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398节

天空一片白茫茫,雪花缓缓落下,渐入湖面,融入水中。

朱棣突然有些出神的看着这一幕,脑子里出现一句话: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朱棣是读过书的,虽然大部分都还给了先生。

但这句话,就像是突然从脑海里跳出来一般。

这一刻的朱棣,突然就跟醍醐灌顶般醒悟过来。

“既然我争不过他,那为什么要争呢,就像这雪花与水,融入一起,自争不过,那就投效,本就是大兄长子,本王投效也是理所应当。”

“如朱棡那厮,现在背靠朱英,可谓是顺风顺水,想干些什么事情,都能取得同意,反观本王,做什么事情,几乎都步履薄冰,一旦不慎被抓住把柄,便极有可能是深渊。”

“若是现在去了倭国也好,但即便在倭国,也不见得朱英无法干预,他那群英商会,海外贸易甚多,若是真打下倭国,那白银进出,只怕将通过他手。”

仔细想来,朱英这般轻松就定下倭国藩地,这其中,肯定有所计较,以朱英的性子,从不做亏本的买卖。

这么一想,朱棣大概就清楚了,这划分倭国的关键。

那令人垂涎的白银矿上,肯定早就有了计划,说不定当时候划分地界,便是以那白银之地为中间点。

三王共同纷争,谁也无法独占。

朱棣虽然觉得自己在统军这块不弱于人,可朱棡也不是好惹的,更何况还有七弟,齐王朱榑。

七弟朱榑,就藩青州,出镇开平,防御胡人。

北平临近开平,开平,即后世唐山所在。

在多方征伐塞外的时候,朱榑也是有所参与,虽行事暴虐,但在战事上,多有斩获,屡立功劳。

一方还可压制,两方若是相加,朱棣就有些把控不住了。

无须多想,以朱英之手段,必然会远方布局,以两王压制自身,以夺白银,回馈大明。

“看来,必须要想个办法,跟朱英把关系搞好。”

思索间,朱棣看到后院门墙,顿时就有了想法。

长子跟朱英的关系,可是很好的。

........

后宫中。

“仪华,让我好生看看,这都多少年没见你了,在北平那地方,过得可还好呢。”

宁妃拉着徐仪华的手,慈祥的问道。

徐仪华小时候,就一直在皇宫里生活。

当初是马皇后带着,宁妃自然也是非常熟悉。

那个时候,大明还没有开始创立,朱元璋并不算最强最大的实力,陈友谅和张士诚还在。

那一年,徐仪华刚刚出生。

徐达再婚的妻子,是谢再兴次女,朱文正妻妹。由朱元璋做主,为徐达所娶。

那个时候,所有大惊妻子儿女,都是跟着马皇后在一起生活,其中自然也包括宁妃。

徐仪华从小就聪明伶俐,很得大家的喜欢。

直到洪武九年,册封为燕王妃后,这才搬出皇宫。

追随朱棣去了凤阳,而后便就一直生活在北平。

看着徐仪华,宁妃极为感叹。

“娘娘,仪华一切安好,让娘娘牵挂了。”徐仪华轻声回道。

屋内炭火旺盛,外面风雪漫天。

看着窗外,宁妃开始念叨起从前往事。

徐仪华就这么安静的坐在宁妃身边,认真的倾听着。

不知多久,宁妃这才缓过神来。

“你看看我,年纪大了,总是喜欢回忆从前,你可不要觉得我啰嗦。”

徐仪华道:“娘娘哪里话,仪华正是喜欢听这些,这一眨眼,便是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物是人非,便是...便是....”

说到这里,徐仪华忍不住有些哽咽起来。

小时候,徐仪华生母谢氏死得早,因为生性狂妄善妒,言行失礼,被朱元璋下令杖毙。

这其中跟得罪马皇后,也有一些关联。

所以在很小的时候,徐仪华便就是马皇后带大。

---

ps:一壶茶,一包烟,一个章节想一天。

今天真的是卡死我了,怎么写怎么都感觉不对味。

第349章:正旦将至

“娘娘,太孙殿下娘娘熟悉嘛,我都没怎么见过。”

一番寒暄回忆后,徐仪华终于还是步入了这次的正题。

话音落下,宁妃有些浑浊的眼睛,闪过一道微光,似笑非笑的对徐仪华道:“是老四让你来皇宫,想要知晓些情况吧。”

