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353节

“也不知道皇侄所说在倭国的第三人,该是我们兄弟几个谁过去一同发展。”

齐王朱榑突然开口说道。

朱樉闻言,笑着道:“刚才皇侄在的时候,七弟何不自我举荐一番。”

“倭国那等地方,即便是攻入进去,最开始的这些年,肯定也没法安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理,那些个倭人,生性可见一斑,没那般容易屈服。”

“所以皇侄选的第三人,定然是能打之人,在这方面,除了三弟四弟,自然就非七弟莫属了。”

朱樉这话倒是实在。

要论谋略,在朱樉,朱棡,朱棣三人之下,自然就是楚王朱桢。

若论勇武,则必然就是齐王朱榑。

剩余的人选,也就在这两位之中了。

而其他藩王,朱橚是个大夫,朱椿是个秀才,朱柏是个大孝子。

也就一目了然了。

而在之前,朱桢的兴趣,显然更多的在西南方,而不是在倭国这边。

按照现在朱英的性子来看,还是比较注重大伙的意愿。

“比不过二哥呢,二哥可是最为舒服了,按照皇侄这个意思,二哥所在的藩国,可就是高丽了。”

“二哥一人独占高丽,可比我们舒服多了,再者我还听说了,现在的高丽国师,就是四哥的那位法师吧,叫什么来着,道衍对吗,四哥。”

朱榑说着说着便向朱棣问道。

朱棣听到道衍这个名字,心里头堵得慌,不过还是点头回应了一下。

朱榑可不顾及这么多看,笑着说道:“四哥这个法师,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这一到了高丽,可真就是大展身手,据说现在麾下都有二十万大军了。”

“我滴个乖乖,这可比我统帅过的大军还要多,一介和尚混到这份上,真是叫人想不到。”

朱博砸吧着嘴巴,语气带着一丝丝不可置信。

他当然也清楚,这里面和皇侄脱不开干系,不过思维稍显简单的他,自然不会去想,怎么四哥的手下,跟皇侄混一块去了。

即使知道了,那也无所谓。

就从关系上来说,朱博和朱棡的关系,要好上许多。

或者说,在这些藩王中,朱樉和朱棡,毕竟是除了大哥朱标外的二哥三哥。

现在的朱樉,又是诸王之长,朱棣和朱棡的矛盾目前只局限在两人之间,毕竟上头还有父皇镇压。

若要真是站队的话,朱棣这边怕是有些难受。

曾经的历史中,朱棣之所以能靖难成功,其实跟朱樉还有朱棡去世,有着很大的干系。

因为哥哥们都无了,所以那个时候的朱棣,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诸王之长,加上朱允炆做的事情,让所有的藩王寒心,这才导致了朱棣的成功。

“其实,皇侄对我们诸位,都是非常不错的,虽然这是我和皇侄第一次接触,可是众位哥哥应该清楚,这个法子,肯定不是父皇提出来,而是皇侄自己想的。”

湘王朱柏思索了一下,开口说道。

他对于感情这块,和父皇一样很是看重,所以在细微的情感上,要比其他藩王感受到更加细腻一点。

听到湘王朱柏这话,大家也是认同。

朱柏继续道:“能够想出这个法子,并且还能够说服父皇,在这个后面,有很多是我们所看不到的。”

“咱们这里,许多都是没有真正和皇侄相熟的,可见皇侄虽然流落在外,可对于亲情,还是非常的信任,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希望哥哥们对于皇侄,不要有所芥蒂。”

“有些事情,阴差阳错的,谁也说不清楚,这也有可能是上天注定,总而言之,现在皇侄已经是太孙,未来的大明皇帝。”

“我等只需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为大明守住国门,便就可以了。”

“后世的事情不说,我相信至少皇侄在的时候,对于我等及后辈,定然是会全力照顾的。”

朱柏说这话的事情,眼睛时不时的看向朱棣,让朱棣微微有些尴尬。

好你个十二弟,你这样说,跟指着我的鼻子,有什么区别。

虽然心中不爽,朱棣也没有要争执的意思。

十二弟这话说得有些不入耳,可朱棣心中清楚,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而现在的朱棣,也有了新的方向:海外封国。

......

