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266节

......

大明城郊,玄甲卫所在营寨。

虽说朱英几乎很少过来,但玄甲卫这边将士的训练,可是一日都未曾停歇过。

操练的内容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这边目前都是由张叁在负责。

朱英长期居住皇宫,自然需要亲近的人开掌控麾下的亲卫,张叁就是最好的人选。

而且张叁在很多操练内容上都很熟悉。

直接搬照受到的训练过来即可。

在营寨的旁边,还有一个小营寨。

刘胜,李秀才二人,便就是每日守在这里,作为照看番薯等作物的主要人员。

“你说,咱们这般在这地方,还要待多久呢。这都已经两个月了,东家是不是把我们都已经忘记了呀。”

“倒也不是没这种可能,现在东家可是长孙殿下,每天都要处理非常多的国事,和曾经已经完全不同。”

“前段时间,更是直接去了河南整治瘟疫的事情,现在回来又得是一堆事情要忙,抽不出空子来,也是正常。”

李秀才嘀咕着说道。

刘胜看了一眼李秀才愁眉苦脸的样子,道:“你既然都知道,还说来说去干吗,好坏反正都给你说了。”

畅想中文网

“你一个秀才,难道不知道咱们面前的这些番薯,对于大明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嘛,老师让我们守在这里,这是对我们的信任。”

“这可不是随便其他人就能接到的活,再说现在番薯这些还没完全成熟呢,等差不多成熟的时候,老师自然就过来了。”

“李秀才,我看你最近是魔怔了吧,这么多年都过去了,来到这大明京师,怎得连连几个月都等不了,开始变得急躁了。”

听到刘胜的话,李秀才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下子就炸毛了。

“你说谁急躁呢,我哪有急躁,就是简单问几句,难道连这都不行嘛。”

刘胜没有搭话,若是在群英城李秀才刚这般对他说话,直接就扇过去了。

不过从西域到大明这一路过来,两人的关系好了很多。

“抱歉,我最近或许是真的有些急躁了。”

在刘胜平静的目光下,李秀才败下阵来。

而后解释道:“应该是到了大明京师,现在东家突然就又变成了长孙殿下,所以......”

听着李秀才有些难为情的说着,刘胜道:“在老师的心里,一直有着一杆称,谁能做事,谁不能做事,清楚得很。”

“老师曾经教导过我们,想要让自己能够被人重视,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用处在哪里。”

“别怪我说话难听,这里是大明京师,聚集着天下最为智慧的文人,李秀才,你只是个过了童子试的秀才,放在这京师里,犹如过江之鲫,毫不起眼。”

“哪怕是在群英商会里,也只是个不怎么起眼的教书先生,老师和你之间,唯一的渊源,不过就是群英商会这边了。”

“但是你要清楚,就现在大明京师里,我群英商会,已经有多少人在这里聚集,单单是老师弟子,目前加上我,已经有六十七人在此。”

“你扪心自问,便是老师用你,你能当个什么官职,可以有所用。”

听到刘胜的这些话,李秀才本来低着的头,更低了。

这一番话,将李秀才这些天内的幻想,彻底的破灭,没有丝毫余地可言。

这些日子,李秀才每天都在琢磨着,等东家过来,该是会给自己封一个多大的官。

甚至有时候还窃想着,来个上县的知县,就很不错了。

最好是在他老家,便就是衣锦还乡了。

现在这一刻,他才明白,除了跟随护送队伍,从西域过来。

他似乎没有任何的功劳可言。

刘胜斜眼看着垂头丧气的李秀才,感觉应当是差不多了,这才出口继续道:

“老师的为人,我最是清楚,对于自家人,从来就没有小气过。”

“现在老师为皇明长孙殿下,但说起来,也是近几个月才来的京师,哪怕是在皇宫之中,都没多少忠诚可靠的下属。”

“你看看张叁,现在都已经是玄甲卫指挥使了,便是从安南过来的赵飞,如今也是副指挥使。几乎是一跃登天。”

“别的不说,你李秀才已经在老师面前露脸过了,老师也知道你,这就是最大的好处,将来定会有要用到你的时候。”

“不要急躁,静静等待,平日也莫要忘记读书,等到老师的吩咐差事下来的时候,这般才能不出乱子,可是明白我的意思了。”

李秀才听完,一下子就精神了起来。

而后向刘胜深深作揖:“多谢教诲,是我陷入魔怔了。”

刘胜轻轻点头,多少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虽然读书少,但是见识可不小。

李秀才的这点小心思,一下子就被其看透了。

当然,要是这点能力都没有,刘胜也不可能成为朱英麾下大弟子,从而执掌西域大本营的群英城了。

就在两人准备再次巡视一番作物的情况后,远处有马蹄声传来。

随着马蹄声接近,立即有巡逻的将士前去阻拦。

宦官掏出令符,传话过来:“遵长孙殿下口令,传刘胜,李兴言即刻到坤宁宫,面见殿下。”

李兴言就是李秀才的名字。

听到这等命令,眼睛都亮了起来。

脑海里只有一句话在跳动:东家知道我的名字!

