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唐 第297节
护卫里有人就奇怪了,问向左右了:这姜师度是谁啊?周王殿下看上去好像挺关注他的样子啊?
边上人就回答了:我咋知道啊,咱周王殿下一向未卜先知的,神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没准听名字就知道这个姜师度以后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护卫们这么猜还真就八九不离十了,在李毅的记忆力,姜师度还真的就是唐朝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只不过这号人物是历史上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的官员,贞观年间倒是没他什么事情,这位姜师度可能在史书上没太大的名气,但是在河南河北一带的民间,那名望绝对是杠杠的,唐初那会,河南河北地区大部分的水利工程,都是这位大佬主持修建的,现今这两省还有多地区都竖立着姜师度大佬的塑像呢。
这么一说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姜师度是唐初极为著名的水利工程大佬,官至将作大匠,按照现在来说,差不多就是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还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那种。
这样子的大人物的名字突然出现了,李毅当然很在乎了啊,只不过李毅记得姜师度应该是魏州魏人,这会怎么跑到杭州来了啊?
既然心里疑惑,摸不准到底是不是姜师度,李毅就决定去亲自看看好了。
就跟着边上的村民们说了:老乡啊,我是杭州城里来的,听闻你们说有小孩子落水,很是担心,能不能带我们去看看这位姜师度小朋友啊?
李毅这么一说,边上的村民们就有些警惕了:你们口音也不像是杭州的啊……该不会是来寻姜家寻仇的吧?这个,他们姜家虽然迷,但是人还是不错的啊,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们可不要做坏事啊。
李毅一听哭笑不得,我这么英姿潇洒的大唐好男儿被你们当成是寻仇来的,你以为看电视剧呢,带一百多号来出来寻仇呢,我要是没点背景,早就被官服拿去问话了,没事带一百多号人,要造反啊?
当然了,老百姓们不懂这些,也是能够理解的嘛,李毅那边就笑着说了:老乡,我们是关中来的没错,跟着长辈来的杭州,总之您放心吧,不是来寻仇的,真的就是来关心一下姜师度小朋友而已而已哦。
那边几个村民见到李毅如此信誓旦旦的保证,再加上李毅看上去也确实不像是坏人,再说了,谁寻仇还带女眷一起来寻仇啊,当即也就不怀疑了,就带着李毅他们朝着姜师度所在的村落去了。
一路上走过成片的麦田,田地里偶有劳作的农民,此时天气已经渐渐炎热起来,农活也不如开春那会耕田播种那么重了,现在也就是照看下田亩,没事注意下虫子,施肥灌溉就行了。
趁着路上走的工夫,李毅就询问了一下附近灌溉的情况,村民们就说了,这片种田还是不错的,就是没啥河能够给我们引流过来灌溉或者做水田,不过自己挑担子走一截,也能取到水,浇田反正是够用了。
另一人又说了,今年是个好年景,比去年好,去年钱塘湖发水,我们田都给淹了,损失惨重啊,也幸亏家里都有余粮不至于饿着肚子,十里八乡亲戚接济一下也能过日子了。
一路上说着说着,就到地方了。
村落不是很大但也不小,有大约百来户的规模了,这些村民们也是村里人,把李毅他们带过来之后,村子里的小孩大人们都围拢过来了,看到哗啦啦的来了一百来号衣着鲜丽的人,都过来围观了。
咋回事啊,这些人是谁啊?
就有人这么问了,还未等边上村民回答,李毅那边就拱手说了:
我等乃是关中人士,跟着长辈来了杭州,出游的时候听闻村里有小孩落水,我同情心泛滥,所以过来看看,顺便体验一下杭州的乡土人情,若有打扰,还望大家见谅。
大家一看这郎君生的俊朗不凡,而且也颇有礼貌的样子,女孩子家脸红心跳,妇人家也是指指点点,显然很受大家欢迎吗!大家就说了:
哎呀,原来是远道而来的贵客,那块里面请里面请吧,你们是要找姜家的小娃娃对吧?其实也没啥事,那小娃娃虽然才五岁,但是水性好着呢,喝点湖水不碍事不碍事。
李毅一听大家这么说,也算是稍稍放心了,不过还是要确认一下这个姜师度只是同名而已,而是说就是历史上那个姜师度,所以就说了:还请父老乡亲们带路啊,无论如何,还是想去探望一下的啊。
大家点点头,就说了没问题没问题,郎君请跟我们来吧。
一众村民们哗啦啦的就带着李毅他们朝着村子里走了,其实早就有小孩子飞奔朝着姜家走了,一路上就喊了:姜师度!姜师度!有人来看你了!
