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痴当侍卫,拒绝入朝为官 第1055节
他颤颤巍巍的向后退了几步,忽然怪叫一声,拔腿就跑!
远处的李纲,伸了伸手,却没有了下一步的动作。
学问之争,杀人不见血!
比真刀真枪的战场,更加激烈,也更为伤人。
经此一‘战’,孔志均怕是再难有大作为!
他已经失去了修学的信心,算是彻底废掉了
弘文馆的人,一个个低着头。
对于一个读书人而言,最揪心的,就是被人在学问上比下去。
没人会把第一场墨义,当成平局。
而且,输的不仅仅是孔志均还有孔颖达!
“你你书院真的拿到了,《指物论》的原本?”
孔颖达脸色苍白的说道。
这番话,他是对陆德明说的。
陆德明淡淡的回答道:“去年七月,书院在章丘发现的那座古墓,取得古籍文简近三千片,其中多为先秦诸子百家之言,如今尚未整理完毕,日后,我书院定会将其公之于众!”
下面又是一阵哗然!
孔颖达浑身剧颤!
他蓦得放声大笑!
“哈哈哈!”
笑着笑着,眼中竟闪出泪痕!
“有教无类这就是书院的有教无类!”
他艰难的站起来,冲着李承乾躬身一礼。
“启禀监国太子,孔颖达年老衰迈,望乞骸骨!”
说完,他竟然不等李承乾回答,一个人默默的转身向皇宫外走去!
李承乾惊讶的合不拢嘴。
李纲痛心疾首,一脸无奈。
看似只是一道题的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
实际上,孔颖达的颜面和自尊,被削得干干净净!
他以晦涩之学,难为一个小辈。
若是贾统没答上来,自然也就没什么可商榷的地方。
坏就坏在,贾统不仅仅答上来了,还挑明了出处,甚至解释得完完整整!
说一千道一万,孔颖达一个以小欺大的名头,都做实了。
最狠的,还要数陆德明的那番话。
孔氏传家千年,收藏得古籍多不胜数。
旁人根本不知晓,那《指物论》为何物!
反观书院,不仅找到了那些,被世人认为早已亡佚的古籍,甚至放出话来,要与天下共享之!
这才是有教无类!
而‘有教无类’这四个字出自孔圣人之口!
这等同于,一个大嘴巴子,狠狠的打在了所有孔家后人的脸上!
虽没有到让孔家被世人唾骂的地步,也足以诟病很长时间了
短暂的惊讶之后,李承乾心中只剩下兴奋了。
太妙了!
弘文馆的三座大山,莫名其妙的崩坍了一座!
难怪李义府他们有恃无恐,原来,书院里还藏着这么一尊大神!
贾统!
他默默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
和他一样,所有人都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
今日这场比试过后,无论结局如何,贾统必定名声大噪!
这么一会儿,王勣已经把酒喝完了。
他揉着有些迷糊的双眼,含糊不清的说道:“是不是该开始下一场了?”
第1162章 我柴家这回露大脸了
输了第一场,弘文馆的人,都显得有些迟疑。
原本预备第二个上场的,也是一个中年人。
弘文馆中,一学就学十几二十年,还不入仕的人,并不在少数。
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贵族出身。
不愁吃不愁喝的,只想一辈子在学问的海洋之中徜徉。
早年间,弘文馆还叫太学的时候,不少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硬生生给自己读出一个官位来。
这是一种,并不成文的惯例。
在国办学院之中,读的年头够长,并且有真才实学的,基本都会给一个国子博士的名头。
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安慰奖。
而正统入仕之人,没有个七八年,估计也很难达到,和国子博士平等的级别。
区别只在于,一个有权力,一个没权力罢了。
贵族出身的人,只要不是心里有某些需求,谁会把权力当回事?
他们要的,只是地位而已。
况且,国子博士是清贵之中的清贵。
若是被上峰看中,直接进入御史台,亦或者直接进入三省,也是很有可能的。
换句话说,在弘文馆旧属之中,学问和年龄,几乎可以算作是成正比的。
可惜的是,经过第一场之后,贾统的光芒实在是太闪耀了。
而且他好像也没有要下去的意思
莫非,第二场还是他?
李承乾见贾统一动不动,心中有了计较。
“王先生,为何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个贾统?”
王勣瞥了李承乾一眼,道:“书院四届弟子,一届比一届多,加起来好几万人,光念名字就能念好几天,你听过才有了鬼!”
李承乾知道王勣不想说。
老家伙这么打马虎眼,八成是早就被贾统,当成秘密武器来培养了。
“可是第二场是帖经,跟墨义不完全是一个路数的若是弘文馆出一个只知道背死书的”
王勣又瞥了他一眼,这回,压根没搭理他。
李承乾自讨了个没趣,讪讪一笑,不再多言。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
帖经的确比墨义要简单上一些。
但墨义需要的,是深入研究,考的是知识面的深度。
而帖经不求甚解,要的只是知识面的广度。
如果弘文馆出来一个,成天只知道背书的人,那谁输谁赢,还真就不一定
好在,贾统依旧信心满满的样子。
和第一场不同的是,他不再闭上眼睛。
而是满怀期待,瞪着眼睛,等考官出题!
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
也不知,是他喜欢考帖经,还是因为,方才李义府连番催促过他
书院这边的考官没动,弘文馆那边,因为孔颖达不知跑哪去了,考官换成了于志宁。
相比于李纲和孔颖达,于志宁似乎不是那么显名声。
但实际上,于志宁也很不简单。
同为天策府十八学士出身,于志宁刚一入朝,便是从事中郎,妥妥的四品大员。
起步的官位,比任何人都要高得多!
同一时期,房玄龄还只是个外事郎中,杜如晦只是个法曹参军,堪堪七品而已。
可惜的是,玄武门之变时,于志宁功劳不大,被诸多人超过。
等现在的大佬们都进了三品,他依旧是四品。
直到立李承乾为太子,于志宁才与太子左庶子之身,跻身大佬行列,成了如今的中书侍郎。
在学问上,于志宁也很有建树。
参与修撰《隋书》,亲自主持《大唐仪礼》的修治,甚至还在大唐的典制之上署名!
论及文坛地位,稍逊于李纲、孔颖达、陆德明等一流大牛。
上一篇:打造超级帝国,从北美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