“大孙,可都是说清楚了,他们有什么意见吗。”

大明皇宫,乾清宫中。

朱元璋悠闲的躺在院子里的摇椅上,感受着晚间的微风,对大孙问道。

摇椅自然是朱英安排木匠弄出来的,做法很简单,只是现在没人去琢磨。

而朱元璋第一次躺在这摇椅上乘凉的时候,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摇椅对于年纪大的老人来说,可谓是非常舒服。

“借着爷爷的名义,叔叔们哪里有什么闲话可说,相对的话,都是比较满意的,也有其他几位叔叔志不在此,倒也不可强求。”朱英笑着回道。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他们都是咱的儿子,知子莫若父,那点小心思,咱还能不清楚。”

“尤其是老二,老三,老四,还有老七,最是舍不得兵权,现在你把君王都授予给他们了,高兴还来不及,能有什么闲话可说。”

说到这里,朱元璋停下摇晃,有些微微感叹的说道:“大孙的性子,跟你奶奶的太像了,若是她能够看到这般场面,必然是非常高兴的。”

“对于咱的这些儿子,藩王定下的制度,其实很多都是你奶奶提议的,若不是你奶奶,现在的他们可没那么多的权力在手。”

“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这般一来,想必他们对你,都是极为支持了。”

“不过,海外封国虽然不错,可在这方面,大孙多少还是要留一手,毕竟这大明,还有未来的后嗣子孙呢。”

说到这里,朱元璋突然眼睛一亮,问道;“大孙,最近月清咱怎么很少看见她了。”

听到老爷子提起叶月清,朱英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倒也没有什么可排斥的,直接说道:“最近商会那边事务比较多,这不马上就要开始拍卖股份了吗。”

“有些商会的情况, 基本上都在月清的掌控中,张伯那里也很忙,人手有些见紧,所以孙儿就让其帮忙去了。”

听到大孙的解释,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大孙,你这可跟咱不一样,现在你年纪也到了,是到了该成家的时候。”

“在这方面,咱相信你有自己的想法,不管是谁,若是你喜欢的,咱都支持,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快些。”

“你早点把咱重孙给生出来,趁着咱这两年身体还算健朗,也能多抱着两年重孙。”

朱元璋说着说着,语气就有些催促了。

大孙生出的孙子,那可就是整个大明的重长孙。

想到自己还能抱重长孙,朱元璋就再次催促道:“大孙,赶紧的,咱这次给你下道谕旨,一月之内,必须给咱把婚事办了,咱要抱重长孙!”

第315章:有被惊到的朱元璋(求月票)

一个月。。。

这也,太长了吧?

怎么就不能是三天呢。

老爷子这是不懂风情。

朱英内心吐槽。

谁还不想娶老婆呢,好歹现在也算是稳定了,娶老婆这种事情,不应该是你逼着我来,然后我就假装推脱不过,这才勉强接受吗。

在朱英的心中,其实关于太孙妃也没什么人选可言。

这老爷子也没介绍几个给我认识,我能选谁啊。

思来想去,也就只有叶月清了。

至于赵香熙,陈慕月,这些都是外族女子,可以为侧妃,自然不可能为正室的。

当然,在朱英的心中,并没有徐妙锦这個选项。

好歹也是带着前世的记忆,这种刚满十四岁的,真没什么想法,虽然现在行情不同,可在思想上,朱英表示自己还是很有道德观念的。

“爷爷,既然你都下谕旨了,那这事孙儿也只能加紧办了。”朱英的语气中,透着非常强烈的无奈。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乖孙,这才是懂事,咱明日就跟宁妃着重说一下,让她可以开始准备了,让钦天监那边选个就近的黄道吉日,早些把婚事给办了。”

朱英不想在这个方面多聊,马上开始转移话题:“爷爷,现如今众位叔叔那里已经敲定了,目前来说,三叔跟四叔的藩国,定在倭国,孙儿想着,让七叔也过去,三足鼎立,也易平衡。”

临时加一个藩王去倭国,其实是朱英在晚宴的时候,突然有的想法。

在此之前,本来只有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

在看到众位藩王的时候,朱英觉得若是只有两人,本身有积怨,又远离京师,时间一长,很有可能忍不住开干火拼。

这不符合朱英的目的,毕竟最大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化。

添加一个齐王朱榑过去,在关键时刻还可以充当调剂。

从心底里来说,朱英更多的认为,论长久来说,可能朱棣要比朱棡会更强。

毕竟永乐大帝的名头,也不是白扯的。

“其他不能海外封国的在大明内从官,你就不担心他们胡作非为,影响到吗,还是说这话只是一个幌子,大孙只是想先稳住。”

朱元璋开口问道。

能打仗,渴望建功立国的,都给派到大明之外去了,对于这一点,朱元璋还是觉得不错。

虽然他是这些藩王的父亲,但他更加在乎的是嫡系子嗣的传承。

虽然朱樉,朱棡,朱棣,包括朱桢,朱博这几个儿子,在军事天赋上很出色,后面也有朱权。

但按照总量来说,终归是属于少数。

更多的在天资上,还是比较普通。

对于这些子孙的安排,朱元璋想就此在大孙这里得到一个答案。

朱英也没有迟疑,直接回道;“自然是真的,或者亲王的身份会给他们带来很多便利,但在孙儿看来,这也是应该是,怎么说都是一家人,这点便利肯定要给的。”

首节 上一节 353/4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能在梦中练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