等李毅到了姜家的时候,姜家外面已经站了不好的小孩子还有嗑瓜子看热闹的大人了,姜家不是很大,一间泥巴屋子,院落里种了一些菜,堆放着各种杂物,有一个穿着布衣的中年男子伸着脖子站在院子里,身后的房门倒是紧闭着,那中年男子看到那边村民们簇拥着李毅过来了,就有点紧张的走出院子了。
“姜家老汉,有好心人家来看你了,你带着你家娃娃看什么水情,害得你家娃娃落水,连杭州的贵人都知道了,你这事做的。”
“是啊是啊。”
村民们不少人都纷纷言语了起来,倒是这姜家老汉一下子憋红了脸。
李毅来是先要确认是不是姜师度本人的,自然要问一下祖籍之类的问题的,但是直接开问的话,难免惹人生疑啊,这回就拿了一些不算多的银两出来了,就对着眼前的姜家老汉说了:老大哥,路上就听闻你家条件比较差,孩子还落了水,诺,这里有些银两,赠送与老大哥,还请老大哥带孩子去看看医生,对了,我能进去看看姜师度小朋友吗?
李毅如此说完,边上村民们看着都挺羡慕的。
第九百四十八章 夜行衣准备好
你说能不羡慕吗,就把自家小孩往水里那么一放,捞起来以后就有钱拿,虽然碎银子不算特别多,但是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也是一家人努力半年才能挣到了,当然了,这些村民们倒是误会我们的周王殿下了,这么点银子对于周王殿下来说,其实已经算是相当克制的了,寻常情况下,那都是出收就一张金饼子银饼子的,而之所以这么克制,一来呢,是不想把这姜家人给吓到了,二来也是因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原因啊。
不过这姜家老汉倒是没有收,连连摆手说了:这位郎君太客气了,我家师度真的没事,这点钱就不收了,郎君如此关心我家师度,老汉很感激啊,来来来,郎君屋子里坐。
李毅一看,目的达成了,只要进了屋子,大家坐下来谈,那还不就是查户口的节奏吗,要是不问问户口那还能聊啥啊,难道要聊天气啊?那是外国人才聊的,咱们中国人聊天一般就是先查户口,户口查完了才能进行接下来的环节的。
姜师度还是个五岁大的小娃娃,虽然落过水了,但是看上去并无大碍,还在家里活蹦乱跳呢,李毅也没管他,摸了摸他的脑袋,也算是蹭了蹭历史名人了,就坐下来。
两边坐下来一聊,就明白了,这个姜家人,还真的是从魏州来的,至于为何来杭州,姜家老汉也说了,前两年魏州饥荒,于是就拖家带口的去了亲戚家求接济了,但亲戚家又哪里有什么东西吃哦,一家子人就来了杭州,毕竟江南粮食充沛,鱼米水乡,吃的东西也多一点,发生饥荒的可能性也小一点。
当然了,大家别以为在江南就不会饥荒了,还是有这个可能性的,具体的自己查一下吧,这里不多说了。
姜家人是为了吃饱饭才来的杭州,不过为啥这姜老汉就执着于要挖钱塘湖,通渠道灌溉呢?按理来说,你家姜师度是著名的治水官员,没理由姜师度的老子也是治水大吏啊,毕竟历史上也没有听说过他父亲的名号啊!
不过龙生龙,凤生凤,这姜师度在历史上能够通过科举明经,那说明他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再加上姜师度这个人很会治水,没准真的是他的家里人教导他的也说不定啊!
