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唐 第292节
那妇人一听周王殿下这四个大字,当时就有点蒙逼了,再一看那杭州别驾都已经直接跨过大门,传过院落里的王府侍卫进来了,那妇人是见过杭州别驾的,一看竟然是别驾本尊在喊周王殿下,再看自己手上的钱,当场就跪了,手发抖的就说了:
殿、殿下的钱不敢收啊,殿下若是喜欢白叠子,这些全都拿去就是,民女不知是周王殿下亲自到来,方才有所怠慢,殿下恕罪啊!
李毅一看这妇人这么说,就有点头疼,自己之所以到现在不说身份,就怕现在这情况,这是买卖,我买了你的东西,就该按照你的定价给你钱,这是天下最简单的道理,虽说这天下是我李家的,也没有我李家随便拿人东西的道理啊,若人人像我这样,你们老百姓还会支持我们吗?
当然了,这个道理是不能说出来的,心里知道就可以了,李毅就板着脸看着眼前的妇人说了:
这钱都已经到你手上了,你现在不要反而要还给我,这是看不起我周王李毅啊?
那妇人给吓得更害怕了,边上武媚娘就出来打圆场说了:
哎呀,你也别在迁就了,殿下给你的,那是封赏,不是买你的种子钱,你夫君带着些种子,也算是有功劳,后续没准还有封赏,你且起身吧。
小夫妻两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安排的妥妥当当。
那边杭州别驾虽然没见过李毅,但是看到李毅那周围的护卫架势,也知道这肯定是周王了,走过来就拱手说了:
“周王殿下亲临杭州,杭州别驾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恕罪!”
第九百二十九章 我送你离开
杭州别驾是个很精神的中年人,看上去年纪在四十岁不到的样子,这会虽然嘴巴上直呼有罪,但是李毅又没有提前通知,哪里来的罪过呢?
李毅赶紧就把杭州别驾给拉起来了,就说了:哎呀,别驾不要多礼了,小王也是突击到访,先前没有给别驾打招呼,怎么能责怪别驾呢?
那边客气完了,就该要说正事了,那边杭州别驾就问了:那周王殿下此时不应该在洛阳城吗?为何会到了杭州来了啊?是陛下有什么安排吗?
李毅就摇了摇头,说了:没,是我自己安排我自己呢。
那边杭州别驾就有点蒙逼了,没有皇帝陛下的命令,你身为一个皇子却自己擅自离开了封地,还跑来了杭州城这是啥意思啊,你不知道王爷擅离封地,到处乱走,是大罪吗?
杭州别驾就说了:
“殿下,既然没有陛下的旨意,按照我大唐律法,殿下是不能随意来杭州的,殿下的封地在洛阳,理当在洛阳治理封地,为天子牧守一方才是啊。”
李毅点点头,这杭州别驾倒是还有点正气,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害怕得罪自己而睁一只眼闭一只。李毅就对着杭州别驾拱手说了:
此事说来话长,还请别驾细细听来……
李毅没有什么隐瞒别驾的理由,棉花这东西如果要推广种植,今年在关中地区肯定是来不及了,只有江南和岭南这些地方来得及种植了,所以说,今年想要收获棉花的话,李毅得争分夺秒,做好了统计棉花种子的任务以后,直接就在杭州附近圈块地来种植棉花,一般四到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收获了,具体多久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的。
而如果要在杭州种棉花的话,杭州别驾的支持是肯定需要的,所以李毅就开始吧前因后果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那边杭州别驾听完了以后,摸着胡子点点头就问了:
“所以周王殿下的意思是说,要从我们杭州这边圈块地,地皮大小大概在数百亩到上千亩的样子?”
“没错!本王就是这个意思!这些田亩呢,我还要质量最好的肥田,当然了,农民农户那边的损失,本王会补偿的,朝廷方面后续也会补偿的!”
李毅看到杭州别驾如此上道,高兴地就这么说了。
“还要最好的肥田?上千亩?”那杭州别驾说完,眼神严肃起来,随后拱手说了:“殿下,恕难从命!”
