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241节
蓝玉回道:“陛下对此事,极为支持,前段时间我听说,有新的作物由长孙殿下送来。”
“具体是何不得而知,但陛下非常高兴。甚至说大明百姓将不会饿肚子了。”
几人相互对视一番。
曹震道:“倘若真是如此,殿下如此行为,我等便能理解了。看这情况,殿下当是想取消屯田兵吧。”
蓝玉摇头道:“应当不会,我大明屯田兵百万之众,断然没有取消的道理,不过想来会有更多的将士。”
“将如同现在的玄甲卫一般,进行精锐的训练。从此之后,军民的区别会是极大。”
说到这里,蓝玉突然想起之前兵部的一个提案,道:“半月前早朝的时候,兵部茹尚书提出,说是我大明捕快能力不足。”
“想从军队中退役的老卒挑选,也算是给奋战一生的老卒们一个活计。”
除了蓝玉外,大家上朝的次数不多,一般都在当地,也就是最近被陛下召回。
闻言,一直没有开口的东筦伯何荣问道:“那茹瑺能有如此好心?”
何荣是个沉默的性子,之所以开口,还是因为跟茹瑺有过节。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之间,本来就矛盾重重。
当然这也是朱元璋的制衡之道。
在茹瑺还没就任兵部尚书的时候,就因为某些事情,被茹瑺狠狠重罚过,所以一直不对付。
“哪能是茹尚书的心思,自然是殿下或者是陛下的想法。茹瑺提出,只是借之于口罢了。”
曹震直接说道。
不过这么一交流,众人发现殿下对于将士们的归宿,亦或是待遇方面,似乎都有要提升的想法。
至于兵权,众人心中虽有些贪恋,但如今陛下尚在,也没人起得了这个心思。
一道谕旨下来,任谁都得老老实实交出虎符。
......
大明皇宫,华盖殿中。
“让咱好好看看,出去这么些时日,看上去似乎都瘦了好多,大孙,真是苦了你。”
时隔一月,朱元璋看到朱英,眼神中满是怜惜。
自从见着大孙后,他还是第一次这么久没见到大孙。
说实在的,自从朱英离开京师的那天起,或者说离开皇宫的那一刻。
朱元璋的心中就后悔了。
尤其还是瘟疫有关,肠子都快悔青了。
哪怕朱英说得非常清楚,绝不会进入瘟疫地区,但朱元璋这心里头的担忧,随着一日日过去,只有涨的没有降的。
好几次深夜,朱元璋难以入睡,走到书房里,拿起笔墨。
写下谕旨就要召大孙回京。
就现在,乾清宫的书房里,还放着好几道要召回朱英的谕旨。
只是到最后关头,朱元璋按捺住没发。
也到了一个极限,大孙若还不回来,也得发了。
“孙儿让爷爷担忧了。”
朱英本来是想直接汇报瘟疫地区的事情,但老爷子的话, 让他的心头颤动。
这是真真切切的关怀。
人都是自私的,或许在朱元璋看来,瘟疫再怎么厉害,都不是大孙的安危可以比拟的。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都这个点了,大孙饿了没,咱马上让厨子们做点好吃的来。”
“真瘦了,真瘦了呀!”
