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113节

谁想天天待在这么一个院子里,心气都快被磨没了。

.....

院子里,朱英正在认真仔细的批阅奏章。

旁边,还有一位太监候着。

这是朱元璋派过来,不是为了伺候他,相当于伴读的概念。

现在朱英的手里,奏章大约有三百多本。

其中有一些甚至是没有批复的,朱英首批。

朱元璋担心大孙有些地方不明白,便安排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过来。

好在一些方面随时给大孙解答。

这确实也帮了朱英不少忙,一些官员的名称,甚至一些地名。

朱英咋一看都很是陌生,秉笔太监郭忠就负责讲解。

作为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郭忠也算是老人了,基本上的事情,都比较了解。

“小爷,这都看了将近一个时辰了,要不歇息会,老奴帮小爷松松肩膀。”

看到朱英看完一份奏章,并没有拿起第二份,而是扭了扭脖子,郭忠微微躬身的说道。

朱英闻言,笑着回道:“没事,不必了。”

他还年轻着呢,按摩这种事情,自然是不需要的。

再说了,他也不习惯男的给他按摩。

这时,张伯过来汇报道:“东家,晋王殿下过来了。”

朱英闻言顿了一下,却也没太多的意外,起身出去迎接。

晋王自然不可能跟锦衣卫一样,还在大门口等着,怎么说也是皇叔。

朱英出来的时候,朱棡已经到了院子里。

“大侄子,好久不见呐。”再次看到朱英的朱棡,不同于第一次,面色有些感慨的说道。

“晋王殿下。”朱英拱手作揖道。

看到这一幕,朱棡直接走了过来,捏了捏朱英的胳膊,感受到里面扎实的肌肉,这才哈哈大笑道:

“大侄子,你这可就见外了,小时候你还缠着我带你出去玩呢。”

“好家伙,上次见面我就感觉到了,原来还真是我大侄子。”

“这十年,倒是苦了你。”

说道后面,朱棡的语气都有些唏嘘起来。

面对朱棡有些粗鲁的打招呼的方式,朱英只觉得很是亲切,这说明朱棡是真的没有把他当成外人。

朱棡文学造诣也不低,但在性格上,还是偏向于武人多一点。

对于这种亲近,换了朱允炆,恐怕就是很难接受了。

“三叔,请坐。”朱英也不矫情,直接说道。

听到这声三叔,朱棡很是开心,在院子里凉亭中,于朱英对面坐下。

“今天过来得匆忙,倒是没带济熺那小子过来,这些日子他可没少在我面前说起大侄子你,赶明你们兄弟也见一见。”

朱棡笑着说道,父皇朱元璋也同样给了他一份关于朱英的情报。

朱棡知道这个大侄子,可不像是表面上看着这般柔弱。

所以见面的时候,就捏了捏朱英的胳膊,自小在军中长大的朱棡明白。

像是朱英这般的体型,看上去有些瘦弱,不似猛士,但却是个极其出色的探马。

探马作为军中耳目,非普通将士可当,唯有精锐才行。

阳光下,朱英在凉亭里,听着朱棡聊着家常,感受还是很舒服的。

一番寒暄过后,朱棡试探着说道:“大侄子对于二叔可还是有些记恨?”

“二叔?什么记恨,好像二叔我还未见过,谈何记恨。”

朱英有些疑惑,他好像还从未跟秦王朱樉打过交道。

唯一的一次,就是秦王朱樉派人过来,请到府里去做糕点,当时恰好碰到老爷子在场而已。

这样的事情,对于朱英来说极为正常。

本来他就是个商贾,地位地下,这等事情见过太多,根本都懒得去记。

听到朱英这般说,朱棡就放心了,然后说道:“你二叔现在被禁在家里,我前几日听说四川那边,蓝玉奉旨入京。”

“目前那边月鲁帖木儿叛乱,无人镇守,大侄子你看让你二叔去活动活动如何。”