李毅一愣,啥意思啊?之前不还说的好好吗?你咋说翻脸就翻脸啊,我要这天又不是拿来做坏事,我是拿来种棉花的啊,棉花可知道啊?刚才说了半天的,杭州地处南方,冬天没棉被棉衣也能凑合,但是北方那边不行啊,没有棉衣棉被,冻死的人就多了,有棉衣棉被,冻死的人就少了啊!我这么说你懂了吗?
那杭州别驾听完,就说了:懂了,周王殿下为国为民,令人钦佩,但臣职责所在未曾见到陛下旨意,不敢借给殿下良田千亩。
那别驾说完,顿了顿,似乎是担心周王殿下误会,又补充了一句:殿下,臣不是针对您,今日就算别的藩王来了,也是如此,别说千亩良田,就是半亩烂田,这杭州虽大,也是没有的。
李毅一听愣住了,旋即想起来大唐在土地律法方面最为严苛,毕竟府兵制度就是完全建立在土地分配上的一种高战斗力的兵役制度,若是没有土地,府兵制度就会名存实亡,贞观年间吏治清廉,李二陛下惩治土地兼并尤其严厉,就算这杭州别驾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凭借着一个藩王三言两语就拿出土地,更何况还是开口就要千亩良田的。
李毅想通了这个关节点,就知道眼前找杭州别驾要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就凭借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出话来,没有李二的一句话好使。
李毅就有点烦难的挠了挠头了,看着眼前的杭州别驾那是越看越像是茅坑里的石头啊,又臭又硬的。
就在此时,那边付二他们已经称量完了种子了,刘掌柜就过来说了:殿下,经过我们初步估算,依照臣曾经种植棉花的经验来看,这里的棉花种子,大概能种五百亩呢!
这武大郎也是爱白叠子爱的深沉啊,寻常一亩田大概需要种子五六斤,这几年时间,竟然屯了几百斤种的种子。
不过种子是有了,地弄不到手啊,怎么办,全都运回洛阳去种吗?这一来一回要耽搁到了六月份了,洛阳气候肯定不如杭州温暖,棉花对温度要求很高,万一要是因为错过了最佳播种时间,没有收成,那不是白种了?
不行,必须要在杭州种才保险!
杭州别驾肯定是走不通的,李毅也没有多浪费时间了,这倒不是说杭州别驾不通情达理,第一他职责所在,第二李毅的要求也确实太过匪夷所思,第三,那就是老百姓的损失太大了,现在都五月中旬了,该播种的早就种过了,现在说要征地种棉花,这老百姓的赔偿可不是小数目。再加上老百姓心里,整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土地就是他们的天,你一句话要征地给赔偿就把土地拿走了,不还了怎么办?你还能给一辈子的赔偿不成?这赔偿问题,到时候出了扯皮的事情,谁负责,杭州别驾一旦对藩王开了这个口,大家都来杭州玩土地兼并,杭州老百姓还要不要过日子,最主要的是他杭州别驾的脑袋,他家里人性命还要不要了?
官府的路子既然走不通,那就走民间的路子好了,李毅略微思量,就有方法了,对着杭州别驾说了:既然如此,那还请别驾回去继续干活吧,小王也不找你要土地了。
那杭州别驾一听就紧张的说了:周王殿下,您可不要乱来啊,您现在擅自离开洛阳城就已经是违反唐律的事情了,按道理我都该把你第一时间抓住送回长安城,但看在您是周王殿下的份上,下臣才没有对您无礼,您现在要我回去,恕下臣难以从命啊!
这杭州别驾啥意思?简单,他这意思就一句话:我要看着你周王殿下离开杭州回去洛阳城我才能放心离开!
第九百三十章 我要开始运营了!
李毅一听杭州别驾这个意思,眉毛一挑,咋地啊,你杭州别驾还打算捉拿我周王李毅不成啊?
边上付二就怒喝了一声了:大胆!你小小别驾竟敢对周王殿下无礼!信不信你明天命没了!