第248章:我许你第一任安南王

安南这边,朱英的手段不要太多。

很快,刘胜和李秀才就被召集到坤宁宫。

“拜见老师!”

“拜见东家!”

两人躬身作揖道。

在这方面,两人都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其实就称呼而言,在皇宫内,应该称呼为殿下。

只不过东家和老师的称呼,显然要更为亲近。

两人的这点小心思,哪能瞒过朱英,笑了笑,也没在这方面计较,道:“都起身吧。最近番薯那边的情况如何。”

刘胜作揖道:“回禀老师。”

“咳咳。”旁边的郭忠轻咳两声提醒。

在进宫前,一些简单的规矩,郭忠都是教授过两人的。

“回禀殿下,番薯等作物在城郊的长势不错,目前没有任何问题,再过月余,应该就能成熟了。”

刘胜回道,其实对于番薯这些没太多好说的,本身耐旱,不需要太多的搭理。

即便是叶子有些蔫了,晚上就能自己恢复。

所以刘胜两人,每天都是坐在那里无所事事。

朱英闻言点点头,虽说对于番薯这些高产作物很在乎,但这玩意本来就不是精工细作的,埋下粮种,等着收获就差不多了。

“这次将你们叫过来,是有新的事情交给你们去做,最近安南的安秀公主抵达大明,恳求我大明出军,帮助安南平压如今的危机,匡扶安南王室。”

“本王和爷爷商议过后,决定调遣五万精兵以助安南。”

“当然,将士们是过去维护安南稳定的,作为我大明的藩属国,经过商议决定,不仅仅是在安稳上,包括各方面我大明都要予以扶持。”

“其中涉及到耕种技术,纺织,包括营造之事。”

听到这里,刘胜心中微微有些激动,他大致是明白了朱英的想法。

李秀才却有些忧虑,目前东家所说的这些事情,似乎跟他都没太大的关系。

然而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精神振奋。

“安南当地的情况极为复杂,不仅仅是多民族土人的混合,还有语言,文化上的冲突,所以教化之道,是势在必行的。”

“好在安南那边,主流也是以汉话为主,在教化上要相对容易许多,只不过容易归容易,但教化这等事情,从来都是极为艰难的。”

“李兴言。”

听到东家叫自己的名字,李秀才马上站出来作揖道:“草民在。”

朱英看向李秀才,说道:“你在群英城内,有着多年教书经验,这些本王一直都是知道的,这次去安南,便是以你为主,率领诸多儒生共同过去。”

“跟本王说说,可是有什么难处。”

李秀才闻言,忙道:“草民自当歇尽全力,将我等汉族文化,传遍至安南各地,让安南百姓,皆明我朝恩典。”

李秀才说话的语气,都带着丝丝的颤抖。

他原以为自己顶多就是给个小官,万万没想到,教化安南这样的重担,竟然也能落到他的头上。

这要是传出去,天下多少读书人要羡慕得发狂。

但凡跟教化沾边的,至少在茫茫历史中都能留下一笔。

至于多和少,就看情况下。

李秀才,也是个读书人,这种至高的追求,曾经在他的想法中,只有梦里才有过,或者说这也是绝大多数读书人,做梦才能有的事情。

如今,这份机遇就摆在李秀才的面前,如何能不激动。

朱英轻轻点头,表示对李秀才的认可,而后似乎有些感叹说道:“回想曾经,本王在西域举步维艰,直到大家的不断投靠,才慢慢的起来。”

“如今看来,虽说西域那边的成就,比起如今的身份来说不值一提,但是群英商会的弟兄们,能够一直跟随于我,在教化上,还是很有效果。”

“汝当牢记在群英城的过往,对于教化,想来也是有足够的经验,安南作为我大明的藩属国,个中的百姓,就是我大明的百姓。”

“切记过去之后,定要一视同仁,如何在西域的时候教的,便就如何在安南教,可是明白本王的意思。”

李秀才听到这话,顿时想起了曾经群英城内的教书方式,顿时心下轻松许多。

这和他之前做的事情,大概是差不多的。

首节 上一节 266/4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能在梦中练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