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昏君,从逼董卓献孙女开始 第210节
“请问陛下,是什么缺陷?”
戏志才不解的看着刘辩。
他觉得,自己的计策没有毛病啊。
“咱们伐虞,肯定会惊动虢,再想灭虢可就难了。”
意思很简单,灭掉了鲜卑,势必会对高句丽打草惊蛇。万一高句丽举族逃跑,汉军总不能深入草原追杀他们吧。
众人听明白了,
陛下这是打算一石二鸟,一鼓作气将鲜卑和高句丽同时灭掉。
这时,郭嘉开口了。
“启奏陛下,只需要将假途伐虢稍稍改变一下,先灭虢,后灭虞,这样就没问题了。”
朱儁表示赞同,“没错。之前鲜卑求和的时候不是说大汉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派兵相助吗,咱们就问他借兵,看他给不给。”
“同时可以让度辽将军公孙度出兵,若公孙度顺从皇命,则两路夹攻。若公孙度不顺从,等咱们灭了高句丽之后,一鼓作气将公孙度拿下,一举多得!”戏志才补充道。
后世有句俗话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而这些人的能力,并不比诸葛亮差。
被他们惦记上的势力,只能自求多福了。
第178章 帝国学院开幕式,世家发难
接下来几个时辰,众谋士又商量了许多战略细节,从内到外,把鲜卑和高丽安排的明明白白,根本不给他们留半分机会。
接下来,该鼓舞军心的鼓舞军心,该散播流言的散播流言。
不出几日,大汉王朝要攻打高句丽的消息便传遍了好几个州。
传到高句丽和鲜卑的那里,也只是时间问题。
曹操已经提前出发了,带着三万大军,十多位能力出众的将领和谋士,浩浩荡荡的杀奔益州!
他们大张旗鼓的进军,气势做足。
要让天下诸侯知道,不臣服朝廷,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哪怕汉室宗亲,也不能例外。
另一边,刘备只身南下,进入襄阳。
得知是朝廷派来的官员,刘表不敢怠慢,安排蒯良在城门口迎接。
一问,竟然还是汉室宗亲,刘表更是设宴款待,给了刘备远远超越职位的待遇。
而刘备,也就这样风风光光的,在荆州安顿了下来。
在北伐鲜卑之前,朝廷还有一件大事!
四月十二,帝国学院开院仪式如期举办。
闻声而至的天下学子,多达七千余人!
场面壮观,成为大汉有史以来之最!
看到这么多人前来求学,世家们却等着看天子的笑话。
这么多人对书籍的需求量相当庞大,普天之下任何一个世家,都无法同时供这么多人学习。
哪怕十分之一,都做不到。
帝国学院并没有向世家征集书籍,仅凭朝廷的那些藏书,无异于杯水车薪。
“兄长,这么多人,你说陛下会怎么安排?”
袁杨几家聚在一起。
随着天子越来越强势,这些世家也逐渐抱团。
他们虽然没有诸侯们的野心,但对朝廷也谈不上忠心。
他们的眼中只有家族利益,谁当皇帝无所谓,只要对他们家族发展有帮助,他们就支持谁。
如果刘辩对世家的态度和之前的皇帝一样,那么这些世家也会尽心竭力的辅佐。
可刘辩的所作所为,已经损害到了世家的根本利益,
他们自然要做出反抗。
“应该会剔除十之八九。这么多人,帝国学院不可能容纳的下。”
袁逢淡淡的回道。
“我听说帝国学院专门建造了许多宿舍,给前来求学的人住。其容量,可达数千。”
一旁,杨彪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他觉得,陛下的野心绝对不止七八百人。
极有可能将所有前来求学的人留下!
“不可能,三人共用一书,那也得两千多卷。编纂两千多卷书需要多长时间,咱们都很清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做到!”
袁逢斩钉截铁的说道。
正因为书籍编纂困难,才显得格外珍贵。
“也许,他还有别的办法吧。”
杨修也知道困难,但心中总觉得天子没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官员们的议论和求学者的期待中,刘辩走到了主席台上。
只见他伸出一只手,凭空一压,在场一万多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看到大汉有这么多渴望知识的人,朕甚感欣慰!”
“你们能够来到这里,是对朕和朝廷的信任,那么帝国学院自然不会辜负你们。”
“帝国学院,是培养大汉帝国人才的摇篮,而你们,将会成为第一批见证者!”
刘辩说的轻松简单,却在无形之中煽动众人的情绪。
就连那些心口不一的世家士族们,也受到了影响。
台下站着的求学者们,脸上充满了期待之色,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帝国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大汉培养优秀的人才,在这里,不看出身,不看家境,不看相貌。只要你有才华,有品德,从帝国学院顺利毕业后,都能获得朝廷的安排!”
也就是说,只要从帝国学院毕业,就能踏入仕途!
这,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
一番慷慨激昂的开幕宣讲结束后,所有求学者的渴望彻底被点燃。
大家恨不得立刻开始学习,投入知识的海洋。
当然,
这里面不乏世家安排的托。
“草民斗胆向陛下提几个问题,恳请陛下恩准!”
站在人群前面的,一个身材魁梧,但相貌丑陋的男子站了出来。
洪亮的声音,周围数千人都能听到。
大家好奇的看着他,觉得此人太没有礼貌了。
陛下是何等身份,你有什么资格向陛下提问。
然而,
刘辩微微一笑,“准。”
与此同时,帝王之眼启动,
【人物】:张延
【能力】:武力62,智力54,内政8,统帅38,野心37,人品88
【忠君】:7
【忠主】:91
从这份信息可以看出,他是受人指使。
至于是谁的人,并不重要。
“谢陛下!”
魁梧男子做了个揖,然后道,“自古求学多费金,学武如此,学文更是如此!”
“草民家境贫寒,即便父母倾家荡产也买不起一本书。”
“听说到帝国学院求学不需要交纳任何学费,可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求学者的心声。
在场有三分之二,都是家境贫寒之人,如果真的让他们缴纳高额的学费,他们肯定是拿不出来的。
张延问完之后,所有人抬头注视着刘辩,
紧张了起来。
“求学,自然是要缴纳学费的。”
刘辩淡淡的回道。
此言一出,绝大多数人的脸上露出了失望之色。
而周围的世家人子弟,则满脸戏谑。
他们很清楚,办学需要消耗大量的金钱。
帝国培养三五百个人还可以,同时培养七八千人,对朝廷财政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正因为知道了这一点,他们才安排人员在开院仪式上发问,
目的是让天子出丑,甚至知难而退。
上一篇: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