这倒不是杭州别驾胆子大,而是因为藩王无故离开封地,罪同谋反,最严重的惩罚是要杀头的啊,虽然李毅已经写信跟李二说过了,但是手里一没有李二陛下的回信,二没有李二陛下的旨意命令,所谓口说无凭,就是这个道理。
万一你周王李毅是借着这白叠子为借口,想要在杭州城安排什么事情怎么办?也不怪他杭州别驾紧张不已。
正在僵持的时候呢,边上的李靖这个时候站出来了。
李靖就笑着对眼前的杭州别驾行了一礼,那杭州别驾一见到是李靖这样子的老人家,也赶紧还礼,不过看样子没认出来李靖,也不奇怪,毕竟李靖在贞观年间一向是在边关叱咤风云,从来没有来过杭州,就算在长安城也很低调,往南一边的官员没见过李靖也不是什么奇怪事情。你别说官员了,就李毅这个王爷,在长安城前后算下来住三年了,也没见过李靖一面呢。
李靖也不言语,上前递了一封信给杭州别驾。
杭州别驾一愣,不过还是将信封接过来看了起来,才看了开始这杭州别驾就大惊失色,随后赶紧把信件叠好递了回去了,随后冲着周王李毅和眼前的李靖一拱手,就说了:
原来是卫国公!下官没认出来,还望卫国公恕罪!
那李靖笑笑摆了摆手,说了:皇帝陛下命老夫来教导周王殿下,此事乃是秘密,还望别驾能够帮忙保守,另外,殿下此行前来杭州,虽然不符合律例,却也情有可原,况且也已经写信去往长安告知皇帝陛下具体情况,只是时间紧迫,未能等到皇帝陛下的回信而已,还望杭州别驾莫要误会,周王殿下自有老夫为他担保。
杭州别驾沉吟了片刻,随后对着李毅和李靖拱了拱手:
告辞。
那边李毅狐疑的看着离开的杭州别驾,再看看边上的李靖,心里面想着那张纸估计是李二写给李靖的信件,十有八九是李二让李靖去嵩山安排自己的信了。
无论如何,这次总算是把碍事的杭州别驾给弄走了,李毅原本还想着借用杭州别驾的力量来安排此时呢,却没想到这杭州别驾却如此不讲情面,虽然知道他是职责所在,这就是官府衙门,官僚体系,凡事都要求一个正当性,要求一个书面材料。
不过靠着李靖将杭州别驾给支走了,但也不代表着杭州别驾就乐意拿出土地来给李毅使用,说到底李毅还是要自己想想办法才行。
土地兼并的事情李毅肯定是不能做的,先不说杭州别驾不答应,就是边上李靖也不可能答应的,李靖到目前为止已经算是出面帮了李毅了,若是李毅做出了土地兼并这样的操作来,那李靖的难辞其咎,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既要符合法律规定,又要能够拿到土地来种植棉花,这就很困难了。
不过这件事情看上去挺困难的,对于李毅来说也并非是无解,甚至于可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不为过,因为棉花,能挣大钱的。
所谓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而棉花作为目前这个时代上最为保暖的经济作物,一旦运作起来,那财富绝对和流水一样的流进口袋里,原本李毅没想过要运作这个棉花作物,虽然不是什么新作物了,但是李毅本想着也是无私的献给大唐,献给李二的,但是现在杭州别驾不愿意给土地,这就没办法了,逼着李毅搞商业运作来挣钱了。
你不是不给土地吗?那我也不要土地了,要别人有土地的人来帮我种就行了!具体咋办?简单,开店去!