朱元璋狠狠抓着朱英的手,没有一点要放开的想法。
他很怕这么放开,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牵到了。
在大孙离开的这段时间里。
朝堂上有二十多名员工被处死。
整个朝堂,似乎一下又回到了黑暗中。
本来已经被藏起来的遗书,官员含着泪,再次拿了出来。
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们
良久,朱元璋才开始聊到正事上。
“大孙,往后这样的事情,可不能再是如此了,瘟疫如此恐怖,无药可救,要真有什么事情, 你让咱怎么活。”
听到老爷子的嘱咐,朱英无奈说道:“爷爷,别人不知道,您还不知道嘛,孙儿又没去危险的地方。”
“距离最近瘟疫发生的城池,都还有一白多里地呢, 鼠疫基本上两天就出病情了, 安全得很。”
朱元璋摇摇头:“可不能大意疏忽,一百多里地百姓是要走上几天才行,但骑马来回就一天的事情。”
朱英唯有哭笑。
谨慎如他,自然早就安排了一切。
来往报信的人员,都不可能和朱英直接接触的,即便是信件,也是通过阅读的方式。
其中还有诸多关卡。
只是这些,朱英见老爷子如此,也没再过多解释。
训斥一番后,朱元璋见大孙态度良好, 紧接着鼓励说道:“瘟疫这件事情,总的来说大孙表现得非常不错。”
“挽救了数十万百姓的性命, 咱可是听说,如今河南地区可是称呼大孙为再世活佛,家家户户都给大孙立上了长生牌。”
得此荣誉, 朱英非但没有骄傲的地方, 反而有些唏嘘的说道:
“孙儿在后方指挥,安全无忧。。但那些在前行进行工作的人员, 才是真正的英雄。”
“自孙儿过去, 累计有三百七十二人, 因对抗鼠疫,导致感染而死。”
只有朱英明白,这些都是常人看不到的。
不单单是这些感染鼠疫致死的人员,那些敢于进入瘟疫地的,都是英雄。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里,这其中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这些故事,朱英已经安排人员进行了编撰,待编撰完成后,将会以传记的形式记录成册。
想到这里,朱英再次开口说道:“爷爷,此次河南的瘟疫如此严峻,能够在这般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离不开这些为此付出生命的人员。”
“因此孙儿想在河南瘟疫最为严重的数个城池,建立庙宇,让他们能够享受香火祭祀。”
朱元璋听完后,微微沉默了一下,说道:“大孙可要知道,若是如此的话,这名声可是要分出去不少。”
朱英点点头,道:“孙儿心中清楚,但唯有如此,才能心中安宁,不然这份名望,孙儿受之有愧。”
闻言,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人哪有不贪名的,尤其是皇帝,更在乎青史留名。
大孙能够如此,此可谓难能可贵。
“这次回来,今年就不要四处乱跑了,这边咱已经安排钦天监看过日子,于十月初一,咱便册封大孙为太孙。”
说到册封的事情,朱元璋笑着继续说道;“大孙能够回来,是得天之助,是大明之幸。”
“咱想着,在十月初一的那天,大孙的册封之日,举国同庆,设立休沐,定为国庆节。”
朱英听完,顿时感觉有些懵。
十月初一国庆节,这简直不要太熟悉好吧。
“好,既然大孙没意见,那此事就这般定下来。”
朱元璋见大孙没说话,便就笑着拍板了。
朱英闻言,这才从愣神中回过神来。
嘴巴微微张开,想要说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
这算是巧合上了吧。
“五皇子那边,因为就藩的事情颇有微词,咱现在年纪也大了,就懒得管了,大孙便自个去处理吧。”
“现在大孙那五位叔叔,对于大孙的身份大概也是清楚的。终究是自家人,大孙也不要太过了。”
朱元璋嘱咐说道。
五皇子日常的一些谈话,尤其是对于朱英的看法,这些都是会被宦官们记录下来,然后呈现给陛下。
对于五皇子,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儿子。
朱元璋还是比较担心的。
要是放任不管的话,大孙可不是个善岔子。
若是自己走了,被惹怒了,送下去团圆那就尴尬了。
现在把事情解决了,有自己镇压着,至少能够不造成太大的影响。
朱英点点头,说道:“爷爷放心,五位皇叔的事情,孙儿会去好好处理的,想来五位叔叔都是明事理的,定然不会太过于苛责孙儿。”
听到大孙的话,朱元璋算是放下了一半的心。
至少目前这个态度,朱英并没有硬干的心思。
大孙之前是個商人,商人圆滑,在处理事情上一般不会过于僵持。
.......
左顺门内,五皇子共聚一堂。
现如今一个多月了,宫廷的操练并没有结束。
虽说朱英离开了,但有玄甲卫的教头在,一切都是有序的进行着。
上一篇:三国:我能在梦中练兵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