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昏君,从逼董卓献孙女开始

三国:昏君,从逼董卓献孙女开始 第561节

“贵霜人一直都很害怕大汉,如今准备不充分,不可能派兵来帮助我们对付大汉的。”

因为大汉异军突起,名气传遍了欧亚非,导致许多西方国家和种族都派人来大汉观摩学习。所以各地的信息交流,也没有以前那么闭塞了。

罗马人攻打安息这件事情,自然也传到了匈奴人这里。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们就只能干等着汉人打过来吗!”

好战派右谷蠡王不满的哼了一声。

此前,就是因为大汉的攻打,他们险些灭国。

好不容易复国,还没过几年安稳的日子呢,又来?

真当我们匈奴人是泥捏的不成!

“大汗,汉人突然领兵杀至,似乎是要一口气消灭我们。”

“这些年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显然是骄傲了。咱们不妨先请降示弱,等他们放松警惕之后再发动突袭,一战可破汉军!”

一个祭祀建议道。

听起来是个好办法。

按照正常的思维,大汉逢战必胜,肯定会骄傲。

但他们忘了,大汉拥有严格的军队制度。每一名战士,都经过了千锤百炼!

身为大汉的战士,他们固然骄傲。

但骄傲归骄傲,绝对不会自满!

因此,这些小把戏在汉军面前是行不通的。

右贤王当即否定了这个建议,

“万万不可!”

“以我对汉人的了解,他们对待降兵第一件事就是分化。把降兵分散管理,到时候,我们想要反叛都没有机会。”

右贤王觉得这么做,等于是羊入虎口。

紧接着,

又有人提出效仿鲜卑族,归顺大汉,成为大汉的子民算了。

然而这个想法刚刚提出来,结果被人认为是大汉派来的说客,直接把他乱棍打出帐外,关押起来听候审理。

於启犍已经经历了一次灭国之痛,又怎么可能再接受第二次!

“大汗,实在不行,咱们只能效仿先祖了。”

就在众人无计可施的时候,一名老者突然开口道。

所有人都能够听得出来,他语气当中的沉重。

“效仿先祖?”

於启犍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

“两百多年前,呼韩邪背叛了我族。其后,他的孙子日逐王比勾结汉人,再次击败了我们的先祖。先祖无奈之下,只得选择西迁,来到了今天这个地方。”

“如今大汉强盛,不可与之抗争,咱们想要保命,只能继续西迁。”

“西面水草肥沃,其主多暗弱不能自守,咱们可以先占领一块地方发展,等有实力了继续扩张。”

老者人老心不老,野心勃勃。

当然,

他之所以敢这么想,也是因为西面那些种族的实力,的确不值一提。

“这倒是一个办法。”

思索片刻后,於启犍缓缓地点起了头。

继续向西扩张,远离大汉。

很快,

他们就制定了西逃的计划。

匈奴本就是游牧民族,迁徙起来要比汉人迅速的多。於启犍下令整个匈奴汗国,带上牲畜物资向西迁移。

因为担心花剌子模从中作梗,他们先向北,进入奄蔡人的地盘。然后再从斯基泰人的领地经过,最终目的是萨尔马提亚人的居住地。那里位于亚欧大陆交界地带,毗邻黑海,水草丰茂,非常适合他们这个民族生活。

由于他们提前撤走,张辽和臧霸扑了个空。

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匈奴汗国。

张辽当机立断,命令大军南下,与张绣部合围乌孙!

三日之内,

臧霸攻破乌孙国都,斩杀昆弥以及王族七十四人。

乌孙国灭!

另一边,

早已被贵霜人击溃的大宛,面对高顺与曹仁二人的进攻,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同样只用了三日,大宛王自缚双手投降!

随着这三国被灭,西域其他没有臣服大汉的国家,慌了!

……

第510章 该来的终归还是来了

“匈奴人西迁了?”

听到庭州传来的消息,刘辩一阵莞尔。

匈奴人不是号称战斗民族吗,怎么会不战而逃呢。

不过想想也对,大汉现在的实力太可怕了。匈奴人三战三败,不逃就只有死路一条。

“陛下,斩草要除根。如今匈奴人举族西迁,若是给他们找到合适的地方发展,势必会卷土重来。不如趁他们此刻尚无立足之地,派精锐追击将其歼灭,以绝后患!”

吕布觉得不能放过匈奴,应当立即派兵追击。

而且,

有他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

倒是郭嘉看出了众人的想法,对众人道,“诸位将军,你们难道忘了公孙度了吗。”

公孙度?

众将立刻明白了过来。

当年陛下放走公孙度,让他跑过去祸祸了小日子。这次同样可以如法炮制,让匈奴人先去祸祸西方那些国家。

等匈奴人祸祸的差不多了,咱们再过去,事半功倍。

此次一口气灭三国,征服了不少土地,整个西域,基本上都落入了大汉的手中。

对于划分郡县,任命官员自是不需要刘辩操心。

除了让张辽担任庭州刺史,其下官员全部由荀攸,王允这些人来推荐。

不过有关庭州的发展,刘辩有自己的想法。

四个字:因地制宜!

此时的庭州与后世的庭州,环境差别还是蛮大的。

首先,计式水(今塔里木河)水流丰富,共有十三条支流,每一条都有水。

而这条河到了二十一世纪,已经只剩下三条有水的支流了,就连主河道也经常断流。

正是这些支流,孕育了西域许多国家。

比如尼雅河,孕育了精绝国。

计式水最终注入蒲昌海(今罗布泊),曾经的西域长史府,就设立在蒲昌海岸边。

水源充足,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种植瓜果粮食的绝佳地域。

因此刘辩的第一个政令,就是将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入庭州。

其次,就是大面积种植棉花。

棉在这个时代是相当缺少的,如果有棉花,大汉百姓冬天将会更加温暖,士兵们的盔甲也会多一些温度。

最后,

庭州到处都是宝藏啊,煤矿,油田,天然气。

这些都可以先开采出来,建设国家需要这些物资。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以为庭州是一个荒凉贫瘠的地方。然而听了六百年的三条建议后,很快意识到了那是一片富饶之地!

就像蓬州一样,

被倭人占据的时候,那里原始,贫瘠。

可汉人过去之后,成了一座宝岛。不但有石见银山,还有出云硫磺矿,对马铜矿等等。

不过要想更好的开发和治理庭州,首先得把路修起来。

目前铁路修到了武威,距离庭州州治高昌城,还有四千里!

修铁路需要大量的人力,期间还要开凿不少隧道,所以这是一个大工程。

以工程部现在的情况,根本抽调不出人手。

于是刘辩做了个决定,从征服者军团里抽调十万人出来,组建铁道兵,工程兵!

专门用于修建铁路,桥梁,隧道等等。

对于汉军而言,不让他们打仗是一件很难受的事。

因为他们觉得战争,才是军人的荣誉!

但对这些远在异国他乡的士兵来说,不用打仗是一件幸运的事。享受军人的福利,却不用冒马革裹尸的风险,自然有不少人愿意。

很快,大汉第一支正式的铁道兵就组建成功了,

首节 上一节 561/5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