可能有些人要说了,唐朝科举明经不难啊,选拔比进士宽松多了。
那说这话的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唐朝科举例,确实明经的难度比进士要小一点,但是说不难的,那真的是开玩笑事情。史料记载,唐朝时候“明经不得过一百人,进士不得过二十人,如无其人,不必要满此数。”,每年那么多学子,明经进士加在一起,也就一百二十个名额,若是质量不行还不必取满,所以说,明经也是很难考的。
李毅就想了,这姜老汉没准真的有真才实学呢?于是拱手就问了:
老大哥啊,我过来的一路上,就听闻别人说,你一直执着要给这个西湖修一个水利工程,还要引钱塘湖湖水灌溉农田,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奥妙玄机啊?小子对于治水这个事情呢,有点兴趣,如果老大哥能够赐教一二,没准小子能够帮得上忙啊。
那姜老汉一听李毅这么说,还未来得及说话呢,边上村民们倒是七嘴八舌的说起来了。
“这位小郎君,这钱塘湖怎么治啊,官府衙门都治不了,他一个老汉治什么啊。”
“是啊是啊,郎君就不要掺和这事情了。”
那边姜老汉一听就很来气的感觉了,就说了:父老乡亲了,老汉绝对不是胡扯瞎掰的啊,这钱塘湖,老汉我已经观察许久了,这钱塘湖以前虽然和钱塘江相连,那时候钱塘江水势凶猛,人们不敢随意对着钱塘湖修建水利动工,但是现在,泥沙淤积,在这钱塘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这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钱塘江对着钱塘湖的影响已经不存在了!现在这个钱塘湖,压根就是一个内湖泊了啊!水源已经不靠钱塘江,而靠的是上天的降水还有山间积蓄的泉水,老汉走访调查了一年多,探明水源共有八处,只要这八处入水口处理得到,建立起来蓄水堤坝,挖通沟渠,不仅田亩可以轻松灌溉,城中百姓用水也完全可以供给这钱塘湖水啊!
这姜老汉一通说完了,边上村民们又纷纷说起来了:说的都是什么胡说八道的东西啊,着钱塘湖这么大,老一辈人都说是连着钱塘江的,你说现在没连就没连了啊,还有什么内湖外湖的,内湖就能建水坝了啊?万一冲垮了怎么办啊?
反正都是一通质疑,对姜老汉颇为不信,这姜老汉也是据理力争,说什么祖上就是治水的,这些都是祖辈的经验,绝对不会错的,自己已经考察多时了云云,看上去大家相争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李毅听到这里就抬起手了,对着大家说了:大家都静一静静一静,这次是来看小朋友的,大家就不要吵这些东西了嘛!
大家一听李毅这么说,也觉得在客人面前争吵这些东西显然是不太合适,也就不争这些东西了,李毅那边也并未久留,逗了逗一脸懵逼的姜师度之后,就跟着武媚娘她们一起离开村子了。
李毅一开始兴致勃勃的来,后来又毫不犹豫,没有丝毫留恋的离开,看的付二他们都有点迷糊,啥意思啊,周王殿下之前不是还对这个姜师度挺感兴趣的吗,怎么现在也没见着跟姜师度小朋友说上两句话就走了啊?