朱棡也不转弯抹角,直接说道。

朱英微微沉吟后,说道:“二叔也应该去走动走动了,不过这事我做主不了,到时候我跟爷爷说上一声,看他怎么安排吧。”

听到朱英叫父皇爷爷,朱棡顿时就明白这个大侄子在父皇心目中的地位。

不过回想一下也是,大侄子自小都是父皇带着,跟他们这些皇子可完全不同。

“大侄子只要你开口了,这事定然能成。”

说完后,朱棡又道:“不知大侄子现在可有空闲,你二叔被禁足府中,也出不来。”

“我刚刚便从他府中出来,如若可以的话,咱俩现在一起去看看他。”

朱英闻言,微微犹豫了一下。

毕竟那里还有很多奏章没有批阅。

不过这算是正经和三叔晋王第一次见面,也不方便拒绝。

想来老爷子那边,应当也不会多说。

“好,就听二叔的。”朱英回道。

听到这话,朱棡极为开心。

其实这次过来,朱棡的心中也是有些忐忑的。

毕竟大侄子太陌生了,而且受到父皇的溺爱,看到情报也自然知道,这和父皇一样,在性格上都极为强势。

不过这次的见面,让朱棡很是舒服,他能清晰的看出,大侄子对于自己,并没有不耐或者排斥的感觉。

这和同样是叔侄的朱允炆,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甚至相谈的过程中,朱棡还在朱英的身上,看到了母后的影子,这就愈发亲切了。

“大侄子可能骑马。”

门口,朱棡翻身上马,对朱英问道。

朱英淡淡一笑,同样翻身上马,姿态娴熟。

“好骑术。”朱棡都不由赞叹一声,从几个动作就可以看出,朱英的骑术很是高超。

两人随即一同前往秦王府邸。

大门口,秉笔太监郭忠,满脸无奈之色。

......

大明皇宫,华盖殿。

“陛下,宋国公回京,请陛下示下。”蒋瓛得到消息,躬身说道。

今年三月,冯胜等十四人分别料理陕西、山西,河南诸卫军务。

冯胜则是在太原、平阳招民为兵,立卫屯田。

所以在接到诏令后,冯胜比之傅友德,蓝玉要先一步抵达京师。

“让宋国公快些过来,咱得跟他好好聊聊。”

“臣遵旨。”

冯胜是个文化人,其军事才能还有战绩都非常强势,同时还是周王朱橚的岳父,和朱元璋更是亲家关系。

对于冯胜朱元璋很看重,这是真正有谋略的将军。

同时心里也有一些忌惮,因为冯胜的功劳太多了。

现在就看看冯胜对于大孙怎么看了,若是不然,也只能除去了。

第128章:秦王投诚

“臣,冯胜,拜见陛下。”

华盖殿中,冯胜跪拜,两手拱合,叩头至地。

在礼节上,冯胜完全跳不出任何毛病,从这点上来说,可以看出目前的冯胜谨小慎微。

冯胜这此人,军事能力不比徐达等人差,性格不像蓝玉那般张狂。

按理说冯胜功劳不少,又是开国六公,为人比较低调,应该是可以得以善终的。

事实上朱元璋一开始对冯胜确实信任以及重用。

尤其是现在,徐达和常遇春去世,虽然蓝玉也大胜之后,也成功挤入一代名将的行列,但若是比起资历来,冯胜显然更高。

而且累积的功劳,也是远超蓝玉,包括各方面的名声,完全碾压蓝玉。

冯胜也是淮西勋贵,但他爱惜羽毛,刻意疏远淮西武将集团,所以目前蓝玉才是淮西勋贵的领头羊。

目前的大明,相当于军政一体的概念。

练兵屯田的时候,地方上也受到冯胜的管辖。

冯胜在当地的名望很高,不仅练出来的兵员素质很高,就连地方上也是治理得井井有条。

然而也就是因为这般,所以朱元璋对其就猜忌多疑起来。

别的武将,或多或少都有弱点可言,这冯胜过于完美了些。

首节 上一节 113/4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能在梦中练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