大唐的户籍制度,并不相识元明之后那样的户籍代代相传的那样子的死板,元明的户籍就是你老子是当兵的,那你也要当兵,你儿子也要当兵,同样,你老子是商人,那你也要当商人,你儿子也要当商人,大唐的户籍制度则不然,比较自用,百姓们可以自由开店做生意,当然了,入了市籍做生意的话,相应的分得的田亩就要退还一大半给官府,但是任何人都可以开店这一点,李毅就比较喜欢了,这意味着李毅这个王爷想要在杭州开店,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李毅就去找牙市去了。
去找牙市干嘛?找店铺,开个店,店名字李毅都想好了“大唐纺织厂”,主营纺织业务。
李毅的想法很简单,我身为王爷都搞不到土地来种田,那没关系,大唐老百姓们手里有田啊!我让他们种不就好了吗!但是怎么操作,才能让大唐老百姓又愿意把自己已经播种好的作物都给翻出来,重新种上棉花,又愿意听从李毅找来的回种棉花的人的指手画脚呢?很简单,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有信用的农业与商业合作机制就完事了。
这都要归功于大唐市集制度的公信力的强大,这年头在大唐想要经商,尤其是想要开在城市的两市之中开店铺经商,那是需要很大的实力的,百姓们一般对于市集里面的东西都很信任,毕竟大唐是有专门的工商管理机构的,你卖假货或者在市集骗人骗钱,那都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重则鞭笞,严重的话可是要坐牢甚至流放的。
只要能在杭州开起纺织厂,以纺织厂的名目与当地的农民们签订合作协议,让他们稳定的提供棉花作物,这边以粮食或者以钱财布帛作为结算,一手交棉一手交钱,只要价格给的够吸引人,让老百姓觉得比自己现在种的东西要划算,还愁没有土地种棉花吗?
到时候就不是李毅去找土地了,是农民伯伯们带着土地来找李毅了!
不过这也是有风险的,那就是担心别人来效仿自己,心肠好的像李毅这样还好说,但是心肠歹毒的人就说不好了,英国圈地运动了解一下。
第九百三十一章 不可因噎废食
大家可能要说了,圈地运动是英国的资本家,贵族们,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这跟你周王殿下开店铺,和农民们进行商业农业合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吧?
确实,李毅这个开店铺看上去和应国的圈地运动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但是大家要考虑到圈地运动本质是什么,是土地兼并,是大贵族资本家兼并农户的土地,再联想一下中国的土地兼并是如何操作的,中国的大一统王朝,除了秦朝,自西汉以来,但凡开国之初,寻常百姓大部分还都是拥有自己土地的农民,而且国家法律层面上也是抵制土地兼并的,但为什么到了王朝的中后期,土地兼并大多都会出现并且愈演愈烈呢?操作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以利益来引诱。
地主们一开始也并非是地主,而是有一些闲钱的官员或者是商人,他们拿着钱财去找到农民,就去找农民们收粮食,收苎麻等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当合作关系稳定下来以后,这些人就是地主预备役了,他们还并不是地主,原因是土地并非是他们所有的。那怎么才能把土地变成自己的呢?简单,农民种田总有一个旱涝保收吧,他不可能年年都是丰收,总有颗粒无收的时候,当他们颗粒无收的时候就要饿肚子,这个时候地主预备役们就站出来了,说了:
哎呀,你看你们天天种田都还要饿肚子多辛苦啊,这样吧,我发发善心,我们之间建立一个租赁机制,你们的田地啊,归我了,然后我每年给你们一个保底工资,就算颗粒无收你们也有钱,收到的粮食按照之前的价格不变,我还照样收购,你们看如何?
可能有些人觉得,这煞笔才能上当吧?不是说好的田亩是老百姓们的命根子吗?能这么随便的就把土地卖给这些地主预备役了,自己心甘情愿的当佃农了?