不过做下属的,上面老大要干嘛就干嘛,哪有那么多的问题呢。
一众人就跟着周王殿下离开村落了,只是还没有走的太远了,李毅就对着左右说了一句话:
夜行衣都准备好,晚上咱们再回来。
第九百四十九章 姜家老汉
夜幕徐徐,暮色弥漫,田野间还散发着白日里阳光留下的温暖。伴随着黑色的纱幕笼罩而下,村庄里也一下子变得静悄悄的,此时乡村的夜晚可没有路灯,手电筒,能充做照明的也就只是蜡烛和灯笼而已,古代虽然民风淳朴,但是难免有一些人道德败坏的不法之徒,在这个年代走夜路的,那绝对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村庄也是围了一圈小土墙的,不过年代有些久远了,看起来是祖辈堆起来防强盗用的估计。
在姜家的小屋里,姜师度还不明白早上来的那一百来号人是来干嘛的,尤其是那个十六七岁的大哥哥一直笑眯眯的摸自己脑袋,不过还是能看得出来老父亲对于这些人来探望还是很开心的,只是后来老父亲又和村民们争论起来了,如果可以的话,姜师度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相处的,但是老父亲说了,父亲正在做的事情,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丈夫当义不容辞,虽然姜师度听不懂,但也是每天都跟着老父亲在钱塘湖边上跑来跑去的,去学一些姜师度现在还听不太懂的东西。
父亲说了,教他的东西是治水,为父或许这辈子用不上了,但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本事,还是要继续往下传的,希望姜师度好好学习。
入了夜,父亲和母亲就合着衣服睡了下去了,两人在聊着天,似乎在谈论着蒙学的事情,母亲似乎在埋怨着家里没有太多的钱去请先生,想和让父亲多种种田,不要没事带着姜师度去湖畔边上跑,多种种田什么的,父亲倒是口头上答应,但是姜师度知道,明天一早自己还是要跟着父亲一起到处跑的,姜师度躺在自己的床铺上,闭上眼睛,想着今日跟父亲一起在湖畔边上学到的那些知识。
不过在边上突然有一个人影一闪而过。
姜师度一下子坐了起来,就有些害怕的小声的说了:外面有人。
父母的说话声音一下子停了下来,姜老汉站了起来,点了一根蜡烛,从边上拿起了一把柴刀,这个时候门外已经传出来敲门的声响了。
“谁?!”
姜老汉喝了一声,外面人很快回答了:
“老乡快开门啊!白天来的关中来的小郎君。”
姜老汉一听,确实是早上的那个小郎君的声音,只不过为何这么晚了来自己这里啊?莫非是有什么企图不成?姜老汉那边有些犹豫了,你说直接开门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外面的小郎君又说了。
“老乡,实不相瞒,我是官府的人,深夜来访,是来跟老汉您商量治理钱塘湖的事情的。”
外面那个郎君一说,姜老汉眼前一亮,随后快步走到了门口的位置,后面的老妻已经穿好了衣服,下来准备要阻拦他呢,他却已经把门给打开了。
开了门,就见到外面站着白天的那个小郎君,身后没有跟着白天那样的一百来号人了,就跟了总计十个人,眼前这十一个人都穿着黑色的斗篷,若不是姜老汉拿着蜡烛,肯定是看不见他们的。
不用说的,当先的小郎君当然就是李毅了啊,之所以白天不跟姜老汉商量治水通渠的事情,那当然是考虑到村民们太多了,而且村民对于姜老汉的打算持着反对态度,一来是为了低调,二来当然是因为当时人多口杂,没办法好好的详细谈论了啊。
所以思虑了一下,李毅就决定半夜来访了。
李毅进了屋,先是对着眼前的老汉还有老汉的妻子行了礼,随后就拿出了一个腰牌了。
那老汉回了一礼之后,接过了李毅递过来的腰牌,就见腰牌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周”字,周围做漆黄的颜色,周身有蟠龙缠绕,做工很是精良。
“这是……”
那老汉虽然看着眼前的腰牌觉得价值不菲,想必是相当显贵的人才能拥有的东西,但是一时半会又联想不到这个腰牌到底是哪个达官贵人的腰牌。
他毕竟没当过官,对官场上的东西规格哪里动的这么多呢。
“这是我们殿下的腰牌,点下了给了你,你就好生收着,日后自然有用得上的地方。”边上的付二如此说道。
“殿、殿下?”
那老汉一听殿下两个字,有一些惊讶,一般能被称呼为殿下的,普天之下也就只有皇子了吧?!
“殿下自然是周王殿下了,在我们大唐,封号为周的,还能有几人?”
付二一脸牛气冲天的模样,就如此说道了,李毅也在边上负着手,一连风轻云淡的模样,就对付二说了:
哎呀,都说多少次了,出门在外低调一点,这么大嗓门干嘛,生怕外面人听不到我是周王啊!再说了,姜家老汉是本王的贵客,客气点,知道了吗!
