如果税收降了三成,那就是每人每年七石,七十万人就是四百九十万石。”
方孝孺不自觉说道:“对啊,税收这不就少了三成吗?”
刘秀摇头,继续道,“非也。官府扣税,这七十万人的在籍人口是会不断流失的,既然给地主种地交税更少,他们为何要给官府种地?因为爱国?不可能吧。所以这七十万人中会不断有人脱离官府黄册。”
“而若是降税三成,据我所知,这就要比给地主种地交的税少多了,这七十万人便不会流失,而且那隐藏在地主手下的三十万佃农,反而会从地主转向官府。”
“这样的话,黄册在籍的一百万人,每人每年七石,不还是七百万石吗?与之前相比不多也不少。”
朱标闻言倒吸一口冷气,刘秀的话没那么简单,做为储君他自然想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如果能让官府多了三十万人口,那可不单单是带来税收这么简单啊。
这三十万人无论是徭役、征兵、移民,不管用作什么用途,都能让大明缓一大口气。
老朱叹了口气,眼中的欣赏丝毫不掩饰,说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咱收的税多,农民就给地主种地。可咱收的税少,农民就给官府种地。没毛病!”
顿了顿,老朱继续问道,“那军屯和商屯又做何解?”
“军屯,与以前的法子一样,让平时没有战事的内地军队屯田,官府可抽其中之七八。”
“等等!等等等等!”朱标被说懵了,连忙打断刘秀,问道,“方才还要扣税,怎么军屯反而又涨税了呢?而且,嘶…十之七八的税,这也太重了!”
还没等刘秀开口,老四朱棣解释道,“军屯和民屯不一样,屯田的大头还得是农民种,军屯种出的粮食一般是军队自己消化。要是给他们留得粮食多了,他们就不愿意当兵了。”
朱标恍然大悟,
上一篇:大唐:我将唐旗插满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