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竟然是秦始皇长子 第751节
他是一个聪明人,无需多言,一点就通。
“放心。”
“孤既然对你承诺了会让你突破,就绝不会食言。”
“等到孤的大秦掌控了这一方世界,就是你突破之机。”赵玄笑了笑,对着逍遥子道。
这时。
陈松快步跑了过来:“启奏殿下,大理国派使臣前来觐见!”
……
第284章 吾,大秦供奉独孤求败!
“大理,终于还是忍不住了。”
赵玄微微一笑。
对于大理派遣使臣觐见并不意外。
在大秦未曾灭宋之时,大理就是宋的藩属国,依仗着宋国的国力才能够在这乱世之下存身,但也正是如此,宋国一灭,大理一个小国就如同大海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可能倾覆。
如今前来觐见,也是为了保全大理来寻得一场活路罢了。
“慕容复在大理不知如何了。”
提及大理,赵玄心里立刻就想到了慕容复。
这个为了复国而不息任何代价的人,更是一个疯子。
不过。
疯子归疯子,但终究是为赵玄利用了几次。
“让大理使臣在偏殿等着。”
“孤,随后就来。”赵玄对着陈松道。
“诺。”
陈松躬身一拜,立刻退了下去。
偏殿内。
段正淳,段誉父子两人正一脸忐忑的等待着。
作为大理的镇南王,还有世子。
这一次觐见上国,可见大理的重视程度。
国之存亡之时,也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爹。”
“那秦殿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会不会接受我大理的纳贡称臣?”段誉小声的问道。
“我也不知。”
段正淳神情复杂的摇了摇头:“不过,我大理的存亡都在他的一念之间,如果秦殿下不接受我大秦的称臣纳贡,下一步秦军肯定就要攻我大理了。”
闻言。、
段誉也严肃的点了点头。
“殿下驾到。”
这时。
一声高喊。
段正淳和段誉立刻变得紧张起来,立刻跪了下来,低着头。
殿外。
赵玄缓步走到了殿内,越过了两人,走到了这偏殿的主位落座。
“外邦小国大理段正淳携子段誉,参见殿下。”段正淳十分恭敬的道。
“恩。”
赵玄轻恩了一声,点了点头。
随后一挥手:“平身说话。”
“谢殿下。”
两人带着一种忐忑,缓缓站了起来。
余光也悄悄的向着赵玄看去。
“你……是你…?”
当段誉看到赵玄后,脸上露出了一抹震惊之色。
当日在杏子林内,他曾经见过赵玄,是跟他的结拜大哥乔峰一起看见的。
只不过那时候只有乔峰知道赵玄的身份,段誉一心也都扑在了王语嫣的身上,哪里会去问那么多。
“誉儿,不可无礼。”
段正淳脸色一变,急忙呵斥道。
“是。”
段誉立刻低下头,不敢多说什么。
“说出你们的来意。”赵玄没有飞花,直接切入主题。
如今。
随着宋国覆灭。
大理对于大秦而言,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威胁。
如若不臣,那大秦可发兵灭之。
灭了宋国后。
宋的一百多万大军并没有折损多少,如今都已经为大秦所用,大秦相当于掌控了宋之前九成的力量,这种庞大的力量于宋而言不能发挥出什么来,但在大秦的手中,却是能够发挥至极限。
哪怕不算大秦的两大营,凭借着宋百万大军,大秦也可定此天下。
宋的底蕴和国力不弱,根本之弱就是其国策,在于其掌国的皇帝,在赵玄的手中,在宋原有的国力下能够发挥曾经数倍的战力。
炎黄一族,又何时弱于他族。
“殿下。”
“此乃我大理保定帝称臣纳贡国书。”
“我大理只是天下间一小国,人口不过利寥寥四百余万,国弱势威,唯有依附强国方可生存,昔日宋存时,我大理依附宋国,称臣纳贡,如今宋已为大秦所灭,我大理只是一介小国,不可能与大秦为敌。”
“故而献上国书,愿臣服大秦,向大秦称臣纳贡。”
“还请殿下接纳。”
段正淳捧着一封国书,恭敬的道。
不过。
赵玄则是平静的看着段正淳,手缓缓在椅子上敲击着。
整个大殿显得既空寂又诡异。
这也让段正淳心底忐忑,站在大殿如站在了刀山火海。
“于孤而言,于大秦而言。”
“大理,须臾之间可灭。”
“大理的一切都是孤的。”
“孤,为何要伱们称臣纳贡?”赵玄缓缓开口道。
一言间,就透出了一种威压。
段正淳脸色一变。
“殿下。”
“我大理本一个小国,根本不值得大秦耗费军力去对付,只要殿下愿意接受我大理称臣纳贡,无论什么条件我大理都会答应。”段正淳慌张的道。
“我大秦的确接纳藩属国,不过条件对于你大理而言,只怕不会接受。”
“孤,也不想浪费时间去商讨。”赵玄平静的道。
“还请殿下说出条件,我大理必全力遵从。”段正淳立刻道。
“为我大秦藩属国,第一,一国半数税收上缴我大秦国库,剩下一半则是你皇族之用,臣子之用。”
“第二,藩属国不可拥军,藩属国之军要么归于大秦掌控,要么遣散。”
“第三,孤诏谕所至,藩属国必须遵从。”赵玄威声道,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听到这三条。
段正淳脸色一变。
他来的时候就知道大秦对于大理的条件会极为苛刻,但没有想到竟会是这般。
税收缴纳半数。
更不可拥有军队。
这是彻底绝了大理反大秦的根基了。
不过。
段正淳并不知道,在大秦界内有很多藩属国也是如此。
他们臣服于大秦,虽然治理着他们的国,但没有军队,永世为臣。
“怎么?不愿?”赵玄平静的道。
“我大理愿意为大秦藩属国,永世臣服。”
上一篇:民国:横行上海滩,我小弟有点多
下一篇:三国:从西凉开始,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