付二那边自然是连连点头答应下来。
那边姜老汉一家给眼前这一出戏给唬的一愣一愣的,半响了才反应过来,拿头便拜,自己拜还不算,还把老婆孩子拉着一起拜。
李毅当然是赶紧把他们一家子给扶起来了啊,心理面那个纳闷啊,我就一王爷啊,一个个的跟我这么客气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皇帝呢!
那边给姜老汉一家都扶起来之后,李毅就让他们就坐了,李毅深夜来此,当然不是为了看人家给自己磕头的啊,李毅是来商量正事的——治水!
姜老汉早上的一席话,李毅一听就知道这人是行家,西湖之所以唐朝之前没有人敢去治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西湖在秦汉的时候,还连通着钱塘江呢,随便治理搞不好就是更大的水患,但是唐朝时候就不一样了,唐朝时候西湖已经因为泥沙淤积,形成了内湖了,而钱塘江的河道几番变动之下,也已经不和西湖联通了,正如老汉所说,现在的西湖水,别看他是不是的洪涝灾害,但是这都是狐假虎威呢,没有钱塘江给它撑腰,一旦建起水坝,修好沟渠,那就是妥妥的西湖妃子啊!
第九百五十章 安排妥当
李毅那边和姜老汉坐下来谈了半宿,虽然他不是很懂水利工程方面的事情,但是听着姜老汉说的头头是道,最主要的是姜老汉坚决治水的理由,很能说服李毅。
那就是现在的钱塘湖,已经是一个完全和钱塘江断开联系的独立的湖泊了,水源全靠下雨还有山涧的山泉,这种情况下,简直就好像老天爷送过来的一个天然大水库,还是很稳定的那种水库,只要平时保养巡视的到位,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
而实际上历史上,自从唐朝李泌第一次开发了西湖的水利工程之后,再之后的白居易,苏轼等连续上千年的时间内,陆陆续续的对西湖的水利开发和维护修缮,也没听说过有哪个人把西湖给开发到决堤,发生重大人为洪涝灾害的,基本上都是一开发一个准的。
李泌也就是距今大约五十年后开始开发西湖的,说明这个时期,开发西湖的水利工程的时机,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李毅看到有一个能够利国利民的大好机会,有一个能够让杭州乃至周边千顷良田的老百姓们,都能连连丰收的大好机会,那个心里痒的啊,他本身就是一个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很重的人,放到后世你说他是一个华夏民族民族主义者都不为过,李毅不仅不会羞耻反而引以为豪,临了还会喷一句“外国的普世价值观你们外国人自己玩去,来我们华夏玩个鸡毛啊?”。
你说这样子一个小粉红,你让他放着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又这么安全的水利工程不去做,你这不是为难人吗!要是在未来的李泌治理西湖之间,这中间要是有人饿死了,虽说不是李毅直接饿死别人的,但若是李毅现在做了这个水利工程,说不定他们能活呢,明明知道可能救人的方法却不去做,甚至不管不顾,连提个醒都不愿意,这和主观意义上害死人虽然不一样,但也终究是一种罪业啊,最主要的是,李毅于心不忍。
至于说什么摸鱼,那也只能暂且放一放了。
在听到完了姜老汉的叙述之后,李毅当场拍桌子了,好!说得好!姜老汉一席话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正如老汉你所说的那样,这钱塘湖放在这边不利用,那真的就是暴殄天物啊,这样吧,本王因为在杭州也待不了多久,所以关于这个治水的事情呢,本王可能没办法亲自插手,但是你可以带头办这件事情,当然了,本王的意思不是让你自己去挖这个沟渠,而是让你啊,先去收集一些数据,做一些基本的调查,用数据,用事实说明这开发钱塘湖水利工程的事情很有可行性,等你弄得差不多了,就去找杭州别驾去了,杭州别驾是一个正直的人,只要你手头上的证据有理有据,杭州别驾一定会为你主持修凿这个钱塘湖水利的!
上一篇:大明:震惊!姚广孝竟说我帝王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