你可别说,这种你们眼里的“煞笔”在中国历史上很多,而且这种方式是地主进行土地兼并的最简单最聪明最有效的方式,什么小说电视剧里的地主们暴力强抢土地啊,弄出人命威胁啊,那都是个例少数事件而已,地方上要维稳,父母官就不可能睁只眼闭着眼任你地主草菅人命,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一套官吏审核制度,人命关天,古代可不是说着玩的,你怎么闹都可以,但是不能出人命,出人命,官员是要问责的,真要到了地方父母官对草菅人命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那也离这个王朝崩塌不远了,说明骨子里都烂掉了,什么检查审核制度都没用了,地方官员官商地痞勾结胡作非为,早晚农民起义大家一起玩完。
话说回来,这些愿意让出土地,心甘情愿当佃农的大部分农民们,也是被逼无奈的,如何可以的话,他们也不想卖土地的,那为什么还要卖呢?因为要活命。
先前已经说过了,古代洪灾,旱灾,蝗灾等等各种天灾不断,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古代有没有现代的农药,现在的水利建设,气候预测等等这些防灾的手段,你就别说古代了吧,就算是现代,出现了这些灾害,那都是损失惨重,在古代就更不用说了,颗粒无收是常态,这也是老百姓们愿意吹爆李毅,谁敢说李毅半句坏话狗头打爆的原因所在,因为李毅的种种现代防灾的科学操作,帮他们在洪灾和蝗灾的威胁之下能够不至于颗粒无收,有了奋起反抗的具体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至于像以前一样,灾害来了,没有半点办法,甚至不知道什么原因来的灾害,只能祈祷上天的怜悯。
那粮食颗粒无收怎么办?如果王朝储备粮食比较多,大型的国家粮仓离得灾区也比较近,行政效率较高较为廉洁,赈灾比较及时,那还好说,饿饿肚子吃吃救济粥食,倒也不至于饿死,但是大部分的情况却不可能这么理想,要么就是灾区离得粮食多的地方太远了,要么就是贪污严重,行政效率低下,赈灾不及时等等,这样子还都是普遍情况的,所以除了盛世以外的大部分时候,如果自家田里粮食颗粒无收的话,很多人都是要饿死,饿殍无数易子而食,简简单单的八个字,但是那种绝望哀嚎遍野却是能够透过史书都能看得到听得到的。
盛世为何是盛世?不是说他打仗多厉害,也不是说他科技多发达,而是说那个时期下的老百姓们,能够安居乐意,家家能有余粮,就算遇到了灾害,官府有能力有速度进行赈灾,不至于饿死太多人,老百姓能够活着,就算苦点累点,也能笑着说:我们活在盛世。
所以说,人都要饿死了,还要田干嘛?朝廷执行力强的时候还好说,有法律放在那边,就算你饿死了也不让你卖土地,也没人敢来买你的土地,有效的遏制了土地兼并,看上去挺残忍,但这种方法却对于统治者,对于大部分的人民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朝廷执行力一旦减弱,地方腐败加深,那当老百姓忍饥挨饿的时候,都快要饿死了,如果有人愿意给你吃的,并且以后每年都固定给你吃的,代价是让出土地,你干还是不干?
放我我也乐意,人都没了,要土地何用?放现在话来说就是:人生中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人死了,钱还在。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了。
实际上,佃农制度也确实让很多本来会饿死的农民保住了一条性命,当然代价是一辈子给地主当牛做马的种田打工,接受地主的压迫剥削。
李毅现在这个弄的这个纺织厂,基本就是等同于地主预备役的操作了,再往深的发展那就是土地兼并,但你也可以看做是资本主义早起萌芽,凡事都有利害两面,不可能只有好事没有坏事的,吃饭还都会噎死人呢,难道因噎废食不成?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国家出面,一切都是国有的,也不存在什么兼并的问题了。
但是这种方法要求民众们的思想觉悟要高,眼光要看得长远,对国家要有信心,这几点放在封建社会都不可能实现的。
例子也是有的,有一位伟大的西汉末年穿越者就看到了这一点,并且怀抱着伟大理想开始实施。可以说是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各种意义上的最早的现代政体,只不过他忽略了封建大时代下的基本国情而已,最后身死国破。
以下列举一下穿越者王莽的伟大政策的其中几个代表政策:
1、实行土地国有。国家禁止私人买卖土地,并对拥有土地的数量严格控制。
2、耕地重新分配。对失去土地的农民,由政府分给土地。
3、冻结奴隶制度。对现有的奴隶数量冻结,禁止继续买卖和产生新的奴隶、婢女。使其自然消灭。
4、强迫劳动,无业游民要受到惩罚。
5、专买专卖和货币、自然资源归中央。
6、建立国家贷款制度。
7、政府干预经济,由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严禁日常用品粮食房价等肆意涨价。
8、征收所得税,十中抽一。
9、鼓励发明创造科学实验,政府出资建立专门的科研项目。
上一篇:大明:震惊!姚广孝竟说我帝王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