在马皇后驾崩,李淑妃薨逝后,宁妃能够成为后宫之主,哪有这般简单。

虽从未干政,但对于政事上的事情,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了解的。

更何况是关乎太孙殿下,在前几个月才刚入宫的时候,宁妃就找人查探了其中的情况,包括翻看了锦衣卫的卷宗。

对于朱棣跟朱英中间那点事情,宁妃清楚得很。

她知道,不过并没有跟朱元璋聊起过,他相信陛下肯定也心中清楚。

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自己的大孙。

这种问题,终归是左右手,难以取舍。

现在明面上也没闹出什么,便就放着。

徐仪华一问,宁妃稍作思考,自然就明白了。

她前些日子就听说了,外面搞了一个海外招贤馆,现在藩王的封地,在不久后都要被收回,想要有封地的,只能靠自己开疆扩土。

不然就是个富贵的闲散王爷。

以朱棣的性子,自然不可能作什么闲散王爷,加上征伐倭国,一些事情也就不难猜测了。

“就知道瞒不过娘娘。”

徐仪华也没什么吃惊和错愕,笑着说道。

这般大气的回应,让宁妃也跟着笑了,道:“你呀你,还是这般直接。不过先跟你说明白了,太孙那可是陛下的心头肉,可不要打什么歪主意。”

“陛下的眼里,可是揉不得沙子的,哪怕是我去了说,都得是小心着。”

当初宁妃就跟朱元璋提出过滴血认亲这个法子,虽然表面上朱元璋也同意了,但是直到太孙册封,这个话题就一直没有被提起。

是忘了还是什么愿意,宁妃不知道,但她很懂,不管是故意还是其他,都不可能去提醒陛下,关于太俗滴血认亲的事情。

加上太孙的相貌,说是跟太子没关系,这估计都没人信,后来孝陵也挖开,棺椁尸首都消失了。

基本上也能说得明白。

再去提这个事情,怕是陛下震怒,又得罪太孙,反倒讨不了好处。

太孙的人品,性格,宁妃也是暗中观察过的。

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是非常的优秀。

很多地方,跟陛下自有一股相熟的味道。

白肚兜,那跟马皇后相似的眉宇,宁妃也算是真正的放下心来。

听到宁妃的嘱咐,徐仪华当即道;“娘娘,太孙是燕王皇侄,他们叔侄间,在北平就认识了,我也是有幸见过一面。”

“在此之前,或许有着什么误会,我也不好过于述说。终归都是一家人,有些事情我想也没这般严重。”

“太孙殿下钦点燕王为征倭大将军,可见对于燕王,心里头还是信任的。”

听着徐仪华的解释,宁妃轻轻点头,而后笑道:“即是如此,那你这番进宫,所为何事呢。”

徐仪华面色似有幽怨,道:“娘娘,难不成仪华就不能进宫来看看您和陛下么。”

宁妃可不吃这套,笑道:“你那点小心思,我还能不知道嘛,说说吧,到底要如何,若是现在不说,待会可就别说了。”

徐仪华顿时有些讪讪。

这说话间的技巧和节奏把控,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也只能硬着头皮道:“仪华只是想请太孙殿下,若是有闲暇的时候,可以到燕王府叙叙旧。”

宁妃闻言,沉默半晌。

她自然不会觉得怕朱棣对太孙殿下不善,这里是大明京师,真有丝毫不妥的举动,那么别的不说,燕王绝对会被贬为庶民,革除皇籍。

只是宁妃在心中想着,这件事自己到底该不该帮忙,亦或是帮忙之后,将会怎样。

他是宁妃,同时也是郭宁妃。

不仅仅在老朱家,老郭家也要照料。

自己的孩子朱檀薨逝得早,但孙子可还在呢。

大哥郭兴早去,嫡长子也在战争中去世,也还有几个嫡子需要照料。

二哥郭英现在也算是位极人臣,为宫廷禁军统帅,深得陛下信任。

可她是清楚陛下的脾性,越是被信任,就越是要小心翼翼,稍有差池被人弹劾,就会引发陛下猜疑。

一旦陷入猜疑,基本上就定性了。

平时里,不管是任何事,丝毫都不逾越半步,恪守礼节。

首节 上一节 398/4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能在梦中练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